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厌氧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革兰阴性微 需氧菌和厌氧菌
第一节 弯曲菌属
一、分类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是一类呈逗点状或S 形的革兰阴性菌,广泛分布于动物界
其中有些可引起动物与人类的腹泻、胃肠炎和 肠道外感染等疾病
对人致病有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胎儿弯 曲菌等,其中空肠弯曲菌是腹泻的常见病原菌
弯曲菌原归属于弧菌属,1973年正式命名为 弯曲菌属
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先用微需氧技术 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粘膜分 离出弯曲状的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 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分类
最初因形态、分离培养方法与弯曲菌属细菌相似,又仅从 胃标本中分离到,被称作胃弯曲菌样细菌
其他鉴定方法
免疫学方法
用特异性抗体包被的乳胶颗粒,可用于鉴定空 肠/大肠弯曲菌。也可采用酶免疫方法测定粪 便中弯曲菌抗原进行诊断。血清中抗体测定用 于流行病学调查
DNA探针和PCR扩增
DNA-DNA杂交在弯曲菌菌种的分类研究中是 一种成功的参考方法。
PCR扩增技术也正在发展中
第二节 螺杆菌属
1.属的特性(生物学特性)
形态:形态细长,呈弧形、螺旋 形、S形或海鸥状,0.3-5.0µm; 单鞭毛,运动活泼;
培养环境:微需氧(3-5%O2)到 厌氧空肠弯曲菌: 引起多种动物的腹泻 人的急性胃肠炎与食
物中毒 也可引起绵羊流产 禽类的传染性肝炎
二、临床意义
分布:空肠/大肠弯曲菌广泛分布于温血动物。未经处理的 水以及生牛乳是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
传播途径:弯曲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以食物和水的传播为多见, 经口摄入是本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腹泻是空肠弯曲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感染后可引发吉兰-巴雷综合症和反应性关节炎
胎儿弯曲菌主要引起肠外感染 其中胎儿亚种为主要的人类致病菌 可致人类菌血症、心内膜炎、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关 节炎、脑膜炎、肺部感染、胸膜炎、腹膜炎、胆囊炎等
由于此菌在胃窦部多见,且形态、培养及某些生化特性与 弯曲菌属相似,DNA G+Gmol%也在弯曲菌属范围内,故 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
1989年Goodwin等根据该菌的超微结构、形态、菌体脂肪 酸组成、生长特征和酶的活力、16S rRNA 序列等,提出 该菌不应归于弯曲菌属,后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螺杆菌属(Helicobacter):细菌有20余种,
有9个种可从人体分离到
能引起人类疾病菌种
幽门螺杆菌(H. pylori)、 H. fennelliae和H. cinaedi。
幽门螺杆菌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疾 病相关
其他螺杆菌也可感染胃粘膜,但少见。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属的特征:螺旋状、弯曲或直的 G-菌。
培养:环境, 微需氧;5%CO2、 5%H2、90%N2.
生物学特性:
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 菌体一端或两端可有多根带鞘鞭毛,运动活泼。 菌体长2.5~4.0μm,宽0.5~1.0μm。 革兰染色阴性,有动力。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
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 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形态外,有时可出现
杆状或圆球状。 电镜下菌体的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鞭毛。 鞭毛长为菌体1~1.5倍,粗约30nm。鞭毛在运动中
起推进器作用,在定居过程中起锚住作用。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致病性与分布: 人和护佑动物的胃炎、
胃溃疡等 在胃粘膜粘液层中常呈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是一 类呈逗点状或S形的革兰阴性菌, 广泛分布于动物界
其中有些可引起动物与人类的腹 泻、胃肠炎和肠道外感染等疾病
对人致病有空肠弯曲菌、大肠弯 曲菌、胎儿弯曲菌等,其中空肠 弯曲菌是腹泻的常见病原菌
②胎儿弯曲菌:
a. 胎儿亚种: 致绵羊流产 和牛的散发性流产 感染人引起流产、早产,类似布鲁氏杆菌症状
4.临床意义
传播方式:经口感染 致病物质:产生肠毒素、细胞毒素、内毒
素等致病物质 空肠弯曲菌可引起急性肠炎、格林巴利综
合征 胎儿弯曲菌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
5.1. 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程序
5.2 弯曲菌属检验 标本采集:粪便,肛拭,剩余食物,立即
送检。
镜检: 悬滴法动力检查观察投标样或螺旋动力 染色检查:革兰阴性细小弯曲菌
培养:微需氧、温度
6. 鉴定
动力 形态 菌落 马尿酸钠水解试验(空肠弯曲菌阳性) 醋酸吲哚水解试验(空肠弯曲菌阳性) 不同温度的生长实验
鉴定要点: 弯曲菌属鉴定要点:氧化酶阳性,革兰阴性,菌体弯曲 或呈S形,生长温度 (25℃、37℃、42℃)试验; 奈啶酸、头孢噻吩敏感试验 空肠弯曲菌对奈啶酸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 胎儿弯曲菌对奈啶酸耐药、对头孢噻吩敏感。 但近年出现对奈啶酸耐药的空肠弯曲菌 马尿酸盐水解试验 凡马尿酸盐水解试验阳性、42℃生长、氧化酶阳性、与镜检形 态相符者,即可报告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 醋酸吲哚水解试验 空肠弯曲菌阳性,胎儿弯曲菌阴性
Campylobacter源自希腊语意为弯曲的杆状
1984年在伯杰手册中将其分为5个种(亚种)。 近年来发现了弯曲菌的许多新种和亚种。
第一节 弯曲菌属
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 胎儿弯曲菌:
胎儿弯曲菌性病亚种
唾液弯曲菌: 唾液亚种,牛亚种,粘液亚种, 存在于 人龈缝中的细菌。
空肠弯曲菌:(过去属于胎儿弯曲菌)‘ 结肠弯曲菌:(过去属于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 简洁弯曲菌: 粪弯曲菌:
b. 性病亚种: 致牛流产和不育 存在于牛阴道粘液 流产胎儿组织 经交配传染
2.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微需氧,营养要求高,需动物血液或血清。 37℃能生长,在25 ℃和42 ℃生长不良 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阳性。尿素酶丰富,
是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3. 生化反应
氧化酶阳性 触酶阳性 不分解和不发酵糖 不分解尿素
第一节 弯曲菌属
一、分类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是一类呈逗点状或S 形的革兰阴性菌,广泛分布于动物界
其中有些可引起动物与人类的腹泻、胃肠炎和 肠道外感染等疾病
对人致病有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胎儿弯 曲菌等,其中空肠弯曲菌是腹泻的常见病原菌
弯曲菌原归属于弧菌属,1973年正式命名为 弯曲菌属
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先用微需氧技术 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粘膜分 离出弯曲状的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 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分类
最初因形态、分离培养方法与弯曲菌属细菌相似,又仅从 胃标本中分离到,被称作胃弯曲菌样细菌
其他鉴定方法
免疫学方法
用特异性抗体包被的乳胶颗粒,可用于鉴定空 肠/大肠弯曲菌。也可采用酶免疫方法测定粪 便中弯曲菌抗原进行诊断。血清中抗体测定用 于流行病学调查
DNA探针和PCR扩增
DNA-DNA杂交在弯曲菌菌种的分类研究中是 一种成功的参考方法。
PCR扩增技术也正在发展中
第二节 螺杆菌属
1.属的特性(生物学特性)
形态:形态细长,呈弧形、螺旋 形、S形或海鸥状,0.3-5.0µm; 单鞭毛,运动活泼;
培养环境:微需氧(3-5%O2)到 厌氧空肠弯曲菌: 引起多种动物的腹泻 人的急性胃肠炎与食
物中毒 也可引起绵羊流产 禽类的传染性肝炎
二、临床意义
分布:空肠/大肠弯曲菌广泛分布于温血动物。未经处理的 水以及生牛乳是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
传播途径:弯曲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以食物和水的传播为多见, 经口摄入是本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腹泻是空肠弯曲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感染后可引发吉兰-巴雷综合症和反应性关节炎
胎儿弯曲菌主要引起肠外感染 其中胎儿亚种为主要的人类致病菌 可致人类菌血症、心内膜炎、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关 节炎、脑膜炎、肺部感染、胸膜炎、腹膜炎、胆囊炎等
由于此菌在胃窦部多见,且形态、培养及某些生化特性与 弯曲菌属相似,DNA G+Gmol%也在弯曲菌属范围内,故 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
1989年Goodwin等根据该菌的超微结构、形态、菌体脂肪 酸组成、生长特征和酶的活力、16S rRNA 序列等,提出 该菌不应归于弯曲菌属,后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螺杆菌属(Helicobacter):细菌有20余种,
有9个种可从人体分离到
能引起人类疾病菌种
幽门螺杆菌(H. pylori)、 H. fennelliae和H. cinaedi。
幽门螺杆菌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疾 病相关
其他螺杆菌也可感染胃粘膜,但少见。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属的特征:螺旋状、弯曲或直的 G-菌。
培养:环境, 微需氧;5%CO2、 5%H2、90%N2.
生物学特性:
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 菌体一端或两端可有多根带鞘鞭毛,运动活泼。 菌体长2.5~4.0μm,宽0.5~1.0μm。 革兰染色阴性,有动力。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
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 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形态外,有时可出现
杆状或圆球状。 电镜下菌体的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鞭毛。 鞭毛长为菌体1~1.5倍,粗约30nm。鞭毛在运动中
起推进器作用,在定居过程中起锚住作用。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致病性与分布: 人和护佑动物的胃炎、
胃溃疡等 在胃粘膜粘液层中常呈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是一 类呈逗点状或S形的革兰阴性菌, 广泛分布于动物界
其中有些可引起动物与人类的腹 泻、胃肠炎和肠道外感染等疾病
对人致病有空肠弯曲菌、大肠弯 曲菌、胎儿弯曲菌等,其中空肠 弯曲菌是腹泻的常见病原菌
②胎儿弯曲菌:
a. 胎儿亚种: 致绵羊流产 和牛的散发性流产 感染人引起流产、早产,类似布鲁氏杆菌症状
4.临床意义
传播方式:经口感染 致病物质:产生肠毒素、细胞毒素、内毒
素等致病物质 空肠弯曲菌可引起急性肠炎、格林巴利综
合征 胎儿弯曲菌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
5.1. 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程序
5.2 弯曲菌属检验 标本采集:粪便,肛拭,剩余食物,立即
送检。
镜检: 悬滴法动力检查观察投标样或螺旋动力 染色检查:革兰阴性细小弯曲菌
培养:微需氧、温度
6. 鉴定
动力 形态 菌落 马尿酸钠水解试验(空肠弯曲菌阳性) 醋酸吲哚水解试验(空肠弯曲菌阳性) 不同温度的生长实验
鉴定要点: 弯曲菌属鉴定要点:氧化酶阳性,革兰阴性,菌体弯曲 或呈S形,生长温度 (25℃、37℃、42℃)试验; 奈啶酸、头孢噻吩敏感试验 空肠弯曲菌对奈啶酸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 胎儿弯曲菌对奈啶酸耐药、对头孢噻吩敏感。 但近年出现对奈啶酸耐药的空肠弯曲菌 马尿酸盐水解试验 凡马尿酸盐水解试验阳性、42℃生长、氧化酶阳性、与镜检形 态相符者,即可报告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 醋酸吲哚水解试验 空肠弯曲菌阳性,胎儿弯曲菌阴性
Campylobacter源自希腊语意为弯曲的杆状
1984年在伯杰手册中将其分为5个种(亚种)。 近年来发现了弯曲菌的许多新种和亚种。
第一节 弯曲菌属
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 胎儿弯曲菌:
胎儿弯曲菌性病亚种
唾液弯曲菌: 唾液亚种,牛亚种,粘液亚种, 存在于 人龈缝中的细菌。
空肠弯曲菌:(过去属于胎儿弯曲菌)‘ 结肠弯曲菌:(过去属于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 简洁弯曲菌: 粪弯曲菌:
b. 性病亚种: 致牛流产和不育 存在于牛阴道粘液 流产胎儿组织 经交配传染
2.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微需氧,营养要求高,需动物血液或血清。 37℃能生长,在25 ℃和42 ℃生长不良 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阳性。尿素酶丰富,
是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3. 生化反应
氧化酶阳性 触酶阳性 不分解和不发酵糖 不分解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