浅谈中国性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性教育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4301110117 雷晓薇
记得高一的时候参加过一次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动,活动的情况大致是用游戏的形式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预防,以及社会对于此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得不提到性与性交,当时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无人提及的话题。于是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当这个词以高频率出现时,我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感觉,这么隐晦的一件事竟然如此公开地被谈论,它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记得活动过程中有这么一段插曲,大家争论同时拥有多个性伙伴对于感染艾滋病是否是一种高危行为。主持人解释说,在采取了充分安全措施的前提下,例如使用避孕套,这种行为应该是安全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但是大家对于这样的结论还是很别扭的。这个时候,负责摄相的一位男老师突然站出来,发言到:“我说一句,同时拥有多个性伙伴虽然从染病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安全的,但是从道德角度说绝对是高危的!”话音刚落,一阵掌声,大家纷纷赞同,表示其道出了自己肺腑之言,这也成为整次活动中的一个小高潮。
现在回想,这大概是我在那时的生活中接受的唯一一次有关性的教育,虽然不系统不全面,甚至是回避了有关实质的许多问题,可那也是难能可贵的。每对家庭在抚育小孩时都会遇到如何向小孩解释生命起源的问题,大多数家长都选择了只字不提,而小孩从父母的遮掩中也会模糊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羞耻的问题,所以再也不提。可是人性中的好奇心总会驱使我们去追寻事实的真相,有些是会带来很多误导的途径,所以会有一部分人的性观念没有那么健康,更严重的出现畸形。
其实我国的性教育起步并不晚,可追溯到上世纪初。1909年鲁迅从日本学医毕业回国,在杭州初级师范学堂开设与性健康知识有关的课程。1912年国际卫生会议首提"性教育"
概念,谭嗣同曾公开声明性应该见怪不怪。张加生博±在《美的社会组织法》中写到:“性教育问题关系于人生,比科学与艺术是更伟大的问题。"他在北大任教的5年多里开展性教育,主张爱情为基础的性行为关系,并组织各种相关运动与学生社团,积极传授他的性学思想。五四"运动中的多位带头先锋人物几乎在所有领域与角度尝试探究着性学与性文化现象。周恩来总理不仅是近代性学启蒙活动的受益者,更是新中国性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1962年他在对青少年学生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公开宣传节育。1963年3月在全国卫生科技规划大会上,他召见了叶恭绍、吴阶平等医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强调需将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授给适龄青少年,运用科学的知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下,1975年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卫生工作的暂行规定》,提出"要加强性卫生教育"。 然而尽管从2001年开始,中国立法和政策的形式明确了学校负有实施性健康教育的责任,但是很少学校真正落实这个规定。而且,基本上也只是从医学和健康的层面来推行。因此尽管有进展,但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系,性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不仅表现在开展的时间短,缺乏适当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而且也表现为性教育内容的不完善。人们大多在观念上认为有必要开设性教育课程,但基本上没有大学在这一块教学计划里设置性教育课程,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几所大学能坚持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为什么在时代高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开放的今天,性教育的发展依旧举步维艰?
查阅资料时我发现,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史上,统治者们一直在提倡保守的性道德,即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禁欲式性道德。保守的性道德限定性行为的范围,对性行为与性关系有明确的规定,强调贞节的价值;家长制是保守性道德的典型特征。家长制最早源于原始社会中的父系氏族,在中国历经了春秋战国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等阶段,直到近代国民党民法中仍承认家长的存在,现在对广大农村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家长制中家长作为父系
父权的代表,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性的问题上的表现就是将父亲对其家庭的无微不至的关注引入到对人的一切性行为的管理中来。家长以"保护"的姿态对个人自由进行管束,就像家长出于保护而对子女进行限制一样,因其善良的动机论被很多人认为是道德与合理的。家长以"爱"的名义对社会成员进行限制,却很容易演变成专制主义,中国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家长制在性伦理道德观上的表现是性的唯一目的为生殖;性的合法形式是经由家长主婚和媒的婚姻制度;性道德准则是男尊女卑;性关系受制于封建义务与等级制。即使在现代社会,个体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性与自由性,国家政府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干预逐渐减弱,但家长制作风与思想观念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大多数家长对“性”的提及避而远之,电视上但凡有男女亲密接触的戏码便会立即调台,给性教育课程的开设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
另一方面,性教育教材的单一空洞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目标导向单一,相较于西方性教育性别角色意识,权利、价值观为导向的多元化的性教育,我国性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基本都以性生理健康为导向。目标指向是防止性传播疾病的滋生及蔓延,减少意外怀巧,当西方艾滋病猖獗的时候,我们匆忙地进行"安全套教育",把教会如何使用安全套作为主要的任务,视从性生理健康为导向的性教育作为社会弊病的"灭火器",认为只要生理健康为导向,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由综合因素引起的社会问题,而忽略了建立国人健康的性心理健康与正确的性价值观是治病之本。同时也使家长对性教育课程产生一定的误解,他们可能认为安全套的使用,相当于默认青少年只要注意避孕与预防性传播疾病即可任意发生性行为,对发生婚前性关系起到了“助燃剂”的功效。尤其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中,人们多少都对安全套教育有所顾虑,认为性信息的传授与相关图片和物品的展示加强了性刺激,具有性唤起的负面作用,担心其“误导青少年”“唆使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在变相诱发随意的性行为。因此如何合适地宣传正确的性价值观念,制定贴近国情的教材,推动中国目前滞后的性道德观念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人们的生活中似乎没有哪个领域能化人们的性领域更令人避讳与难以启齿。在中国,性领域的研究专家少之又少,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的人员有的迫于各种压力难以公开自己的研究,敢于公开研究的往往受到社会的反性群体的攻击与很多人的诘难。一个是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性学教授潘绥铭的“被退休”事件,真正做研究的教授竟然因为访谈性工作者开不了发票而遭处分,还有不少网友一拥而上“叫兽”、“叫兽”地讽刺,真令人寒心。另一个事件就是这次彭教授在广州演讲被大妈泼粪。其实这个组织的人反对彭教辉教授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之前彭教授上讨论性知识的电视节目时这群“中国反色情网”的大妈就来砸过场子,曲解彭教授的研究成果。这些人闻“性”色变,反驳你的观点进而反驳你整个人根本不需要任何逻辑。他们反的不是色情,是人性。我们国家的性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什么时候人们能不再谈性色变,什么时候人们不再说到性学教授就一脸鄙夷,什么时候大家能够正视性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重要,民众对于性的观念才算真的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