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鲁迅中学2022届高一年级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题
一、名句默写(20分,每题2分)
1.(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5)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6)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7)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9)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指点江山,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 (1). 江春入旧年 (2). 月下飞天镜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 沉舟侧畔千帆过 (5). 东风无力百花残 (6). 流水落花春去也 (7). 佳木秀而繁阴(8). 也无风雨也无晴 (9). 怅寥廓 (10). 激扬文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

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阴、怅、寥、廓。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

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二、单选题(60分,每题3分)
2.下列年龄与称谓不搭配的一项是()
A. 五十:天命之年
B. 六十:耳顺之年
C. 七十:耄耋之年
D. 一百:期颐之年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C项,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故本题选C项。

3.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A. 新婚
B. 搬家
C. 妻子生了个男孩
D. 考试通过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弄璋之喜,意思是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

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故选C。

【点睛】“弄璋、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弄璋之喜,意思是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

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4.下列哪一项不是南京的别称?()
A. 临安
B. 建康
C. 金陵
D. 江宁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A项,临安指杭州。

故本题选A项。

5.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文天祥
D. 蒲松龄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A项,陶渊明为东晋诗人。

东晋没有科举制。

隋文帝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故本题选A项。

6.《三国志》中的三国,指的是()
A. 秦赵燕
B. 齐楚魏
C. 魏蜀吴
D. 吴越楚【答案】C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C项,三国中的三国分别指蜀国、魏国和吴国。

故本题选C项。

7.以下史书体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史记》
B. 《左传》
C. 《汉书》
D. 《三国志》【答案】B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史记》、《汉书》、《三国志》为纪传体,《左传》为编年体。

故本题选C项。

8.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刚过去的节日的诗句是()
A.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B.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D.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 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七月初七;
B 项,“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旧指农历正月初一;
C 项,“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D 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九月初九。

故本题选B 项。

9.被鲁迅评价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
A. 阮籍
B. 嵇康
C. 曹丕
D. 曹操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被鲁迅评价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曹操。

故本题选D 项。

10.以下作品不是苏轼写的是( )
A. 《黄生借书说》
B. 《前赤壁赋》
C. 《题西林壁》
D.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黄生借书说》作者袁枚,故本题选A 项。

11.《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作者是( )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牧
D. 李商隐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
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作者是晚唐诗人杜牧。

故本题选C项。

1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牧
D. 李商隐【答案】B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作者是白居易,本句诗出自《问刘十九》。

故本题选B项。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出自()
A. 《诗经》
B. 《楚辞》
C. 《乐章集》
D. 《漱玉集》【答案】A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出自《诗经》中的《采薇》。

故本题选A项。

14.以下诗歌不属于律诗的是()
A. 王维《山居秋暝》
B. 杜甫《登高》
C. 李白《渡荆门送别》
D. 高适《燕歌行》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燕歌行》是一首古体诗,为歌行体。

故本题选D项。

15.以下几组关系中不属于父子关系的是()
A. 曹操、曹植
B. 杜审言、杜甫
C. 晏殊、晏几道
D. 苏洵、苏轼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杜甫和杜审言的关系在诗源上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在杜甫的诗中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和杜审言的诗风很是相似,。

但二人并非父子关系。

故本题选B项。

1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中的“烟花”指的是()
A. 出春花开的景色
B. 暮春飘飞的柳絮
C. 初春淡淡的景色
D. 暮春浓艳的景色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初春,又称孟春、早春,农历一月。

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

故排除A 项、C项。

三月扬州柳絮如烟,繁花似锦。

所以“烟花”指的是“柳絮,”故选B。

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中的“屠苏”指的是()
A 对联 B. 苏州 C. 酒 D. 房屋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屠苏”指的是一种酒,故本题选C项。

18.生活在明朝的王秀才最不可能见到以下哪本书?()
A. 《三国演义》
B. 《儒林外史》
C. 《醒世恒言》
D. 《西游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儒林外史》作者为清朝吴敬梓,故本题选B项。

19.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B.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为词牌名,“密州出猎”为这首词的题目。

C. 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都表达出使人追求清净、恬淡生活的隐逸思想。

D.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赞美黄鹤楼周围优美风光的作品。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故本题选D项。

20.下列诗句和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 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 范成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杨万里《小池》,故本题选C项。

21.下列关于文学家和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曹操《蒿里行》借《诗经》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B. 孟浩然的诗歌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宋初著名词人温庭筠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心情。

D. 苏轼喜好玩笑,“河东狮吼”就出自他的笔下。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借《诗经》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的是
曹操的《短歌行》;
B项,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王维;
C项,著名词人温庭筠为唐代人。

故本题选D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幹,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幹,幹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幹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 幹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幹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后汉书·仲长统传》)22.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意思
(1)赡.于文辞()(2)统过.幹()
(3)访.以当时之事()(4)幹雅.自多()
(5)不矜.小节()(6)辄称疾不就.()
23.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现象一项是()
A. 博涉书记
..
.. B. 幹善待遇
C. 访以当时
..之事 D. 可以
..自娱
24.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B.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 欲以立身扬名耳
D. 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2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幹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26. 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幹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请加以概括
【答案】22. (1). 广泛阅读 (2). 拜访 (3). 咨询 (4). 一向 (5). 注重(6). 去 23. B 24. AD
25. (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不久,高干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

26. 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辨析能力。

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也应注意平时课内外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积累识记。

(1)“赡于文辞”,广泛阅读书籍文献。

赡,丰富,充足。

引申为“广泛阅读”;(2)“统”、“幹”均为名词,过,拜访;(3)“访以当时之事”,状语后置,“以当时之事访”,“访”,咨询。

(4)雅,一向;(5)矜,注重;(6)就,去。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注意平时的积累。

A项,“书记”,古,书籍。

今,旧指担任公文抄录缮写等工作的人员,今指党、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B项,“待遇”,古今都有对待的意思;
C项,“当时”,古,当前。

今,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事物)处于合适的时期。

D项,“可以”,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许可、好、不坏、厉害。

故本题选B项。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辨析能力。

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也应注意平时课内外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积累识记。

A项是表目的连词“来”。

B各个项是
“因为”的意思。

C项是介词“凭借”。

D项是目的连词“来”。

故本题选A项、D项。

【2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省略句,状语后置,“于青、徐、并、冀之间游学”;
“异”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2)“无几”,不久;“以”凭借;“至于”,
“到了…地步”。

【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总结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文章中有“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等语句,以此分析,可知仲长统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行总结即可。

【点睛】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

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
读书籍文献,言谈颇有文采。

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
原一带)、冀州(古代九州之一)中间游历学习,和他交接的朋友大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并州
刺史高幹,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地位显赫、远近闻名,搜罗天下从事四方游说活动的读书人,
很多读书人归顺依附于他。

仲长统拜访高幹,高幹优厚地招待他,并拿当前的一些大事咨询
仲长统。

仲长统对高幹说:“您有远大志向但缺少雄才大略,思贤若渴却不能知人善任,这
些是您要谨慎的地方。

“高幹一向自高自大,没有听取他的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幹。


久,高幹凭借并州反叛,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并州、冀州的人都因此惊异于仲长统的才华。

仲长统生性豪爽洒脱,凡事敢于直言不讳,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常常沉默无语,而性情变化
不定,当时有的人称之为“狂生”。

每一次郡府下令召见他,他总是称病不去。

他一直以为
凡是游说帝王的人,都是想以此立身扬名罢了,可是名不能常在,生命又容易磨灭;而悠闲
自得,与世无争,却可以及时享乐人生,希望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以使自己的心志得
到快乐。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