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疗法的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天灸疗法的穴位
一、哪些病可进行天灸疗法?
冬病夏治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
2.消化道疾病:慢性腹泻、胃炎、消化不良等;
3.疼痛性疾病:慢性腰腿痛、筋骨肌肉痛、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4.免疫力低下疾病:易感冒等。其中慢性哮喘、鼻炎最适合“夏治”,小儿和老年人因抵抗力低下者,效果尤佳。
二、三伏灸的具体方法选取玄胡、白芥子等多味中药按比例研末,用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相应穴位,各种病症所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三、临床技术操作
(1)药物的准备:
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1×1立方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的胶布贴于穴位上。
(2)取穴:
哮证病位在肺,发病与外邪侵袭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选用膀胱经背俞穴及任脉穴。三伏灸选取相应的背部俞穴如肺俞、脾俞、肾俞,再加上大椎、定喘、百劳等能发挥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作用的穴位来进行。
第一组穴位:肺俞、胃俞、志室、膻中。
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志室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膻中为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第二组穴位:风门、膏肓、脾俞、天突。
风门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脾俞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突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第三组穴位: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定喘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心俞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3组穴位相配均有补益肺脾肾、理气平喘的功用。背部俞穴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
(3)贴药
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1个小时,10天贴1次,治疗3个月,共9次。
5.技术要领
(1)药粉予以姜汁调配应干湿适度,每8g药粉加入9ml姜汁;
(2)药物大小、形态应一致,制成1×1×1cm3大小的药饼;
(3)选穴要准确;
(4)每次贴药时间应该保证1小时。
6.注意事项
(1)最佳敷贴时间为夏季三伏天和冬季三九天;
(2)敷贴药物即做即贴,保证药物有效成分少挥发。做完的药物马上使用,30分钟后弃用;(3)在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4)天灸疗法,又称之发泡灸。天灸治疗法通过药物敷贴穴位,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及复发率均很高,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天灸疗法对于本病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制定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的临床操作方案及可视化教学工具,使之便于推广应用。哪些病可进行天灸疗法?
一、何谓冬病夏治?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对一些冬季诱因明显、发作剧烈、频繁的疾病,在夏天气候暖和、病情缓解之时,不失时机地适当采用一些治疗方法,如内服和外用中药、针灸治疗等,以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预防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也就是在夏季的时候治疗冬季常见病多发病。三伏灸便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冬病夏治的主要适应症。
冬病夏治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2.消化道疾病:慢性腹泻、胃炎、消化不良等;3.疼痛性疾病:慢性腰腿痛、筋骨肌肉痛、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4.免疫力低下疾病:易感冒等。其中慢性哮喘、鼻炎最适合“夏治”,小儿和老年人因抵抗力低下者,效果尤佳。
三、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30天时间内俗称“伏夏”季节,分为头伏、中伏、末伏,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原理,此时为补益阳气只最佳时间。“冬病夏治”是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进行敷贴,以达到补阳扶气,增强人体抵抗力的目的。
四、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与功效
夏季中药穴位贴敷法是冬病夏治的传统方法之一,又称“三伏灸”,是被患者广泛认可的有
效方法。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不用打针和服药。它打破了传统的季节限制,在夏季治疗冬季多发病。采用本院特制的药膏外敷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穴位刺激及药物的渗透吸收,以起到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化痰湿的作用,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以提高抗御疾病的能力。
五、中药穴位敷贴的时间长短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的不同,一般成年人每次敷贴2-3小时,儿童每次1-2小时。敷贴时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儿童自觉不适时可予停止。
六、中药穴位敷贴应注意些什么?
中药敷贴后2-3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只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要注意的是,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搔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抽液,外涂5%碘伏液,宜暴露,避免覆盖患处。
七、什么人不宜做中药穴位贴敷?
1.孕妇;
2.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
3.对药物过敏者;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者;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急性感染及疾病发作期不宜敷贴。此外1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因1岁以下,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
八、怎样治养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 治疗期间,禁食寒凉生冷和辛辣之品,以及虾、蟹、鹅肉、牛肉等发物,宜用温水洗澡。
2.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
3.情绪乐观;
4.适度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