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习题解决的“数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
高中物理习题解决的“数列法”
山东平原一中 魏德田
我们知道,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某个数,叫做数列的一项。无论哪一种数列,都应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和变化的规律。在高中物理解题时,我们也常会用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知识。
由此,我们把应用数列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为数列法。
高中物理解题中,数列知识的应用分为:1.判断物理过程的特征;2.用通项公式求未知量;3.用求和公式求未知量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般地,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多个子过程问题,大都具有类似性、反复性的特点。随着子过程过程的反复进行,某个物理变量即可逐步生成几个形式类似、而内涵(如大小、正负、幂次等)却不同的表达式,由此得某种数列的前几项,应用归纳法(或递推原理),把这几项“融合”在一起,从而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以描述对应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这是解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即可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某一项。若欲求数列前n 项之和,则常用对应的求和公式来解决。
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⑴先逐个分析多过程初期的几个子过程,分别找出数列的前几项;
⑵再利用归纳法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⑶最后整体分析物理过程,应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或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无穷数列的求和,一般是无穷递减数列,有相应的公式可用。
等差数列前n 项之和2
)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d 为公差。 等比数列前n 项之和:q
q n S n n --=1)1(,q 为公比。 下面,主要针对上述2、3两方面的问题,分别讨论数列知识在高考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例题解析】
数列法是解决物体与物体发生多次作用后的情况。即当问题中涉及相互联系的物体较多并且有规律时,应根据题目特点应用数学思想将所研究的问题归类,然后求出通项表达式。具体方法是先分析某一次作用的情况,得出结论。再根据多次作用的重复性和它们的共同点,把结论推广,然后结合数列知识求解。用数列法解题的关键是导出联系相邻两次作用的递推式。
一.用通项表达式求未知量
某些物理状态或过程必须借助于数列知识,才能全面的描述其状态及其变化特征。此类问题,要求我们能够根据初始条件,以数学归纳法来(递推规律),求出某个物理量的通项表达式。
【例题1】质点以加速度a从静止出发做直线运动,在某时刻t,加速度变为2a;在时刻2t ,加速度变为3a;… ;在nt时刻,加速度变为(n + 1) a,求:(1)nt时刻质点的速度;
(2)nt时间内通过的总路程。
【解析】根据数列法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找到规律,然后求解。
(1)物质在某时刻t末的速度为v t = at
2t末的速度为v2t = v t + 2at即v2t = at + 2at
3t末的速度为v3t = v2t + 3at = at + 2at + 3at
……
由此可得,通项表达式则nt末的速度为
v nt = v(n-)t+ nat = at + 2at + 3at + … + nat
= at (1 + 2 + 3 + … + n)
= at 1
2
(n + 1)n
=1
2
n (n + 1)at
(2)同理:可推得nt内通过的总路程s =
1
12
n (n + 1)(2n + 1)at2
【点拨】显然,此例先“从特殊到一般找到规律”,由速度公式布列各式,比较、归纳出通项表达式,再用等差数列求和知识解决。
【例题2】线段AB长S,均分为n等分,一质点由A出发,以加速度a向B作匀加速运动,当质点到达每一等分的末端时,它的加速度增加了a/n,试证质点到B点时的速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