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问题理论III:结构功能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问题理论III:结构功能主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了解和掌握社会问题理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分析视角。通过用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其特点和主要理论流派观点。学会应用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观点解释当前中国社会的问题,并对结构功能主义的的局限进行批判。

第一节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发展背景

一.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的发展

1.结构功能主义的背景

20世纪初,社会学的中心开始转移,美国成为世界社会学研究的中心,芝加哥学派兴起,结构功能主义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代表性人物帕森斯在二战时期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通过运用AGIL模式来分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与当时的大背景及人们的愿望相符合。

但二战后环境逐渐稳定,这样庞大的宏观理论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与反驳,符合互动论、冲突论等从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出发进行批判,认为他的功能主义理论太理想化,忽视了社会变迁等真正出现的问题。

2. 结构功能主义主要理论特征

结构功能主义通常被简称为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功能学派,是一个社会学流派。它把社会看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组织化手段的系统,各社会组织有序的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有效功能。强调整合的作用,忽视冲突。

结构功能主义研究主题:社会系统要维持平衡、稳定,必须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如何满足这些条件?注重和谐、稳定、平衡,忽视冲突、失调、变迁。

3.代表人物

(1)涂尔干(Emile Durkheim)

涂尔干基于社会结构的观念提出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社会是一个实体,是不可化约的;

第二,社会的各个部分可以满足社会实体的基本需求;

第三,功能需求是社会需求。

同时,他还强调社会整体的优先位置—结构的自主存在问题。与其倡导的方法论一致,他指出社会事实并非个人意愿能左右,社会对个人具有制约性,人们的思想结构反映着社会结构的秩序,而且在反映的过程中加强和再现了这些秩序。

涂尔干关于社会分工的研究命题,对现代社会结构分析也影响极大。他把社会结构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以低度分工为基础,以强烈集体意识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关系整合形式,他称之谓“机械团结”(mechanic solidarity)类型;二是以高度分工和广泛的相互依赖为基础构成的社会关系整合形式,属于“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类型。他认为,在有机团结类型中,人们会以更多分工的形式活动并归

属于更多的团体。这将造成共同观念和情感的约束程度降低,社会整合的需求会自然引出新一轮的约束形式。

涂尔干把社会结构看作社会关系的组合形式,而且认为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可以说,涂尔干率先开拓了结构分析的各个方面;当代社会结构概念的许多论证,常常仅是从不同的方面延续了涂尔干的见解。

涂尔干对社会结构的描述:「社会不只是一群人的集合,在一块土地上生活,利用工具从事生产活动而己。社会必然存在某种理想或理念,这是它赖以形成的东西,社会的理想不是外在于社会的,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Durkheim, 1964:422) 也就是说,社会是个有机体,它之所以存在,必然有一些非物质的成份,这种构成社会的精神要素涂尔干称之为「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ence) 或「社会理想」(social ideal)。因为「社会」的存在,人们觉得他是属于这个群体的,他对这个群体有感情,愿意为它付出。道德正是此种集体意识的表达与展现。社会绝非一群孤立的个人的集合,当人们在评估是否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它不是孤立的,他的思想、行为受到源自社会的潜在制约,受到公共意识(public conscience) 的左右。他清楚地意识到有某种必然性存在,把他导引至某个方向。(Isambert, 1993:201) (2)帕森斯

现代的结构功能主义由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提出,它是在之前的功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帕森斯将社会系统的功能条件分为四种: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系,他认为这几种功能可以保持社会系统的稳定。

(3)默顿

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学说,提出了外显功能、潜在功能的理论。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金斯利·戴维斯、尼尔·约瑟夫·斯梅尔赛等。

默顿把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概括为:

1)一个社会是由相互关联的各个部分组成的系统

2)这样的社会自然会趋向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旦出现不平衡,各种趋于稳定的力量将会出现

3)一个社会的各种重复活动具有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4)一个社会中至少有一些规范和重复的行动有着满足该系统关键需求的功能,否则此系统无法生存。

默顿认为,社会价值观确定了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规范界定了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如果文化结构(目标与社会结构(制度化手段)之间发生脱节,就会出现社会失范状态,导致越轨行为。

第二节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理论思想

一、涂尔干

越轨行为对社会秩序有益,因为它具有正面功能。

(1)设置边界(boundary)的功能:越轨有助于界定和区分对与错、是与非之间的道德边界。

(2)团结群体的功能:越轨行为可以令社会对不符合准则的行为产生集体排斥,可以令反对越轨行为的群体更加团结,抵抗威胁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3)创新的功能:越轨可以通过挑战旧的、过时的规则令社会更好的进步和适应新环境。

(4)消减张力的功能:越轨行为可以作为社会的减压阀、消减社会张力。

(5)潜在的功能:没有被意识到或不可预见的越轨的功能

二、帕森斯

1. “AGIL图式”

社会本身是一个实体,社会成员的活动是在一个有机系统内的高度协调,社会系统通过这种协调来满足基本需要。

他在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社会体系》(1951年)中指出,社会行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由四个子系统即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组成。其中,“社会系统”是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组成的。该系统的维系主要得益于四个功能性条件的满足,这就是他著名的“AGIL图式”。

相应地,“社会系统”被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四项基本功能:

“经济系统”执行适应环境的功能(Adaption),满足这一功能需求的是社会结构中的经济制度;

“政治系统”执行目标达成功能(Goal attainment),满足这一功能需求的制度结构是政治体制;

“社会共同体系统”执行整合功能(Integration),满足这一功能需求的社会制度主要是法律与宗教;

“文化模式托管系统”执行模式维护功能(维模)(Latency),满足这一功能需求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家庭和教育。

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整体的、均衡的、自我调解和相互支持的系统,结构内的各部分都对整体发挥作用;同时,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维持整体的动态的均衡秩序。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一些交换媒介。这样的交换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4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到了《经济与社会》(1957年)中,他更是将自己的理论表述为:结构的功能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