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赵薇薇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09期

[摘要] 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要增加实质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活动评价

一、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的理念中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负担还是很重,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美育,德智体美不是全面发展。而在智育中又片面地死记硬背,追求答考题,重高分,被动学习,甚至使学生厌学。不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真正理解,活学活用,有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结果是学生高分低能,身体健康受影响,视力受损。不重视德育、体育、美育,不利于青少年成长,不利于培养人才。新课程改革在我们地区已经实施6年了,改革的脚印步步艰难,成功的地方大家都可以体会到,但是我们也从中发现了它的失败与不足。

新课程改革有时候太拘泥于形式,却忘记了实质。就拿课堂中的活动与交流来说吧:活动与交流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以往教学忽视学生实践活动的、毫不融合交流的课堂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以及交流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要传授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目前的教学虽然没有到达本末倒置的地步,但是某些方面也太过于“活动”了。我们往往注重了“活动与交流”,却把“讲授”给忽略了。

二、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

部分教师还是对课改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甚至有少数教师认为课改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放手课改影响教学质量,担心学生的“双基”会变得薄弱,课改使学生会说但不会做。其实,在课改中,小学数学的“双基”也发生了变化,不能拿以往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多的是学生学会有用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地握课程标准对“双基”的新要求。

三、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动、互助关系,而不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把小棒发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摆一摆,个别学生把小棒全部拿去独自摆弄,或者是一个摆、另一个不参与、不合作,甚至有的还争吵,出现了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在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少,甚至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还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四、数学活动与教学任务的矛盾

教师们谈到平时教学,时常感到教学任务紧的问题。因此,教学沿用老一套的比较多。心里的真实想法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任务可能无法按期完成;而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明确有效的课堂活动是为教学任务与目标服务的,在课改中倡导的课堂活动是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从活动中、游戏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包括学生在探研、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并不意味着每堂课都必须活动。我们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活动的关系。课堂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是服务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活动,那就是有效的、有益的课堂活动。

五、对学生的评价难以把握

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关注学生上课是否遵守纪律,是否专心听讲,成绩是否优秀。这种“一刀切”的评价,让不少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而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认为,应对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善于倾听同伴意见给予高度评价。课堂评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权利,学生可以互评、小组可以互评,学生可以自评。总之,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数学学习水平,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课时不足、难度大

新课程需要探究、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增多了,教学过程中如果真正放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势必会比单纯由教师讲解用的时间多,这样就出现课时不够用的问题。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做实验等用去较多时间,结果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少了,为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教师把没有完成的内容排挤在课外,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些学校也为了较好完成任务,给各学科追加了课时,正常课时已排满了工作日时间,追加课时就得占用休息日、节假日的时间,所以说“减负”也就自然落空了,课业负担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不但没减轻反而加重了,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难度大。

1.大班额与小组合作学习需个别指导间的矛盾。

2.两极分化矛盾突出,课改非常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促进了他的发展,可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因得不到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样造成的两极分化现象已开始显现。

3.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完成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较好地巩固学生的基础。

4.如何评价学生才能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便于操作落实等,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固然好,但学生多操作起来不可行。“小班化”教学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还达不到。

总之,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要增加实质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课程实施中,要努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宪济.与新课程同步发展——新理念、新教材、新实践.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2]新课程的视角与理念.

[3]王俊生.新课程需要新理念新课程要求新行为.山西教育, 2002,(18).

[4]黄启后.新课程呼唤新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