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角色转变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新生入学角色转变及应对措施
作者:蔡爱萍张吉国郑红芬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年第1期
大学作为传授知识、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

入学后的新生要面对的是知识的专业化、办学
的特色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教育背景。

这种背景的改变产生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新生尽快完成角
色转换工作,以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环境。

角色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变化,从而使得
大一新生的角色转换问题日渐突出。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在大学一年级完
成角色转换,重新定位自己,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新的目标,是每一位大一新生都要面临的客
观问题,也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大学新生角色的转变
(一)心理的转变
1.优越感的失落。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是班级乃至学校的“尖子生”,但进入大学之后,却发现这里强手如林、群英荟萃,自己只是平庸之辈,这势必导致较大的心理落差。

由备受关
注的心理优越感逐渐到“泯然众人矣”。

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是人生中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的时期,如不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就可能会产生内心自卑、失落、孤独、压抑、忧郁感[1-2]。

2.目标的迷失。

高中时有着明确的目标,即考取心仪的大学。

当怀着美好的憧憬进入大学后,却发现该学校和专业与自己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感到大失所望,从而一时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未来目标,一时不知所措;而部分同学即使有继续深造的长远目标,也没有针对目标的
具体行动计划,因而迷茫感会油然而生。

3.家庭的依赖性。

初到陌生环境的大一学生难免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高中时期生活上基
本由家长全部负责,学生只要遇到困难,都可以依靠教师和家长解决。

而此时由于没有了父母
温馨的呵护,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经济上的不独立,离开家庭护佑后,遇到各种问题都要独
自应对解决。

一开始,这可能会令新生感到有些束手无策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应对突发的一
些问题。

有了烦恼也很难及时找人倾诉排解,心理上会有些许落寞,可能会经历前所未有的一
段较为孤独的时期。

(二)生活的转变
1.住宿生活的转变。

多数大一新生高中时期都住家里,到了大学开始过集体生活,这种变
化产生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即舍友;即使原来寄宿高中的学生也会感受到大学环境与以往大不
相同。

高中时期宿舍生活相对短暂,舍友之间沟通交流少,即使短暂的交流也都主要围绕学习,人际关系也较为单纯;而大学里不同,一个宿舍成为一个小的集体,一个宿舍的学生吃喝住行
和喜怒哀乐都紧密联系在一起,舍友的交流沟通成为宿舍常态,舍友甚至成为无话不说的“亲人”;原来高中时期的走读生更应该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地融入到宿舍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来。

2.学校生活的转变。

高中时期学习生活相对简单乏味,仿佛所有事情都是围绕学习这个中
心任务展开,而大学生活不同,尤其大一新生生活呈现出多样性。

学习虽是生活中的比较重要
的一部分,但是各种社团、竞赛、文体等活动丰富多彩,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或让
一些学生受益匪浅,也会使一些学生感觉到活动过多有些无所适从。

3.学习生活的转变。

高中时期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繁重,所有时间都被安排得很满,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生活节奏较快。

而在大学生活中自己所能支配的空余时间较多,所
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样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心境却完全不同的。

另外,大学老师可能不会在课业上着重关注学生个体,所以受到老师主动的指点与批评可能不
太现实,所以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学生应主动与教师进行探讨,而并非被动接受。

(三)学习的转变
1.学习内容的转变。

高中所学知识大部分都是基础性知识且连续性不那么突出。

而大学教
师所传授的知识则相对专业化,更加偏向实用性,而且知识之间的连续性也很强,并增加了高
中没有的实践操作课程,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抽象,且更具有深度。

在高中阶段,没
有侧重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譬如学习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能受限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诸如此类的能力,每一
位学生都应该在生活中注意加强培养,切实得到锻炼。

2.学习模式的转变。

大学时期是大学新生掌握知识和提升自我整体素质的重要阶段,但这
时更加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在学习内容、方法以及目标等
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3]。

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学生基本没有自己的选择自由与思考余地,由此形成了可能较为呆板的定向思维方式,只是为了考
试而学习,大学阶段教师授课方式则大为不同,由于课时多,讲课速度较快、信息量大、教学
节奏快、理论概括性强,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少,更注重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需要同学
提高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其他方面的转变
如对待手机的态度,在高中时期尤其是高三,班主任以及家长几乎都是谈“机”色变,仿
佛手机是阻碍学生们学习的一大障碍。

的确,手机的娱乐性功能过于“强大”,让不少同学都
曾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了同学的学习成绩。

不少学生在高三
都选择了远离手机,以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到了大学,手机的的确确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学
校几乎都是通过手机下发通知,并且QQ、微信等通信功能的强大,确实带来极大的方便不可否认,所以学生要好好利用手机的通信功能。

手机的使用具有双刃性,目前,也有些学生走入大
学生活之后,缺乏自律性,整日沉湎于手机游戏,严重地影响学生的精力和正常学习生活,学
习成绩日益滑坡。

二、大学新生角色转变的自我适应对策措施
1.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的环境,加快融入新集体。

多与舍友、班级同学、学长学姐、辅导员、任课老师沟通,营造善于与他人交流的良好氛围;及时反映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
困惑,以便得到他们的经验和帮助,进而及时解决问题。

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
织的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

2.更新学习观念,确立职业生涯规划。

尽早确立学习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
好大学生活的规划,根据自己未来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计划,并根据规划完成现阶段任务。

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
课后要及时复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3.坚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晚上“开
夜车”,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来丰
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让自己每天的生活更加充实,也增强了和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4.正确认识自我,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定位自己,注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校入学时的心理测评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寻找心理教师的帮助,解决心
理问题。

三、学校对大学新生角色变化的引导对策
1.做好新生招生和迎新工作。

在邮寄录取通知书时即应附上学校的相关基本情况简介、专
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发展前景等内容。

入学后让新生尽快了解校园环境和所在城市地理特点等,
迎新服务应尽善尽美,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对其的关怀,保持学生对学校的新鲜度以及初入学校
时的“一腔热血”,减轻其初入学校的孤独感和陌生感。

2.及时介绍校史校情的发展状况。

学校可通过开学典礼、开放校史展览馆、杰出校友的事
迹介绍等方式,进行学校历史教育、学院发展史教育,使学生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和
办学目标、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发展及就业情况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激发新生对
学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对学校有宏观的、系统的认识[4]。

3.尽早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要侧重适应性教育,包括校纪校规教育、军训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

开展我与教师面对面等形式的活动,引导新生深刻认识并适应角色、生活、学习、
人际、管理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此外,大学生应该承担和履行的道德与法律的责任与义务,
从而强化新生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性。

4.了解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年之后进行自由转专业。


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有一个总体了解,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从而获得辅修证书。

5.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性格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适
合自身的发展目标。

鼓励高年级同学和优秀毕业生对新生进行辅导和经验交流,为新生考研还
是考公务员做好决策,帮助引导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总之,大一新生要在心理,生活,学习三个方面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完成华美变身。

以便
他们在大学阶段认识自我,尽快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健康成长,在人生新起点上迈
好坚实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1]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王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

济,2008,(10).[3]沈彬,吕守华,殷隽.农业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浅谈[J].科
教文汇:上旬刊,200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