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报告》从综合影响力排名、系统影响力排名和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智库报告》从综合影响力排名、系统影响力排名和专业影响力分别进行排名。列综合影响力前10名的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崛起中的中国智库
文/高红王泠一
智库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部门以及私人基金会等学术财团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这对于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学术成果的有效表达和转化、决策咨询人才的成长、科研经费渠道的拓展等规律性问题的探索,显然是个富有活力的学术抓手。2009年,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宣告成立,这是全国学术界第一个专门开展智库研究的常设机构。2014年1月22日,该中心在沪发布了《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以下简称《中国智库报告》),并公布中国智库影响力排名。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首份智库排行榜。
立足中国,研究智库发展
综观全球智库的发展和现状,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制度等因素各异,各国对于智库的概念和定义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中国智库报告》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语境下,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智库是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社会舆论及公共知识传播具有深刻影响。从组织形式和机构属性上看,智库既可以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共研究机构,也可以是不具有政府背景或具有准政府背景的私营研究机构;既可以是营利性研究机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机构。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过程既应当符合智库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必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研究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必须立足“中国元素”、“中国语境”、“中国特色”,结合中国智库的成长环境与演化规律,确定相应的筛选和分类标准。
《中国智库报告》分别从智库的组织特性、业务内容、价值取向和运作机制四个方面对中国智库进行筛选:第一,智库是一种稳定的社会组织,而不是某些个人;第二,智库的主要业务内容是政策研究,或者是以学术研究为支撑的决策咨询研究,而不是纯学术研究;第三,智库以影响政府决策为首要目标;第四,智库以独立性和专业特色开拓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中国智库的分类及特征
根据智库筛选标准,以及中国智库的成长环境与演进机制,《中国智库报告》按照智库创立及运行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机构属性,把中国智库划分为党政军智
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四类。智库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根据智库活跃程度大致可以分为活跃智库和不活跃智库。所谓活跃智库,是指当前正常运行,且对公共政策形成和社会公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智库。
《中国智库报告》项目组通过互联网、主流媒体、图书馆和民政局等相关渠道,对中国活跃智库进行了广泛搜集与甄选。其中,党政军智库主要来自党政军机关系统名录,包括国家和地方发展研究中心、党校、干部学院,以及党政军机关直属的研究机构;社会科学院系统主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地社会科学院;高校智库主要是一些著名高校(985和211)的主要附属研究机构;民间智库选自2010年以来见诸国内媒体(慧科新闻数据库、新浪等门户网站)频率较高者。经组织专家初步筛选,鉴于确定高校智库服务对象和精确范围难度较大,故暂且将其排除,在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和民间智库三类智库中发现中国共有200余家活跃智库。
首先,从中国活跃智库的类别特征看,有2/5是党政军智库,1/4是社会科学院,1/3是民间智库。其中,“国字号”智库占党政军智库的30%左右。其次,从中国活跃智库分布的区域特征来看,约60%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活跃智库分布基本相当。从省级分布来看,中国活跃智库主要集中在北京,其次是上海。再次,从中国活跃智库成立时间的长短来看,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活跃智库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成立的,占比至少有1/4;各阶段新成立的活跃智库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平均,近10年新成立的活跃智库数量略有上升。
智库转型是必然选择
毫无疑问:“影响力”,已经成为智库运营者和研究者最为看重的指标。“智库的影响力并不在于智库的规模和级别,而是取决于其‘智力产品’的影响。”这是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的基本结论。《中国智库报告》从综合影响力排名、系统影响力排名和专业影响力分别进行排名。列综合影响力前10名的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同步发布的《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以下简称《全球智库报告》)则显示,2013年我国共有6家智库位列全球顶尖智库前100名,排名最靠前的是位居第20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此外还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可以说:一方面,中国缺乏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智库的支撑。而与国际一流智库相比,中国智库全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各级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智库的行政依赖色彩还十分浓重,民间智库赖以生存的资金筹措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相当欠缺,智库创新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缺乏激励性;同时,标签化、边缘化和无实质内容的智库泛起,影响了整个智库的生存与竞争环境。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受到制约,也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社会“智政”结合的程度,影响了公共政策变迁的方向,不利于社会进步和抢占国际话语权。显然,转型是必然的选择!而且在思维表达、决策依据日益网络化的今天,智库转型是个国际性趋势。
1.从“象牙塔”报告到全媒体展示。在西方发达国家,智库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机制的“外脑”,曾经广泛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
政策设计,并直接为本国政府参与国际事务和战略竞争提供咨询服务,被认为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过,西方智库的神话都集中在上个世纪。本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屡屡预测失误或对重大事件毫无预警的西方智库开始饱受诟病。最近一个时期,西方智库过多“滑铁卢”式的表现,自然引发了公众、媒体的嘲讽和社会各界的不满。加上西方经济低迷背景下导致的政府开支紧缩,已经影响到对智库成果的采购力度。因此,以往那些著名的智库开始放下架子,营销自己。
如胡佛研究所近年来就积极谋求转型,开始强调智库的生命力在于其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大小则主要来自公众对智库成员及其研究成果的认可程度。所以,该机构开始将社会影响放在了学术影响之前,经常性地直接和社会各界沟通,力求全方位展示自己的风采;甚至破天荒地将一大部分经费用于媒体宣传,推广自己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对此,胡佛研究所现任所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雷西安很经典地总结道——“自我封闭在舒适的象牙塔之内乃是智库的职业风险。”
不过,转型中的胡佛研究所还是力图保持相应的独立性。如在开发平面媒体方面,不只是利用大众报纸广发专栏文章,还自办高品质出版物,如《胡佛文摘》、《未来教育》等,而且依托胡佛出版社每年发行上百种图书;在电子媒体方面,不但加强了电台和电视台的宣传力度,力求真正做到“电台有声,电视有影”,而且与时俱进加强了互联网上的自我宣传,拿出相当比例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自身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把互联网作为展示和宣传自己的重要平台,甚至为了加强与网友的互动在201 0年进一步推出了脸谱(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网站。
类似胡佛研究所的转型,目前在西方智库界已经是个普遍性的选择。智库的掌门者们仿佛已经认定“酒香也怕巷子深”——再有品位的研究成果也经不起埋没;智库如何华丽转身、走进公众视野、引领社会思潮,也是全球智库急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而西方智库的转型,显然对中国智库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2. 智库产品由双语化进而国际化。要使智库产品国际化,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翻译的作用,因为任何跨文化的交流都必须在语言无障碍的情况下才能得以进行。根据《全球智库报告》,2013 年全球智库顶级(美国和非美国)排名表中,位列前三的依然是: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 on),英国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H ous e)和美国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International Peace)。值得关注的是,这前三甲中两家美国智库都有更具体的国际发展意识,因为进入它们网站的主页都可以看到多语种的内容。
纵观中国智库,总体上说,它们已经从“幕后”走向幕前,从稚嫩走向成熟。根据《全球智库报告》,基于智库数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中国以426家智库排名第二。只是,在向全世界推广智库产品这方面,中国智库也应当更好地致力于走向国际,即开发类似于英语等多语种板块,这样才可能让中国的智库产品走向世界。2013年全球智库顶级(美国和非美国)排名表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国智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第20)。它的主页写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且有英语和法语版面。但是,点中“English”出现的主页和中文主页内容完全不一样,且中文主页的“智库”板块在英文主页中根本没有。如果将这一板块翻译成英语,那无疑是向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智库研究的窗户。从这点来看,2013年全球地区顶级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中的中国智库排名第一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走在了前列。来到它的主页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