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哲学意义之阐释 张远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哲学意义之阐释张远林
发表时间:2018-10-15T09:33:00.047Z 来源:《知识-力量》6中作者:张远林
[导读] 在罗素看来,传统哲学家之所以提出诸多似是而非的哲学理论,乃是由于误解了语言的相关用法,被日常语言的表层语法结构误导。
传统哲学家执着于主谓逻辑,将命题语句的语法结构当成命题的本质结构,而在罗素看来,命题的本质结构乃是其深层的逻辑结构,命题的逻辑结构与命题的语法结构并不必然一致,有时二者相符合,有时则不一致,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海南海口)
摘要:在罗素看来,传统哲学家之所以提出诸多似是而非的哲学理论,乃是由于误解了语言的相关用法,被日常语言的表层语法结构误导。
传统哲学家执着于主谓逻辑,将命题语句的语法结构当成命题的本质结构,而在罗素看来,命题的本质结构乃是其深层的逻辑结构,命题的逻辑结构与命题的语法结构并不必然一致,有时二者相符合,有时则不一致,而往往是不一致的,往往当二者不一致时人们就更易犯语言表达错误。
例如,人们常常以主词的形式宣称不具有现实实存性的事物的存在,从而造成棘手的语义悖论;而且由于我们过于信赖主谓逻辑,就常常难免宣称“某事物存在”,从而视“存在”为主词的一种属性,而在严格的逻辑语句中,专名是不能与“存在”连用的,“存在”确实不是一种性质,它不能在严格的逻辑语句中充当谓词,罗素认为传统哲学之中关于“存在”的大量思辨体系大都犯了将“存在”视作谓词的根本性错误。
在哲学研究与科学探讨中,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关于语言的混乱状况。
关键词:罗素;摹状词;命题函项;分析哲学;逻辑原子主义
命题的表层的语法结构常常遮蔽命题的深层逻辑结构,所以命题的逻辑结构常常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通过人工语言对之进行澄清与呈现。
弗雷格、罗素等人创立的数理逻辑正是这样的一种语言,特别是罗素、怀特海的三卷本巨著《数学原理》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谓词演算与命题演算系统,第一次为所有数学真理提供了一整套简明符号,于是逻辑可以开始被完整地转化为数学演算和符号演绎,一个关于人工语言的逻辑形式化公理演绎系统被恢弘地构建出来了,语言学、逻辑学、数学推演等等得到了里程碑使得融合。
弗雷格通过他的概念文字方面的构想发明了数理逻辑中的命题函项式概念,通过把自然语言的命题形式改写成命题函项式而使得语言人工化、严格化,从而以命题运算的形式凸显出命题语句的具有决定性的本质性的逻辑结构。
罗素紧承其后,运用命题函项式来改写摹状词。
通过将摹状词(罗素着重探讨的是限定摹状词这种不完全的符号)改写为命题函项的方式使得这些摹状性质的语词从命题语句中消失,即作为语法主词的符号被转换掉了,代之以经过人工语言的方式处理后得到的逻辑主词。
于是就可以避免以主词的形式宣称这些不完全的符号所指称的对象的存在这种悖论式情形。
正如罗素在《数学原理》中强调的:“凡一个命题的语法主词可被当作不存在的,而且不把该命题变成无意义的,那么这个语法主语毫无疑义不是一个逻辑专名,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直接表示某个对象的逻辑个体常项。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有关的命题必须能被这样分析,以至作为语法主词的赴符号消失了。
”
罗素认为传统哲学领域的含混、停滞不前,至少要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误解语言的精准用法而造成的,人们常常被自然语言的命题语句的语法结构所迷惑,从而往往作出不具有对错或真值的判断,即作出无意义、无所指的含混判断。
罗素通过命题函项的方式改写原初的命题语句中的摹状性质的词项,就是为了有效地规避这种语言使用的歧途,不得不说罗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现了他的研究目标,使得他的摹状词理论成为了分析哲学的典范,让其他学者确立了对“对自然语言进行人工分析与逻辑分析”的信念,从而推动了分析哲学、语言的蓬勃发展。
逻辑分析的方法是罗素研究哲学问题的关键,也是后续研读罗素哲学的锁钥。
摹状词理论既是语言学成果也是逻辑学进展,它严格逻辑的视角分析了命题中的语词和现实中的作为语词指称对象的事物之间的深层关系,已经被吸收为一种扎实坚硬的逻辑成果。
这一逻辑成果可以清除哲学研究中的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含混虚假的概念,扫除了这类无所指、涵义模糊得经不起推敲的概念或词组之后,哲学研究性的论述中的命题集合系统里的概念群之意义就可以呈现出清晰明确的样貌,因此这实在是“逻辑学助益于哲学研究”方面的模范。
罗素第一次将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放在哲学研究的中心或首要位置,由于这一点以及罗素的其他一系列哲学努力,有力推进了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简而言之确实可以承认,尽管在如何进一步深入分析摹状词的问题上尚存在不少争论与分歧,但总的来说罗素对摹状词的分析确实确立起了分析哲学逻辑分析事业的典范,他的意蕴深远的分析是分析哲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里程碑之一,甚至是巨型路标,是少数几个推动了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理论源头之一。
罗素的类型论与摹状词理论是其逻辑原子主义哲学在分析具体的哲学问题时产生的光辉成果,当时数理逻辑处于起步阶段,现代逻辑思想尚有待发展,数学哲学与数学基础方面的思考还没有进一步反哺哲学的发展,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塔尔斯基的真定义理论、图灵机与机械判定问题等后续的逻辑学在哲学领域的巨大成果还未计入人类知识大厦,此时人类对逻辑分析的认识还相当不全面、不清晰,对语言命题的本质逻辑结构之认识也较为模糊,且不具有真正的全局观。
此时(1905年)的罗素便已经发表了这种超前的理论构想(当时的《心灵》杂志编辑感到系统表述摹状词理论的文章《论指称》是相当奇怪的,编辑不能理解之,开始不打算接收该文章,无意发表它),在语言的逻辑分析方面实在是大大领先同代人,不得不说罗素的关于摹状词的构想是对哲学尤其是分析哲学具有巨大的开拓性意义的。
我们应该谨记在分析哲学起步阶段,逻辑命题知识系统并不完备,从而像罗素那样提出摹状词理论是何其不易。
后来如斯特劳森等人,对罗素的主张提出质疑与商榷,此时模态逻辑等非主流的逻辑分支已经获得了颇为可观的发展,因而在此时看出1905年的罗素理论的不足之处,虽然仍有重要价值,但终究显得较为简易了,也似乎有事后诸葛之嫌。
况且斯特劳森的意见也不是完全妥当、精确的,也有对罗素观点的有意或无意的误解,这意味着斯特劳森等人从自身的支援意识出发,过分偏向“六经注我”了,他们过分依赖以自己的视角去裁剪、理解材料这种方式了。
总之,若从分析哲学整体历程来看,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的意义、价值,不是斯特劳森等人的后续批评的意义、价值所能够比拟的,这当时分析哲学学界众所周知的事实。
总之,罗素最重要的哲学遗产不是具体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而是他的批判的态度、怀疑的精神和逻辑分析的方法。
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正是罗素哲学中的批判精神与分析方法等,从中获得的不是死板生硬的知识、教条与说教,而是真正做哲学或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
一旦领略了罗素审慎、理智的学术风格,并踏实地借鉴,就不难取得罗素本人所极力向往的那种一步一步的可靠的哲学进步。
哲学的这种进步类似于科学的稳健作风,吸收了收自然科学稳扎稳打的特色,就使得哲学研究更趋向于规范、清晰、确定、可比较性与可交流性,可望避
免不严格的哲学范式、哲学概念、哲学话语造成的类似于私人语言的自说自话的状况。
于是,哲学研究的含混、无法通约的状况就有可能被有效祛除,哲学理论会因此取得愈来愈乐观的整体进步,人类知识的世界也会因得到了有效的哲学理论的助益而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M•怀特编著.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M].杜任之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罗素.数理哲学导论[M].晏成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江天骥主编.西方逻辑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罗素.逻辑与知识(1901-1950年论文集)[M].苑莉均译,张家龙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