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游戏教学的有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幼儿游戏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遵循游戏教学中的原则,掌握游戏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因此,必须加强幼儿游戏教学,切实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1 处理好游戏与幼儿教学的关系

幼儿班的游戏教学应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幼儿教学过程中,它不是游戏与教学曲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将游戏与学习统一起来。

(1)游戏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游戏教学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但游戏的内容与目的又要围绕教学的目标。教师要使幼

儿在游戏中获得的愉快体验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高度巧妙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幼儿游戏理论,了解本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活动特点和兴趣爱好,清楚把握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宜的各知识领域中可能是幼儿最需要也最应该掌握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形成预案。

(2)游戏的趣味性和幼儿内在需要的一致性。游戏教学虽是由教师来安排和引导的,但其目的在于利用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教学,教师的要求应很快能转化成幼儿自觉自愿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而不是活动外的强制手段和要求,这是维持游戏教学的重要机制。在游戏教学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和手中的材料,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自由创作、选择和表现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3)游戏过程和教学结果的一致性。游戏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但是它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要使幼儿参加游戏教学的活动成为他们的内在动机,就必须使幼儿摆脱“完成目的”的包袱。这就要求教师将教育目的和内容能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游戏教学对幼儿来说可以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巨大满足,对教师来说则能较好地实现预定目标。游戏教学中所使用的材料要求使玩具与教具一体化,这就可以避免幼儿园在选择玩具时出现玩具成为摆设和装饰的现象。

2 在游戏教学中的指导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游戏的具体实施中,应根据游戏与教学的内在一致性,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游戏手段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必须考虑到所运用的游戏能不能切实有利于幼儿对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掌握,达到使幼儿更易理解、更易学会的目的。

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学游戏的具体实施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可以使幼儿养成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学习运用视、听、触、嗅、运动等所有感觉器官区认识事物与现象,并运用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与理解能力来解释事物以及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原因与结果,获得主动学习的经验。

个别化原则,是指在实施教学游戏时,针对幼儿在发展速度和认知结构上的差异。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要认真对待幼儿发展速度、能力和认知结构上的差异。把每个幼儿都看作是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每个幼儿都可以在各方面获得发展,只不过获得这种发展的时间可能不同,应积极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步与提高。同时,不要在幼儿之间作横向比较,要多从纵向上发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对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都寄予积极的肯定的期望。

社会性原则,是指人的学习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

中,人的学习与发展进程,就是掌握人类社会经验而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园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特殊社会关系系统,教学过程正是学生或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与掌握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经验的社会化过程。

3 加强游戏教学的策略

(1)科学策划游戏,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在策划游戏时.必须为幼儿做好相应的材料、时间、空间等条件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及教师期望幼儿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准备游戏材料,也是幼儿参与游戏的第一步。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幼儿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如果时间过短,幼儿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且会慢慢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等。对幼儿游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游戏前教师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幼儿各类游戏的开展。

(2)仔细观察游戏,掌握游戏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幼儿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

与、介入幼儿的游戏,作出有效的指导。观察幼儿的游戏,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将幼儿游戏的经验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的经验相整合,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观察,用扫描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全班幼儿游戏的情况。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小组或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用追踪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个别幼儿游戏的情况。

(3)适时参与游戏,调控游戏过程

根据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影响活动的形式,我们总结出教师参与介入游戏的三种方式:平行式、交叉式和垂直式。平行式的介入法是当幼儿只喜欢某一种游戏或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或不喜欢玩时,教师可以在幼儿的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的游戏,以引起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的指导作用;交叉式的介入法是当幼儿有要教师参与的需要和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着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反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则以现实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称为垂直式,这种垂直式的介入法不宜多用,因为它很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气氛。

(4)及时评价游戏,深化游戏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