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力分析

内容摘要:消费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增强城市居民消费力既可以拉动内需,又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文基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居民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得出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居民消费需求消费力

研究背景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2006年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市收入的分配格局也将发生变化。1985年,99%的城市人口年均可支配收入少于2.5万元人民币(3019美元)。到2005年,该比例几乎下降了一半,随着大量人口跃入中产阶层,该比例还将继续下跌。预计从2006年到2015年,中国将诞生庞大的中产阶层。2025年将拥有2.7亿家庭组成的城市中产阶层。中国城市消费者将崛起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城市消费市场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也是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消费问题,特别是城市市场需求问题成为政府和理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后危机时代,出口增长受阻、投资增长有限以及市场新的消费热点一时难以形成的形势下,通过强化城市市场来扩大国内需求从而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研究是分析居民消费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基于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从截面角度,应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现状进行研究,以揭示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变动趋势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居民消费需求的分析

一般而言,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分析多为定量分析,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截面分析多为定性分析。所以,需要对它们分别进行。《中国城市居民2009统计报告》的经济截面分析,选择了9个截面(食品、粮食、设备用品、医疗保障、衣着、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和杂项),并以2009年截面为重点;本文同样选择这9个截面,进行居民消费力的截面分析。

(一)2ELES模型分析

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介绍ELES(C.Luch,1973)模型,并对被广泛采用的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进行了再扩展,提出“双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简记为2ELES )。然后利用2009年全国部分省区的城市住户调查资料估计2ELES,以期在忽略价格因素的条件下,得出较为准确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支出、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详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九大类消费支出中,食品仍是支出的主要部分,其次为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及居住支出。与2008年支出比重相比较,除医疗保健和杂项服务换位外,其余排序完全相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近几年来消费性支出结构比较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人均消费性支出排列在前三位依次还是食品、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通信支出继续大幅增长,说明“地球村”越来越近。其次,教育文化快速增长,一方面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大及居民为更好实现自我价值,很多家庭成员主动投入到各种学习之中,促使消费支出增加;另一方面,教育费用的提高,使居民不得不增加教育成本。

(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一直是稳步变化的,尽管其中有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受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如收入、价格、供给、消费习惯、流通及消费政策等多种因素。

首先是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品价格。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结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收入水平的高低,反映居民购买力的大小,收入水平提高了,消费可能在外延上和内涵上扩大。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不仅影响实际收入的增减,而且影响供求关系,影响消费支出的投向。消费品价格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居民对不同类型消费品的购买量,从而对消费结构发生影响。

其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生产力水平高,产品供给就会充足,以产品为主的消费品价格就会稳定或便宜,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应会提高。

再次,产业结构决定消费结构。产品生产是消费的基础,产业结构决定消费的质量与水平,一定的产业结构决定一定的消费结构。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今天,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是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将更多的适合居民消费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投放市场,然后通过观察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程度来决定产品的命运,从而不断调整生产结构;近年来,随着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显著变化,食品消费更加注重膳食结构,追求营养均衡。

最后,生活习惯和消费心理对于人们消费什么,消费多少,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生活习惯和消费心理会不断变化,消费兴趣也会转移。某些消费“热点”可能会“降温”,而某些潜在的消费愿望可能

成为现实的购买动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消费结构的变化。

上述诸多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可能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不同。但其中最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因为,居民收入综合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和结构,并体现对应收入水平的一些结构特点;消费结构是消费市场供求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消费政策的着眼点和可操作点,也是最容易引致消费心理和居民消费习惯共振的敏感区。总之,在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居民收入状况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收入的水平、收入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民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了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通过需求弹性的收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消费市场热点不断转化,消费结构呈多层次的新特点。

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要扩大内需,就得增强居民消费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消费点。

通过引导消费结构和消费档次的变化,来提高居民的消费力,降低时间偏好率,增加即时消费。在政府的引导下,针对不同群体,分层促进消费。长期实践证明,我国城镇居民的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消费差异,其消费支出的金额随收入等级的提高而增加,而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则随收入等级的提高而减少。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两方面后果:一是低收入群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但购买力不足;二是高收入群体基本消费需求已经实现,购买力大量以储蓄和金融固定资产的形式沉淀下来。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做到以下内容:

引导高收入群体提升消费层次。这一群体有很强的购买力和消费潜力,目前的关键是要引导他们丰富消费内容,提升消费品位。特别应鼓励开发适合这一群体高层次消费需求项目,并促进他们将消费重心更多地转向文化娱乐、教育和国外旅游等方面。比如启动高档消费项目,激活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

引导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中等收入人群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