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化的含义、内容及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社会化的含义、内容及途径
一、青年社会化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社会化是指人的一生面临的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个不断学习、调试的过程。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未成年的个人学习社会知识、规范和技能,以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青年社会化的含义:青年社会化是童年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掌握该社会畅行的行为规范,获得社会成员资格的社会性发展过程。
二、青年社会化的内容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与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是青年适应社会发展、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青年社会化关系到青年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如何培养、造就青年一代。青年社会化是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青年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统一,一方面青年通过文化整合、规范引导,达到社会角色的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青年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通过改造社会,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超越,即在现实社会中继续进行角色创造。还有研究者提出,应从角色承担、社会互动、文化内化三个方面论述青年社会化内容的特殊性。另有研究者认为,青年社会化是向青年灌输关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意义和概念系统,是个人意识利用其特有的内部运动,即关于自我的思考去融汇、转化个人对所面临的实际社会生活的理解,达到“我”与“们”的统一。
青年社会化内容的确定,应与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期待相吻合,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生产生活技能
生产生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青年必须首先获得这方面的基本能力,才能独自谋生和发展。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里,社会生产对社会成员的智能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青年应接受系统教育,为进一步学习掌握参加社会生产活动所需的科技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进行职业教育或继续教育,以求生产的高质量和生活的高品位。
(二)掌握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一般的生活规范、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跨入社会复杂生活大门的青年,只有掌握了该社会的行为规范,进行道德和法律的系统学习,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系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体系,养成自
觉运用社会规范约束和支配自我行为的习惯,才能与他人和团体进行正常的交往,具备协调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社会关系的能力,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
(三)确立生活目标
生活目标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中的人,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和生活实践形成的关于人生的意义、理想信念、生活格局的指向性的合体。人总是为一定的目的活着,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目标。青年时期是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的关键期,此时的青年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着“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人生的路如何走”等问题,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开始建构具体的生活目标。青年能否思考、选择、确定自己的正确的生活目标,直接关系到青年社会化的成功与失败,事关青年一生的发展状况。
(四)培养角色能力
这是青年社会化的结果内容。“角色”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由戏剧界引入社会学界。“社会角色”简单地说就是社会舞台上特定角色的表演者,即有着特定的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的人,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角色能力过程。通过社会化,使青年明确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上,应履行什么样的社会义务,怎样有序地各行其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最终达到社会化目标,具备成人的社会行为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三、青年社会化的途径
(一)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教育是社会化的起点,具有情感性和长期性、稳定性的特殊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家庭出身、家长教育方式、家庭组合模式等对青年社会化有重大影响;不适当的家教方法、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不良的家庭成员行为都将成为青年社会化的阻力。家庭教育中应着重抓好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三大环节。随着家庭规模变小,家庭结构中互动对象减少,家庭功能减弱,青年社会化出现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这实质上是青年社会化的要求与家庭提供社会化条件的低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要重视青年社会化中的家庭因素。
(二)学校
学校是青年社会化的正式组织,是青年社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正规性的特点,而且学校中的互动对象多样,关系结构复杂,相对于家庭来说,它是青年社会化的新环境。随着家庭功能的外移,学校的地位更显突出。学校为青年社会化提供了标准化、全面性的条件。因为,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通过科学的教育内容、合理的教育方法,
以及组织的各种活动对学生的社会化发生影响。在这里青年们扮演着学生、同学、朋友等社会角色,学习各种规范,参与学习竞争,实践待人接物的规范,学会冷静地思考问题,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为青年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与社会现实贴得越紧密,青年受到的社会化教育的程度就越高。学校教育重点是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师德师风等建设,建构课堂互动、课外交往中的青年社会化模式。
(三)同辈群体
为了满足交往、娱乐的需要,青年特别热衷于参加同辈群体的交往活动。同辈群体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作用明显提高,因为同辈群体往往以感情、兴趣爱好为基础,成员之间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相同的年龄阶段,相近的人生问题,彼此容易沟通,在交往和交流中能获得不少社会信息、思想观念,且成员中的观点看法和行为方式有着较强的感染力。要注意同辈群体中的“社团”现象。青年社会化的现代性内涵是培养青年的现代能力,增强现代素质,塑造现代人格,而时下一些社团(尤其是大学生社团)在构成类型、活动方式、活动范围等方面有脱离青年社会化现代性内涵的要求,应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进行引导。
(四)大众传媒
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接受教育的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大众传媒包括广播、影视、网络、通讯、报刊、书籍等,已经渗透到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是特写文化的载体和代表,而社会化过程就是文化的内化过程,青年在潜移默化中会根据大众传媒提供的参与框架来阐释社会现象。所以,大众传媒在扩大青年的知识视野,启迪智慧;培养道德品质,形成价值观念;更新提供角色参照群体;推进教育普及化、日常化、多元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庞大的文化思想为支持的大众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构造过程中使青年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不论是消费方式、审美情趣还是生活评价等都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一些低品位的传播内容也会禁用词语青年的精神状态,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青年社会化中的正向功能,要努力完善环境中的大众传媒体系,破除人际传通中的错误观念;要根据青年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社会化环境,分别配置不同的传媒,并通过社会中枢来控制其作用强度;要控制信息内容,使信息成为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化者观念体系的形成要素。概言之,就是要促进正信息、正观念的流动,抑制负信息、负观念的传播。
(五)社会实践
无数事实证明,青年的社会化要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是区分青年社会化与否的重要标准。禁用词语对青年成长的标准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