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性的关系_无法摒弃现代性的后现代性视觉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论坛

——无法摒弃现代性的后现代性视觉文化

张喆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 王艳蕊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

论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性的关系

摘要: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正在演变成一种视觉文

化,而对于后现代性的学术思潮的论争也愈加激烈。本文从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性的基本涵义出发,以审美形态和意识形态变化的视觉转向为基础,论述了视觉文化的后现代性表征,即视觉文化是如何与现代性相背离的和为什么视觉文化中有着无法摒弃的现代性的问题。从而得出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性的关系:视觉文化是无法摒弃现代性的后现代性文化。

关键词:视觉文化视觉转向后现代性现代性作者简介:

张喆,女( 1987-),河北人,中央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王艳蕊,女( 1986-),河北人,中央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2-0239- 02

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20多年前就指出的,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

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1]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生了继“语言学转向”后的再一次转向——“视觉转向”,这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逐步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可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社会的来临 , 视觉文化如火如荼席卷而来。

而在视觉文化形成之前,后现代的广泛论争就已经展开。这是由于随着科技和历史的不断发展,现代性在发展轨迹和方向上带有的局限性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暴露出“理性过度膨

胀”、“社会畸形发展”等弊端。这成为西方社会自我反思的主题之一,而这产生的后现代思潮在七八十年代的声势最为浩大。

对于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性,有学者认为“语言学的转向奠定了以语言逻各斯为中心的现代性景观”,而“视觉转向则呈现出了一幅纷繁多变,影响狂欢的后现代景观”[2],更有学者断言“后现代主义就是视觉文化”[3]那么,视觉文化究竟和后现代性有着怎样的关系?

一、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性的基本涵义 1、什么是视觉文化?当代文化的“视觉转

向”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绘画、设计、建筑、动漫、游戏、广告、电影、电视、摄影等等正在相互影响交融,并以报刊、电视、电影、互联网为传播的载体,用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种态势催生了“视觉文化”的出现,即是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表现符号的文化形态。

2、什么是后现代性?

要弄清楚什么是后现代性就要从现代性谈起。“现代性同启蒙运动的兴起相联系,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伴随。它推崇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推崇知识和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文艺复兴以后,现代性逐渐成为西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潮流的主轴。”在 20 世纪中期对现代性的反思中逐步形成了后现代性思潮。“所谓后现代性,是指以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为出发点,倡导异于现代性的新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 4]

那么,视觉文化和后现代性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视觉文化究竟有没有后现代性呢?

二、审美形态和意识形态变化的视觉转向——视觉文化后现代表征的基础

当前的文化呈现出的“视觉转向”不仅仅是文化形态的变化而且是文化深层次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能够从审美形态和意识形态上有所反映,而这种变化正是其后现代性的基础。

1、视觉转向导致的文化审美形态上的变化。

由“语言学转向”向“视觉转向”的变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媒介的变化,这一媒介的转换直接导致的就是审美形态的变化。

原先,人们使用的是用“语言”来把握世界。这要求人们通过阅读来将书本中抽象的符号结合人生的阅历和经验转化为头脑中的冥想出的“形象”,在这种还原和想象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受文本的意义。这里强调了阅读者的主体性和文本的客体性。这种审美的过程直接表现为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距离感。这要求,必须通过思考的方式才能够达到主客体的一种交流和交融。这种理性的思考就是现代性的一种表征。

与此相对的是“视觉转向”后,“形象”即作为媒介也作为审美的客体,其与主体之间的距离感顿时被消解了。在这一层意义上,主体和客体的界限已经不能明确的划分。现代社会,视觉形象的快速生产和复制是以满足受众的视觉需要为前提和目的的,但受众始终处于被视觉形象充斥着的社会中,也仅仅陶醉于此种“众多画面跌连闪现的屏幕图像所造成的紧张和感官刺激”[5], 通过思考才能减少的主客体之间的距离感被应接不暇的视觉形象的“主动”冲击所替代,所以审美的形态从客观上被颠覆,也就是现代性被颠覆了。

2、视觉转向导致的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变化

从根本上来讲,原先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形态中“语

青年文学家

言”是最为基本的符号,社会权力的大小轻重也是根据“话语”权的掌握而有所区分的。人以掌握“语言”的程度的高低区分了人对于世界把握的程度,把握程度高的的精英阶层就对整个世界有了控制和划分的权利。精英的意识意识形态也就成了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

而“视觉转向”后,“语言”形成“话语”的必要过程就发生了变化,对于视觉形象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把握程度无关,故而原来的“精英”就丧失了“话语”的优势。所以原有的少数“精英”的主流文化就演变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主流文化,也就是原有的描述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已经被消解和颠覆。

三、视觉文化的后现代性表征——视觉文化是如何与现代性相背离的

后现代性本身就是由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驳中得来,探讨视觉文化的后现代性表征也就是对视觉文化是如何与现代性相背离的这一问题的阐释。视觉转向导致的文化审美形态上的变化直接造成了“崭新的平面而无深度的感觉”,而正是“摄影以及照相的底片在这类当代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6](也就是媒介的变化)促使了这种结果的产生。视觉转向导致的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变化导致的主客体的变化,使得“情感的消逝,主体的疏离和异化已经由主体的分裂和瓦解所取代”[ 6]这种局

面的出现。所以说,审美形态和意识形态变化的视觉转向,也就是视觉文化的逐步形成使得视觉文化的后现代表征得以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形象促使对主体性的消解

主体性对于现代性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现代性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核心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意味着主客二分,如前文所述,在“语言”的时期,主体通过思考的方式来关照客体,反映客体。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后现代社会的影响力逐步扩张,主体越来越失去了自主性,也就是主体性逐步消解了。

视觉文化中,正如居伊 ?德波在《景象社会》所说,“人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7]这种转化可能是由于受众在消费社会中终日被包围在“视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