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电流典型例题

恒定电流典型例题
恒定电流典型例题

L

4L

质子源

v 1 v 2

三、典型例题

1.在10 s 内通过电解槽某一横截面向右迁移的正离子所带的电量为2 C ,向左迁移的负离子所带的电量为3 C .求电解槽中电流强度的大小。

解:电解槽中电流强度的大小应为I =

103

221+=+t q q A = A 2. 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一加速电压为800kV 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强度为1mA 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电荷e =×10-19

C 。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_________。假定分布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L 和4L 的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n 1和n 2,则n 1∶

n 2=_______。

解:按定义,

.1025.6,15?==∴=

e

I

t n t ne I 由于各处电流相同,设这段长度为l ,其中的质子数为n 个,

则由v n l nev I v l t t ne I 1

,∝∴===

得和。而1

2

,,212212==∴∝∴=s s n n s v as v 3. 实验室用的小灯泡灯丝的I-U 特性曲线可用以下哪个图象来表示:

解:灯丝在通电后一定会发热,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才会发出可见光,这时温度能达到很高,因此必须考虑到灯丝的电阻将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流增大,灯丝的电功率将会增大,温度升高,电阻率也将随之增大,电阻增大,。U 越大I-U 曲线上对应点于原点连线的斜率必然越小,选A 。

4. 某一电动机,当电压U 1=10V 时带不动负载,因此不转动,这时电流为I 1=2A 。当电压为U 2=36V 时能带动负载正常运转,这时电流为I 2=1A 。求这时电动机的机械功率是多大

解:电动机不转时可视为为纯电阻,由欧姆定律得,Ω==

51

1

I U R ,这个电阻可认为是不变的。电动机正常转动时,输入的电功率为P 电=U 2I 2=36W ,内部消耗的热功率P 热=R I 2

2=5W ,所以机械功率P =31W

5.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 =10 cm ,bc =5 cm ,当将A 与B 接入电压为U 的

电路中时,电流强度为1 A ,若将C 与D 接入电压为U 的电路中,则电流为(A )

A.4 A

B.2 A

2

1

4

1 6.如图所示,两段材料相同、长度相等、但横截面积不等的导体接在电路中,总电压为U ,则.(D )

①通过两段导体的电流相等

②两段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不同

③细导体两端的电压U 1大于粗导体两端的电压U 2 ④细导体内的电场强度大于粗导体内的电场强度 A. B. C. D. I I I I o U o U o U o U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家用电热灭蚊器电热部分的主要器件是PCT元件,PCT元件是由钛酸钡等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器,其电阻率ρ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于这种特性,PCT元件具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对此,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D)

A.通电后,其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B.通电后,其电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C.当其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相等时,温度保持在t1或t2不

D.当其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相等时,温度保持在t1至t2间的某一值不变

三、典型例题

1.已知如图,R1=6Ω,R2=3Ω,R3=4Ω,则接入电路后这三只电阻的实际功率之比为_________。

解:本题解法很多,注意灵活、巧妙。经过观察发现三只电阻的电流关系最简单:电流之比是I1∶I2∶I3=1∶2∶3;还可以发现左面两只电阻并联后总阻值为2Ω,因此电压之比是U1∶U2∶U3=1∶1∶2;在此基础上利用P=UI,得P1∶P2∶P3=1∶2∶6

2.已知如图,两只灯泡L1、L2分别标有“110V,60W”和“110V,100W”,另外有一只滑动变阻器R,将它们连接后接入220V的电路中,要求两灯泡都正常发光,并使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应使用下面哪个电路

A. B. C. D.

解:A、C两图中灯泡不能正常发光。B、D中两灯泡都能正常发光,它们的特点是左右两部分的电流、电压都相同,因此消耗的电功率一定相等。可以直接看出:B图总功率为200W,D 图总功率为320W,所以选B。

3.实验表明,通过某种金属氧化物制成的均匀棒中的电流I跟电压U之间遵循I =kU 3的规律,其中U表示棒两端的电势差,k=0.02A/V3。现将该棒与一个可变电阻器R串联在一起后,接在一个内阻可以忽略不计,电动势为的电源上。求:(1)当串联的可变电阻器阻值R多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6A(2)当串联的可变电阻器阻值R多大时,棒上消耗的电功率是电阻R上消耗电功率的1/5

解:画出示意图如右。

(1)由I =kU 3和I=,可求得棒两端电压为2V,因此变阻器

两端电压为4V,由欧姆定律得阻值为25Ω。

(2)由于棒和变阻器是串联关系,电流相等,电压跟功率成正比,棒两端电压为1V,由I =kU3得电流为,变阻器两端电压为5V,因此电阻为250Ω。

4.左图为分压器接法电路图,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不计,变阻器总电阻为r。闭合电键S后,负载

电阻R两端的电压U随变阻器本身a、b两点间的阻值

R x变化的图线应最接近于右图中的哪条实线

A.①

B.②

C.③

D.④

解:当R x增大时,左半部分总电阻增大,右半部

分电阻减小,所以R两端的电压U应增大,排除④;如果没有并联R,电压均匀增大,图线将是②;实际上并联了R,对应于同一个R x值,左半部分分得的电压将比原来小了,所以③正确,选C。

5.已知如图,电源内阻不计。为使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大,

可采取以下那些方法:

A.增大R1

B.增大R2

C.增大R3

D.减小R1

解:由于稳定后电容器相当于断路,因此R3上无电流,电

容器相当于和R2并联。只有增大R2或减小R1才能增大电容器C

两端的电压,从而增大其带电量。改变R3不能改变电容器的带电量。

因此选BD。

L1L2L1L2

R R R L2R

6V

r

R

S

E

①②④

C

R1R2

R3R4

P

R1R3

R2

E C

A B B

C C C

6.已知如图,R 1=30Ω,R 2=15Ω,R 3=20Ω,AB 间电压U =6V ,A 端为正C =2μF ,为使电容器带电量达到Q =2×10- 6

C ,应将R 4的阻值调节到多大

解:由于R 1 和R 2串联分压,可知R 1两端电压一定为4V ,由电容器的电容知:为使C 的带电量为2×10-6

C ,其两端电压必须为1V ,所以R 3的电压可以为3V 或5V 。因此R 4应调节到20Ω或4Ω。两次电容器上极板分别带负电和正电。

还可以得出:当R 4由20Ω逐渐减小的到4Ω的全过程中,通过图中P 点的电荷量应该是4×10-6

C ,电流方向为向下。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4个电阻的阻值均为R ,E 为直流电源,其内阻可以不计,没有标明哪一极是正极.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 .在平行极板电容器的两个平行极板之间有一个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带电小球.当电键K 闭合时,带电小球静止在两极板间的中点O 上.现把电键打开,带电小球便往平行极板电容器的某个极板运动,并与此极板碰撞,设在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但带电小球的电量发生变化.碰后小球带有与该极板相同性质的电荷,而且所带的电量恰好刚能使它运动到平行极板电容器的另一极板.求小球与电容器某个极板碰撞后所带的电荷.

解:由电路图可以看出,因R 4支路上无电流,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无论K 是否闭合始终等于电阻R 3上的电压U 3,当K 闭合时,设此两极板间电压为U ,电源的电动势为E ,由分压关

系可得U =U 3=3

2

E

小球处于静止,由平衡条件得

d

qU

=mg ② 当K 断开,由R 1和R 3串联可得电容两极板间电压U ′为

U ′=2

E

由①③得U ′=

4

3

U ④

U ′<U 表明K 断开后小球将向下极板运动,重力对小球做正功,电场力对小球做负功,表

明小球所带电荷与下极板的极性相同,由功能关系

mg

2

d -q 212='U mv 2-0

因小球与下极板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设小球碰后电量变为q ′,由功能关系得

q ′U ′-mgd =0-

2

1mv 2

联立上述各式解得

q ′=

6

7q 即小球与下极板碰后电荷符号未变,电量变为原来的

6

7. 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两个安培表和两个伏特表。安培表A 1的量程大于A 2的量程,伏特表V 1的量程大于V 2的量程,把它们按图接入电路,则

安培表A 1的读数 安培表A 2的读数; 安培表A 1的偏转角 安培表A 2的偏转角;

伏特表V 1的读数 伏特表V 2的读数; 伏特表V 1的偏转角 伏特表V 2的偏转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大于 等于 大于 等于

9.某电流表的内阻在Ω~Ω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可选用的器材如下:

A .待测电流表A 1(量程0.6A );

B .电压表V 1(量程3V ,内阻约2k Ω)

C .电压表V 2(量程15V ,内阻约10k Ω);

D .滑动变阻器R 1(最大电阻10Ω)

E .定值电阻R 2(阻值5Ω)

F .电源E (电动势4V )

G .电键S 及导线若干

(1)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____; (2)画出实验电路图;

(3)如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V ,电流表的读数为I ,则电流表A 1内阻的表达式为:R A = ______________。

解:本题利用电压表指电压,电流表指电流的功能,根据欧姆定律R=I

U

计算电流表的内阻。由于电源电动势为4V , 在量程为15V 的电压表中有

3

2

的刻度没有利用,测量误差较大,因而不能选;量程为3V 的电压表其量程虽然小于电源电动势,但可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进行保护,故选用电压表V 1。由于电流表的内阻在Ω~Ω之间,量程为0.6A ,电流表上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为,因而伏特表不能并联在电流表的两端,必须将一个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R 2与电流表串联再接到伏特表上,才满足要求。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分压与限流的连接方式均

符合要求,但考虑限流的连接方式节能些,因而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的连接方式 。故本题电压表选用V 1;设计电路图如图1所示;电流表A 1内阻的表达式为: R A =

I

U

-R 2。 10.用伏安法测量某一电阻R x 阻值,现有实验器材如下: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5 Ω,额定功率为1 W );电流表A 1(量程0~0.6 A ,内阻 Ω);电流表A 2(量程0~3 A ,内阻 Ω);电压表V 1(量程0~3 V ,内阻3 k Ω);电压表V 2(量程0~15 V ,内阻15 k Ω);滑动变阻器R 0(0~50 Ω),蓄电池(电动势为6 V )、开关、导线.

为了较准确测量R x 阻值,电压表、电流表应选________,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错解分析:没能据安全性、准确性原则选择A 1和V 1,忽视了节能、方便的原则,采用了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解题方法与技巧:由待测电阻R x 额定功率和阻值的大约值,可以计算待测电阻R x 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值约为

U =51?≈PR ≈ V ,I =5/1/≈R P =0.45 A.

则电流表应选A 1,电压表应选V 1.

又因30002.0?=

?V A R R = Ω>R x ,则电流表必须外

接.

因为滑动变阻器的全阻值大于被测电阻R x ,故首先考虑滑

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若用限流接法,则被测电阻R x 上的最小电流为I min =50

56

+=+R E E x = A <I 额,故可用限流电路.电路

如图所示.

三、典型例题

1.已知如图,E =6V ,r =4Ω,R 1=2Ω,R 2的变化范围是0~10Ω。求:①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②R 1上消耗的最大功率;③R 2上消耗的最大功率。

解:①R 2=2Ω时,外电阻等于内电阻,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②R 1是定植电阻,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所以R 2=0时R 1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2W ;③把R 1也看成电源的一部分,等效电源的内阻为6Ω,所以,当R 2=6Ω时,R 2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

2.以右图电路为例:试分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过程中各电阻中电流、电压如何变化.

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过程中,R 1增大,总电阻一定增大;由r

R E

I +=

,I 一定减小;由U=E-Ir ,U 一定增大;因此U 4、I 4一定增大;由I 3= I-I 4,I 3、U 3一定减小;由U 2=U-U 3,U 2、I 2一定增大;由I 1=I 3 -I 2,I 1一定减小。

R 2

R 1

R 1 R 2

R 3

R 4 E r

V 2

V 1

L 1 L 2

L 3

3. 如图,电源的内阻不可忽略.已知定值电阻R 1=10Ω,R 2=8Ω.当电键S 接位置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0A .那么当电键S 接位置2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下列的哪些值

A.0.28A

B.0.25A

C.0.22A

D.0.19A

解:电键接2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一定增大,所以不可能是.电源的路端电压一定减小,原来路端电压为2V ,所以电键接2后路端电压低于2V ,因此电流一定小于.所以只能选C 。

4.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当滑动变阻器的触片P 从右端滑到左端时,发现电压表V 1、V 2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为ΔU 1和ΔU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灯泡L 1、L 3变暗,L 2变亮

B.小灯泡L 3变暗,L 1、L 2变亮

C.ΔU 1<ΔU 2

D.ΔU 1>ΔU 2

解:滑动变阻器的触片P 从右端滑到左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与电阻蝉联串联的灯泡L 1、L 2电流增大,变亮,与电阻并联的灯泡L 3电压降低,变暗。U 1减小,

U 2增大,而路端电压U = U 1+ U 2减小,所以U 1的变化量大于 U 2的变化量,选BD 。

5. 如图所示,图线a 是某一蓄电池组的伏安特性曲线,图线b 是一只某种型号的定值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已知该蓄电池组的内阻为Ω,则这只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Ω。现有4只这种规格的定值电阻,可任意选取其中的若干只进行组合,作为该蓄电池组的外电路,则所组成的这些外电路中,输出功率最大时是_______W 。

解:由图象可知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0V ,由斜率关系知外电阻阻值为6Ω。用3只这种电阻并联作为外电阻,外电阻等于2Ω,因此输出功率最大为50W 。

6.将电阻R 1和R 2分别接到同一电池组的两极时消耗的电功率相同.电池组向两个电阻供电时的电流分别是I 1和I 2,电池组内阻消耗的功率分别是P 1′和P 2′,电池组的效率分别是η1和η2,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U 1和U 2.若已知电流I 1<I 2,则有

A .R 1<R 2

B .U 1<U 2

C .η1>η2

D .P 1′>P 2′

【解析】 根据题画出电源及电阻R 1、R 2的U —I 图象,由图象不难得出R 1>R 2,U 1>U 2,由

P 内=I 2r 知,P 1′<P 2′,η1>η2,选项C 正确.

【答案】 C

7.如图10—2—17所示,电源电动势E =10 V ,内阻r = Ω,“8 V,16 W”的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电动机M 绕组的电阻R 0=1 Ω,求:

图10—2—17 (1)路端电压; (2)电源的总功率; (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解析】 该题为非纯电阻电路.设干路总电流为I ,则8=10-I ×得I =4 A ,

故P 总=EI =40 W

2

A

R 1 R 2

1 U

o

I

U M (I 0,U 0)

β α b a N

I I

又I L =

816=U P A = 2 A ,故I M =I -I L =2 A , P M 总=8×2 W=16 W ,P M 出=16 W -22×1 W=12 W

【答案】 (1)8 V (2)40 W (3)12 W

8.如图10—2—19所示,电阻R 3=4 Ω,电表为理想表.开始时R 1、R 2、R 3中都有电流通过,电压表示数为2 V ,电流表示数为0.75 A .后来三个电阻中有一个发生断路,使电压表示数变为 V ,电流表示数变为0.8 A .

图10—2—19 (1)哪个电阻断路

(2)求电阻R 1、R 2的阻值各为多少 (3)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各为多少

【解析】 (1)由于电流表A 、电压表V 的示数都不为零,所以断路的电阻为R 1. (2)R 1断后,电压表V 的示数即为R 2两端电压.

所以 R 2=8

.02

.322=''

I U Ω=4 Ω.

R 1断路前R 2两端电压 U 2=I 2R 2=×4 V=3 V R 3两端电压

U 3=U 2-U 1=(3-2) V =1 V

由串联电阻的分压特点

31

31U U R R =

所以 R 1=1233

1=

?R U U ×4 Ω=8 Ω 通过R 1、R 3的电流 I 1=82

11=

R U A = A

(3)R 1断路前E =U 2+(I 1+I 2)r =×4+(+)r

R 1断路后E =U 2′+I 2′r =+

联立以上两式得

E =4 V ,r =1 Ω.

【答案】 (1)R 1;(2)8 Ω;4Ω;(3)4 V ;1 Ω

9.如图10—2—20所示,变阻器R 2的最大电阻是10 Ω,R 3=5 Ω,电源的内电阻r =1 Ω,

当电键S 闭合,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位置时,电源的总功率为16 W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12 W .此时电灯R 1正常发光,求:

图10—2—20

(1)电灯阻值R 1是多少(设R 1阻值恒不变)

(2)当电键S 断开时,要使电灯正常工作,应使变阻器的电阻改变多少 【解析】 (1)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P 内=P 总-P 出=4 W

电源I ==r P 内

Ω 1 W

4=2 A

外电路总电阻为 A 2 W 12=

I

P 出

=6 Ω

由串、并联知识得 R 1= Ω (2)S 断开时,要使电灯R 1正常发光,电流仍为I 1=55.26

+A = 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 1=r R R E ++21即=15.28

2++R

所以R 2= Ω 故变阻器改变了 Ω. 【答案】 (1) Ω;(2) Ω

10.如10—2—2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6 V ,内阻r =1 Ω,R 1、R 2、R 3、R 4的电

阻均为3 Ω,(1)若在a 、b 两点间接上理想的电压表,其示数多大

(2)若在a 、b 两点间接上理想的电流表,其示数又是多大

图10—2—21

【解析】 理想电压表其内阻R V →∞,即a 、b 间是断路的.电压表的示数由R 2、R 4两端电压确定;理想电流表其内阻R A →0,即a 、b 间相当于导线连通,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由流过R 2、

R 3的电流确定.弄清电路的结构,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便可得出两表的示数.

(1)若在a 、b 两点间接上理想的电压表,测得的是R 2和R 4之间的电压,外电路总电阻为

R ,R =R 4+3211

32)(R R R R R R +++=5 Ω.

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 ,

I =r R E

+=1 A

流过R 2中的电流为I 2,

I 2=31

211=

++I R

R R R A .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

U =IR 4+I 2R 2=4 V .

(2)当a 、b 两点间接上理想电流表,则电路变为R 2和R 4并联后与R 1串联,然后再与R 3

并联,此时外电路的总电阻为R ′,

R ′=(R 1+24R )R 3/(R 1+24

R +R 3)= Ω

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 ′.

I ′=715

=

+'r

R E A . 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R 2和R 3的电流,R 2、R 4、R 1组成的支路的电阻R 0= Ω,故该支路中的

电流I 1=763

03=

'+I R R R A ,流过R 4的电流为21I ,所以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 A =I ′-21I = A 【答案】 (1)4 V ;(2) A

11.如图10—2—22所示,电源电动势为4 V ,电阻R 1=4 Ω,R 2=2 Ω,R 3=10 Ω,R 4=6 Ω,

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 A ,求

图10—2—22

(1)电压表V 1的示数是多大 (2)电压表V 2的示数是多大

(3)电源的内电阻r是多大

【解析】题中是理想电表,故电压表V略去即可(看作“断路”),电流表A处用导线替

代(看作“短路”),则外电路结构一目了然.

(1)R1两端的电压

U1′=I1R1=×4 V= V

在R2、R3串联电路中,V1的示数为

U1=

10

2

2.1

10

3

2

3

+

?

=

+

'

R

R

U

R

V= V

(2)电压表V2的示数等于U1′与4

R的电压

4

U之和,通过R

2、

R3上的电流为

I2=10

2

2.1

3

2

1

+

=

+

'

R

R

U

A=0.10 A

干路中的电流

I=I1+I2=0.3 A+0.10 A=0.40 A,

电阻R4两端的电压

U4=IR4=×6 V= V

电压表V2的示数

U2=U1′+U4= V+ V= V

(3)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U+Ir,可求得电池组的内电阻

r=4.0

6.3

4-

=

-

I

U

E

Ω=1 Ω

【答案】(1) V;(2) V;(3)1 Ω

12.如图所示,黑盒有四个接线柱,内有4只阻值均为6Ω的电阻,每只电阻都直接与接

线柱相连。测得R ab=6Ω,R ac=R ad=10Ω。R bc=R bd=R cd=4Ω,试画出黑盒内的电路。

解:由于最小电阻是R bc=R bd=R cd=4Ω,只有2只6Ω串联后再与1只6Ω并联才能出现4Ω,

因此bc、cd、db间应各接1只电阻。再于ab间接1只电阻,结论正合适。

13.在如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器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

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学生想先将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

分别连电阻器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万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档中,符合操作规程

的是:

A.直流10V挡; B.直流0.5A挡;

C.直流挡; D.欧姆挡。

解析:根据题给条件,首先判定不能选用欧姆挡,因为使用欧姆挡时,被测元件必须与外

电路断开。

先考虑电压挡,将黑表笔接在b端,如果指针偏转,说明R1与电源连接的导线断了,此时

所测的数据应是电源的电动势6V。基于这一点,C不能选,否则会烧毁万用表;如果指针不偏

转,说明R1与电源连接的导线是好的,而R1与R2之间导线和R2与电源间导线其中之一是坏的,

再把黑表笔接c点,如果指针偏转,说明R1与R2之间导线是断的,否则说明R2与电源间导线是

断的,A项正确。

再考虑电流表,如果黑表笔接在b端,指针偏转有示数则说明R1与电源连接的导线是断的,

此时指示数I=E/(R1+R2)=,没有超过量程;如果指针不偏转,说明R1与电源间连接的导线是好

的,而R1与R2之间导线和R2与电源间导线其中之一是坏的,再把黑表笔接c点,如果指针偏转,

说明R1与R2之间导线是断的,此时示数I=E/R2=,超过电流表量程,故B不能选。

(2)给定测量值,分析推断故障

14.如图所示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b、c、d为接线柱,a、b与220V的交流电源连接,

ab间、bc间、cd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现发现电路中没有电流,为检查电路故障,用一交流

电压表分别测得b、d两点间以及a、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220V。由此可知:

(A)ab间电路通,cd间电路不通

(B)ab间电路不通,bc间电路通

a c

b d

a c

b d

R1R

2

6VF

a

b c

(C)ab间电路通,bc间电路不通

(D)bc间电路不通,cd间电路通

解析:由于用交流电压表测得b、d两点间为220V,这说明ab间电路是通的,bc间电路不通或cd间电路不通;由于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c两点间为220V,这说明cd间电路是通的,ab间电路不通或bc间电路不通;综合分析可知bc间电路不通,ab间电路通和cd间电路通,即选项C、D正确。

15.(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灯L1、L2正常发光,由于电路出现故障,突然发现灯L1变亮,灯L2变暗,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根据分析,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C)R3短路(D)R4短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