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形成过程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形成过程简介

作者:王鑫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基本粒子均具有波粒二象性,说明基本粒子的周围空间确实存在一个收缩和扩张的过程,这是波粒二象性所具有的特征,万有引力的形成根源来自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虽然根源来自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但是成因还与物质周围空间存在着关联,否则无法解释为何具有“长程力”的特点。笔者把基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造成的空间场变化过程分解成收缩场和能量场(膨胀场)两个阶段场。收缩场提供万有引力,能量场提供能量斥力,这两个场是高频交替出现的,由波粒二象性所决定。关于波粒二象性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形成过程将在电磁波章节中进行推理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直接转至观看,有助于理解本节内容,也可以直接观看电磁波形成万有引力的过程。

在了解万有引力形成过程之前,笔者先提供一个假设实验,看看大家能否进行发散思维:

一个气球完全浸在水中,当减小其内部气压时,它的体积会缩小,水会马上补充因气球体积减小造成的水空间缺失,这个过程中水会流动,携带其他漂浮的物质靠向气球。大家试想一下,这个过程漂浮物是否受到力的影响?那么力为多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些漂浮物各自受到的力就是水流补充空间形成的波动环上的压力差。如果气球的收缩过程是持续发生的,那么漂浮物就会持续靠近。如果气球是变小再变大然后又变小……以固定频率往复运动,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呢?

在气球收缩过程中,整个水池内的水形成的压力造成的水体的运动,并非是气球提供的动力。在气球变大过程中,是气球提供了力,但是水体的运动看似很柔和,是不是?

上面的例子,就是万有引力形成过程的模型参例,是笔者为了能够简单的叙述万有引力形成过程而寻找到的唯一例子,也许很不完美。下面是笔者以原子为例,正向描述收缩场引起万有引力的过程:

在原子中,收缩场作用的范围是原子核外围的空间。当原子外围空间被收缩时,对原子来说影响很小,但是对它外部的空间来说是有很大的影响。如同却失去了一块空间,周围空间像水一样流过来填补这个空缺,这样就造成整个空间的整体流动。造成这个空间运动过程就如同是水池一样的宇宙空间在施力。除了这个原子外,宇宙其他万物都会随着空间的流动而靠向这个原子。这个过程是万有引力效果呈现的阶段,使得周围的物体“被拉”近了,给我们的感觉是物体间好像受了力而向一起靠拢,形成了万有引力,这样我们认为万有引力具有了“超长程力”的特点。

由此可见,引力形成过程是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的粒子性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外围空间的收缩,它会造成整个宇宙空间进行整体收缩,这个收缩会产生一个引力波,当波到达周围物体时,就会产生一个由空间压力提供的力,来推动空间运动。

这说明空间场不仅是物质性的,而且像水一样存在压力,否则空间是不可能产生运动效果,也就不能产生万有引力。空间压力促使空间运动,同理空间压力越大,万有引力就越强。处在空间场越强的地方,受到的压力就越大,因此万有引力就越强。这一点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换句话说,万有引力就是空间场内的空间压力,就像大气压存在一样。

距离这个原子越近,其他物质就会受到宇宙的收缩力影响就越强,空间在收缩时会形成一个波,就是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就像我们常见的水波扩散过程一样,向外围空间不断扩散,直到宇宙尽头。水波在扩散过程中,距离中心越近的水波振幅就越大,飘在上面的物体震荡的就越厉害;越远振幅就越小,物体震荡也越来越微弱。水波能量成环形扩散,每个环上带的能量是相同的,环越大单位环弧长度上的能量就越小。与水波相似,空间收缩后也产生一个收缩波,即引力波,越近的得到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空间压力差就越大,因此承受的万有引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但是对于收缩场来说,场强稳定后收缩就会停止,也就是只产生了一次收缩过程,因此不会产生连续的引力。要想产生一个持续的引力,收缩场必须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场,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正好能够提供这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说能够产生连续的收缩才能形成一个稳定长效的“万有引力”。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把收缩场收拢的空间粒子(元太粒子)释放,也就是粒子性消失的过程。这样原子周围的空间场强度会比周边空间大,因此必定形成一个压力,使得空间膨胀,那么这个过程一定会产生一个与引力反向的力,这就是上一章节中介绍的空间斥力效应的形成过程。

前面描述了空间收缩形成的万有引力是宇宙空间施力,所以影响范围广泛;那么它的反过程也就是空间的扩涨是粒子向整个宇宙空间施力,因为施力主体不同造成的空间运动也是不同的。

还用水里的气球为模型参例。在水里,把缩小的气球增大到原来的大小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水压的存在。另外气球的球型特点,也会使缩小和膨胀过程造成的水体运动方式的不同。因此,当气球膨胀时,会形成一个膨胀波,很显然这个波会比收缩波弱。在天体运动过程中,根据能平定律的计算,能量斥力仅为引力的一半效果。

宇宙的体态较大,当空间缩小时它能推动宇宙内的任何物质一起动作,但是当空间膨胀时,空间的小膨胀怎么能够推得动整个宇宙去运动呢!因此整个膨胀斥力效应比引力效应影响要小的多,原子整体表现的是引力效应,所以万有引力对于宇宙的收缩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作用范围来讲,引力和斥力应当是相同的,都是超长程力。

我们总结一下,万有引力和斥力形成的施力主体是不同的,因此力的效果是不同的。

如果说空间收缩是宇宙空间提供的能量,那么也就说明宇宙是有界性的,至少是相对有界性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各个大质量天体的空间场之中,例如我们就是生活在地球的空间场内,而地球又处在了太阳的空间场中,太阳又处在了银河系的空间场中,银河系又处在了星系团的空间场中,星系团又处在了……一直到宇宙范围的空间场中。总之我们至少处在了相对“宇宙”的空间场中。因此这些空间场均是存在相对空间有界性的,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是无界性的。

既然收缩场是变化的,也就存在变化频率,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频率是多少,这对我们人类利用核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缺少必要的材料,笔者不能计算出准确的频率。但是,根据笔者的粗略计算,质子、电子和中微子具有相同的收缩频率(根据空间维度进行的推测),它们的频率的数量级在20到23附近,有可能更高。

笔者把物质波粒二象性造成空间场变化的周期称作物质周期,把它的变化频率称作物质频率。对应到基本粒子中就是粒子周期,这可能是量子力学中引起基本粒子自旋的真正原因。

万有引力的能量来源于宇宙的收缩能量,并不是来源于两个物体的内部能量,所以万有引力做功并不改变两个物体的总能量或总质量。在星球表面我们一般把万有引力称作重力,它会随着高度的增加重力势能相应增加,越高势能越大,正好和“两极斥力”相反。在地球上,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增加,是增加了宇宙的总势能,而不是增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