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
温度(高低温,温差)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锂电池中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广、循环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
但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可逆反应热、欧姆热、极化热和副反应热,电池的发热量主要受其内阻及充电电流的影响。
动力电池是非常“娇贵”的。
温度对动力电池整体性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用性能、寿命和安全性三个方面。
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一般要综合考虑温度对电池性能、寿命和安全的影响以确定电池最优工作范围,并在此温度范围内获得性能和寿命的最佳平衡。
普遍认为电池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为20℃~30℃,实际项目中需根据电池相关热测试结果,确定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
锂电池容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通过测试发现,温度每上升1℃容量就上升原来的0.8%,但温度的升高也会损坏电池,电池循环寿命和容量都会逐渐降低。
根据试验,在常温25℃的环境下,如果温度升高6~10℃时,会因为高温增加电池的浮充电电流而导致电池的寿命减少一半。
由于过充电量的积累,电池的循环寿命缩短。
锂电池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如果电池温度升高,总放电不变,放电深度就会减小。
当电池的温度上升到45℃时,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如果电池在温度高于50℃的环境下充电,酸会加速在蓄电池极板上的腐蚀,而且温度升高会加速电池外壳的老化。
温度的变化使得锂电池可用容量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具体参考程度为:-10℃时可用容量为70%,0℃时可用容量为85%,25℃时可用容量为100%。
因此,天气变冷电池性能下降为正常现象,当温度降低时,电池放电电压也大幅降低,这样电池在低温放电时就会更快的到达放电截止电压,从而造成低温放电容量明显低于常温容量。
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当锂离子电池处于低温状态时,其可用容量减少、充放电功率受限。
如果对功率不加以限制,会引起电池内部锂离子的析出,从而引发电池容量不可逆的衰减,并且会给电池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环境温度越低,电池内活性物的活性越低,电解液内阻和粘度越高,离子扩散越难,而且低温下锂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速度慢,较难嵌入而易于脱出,从而使容量急速下降,因此,低温下使用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
低温磷酸铁锂动力
低温磷酸铁锂动力
低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低温性能优越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表现更为稳定可靠,这使得它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低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性能在低温环境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材料组成和优化的电池结构。
相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下的电荷和放电性能更为稳定,不易出现功率下降和容量损失的情况。
这使得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的续航里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储能系统在极端气候下的可靠性。
低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还具有更为优越的安全性能。
在低温环境下,一些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例如过充、过放或者温度过高都会引发电池的短路、爆炸等现象。
而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其化学稳定性较高,在低温环境下更加安全可靠,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
除此之外,低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还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会因为极化效应而导致寿命减短,而磷酸铁锂电池在这方面表现更加优异,能够保持更长的循环寿命,减少了电池更换和维护的成本。
综合而言,低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以其出色的低温性能、安全性和长寿命,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低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低温磷酸铁锂离子电池
低温磷酸铁锂离子电池
低温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能量转换效率的电池,可在零下40℃的低温下保持常温时的性能。
这种电池由山东某公司研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表示,该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低温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采用了纳米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改性的负极材料、功能性电解液,优化电极工艺和电池结构设计。
在保持常规使用性能的情况下,该电池在零下40℃时的放电容量达到常温容量的90%,低温性能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可广泛用于对电池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电动汽车、大巴、矿用工程车以及军用和航天等领域。
低温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具有高电压、高比能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安全性好、寿命长等特点。
然而,由于温度低,电池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容量降低。
因此需要对电池进行低温保护设计以保证其安全使用。
锂离子动力电池温度范围
锂离子动力电池温度范围
常规的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在-20℃~60℃之间,但是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性能完全的工作温度常见为0℃~40℃。
具体温度范围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选择:
●一些特殊环境要求的锂离子电池温度各异。
比如一些低温锂电池,其工作
温度可以低于-20℃的,最低工作温度为-40℃的普通低温聚合物电池,以及最低工作温度为-55℃的超低温聚合物电池。
●还有一些宽温型的低温电池,可以在零下40℃到零上70℃工作,这种电池
重要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等特殊要求的产品上。
然而,在低温条件下,锂电池的充电会变得困难,而且充电之后,其0℃时的容量保持率约60~70%,-10℃时为40~55%,-20℃时为20~40%。
而电池在环境温度超过60℃时,随着电池工作的升温,锂离子电池有过热燃烧、爆炸的风险。
此外,大部分的汽车企业采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在15℃~35℃左右,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则需要进行强制散热。
电动汽车配有风冷或液冷的强制扇热系统,环境温度达到45℃时也可以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不同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不同的温度适应范围,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电池。
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能力评估方法
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能力评估方法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动车辆等领域的重要能源存储装置,其低温充电能力的评估对于确保其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能力评估方法。
为什么需要评估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充电能力?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减慢,电池内部电阻增加,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充电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充电。
因此,评估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从而指导电池的设计和应用。
评估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能力的方法通常基于电池的放电特性和内阻特性。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恒流充电法。
选择一种合适的低温环境,在实验室中模拟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工作状态。
然后,将待评估的锂离子电池置于低温环境中,在一定的充电电流下进行恒流充电。
充电过程中,记录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时间等参数。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特性曲线。
充电特性曲线通常包括电池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电池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充电特性曲线,可以评估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能力。
一般来说,电池的充电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参数来评估:1. 充电效率:充电效率是指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实际充电容量与理论充电容量之间的比值。
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电效率会降低,因为电池内部的电阻增加导致能量损失较大。
通过计算充电效率,可以评估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能力。
2. 充电速度:充电速度是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速率。
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会降低,因为电池内部电阻增加导致充电反应速率减慢。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充电速度,可以评估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能力。
3. 容量衰减:容量衰减是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容量损失。
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减较大,因为电池内部电阻增加导致电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容量衰减情况,可以评估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能力。
锂电池高低温测试标准
锂电池高低温测试标准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其在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低温环境对锂电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容量、内阻、寿命等方面。
因此,锂电池的高低温测试是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锂电池的高低温测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高温测试:将锂电池放置在高温环境下,如45℃、55℃、65℃等,测试其容量、内阻和寿命等指标。
2. 低温测试:将锂电池放置在低温环境下,如-10℃、-20℃、-30℃等,测试其容量、内阻和寿命等指标。
3. 热冲击测试:将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暴露一定时间后,迅速转移到低温环境下,测试其容量、内阻和寿命等指标。
高低温测试的结果可以提供锂电池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
性数据,为产品设计和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身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因此,制定锂电池高低温测试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 1 -。
低温锂电池的性能介绍
低温锂电池的性能介绍首先,低温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一般而言,锂电池在低于0摄氏度的环境下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锂离子在低温下的离子迁移速度变慢,电解液的电导率降低等原因。
但低温锂电池通过优化设计和改进材料,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性能。
例如,采用高导电性的电解液和优化的电极材料,可以提高低温下的电池性能。
此外,低温锂电池还可以通过控制电池温度、加热电池等方式预热电池,进一步提高低温下的性能。
其次,低温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是指在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下存储的能量量,是衡量电池能量容量的重要指标。
低温锂电池采用高能量密度的材料组成,可以在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下存储更多的能量。
这使得低温锂电池非常适用于一些对电池体积和重量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无人机、电动车等。
第三,低温锂电池具有较长的寿命。
锂电池的寿命主要受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和工作环境温度的影响。
低温锂电池通过优化设计和改进材料,可以减少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循环衰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低温锂电池通常具有更好的高温抗衰减性能,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寿命。
这使得低温锂电池适用于一些对电池寿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电动车、储能系统等。
此外,低温锂电池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低温锂电池采用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比如采用耐低温的材料、改进电池设计等,减少了低温环境下电池产生的安全风险。
同时,由于低温环境下电池的电流输出能力降低,可以进一步减少电池因过大电流输出而产生的热量,降低了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综上所述,低温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寿命和较好的安全性能。
它们适用于一系列对低温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极地勘探、卫星、无人机等。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低温锂电池的性能还有望进一步提升,为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
锂电池与温度的衰减关系
锂电池与温度的衰减关系
温度是影响锂电池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常规的锂电池工作温度在-20℃\~60℃之间,但当温度低于0℃时,锂电池的性能就会下降,放电能力也会相应降低。
因此,锂电池性能完全的工作温度一般在0\~40℃之间。
在低温条件下,电解液的粘度会增大,离子传导速度会变慢,与外电路的电子迁移速度不匹配,导致电池出现极化现象,充放电容量会急剧降低。
此外,过高的温度也会对锂电池产生负面影响。
高温会使活性锂离子含量降低,电极材料结构破坏,金属离子溶出,导致容量衰减严重。
而且,在高温环境下使用锂电池可能会导致电池热失控,引发安全问题。
因此,使用锂电池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环境中,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安全。
不同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对比
不同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对比在电动汽车市场逐渐兴起的今天,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性能以及行驶里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在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的性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本文将对比不同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并进行分析。
一、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动力电池之一,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然而,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可能出现下降。
首先,低温会增加锂离子电池内部电阻,导致电池放电速率下降,进而影响车辆性能。
其次,低温会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造成电池容量衰减以及电解液的凝固,从而影响电池的可靠性和寿命。
二、镍氢电池镍氢电池作为传统动力电池之一,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相对较好。
镍氢电池具有较低的内阻,使得其在低温下的放电速率较快。
此外,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在低温环境下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剧烈的容量衰减。
因此,镍氢电池具备在低温环境下提供稳定动力输出的能力。
三、固态电池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相比传统液态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固态电池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首先,固态电池具有更低的内阻,因此在低温下电池放电速率更快。
其次,固态电池不需要液态电解液作为导体,因此不会受到低温凝固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综上所述,不同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存在差异。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受到较大的限制,镍氢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表现稳定,而固态电池具备更好的低温适应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可能得到进一步改善,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强的支持。
低温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与用途
低温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与用途低温电池是专门为化学电源性能固有的低温缺陷开发的特殊电池。
什么是低温电池?低温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和用途。
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包括电器在内的许多电池电子产品都受到寒冷温度的影响。
至于低温电池的第一反应,相信很多朋友会有问题:什么是低温电池?什么用途?什么是低温电池?低温电池是专门为化学电源性能固有的低温缺陷开发的特殊电池。
对于低温电池,选择VGCF和比表面积(200000±500)m2/g的活性炭作为添加剂和相应的正负电极材料。
注入含有特殊添加剂的特殊电解液确保了低温电池的低温放电功能,并将24小时的体积变化率置于70℃时0.5%的高温下,具有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存储功能。
低温电池是指工作温度低于-40℃的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特种航空航天、机载设备、科研和应急救援、电气通信、公共安全、医疗电子、铁路、船舶、机器人等领域。
根据放电性能,低温锂离子电池可分为低温锂离子蓄电池用于储能,低温锂离子蓄电池用于放大。
根据应用领域,低温锂离子电池可分为特殊低温锂离子电池和工业低温锂离子蓄电池。
根据其使用环境,可分为三大系列民用低温电池、特种低温电池和极端环境低温电池。
低温电池适应的重要领域包括:专业、专业航空航天、极地科学考试、寒冷地区紧急救援、电气通信、公共安全、医疗电子、铁路、船舶、机器人等领域。
低温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和应用低温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比能高、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其中,低温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具有包装简单、电池几何形状可变、重量极轻、厚度超薄、安全性高等优点。
已成为许多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源。
普通民用电池不能在-20℃下使用,低温锂离子电池仍然可以在-50℃下正常使用。
目前,低温电池通常用于温度低于或等于℃的环境中。
除通信电源外,专用移动电源、信号电源、小功率设备驱动电源也应使用低温电池。
这些电源在现场工作时也有低温性能要求。
中国正在进行的太空探索项目,如太空飞行和登月,预计也将使用高性能储能源,特别是低温锂离子电池。
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解析锂电池低温性能改善
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解析锂电池低温性能改善锂电池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然而,锂电池在低温下性能明显下降,包括容量衰减、电导率降低和充放电效率下降等问题。
因此,改善锂电池在低温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首先,正负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低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低温下,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传输的速率较慢,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降低。
为了改善正极材料的低温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缓冲层技术:在正极材料表面涂覆一层缓冲层,可以增加电池的导电性和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常用的缓冲层材料包括导电聚合物和导电碳材料。
2.添加剂技术:向正极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定的添加剂,如导电剂和改性剂,可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和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3.结构调控技术:通过调节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纳米粒子的尺寸,可以改变电池的离子传输路径和表面积,从而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
对于负极材料来说,低温下的性能主要受到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的扩散速率限制。
为了改善负极材料的低温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添加纳米材料:向负极材料中添加一些纳米材料,如纳米碳管和纳米颗粒,可以增加材料的电导率和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2.表面修饰技术:通过在负极材料表面涂覆一层导电材料或改性剂,可以增加材料的导电性和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其次,电解液也对锂电池低温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在低温下,电解液的粘度增加,导致锂离子传输速率减慢。
为了改善电解液的低温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添加添加剂:向电解液中添加一些特定的添加剂,如溶解剂和盐类添加剂,可以降低电解液的粘度和提高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2.优化电解液配方:通过优化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可以改善电解液的低温性能。
例如,使用低温电解液替代常规电解液。
3.界面改性技术:通过在电解液和电极之间形成一层稳定的界面膜,可以提高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传输速率。
低温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
低温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低温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低温环境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本文将探讨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
首先,低温会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性能。
在低温条件下,电解液的电导率会下降,导致充放电过程中的电阻增加。
电阻的增加会导致电池内部的能量转化效率下降,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此外,低温还会降低电池的电子和离子传输速率,进一步影响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和功率输出能力。
同时,低温环境会引发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现象。
极化是指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在电极表面产生一层固体电解质膜,阻碍了锂离子的传输。
在低温下,电解质膜的生成速度增加,膜的厚度增加,从而增加了电阻,影响了电池的性能。
此外,极化还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温度升高,进一步加剧了极化现象。
另一个导致低温锂离子电池失效的因素是锂金属析出。
在低温下,锂金属容易从负极分解析出,并在电池内部形成锂金属枝晶,从而导致电池短路和损坏。
锂金属析出的过程还会消耗电池中的锂离子,降低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此外,锂金属析出还会引发电池的内部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使电池发热,进一步影响电池的性能。
此外,低温还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的凝固和溶剂的析出。
在低温条件下,电解液中的溶剂的扩散速率减慢,溶剂容易凝固形成固体态,导致电解液流动性下降,影响电池的性能。
溶剂的析出还会影响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降低电池的容量和功率输出。
为了克服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的失效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调整电池的组分和材料选择,使用具有良好低温适应性的材料,如低温可用的电解液、电极材料等。
其次,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优化电极和电解质的接触性能,提高低温时的离子传输速率。
此外,研究和开发适用于低温环境的新型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柔性电池等,以进一步提高低温环境下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低温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低温环境下导电性能的降低、极化现象、锂金属析出和电解液凝固等因素都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失效。
影响锂电池低温性能的原因有什么?
影响锂电池低温性能的原因有什么?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因素有什么?锂离子电池重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组成,处于低温环境的锂离子电池存在着放电电压平台下降、放电容量低、容量衰减快、倍率性能差等特点。
制约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因素重要有以下几点:1、正极材料:正极材料的三维结构制约着锂离子的扩散速率,低温下影响尤其明显。
2、电解液:电解液的材质及物化参数对电池低温性能有重要影响,电解液粘度增大、离子传导速度变慢、与外电路电子迁移速度不匹配、充放电容量出现急剧降低。
尤其是在低温充电的情况下,锂离子很容易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导致电池失效。
3、锂离子扩散速率: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的扩散速率降低,锂离子电池的电荷迁移阻抗增大导致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的扩散速率降低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重要原因。
4、SEI膜: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负极的SEI膜增厚,SEI膜阻抗增大导致锂离子在SEI膜中的传导速率降低,最终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充放电形成极化降低充放电效率。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作为动力来源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材料体系是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材料,两种材料相比三元的低温性能更佳。
磷酸铁锂低温性能差重要是因为其材料本身为绝缘体,电子导电率低,锂离子扩散性差,低温下导电性差,使得电池内阻新增,所受极化影响大,电池充放电受阻,因此低温性能不理想。
低温下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的嵌入/脱出受材料影响大,三元材料具有层状结构,材料扩散系数高,更利于锂离子的嵌入/脱出。
材料的结构、粒径及材料的类型对电池的低温性能影响较大。
正极材料颗粒度小、比表面积大有利于低温性能的发挥,颗粒度小则相应的锂离子扩散路径短,所受的极化小,同时电解液也容易附着在原始颗粒表层,减少浓差极化;粒度大则锂离子扩散的路径长,在电池工作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到正极的扩散来不及补偿从负极流入正极的电子,从而造成正极中电子过量,使得电极电位负移,造成放电电压平台变低。
电芯36972低温标准
电芯36972低温标准电芯36972低温标准是指电动汽车用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指标。
这个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业标准化技术研究中心制定的,旨在保证电动汽车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正常运行。
电动汽车的电池是其核心部件之一,而低温环境对电池的性能影响较大。
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容量和输出功率都会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电池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制定低温标准对于保证电动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电芯36972低温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容量保持率。
标准规定,在-20℃的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应达到90%以上。
2.低温环境下电池的输出功率。
标准规定,在-30℃的低温环境下,电池的输出功率应达到额定功率的50%以上。
3.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循环寿命。
标准规定,在-20℃的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循环寿命应达到1000次以上。
通过制定这些标准,可以有效保证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同时,这些标准也对电池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电芯36972低温标准的制定也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而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和可靠性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电池性能标准也成为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总之,电芯36972低温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标志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朝着更加成熟和可靠的方向发展。
提高锂电池低温性能
提高锂电池低温性能提高锂电池低温性能步骤一:引言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力储存设备,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然而,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会遇到性能下降的问题,如容量减少、电阻增加和功率输出降低等。
因此,提高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步骤二:了解低温效应在开始提高锂电池低温性能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低温对锂电池的影响。
低温下,锂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导致电池容量减少。
同时,电解液的电导率降低,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加,从而使电池的内阻增加。
此外,低温环境下锂金属负极上的锂枝晶化现象会导致电池短路和安全隐患。
步骤三:优化电解液配方电解液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低温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优化电解液配方可以改善锂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添加低温添加剂,如氟化物和碳酸酯类溶剂,以增加电解液的导电性和减小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电阻。
此外,适当调整电解液中的锂盐浓度和添加剂浓度,可以提高电池的低温容量和功率输出。
步骤四:改变电极材料电极材料也是影响锂电池低温性能的重要因素。
改变电极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可以提高电极在低温条件下的电导率和锂离子传输速率。
例如,在负极材料中添加导电剂,如碳纳米管或导电聚合物,可以增加电极的导电性。
此外,改变正极材料的结构,如纳米颗粒和涂层,可以提高正极在低温下的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能。
步骤五: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电池结构的设计也对锂电池的低温性能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电池中加入热管理系统,如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提高电池的工作温度,改善低温环境下的电池性能。
此外,合理设计电池内部的隔膜和电解质层厚度,可以减小电池内部的电阻,提高低温下的电池输出功率。
步骤六:系统优化除了上述单独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也是提高锂电池低温性能的重要手段。
例如,优化电池的充放电策略,控制电池的温度和电流,可以减小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此外,合理设计电池组件的连接和布局,可以减小电池组件之间的热阻,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低温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
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环保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但是较差的低温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和军事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一般当温度降至一10℃时,锂离子蓄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工作电压都会降低。
总结了影响锂离子蓄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
锂离子蓄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充放电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全球二次电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工业应用和电动工具等民用市场。
在那些对电池电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比如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锂离子蓄电池也将逐渐成为主角。
但目前锂离子蓄电池的低温性能,特别是在一30℃以下低温环境中的工作性能较差,抑制了其在特殊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相关机构对锂离子蓄电池的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锂离子蓄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1电解液对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是锂离子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问担负传递离子的作用,一般采用溶有锂盐的非水有机溶剂混合物。
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是目前几种广泛应用于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
电解液对低温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电导率和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膜性质的影响,下面将一一介绍。
1.1电导率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液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电极的内阻和倍率特性,较高的电导率是实现锂离子蓄电池良好低温性能的必要条件。
从有机溶剂方面来讲,影响电导率的主要因素是溶剂的介电常数和粘度。
溶剂介电常数越大,锂离子与阴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越弱,锂盐就越容易离解,自由离子的数目增多。
溶剂的粘度主要影响自由离子的迁移率,粘度越大,迁移率越小,电导率越小;反之则相反。
因此要求溶剂介电常数高,粘度低,要有适当的液态温度范围(熔点低,沸点高),并且锂盐在其中的溶解度要高,以保证足够高的电导率。
环状碳酸酯EC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及沸点,但粘度及熔点也较高;而线性碳酸I~(DMC、DEC、EMC)具有较低的粘度及熔点,但介电常数及沸点义较低。
基于单一溶剂组分的优点和不足,实际有机电解液往往采用EC与其它溶剂组成的二元及多元混合溶剂。
通过优化溶剂组分与相对量的配比,降低高熔点组分EC的含量并增加低粘度、低熔点组分(称为低温共溶剂)的含量,能有效提高电解液低温电导率,从而可达到改善锂离子蓄电池低温性能的目的。
如Smart⋯等人报道的电解液体系1.0mol/LLiPFd fEC:DEC:DMC:EMC)f1:1:1:3,体积比),~40℃的离子电导率可达到1.32 mS•cm~l:电池在-20℃循环(1/10 C充电,1/5 C放电)可得到80%的额定容量,且循环性能稳定;-40℃(1/15 C充电。
1/10 C
放电)循环可得到70 的额定容量。
L_F.Xiaol。
等人报道的电解液体系J.0 mol/L LiP f EC:DMC:EMC)(1:3:8,质量比1,一40。
C,电池以1/10 C放电町得到90的常温容量。
除线性碳酸酯外,由于线性烷基酯具有较低的熔点,低于常用的碳酸酯20-30℃.通常被研究者作为电解液的低温共溶剂。
如甲酸甲酯(MF,熔点一99℃)l 3l、乙酸甲酯(MA,熔点~98℃)_4_、乙酸乙酯(EA,熔点一83℃)E4,51、丙酸乙酯(EP,熔点一73℃)【41、丁酸甲酯(MB,熔点一84。
C)[51和丁酸乙酯(EB,熔点-93。
C) 4l等,住一定程度均可以改善锂离子蓄电池的低温性能。
1.2 SEI膜
电解液组成不仅决定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还影响着SEI膜的形成。
SEI膜的性质,如孔隙牢、电子和离子电导率,对电池的不可逆容量、低温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都有重要影响。
优良的SE1膜应具有有机溶剂不溶性,允许比较自由地进出电极而溶剂分子却无法穿越,从而阻止溶剂分子共插对电极破坏,提高电极循环寿命。
Smart等人通过研究Li/石墨半电池的阻抗,发现SEI膜电阻远远大于电解液电阻,而且当温度低于-20℃时,SEI膜电阻随着温度的降低骤增,与电池性能迅速恶化相对应。
Wang等人采用恒电流问歇滴定与电化学阻抗图谱研究了石墨电极在四元电解液体系『1.0 mol/L LiPF /(EC:PC:DMC:EMC)(体积比为4:l:3:2)1中的低温性能。
研究表明,在-30℃,较大的SEI膜电阻导致电池极化较大,使得富锂相如Li。
C 、Li C 和LiC 的平台电压较短,没有发生完全的相变,只有有限的锂嵌入到石墨负极,导致石墨电极的低温性能较差。
因此,在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的成膜添加剂,降低SEI膜电阻,町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能。
2 电极材料颗粒度对低温性能的影响
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过程包括锂离子在石墨负极颗粒、电解液及正极材料等三种物质中的传输过程,虽然正负极材料的颗粒粒径一般在5~l5 jam之间,降低了锂离子在占1相中的扩散长度,但是由于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固相扩散系数很小,如石墨负极材料的扩散系数在10cm2/s左右,尖晶石LiMnO正极材料的扩散系数在10ClTI/s左右,而锂离子在电极材料巾的同相扩散将影响着电池的放电行为。
低温条件下,电池放电平俞的降低,说明正负极颗粒内外层极化增大,即锂离子存正负极固体颗粒叶1传输阻抗增大,导致放电过程巾电池电压过早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放电容量也相应减小。
Huang l 7l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低温条件下,锂离子的嵌入/脱出过程是不对称的。
对于全充态的石墨电极在低于-20℃可以相对容易释放嵌入的锂离子,然而在相同温度下,对于全放态的石墨电傲嵌入锂离子却遇到ur严重的阻碍。
作者认为不对称过程是由锂离子在石墨内部的扩散造成的。
而通过减小电极材料的粒径,电池低温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 电荷传递电阻对低温性能的影响
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过程除了包括锂离子在固相液相的传输过程,还包括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电荷传递过程,表征该过程所受的阻大小称为电荷传递电阻,义称为电化学反应电阻。
电化学反应电阻愈大,说明电化学反应愈不容易进行,或者说产生同样的电流,电化学
反应电阻愈大,所需要的过电位愈大,即需要的推动力愈大。
Zhang~s1等人分别使用阳极与阴极对称电池对锂离子蓄电池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存室温及低温条件下,电化学反应为整个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当温度低于一l0℃,其决定性因素更为显著。
用LiBF 代替LiPF来改善电池低温性能1,尽管LiBF基电解液与相应的LiPF 基电解液相比,离子电导率降低,但是相对低温性能好于LiPF 基电解液,其原因就是LiBF 减小_r电荷传递电阻。
影响锂离子蓄电池低温性能的因素较为复杂,目前也没有统一定论。
SEI膜电阻、界面电荷传递电阻和锂离子存电极内部的扩散系数等,在特定体系中都可能成为影响锂离子蓄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
另外如电极表面积和孔隙率,电极密度和厚度,粘结剂对电解液的亲合力,隔膜的孔隙率和润湿性等,这些因素在特殊情况下都有可能成为影响锂离子蓄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
4 结束语
由于锂离子蓄电池本身的优点,对于航天、航空、军事领域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
若是锂离子蓄电池的低温性能得到改善,成功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这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应用在军事领域可促进武器向灵活、机动的方向发展。
本文总结了文献中对电解液、电极材料和电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概括了影响锂离子蓄电池低温性能的因素,对研究和改善锂离子蓄电池低温性能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