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音乐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首先在绘画领域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是二十世纪音乐流派的先行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产生,因德彪西交响组曲《春天》的问世而作为一种新音乐风格的称谓被保留下来。特征:1)印象主义音乐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注重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音乐大多具有神秘和飘忽朦胧的意境。2)它不以旋律为主,重视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节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模糊调性,大量使用变化音,多采用小型题材。代表人物:
1)德彪西:法国作曲家,他深受马拉美等象征派作家诗人的影响,在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从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中获得新音响的灵感,同时受到穆索尔斯基独创性音乐的启发;他称颂瓦格纳但又认为瓦格纳的道路独一无额二不适合任何人,于是走出了一条极具个性的音乐创作道路,并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山鼻祖。代表作:钢琴有《版画级》两集《前奏曲》和《意象集》《月光》等管弦有《牧神午后》《夜曲三首》《大海》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合唱《浪子》《被选中的姑娘》创作特征1.旋律失去主导地位,强调和声的作用,追求音乐的色彩与朦胧。
2.他的管弦乐作品弦乐部分细腻,木管突出特性音区的音色,打击乐器丰富,组成模糊的色彩世界。
3.善于使用小型题材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俗。表达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营造出朦胧飘忽不定的气氛。2)拉威尔:法国作曲家。早年受夏布里埃和萨蒂等人影响,并热衷于浪漫主义音乐。在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和俄罗斯音乐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作品:舞剧:《达芙妮斯与赫洛埃》《鹅妈妈》歌剧《西班牙时光》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波莱罗》《圆舞曲》钢琴曲《水的游戏》《镜》《小奏鸣曲》等。创作特征:1.音乐具有印象主义特征追求明亮色彩和动力性节奏,旋律具有调式倾向,采用五声音节平行和弦和附加音的和弦,配器清晰,作品题材短小。2继承的传统音乐风格,他丰富了管弦乐队的整体表现力,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3重视吸收民间音乐的养分,形成有个性的音乐语言。
二、表现主义音乐:是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他力求把蕴积于内心的感受推向世界。特征:1音乐具有反传统因素:旋律无连贯性,节拍无规律性,力度极端变化,和弦音响尖锐不协和,结构不明确,重要是运用了十二音体系。2表现主义音乐则放弃对周围世界的描绘,强调把内心体验表达出来,直接追求内心深处的感觉,主张音乐要表现人们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灵魂。代表人物: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他们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1、勋伯格
勋伯格,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创作分期及其代表作品:第一阶段1897—1908,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d小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等。第二阶段1908—1922,无调性音乐时期。此时他与调性、传统音乐决裂,用新的无调性手法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代表作有3首钢琴曲,2首歌曲,5首弦乐曲,5首钢琴曲,小夜曲,为一个角色所写的歌剧《期待》、戏剧配乐《幸运之手》、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等。第三阶段1923—1951,十二音音乐时期。代表作有《钢琴组曲》《钢琴协奏曲》《管乐五重奏》《第三弦乐四重奏》《弦乐三重奏》《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一个华沙幸存者》《第二室内交响曲》、歌剧《从今天到明天》等。
艺术成就:(1)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从晚期浪漫主义出发,逐渐放弃调性到无调性过渡性的探索,最后找到新的音乐组织手法——十二音体系,其标志性的作品是《5首钢琴曲》和《钢琴组曲》。(2)十二音作曲技法是勋伯格对音乐创作的重要贡献,他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组成一个序列,在十二个音都出现之前,不重复其中任何一音,以原形、逆行、倒影和倒影逆行四种形式进行创作;旋律具有跳跃性特点,多用增、减音程,七度、九度音程和各种复音程、他的作曲技法对20世纪音乐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3)对音乐理论有重要贡献,著有《和声学》《初学作曲者的范例》《作曲基本原理》《风格与思想史》等著作。
2、贝尔格
贝尔格,奥地利作曲家,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代表作品:歌剧《沃采克》《露露》(未完成)。管弦乐《抒情组曲》《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
艺术成就:(1)对十二音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2)歌剧《沃切克》《露露》以及以安魂曲形式悼念曼侬之死的《小提琴协奏曲》是十二音音乐的经典作品,也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作。其中《沃采克》结合运用古典结构和无调性手法,获得与调性音乐同样的撼人效果,创造了当时大型严肃歌剧上演次数的最高记录,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歌剧作品之一。(3)他在十二音音乐常常显示出与传统音乐的一些因素相结合的特点,和传统音乐一样易于理解,激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他是十二音音乐作曲家中最受公众赞誉的一位,其作品《抒情组曲》亦是十二音音乐的典范
之作。
3、韦伯恩
韦伯恩,奥地利作曲家,哲学博士,也是勋伯格的高足之一。他的作品以简洁浓缩为特征,最长的为十五分钟,最短的仅十五秒;作品编号共31项,有17首声乐作品和14首器乐作品,全部作品同场演出仅三个小时左右。
代表作品:(1)器乐作品:《帕萨卡利亚》《弦乐四重奏“6首小品”》《5首管弦乐小曲》《小提琴与钢琴的3首小曲》《交响曲》《9件乐器的协奏曲》《管弦乐变奏曲》等。(2)声乐作品:无伴奏合唱《轻舟飞逝》《第一康塔塔》《第二康塔塔》等
艺术成就:(1)对十二音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十二音音乐中除了对音高加以组织外,还对时值、力度、节奏、织体、音色等要素做了相应安排,如《交响曲》等,这类作品为“整体序列”创作指明了方向。(2)作品以一种高度浓缩、格言式的音乐语言著称,长度一般只有几分钟,有的只有几小节,体现了韦伯恩独特的风格,促进了新音乐的发展,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3)韦伯恩的音乐语言特点为:旋律、和声零散,突出乐器音色的频繁变化,曲式结构短小。这种音乐语言在预示序列音乐的同时,还影响了点描音乐的形成,确立了音色音乐的重要地位。
三、新古典主义音乐
新古典主义音乐又称“新巴洛克时期音乐”,是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现代音乐派别之一。
标志性作品:斯特拉文斯基1920年创作的舞剧《浦契涅拉》,该作品成为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开端,也使法国成为新古典主义运动的中心。特征(1)从美学上看,新古典主义追求的是均衡、稳定、理性的音乐,反对后浪漫主义音乐中膨胀的主观意识和浓烈的个人情感表达;反对他律论,支持自律论,提出“返回巴赫”的主张,采用“音乐就是音乐”的绝对音乐形式,关注音乐中的技术和形式,而不是内容,以艺术形式代替情感表达。(2)从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看,追求旋律、节奏的均衡对称,要求恢复巴洛克时期及早期古典主义的创作风格和具体手法,提倡清新规范的曲式结构,反对自由散漫的结构;提倡纯音乐,复兴浪漫主义时期之前的体裁形式,反对标题音乐;提倡小型化、室内化的乐队编制,反对庞大的乐队编制。但由于这个音乐流派常把巴赫等作曲家的音乐形式与20世纪新的音乐语言结合在一起,倾向于采用扩张调性、甚至无调性技法,和声复杂,常夹带20世纪特有的尖锐、新颖、不协和的音响,配器音色多变,因此没有真正回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功能调性系统中,没有真正的反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本色,所以人们把这个复古的音乐流派称为“新古典主义音乐”。
代表人物(1)俄国斯特拉文斯基的舞曲《浦契涅拉》合唱与乐队作品《诗篇交响曲》(2)德国欣德米特的交响曲《画家马蒂斯》(3)法国奥涅格的诗唱剧《火刑堆上的贞德》(4)法国米约的音乐哑剧《屋顶上的公牛》1、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在舞剧音乐方面贡献尤为突出,具有不断实验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其创作经历了俄罗斯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序列主义音乐的转变过程。
代表作:(1)第一阶段,俄罗斯风格时期,以三部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为代表。(2)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风格时期,从1920《浦契涅拉》开始,到《众神领袖阿波罗》《小提琴协奏曲》,最后以1951年的歌剧《浪子历程》结束这段时期的创作。(3)第三阶段序列音乐时期1952年受韦伯恩影响,开始写十二音音乐,1956年又进入整体序列音乐的探寻。合唱《衰歌》《安魂赞美诗》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艺术成就:(1)作为二十世纪的音乐领袖,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中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在影响同时代作曲家的同时也使他们不可能抗拒的追随其后。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序列音乐写作时他领域的两个重要的音乐潮流;作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倡导者,他主张对古典时期的美学原则进行反思和重新运作,并作有该音乐风格的标志性作品《浦契涅拉》(2)斯特拉文斯基为俄国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与佳吉列夫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舞剧作品,表现了俄罗斯古老的民俗特色和宗教精神,以《火鸟》《春之祭》为代表。(3)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节奏作为创作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突破了强弱规则交替的限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状态;旋律长建立在一个音域狭窄的短小片段上,呈锯齿形,没有起伏,服从于音乐的整体需要;和声模糊,不采用三度叠置的结构;配器时,常寻找乐器的特殊音区和演奏法,偏爱管乐,不喜弦乐,音乐弦乐的情感表达容易引起人们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联想,与他的创作不符。
四、六人团由来:在1917年以后的法国,有六位青年音乐家经常以“新青年”的名义在一起举行音乐会,他们希望法国的音乐走一条明快、活泼、简朴的新路。三人团就是在六人团的基础上转变而来。六人团人物:(1)奥涅格,瑞士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他的音乐一直没有割断与德国音乐的联系,曾提出以巴赫为伟大榜样;他经常采用巴赫式的复调音乐进行创作,其品待有德国音乐特点,同时从格里高利、爵士乐、十二音体系等多种音乐风格中吸取养料,音乐始终有调性,雄浑、热情,充满动力感;因此他被视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管弦乐曲《太平洋231》,清唱剧《火刑堆上的贞德》《大卫王》《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等。(2)米约,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他的音乐风格具有多样性,总体上倾向于抒情风格;旋律常采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