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培养方法-精品医学课件
![细菌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培养方法-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04caaf49649b6649d74705.png)
革兰染色法
Gram staining
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涂片制作方法; 2.掌握革兰染色法和细菌的基本形态; 3.了解革兰染色法的临床意义。
二、革兰染色原理
原理
细胞壁学说 等电点学说 化学学说
革兰阳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形成网状 结构,乙醇处理时,脱水 引起网状结构孔径变小, 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 复合物不易脱去
实验步骤和方法
1)连续划线分离法:①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待冷后取标 本少许;②左手持平板,五指固定平皿盖边缘,向外反 转手掌,装有培养基的平板于手掌内用拇指、小指和 无名指固定,并将平板边缘稍微提高呈现30~45度角, 置酒精灯前上方5~6cm;③右手持已取材的接种环, 先在平板一端涂布,然后快速大幅度左右来回以密而 不重的曲线形式作连续划线接种,使整个平板布满曲 线④划线完毕,将平板作好标记,置35℃孵育18-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 脂类物质含量高,乙醇处 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 胞壁的通透性增加,结晶 紫-碘复合物易脱去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1.标本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培养物。 2.试剂 :革兰染液。 3.其他 :载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 细菌涂片制备 ⑴涂片: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按无菌的方法取1~2环生 理盐水于载玻片上,按无菌的方法各取葡萄球菌和大肠埃 菌 培养物少许,在生理盐水中均匀研磨,涂好的菌膜直径 1cm左右。 ⑵干燥:室温下自然干燥或于酒精火焰半尺高处烘干。 ⑶固定:火焰加热法。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与载 玻片粘附牢固,染色时不致于被染液和水冲掉。
培养方法
2 二氧化碳培养法 (1)二氧化碳孵箱:能自动调节二氧化碳的含量和温度, 使用较为方便。 (2)烛缸法:取有盖磨口标本缸或玻璃干燥器,在盖及磨 口处涂以凡士林。将接种细菌的培养基放入缸中,点燃 缸内蜡烛,加盖密封。当蜡烛燃烧时会消耗缸内氧气并 产生CO2,随着缸内氧气的逐渐减少,蜡烛会自行熄 灭,此时缸内CO2浓度约为5%左右。 (3)化学法(重碳酸钠一盐酸法):(自学)
微生物的鉴定ppt课件
![微生物的鉴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17d18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f.png)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微生物的鉴定(identification):
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 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 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 过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该法常用于肠道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类鉴定。 利用此法,已将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等菌分成数 十种菌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4.生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主要包括它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寄生还是共生?寄主范围以及致病的情况)、在自然界 的分布情况(pH情况、水分程度等)、渗透压情况(是 否耐高渗、是否有嗜盐性等)。
在具体鉴定时,可参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细菌分类组编著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一书。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要有合适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性状有主次之分。 因此,在鉴定某种微生物时,要选用合适的鉴定方法, 确定主要的测试项目。
微生物的鉴定(identification):
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 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 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 过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该法常用于肠道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类鉴定。 利用此法,已将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等菌分成数 十种菌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4.生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主要包括它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寄生还是共生?寄主范围以及致病的情况)、在自然界 的分布情况(pH情况、水分程度等)、渗透压情况(是 否耐高渗、是否有嗜盐性等)。
在具体鉴定时,可参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细菌分类组编著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一书。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要有合适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性状有主次之分。 因此,在鉴定某种微生物时,要选用合适的鉴定方法, 确定主要的测试项目。
球菌的培养和鉴定实验课件
![球菌的培养和鉴定实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2602b510661ed9ad51f389.png)
复习思考题
1. 致病性球菌的鉴定流程? 2. 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细菌染色和形态
区别?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实验三 球菌的培养和鉴定III
教 员: 顾 江 单 位: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E-mail: jianggu2012@
实验内容三 生化反应鉴定
1.触酶试验 【原理】 H2O2 过氧化氢酶 H2O + O2 【操作】取洁净玻片一张,滴加3% H202一滴,以接种环分别
取待检细菌培养物少许,在H202中磨匀,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阳性为半分种内产生大量气泡。葡萄球菌为阳性,链 球菌为阴性。
【意义】 触酶试验可区分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甲型链球菌为阴性。
【意义】
胆汁溶菌试验可用以区分甲型链球菌和
肺炎链球菌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实验内容三 生化反应鉴定
【注意事项】
▪ 无菌操作 ▪ 挑取细菌培养平板上的单个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掌握:
1.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的检验程序 2.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
1. 致病性球菌的鉴定流程? 2. 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细菌染色和形态
区别?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实验三 球菌的培养和鉴定III
教 员: 顾 江 单 位: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E-mail: jianggu2012@
实验内容三 生化反应鉴定
1.触酶试验 【原理】 H2O2 过氧化氢酶 H2O + O2 【操作】取洁净玻片一张,滴加3% H202一滴,以接种环分别
取待检细菌培养物少许,在H202中磨匀,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阳性为半分种内产生大量气泡。葡萄球菌为阳性,链 球菌为阴性。
【意义】 触酶试验可区分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甲型链球菌为阴性。
【意义】
胆汁溶菌试验可用以区分甲型链球菌和
肺炎链球菌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实验内容三 生化反应鉴定
【注意事项】
▪ 无菌操作 ▪ 挑取细菌培养平板上的单个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掌握:
1.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的检验程序 2.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
实验二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ⅰ(培养基制备)
![实验二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ⅰ(培养基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4e6958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1.png)
熟悉培养基的制备流程
01
掌握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作用。
02
熟悉培养基的制备流程,包括称量、溶解、调pH值、灭菌等
步骤。
了解不同培养基的特性和用途,以便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分
03
离鉴定。
了解肠杆菌科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熟悉肠杆菌科细菌的形态、染色、 生长特性等基本生物学特性。
了解肠杆菌科细菌的抗原构造和 抵抗力。
进行分离和纯化。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
总结词
鉴定是确定分离得到的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和属性的 过程。
详细描述
在鉴定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形态 学鉴定可根据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等特征进行初步分 类。生理生化鉴定则通过检测细菌对不同底物的代谢反 应、酶活性等指标,进一步确定其属、种分类。此外,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基因测序也为细菌鉴定提 供了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手段。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 法,可以准确地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为后续研究 提供基础数据。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菌落观察与记录
菌落形态
观察并记录不同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泽度等 特征,以便后续的鉴别和分类。
生长速度
记录不同菌落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了解其生长特 性。
菌落特征
通过显微观察和染色等方法,进一步了解菌落的细胞 形态、排列方式等特征。
生化试验结果分析
糖发酵试验
分析不同菌种对糖的发酵能力,了解其代谢 特性。
05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措施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
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清洁,穿戴实验服 和口罩,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培养基制备
按照标准配方准确称量试剂,严格控 制培养基的pH值和灭菌时间,确保 培养基的质量。
【全面版】实验八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PPT文档
![【全面版】实验八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a2c7f5965ce050877321346.png)
马丁氏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3、无菌生理盐水。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 上剩物烧掉?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谢谢观看
棒、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四、实验步骤
1、制备土壤稀释液 2、涂布法进行分离 3、培养 4、菌落计数 5、划线分离
五、实验报告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 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4、其它物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制备土壤稀释液2涂布法进行分离3培养4菌落计数5划线分离五实验报告五实验报告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
实验八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实验材料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3、无菌生理盐水。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 上剩物烧掉?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谢谢观看
棒、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四、实验步骤
1、制备土壤稀释液 2、涂布法进行分离 3、培养 4、菌落计数 5、划线分离
五、实验报告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 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4、其它物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制备土壤稀释液2涂布法进行分离3培养4菌落计数5划线分离五实验报告五实验报告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
实验八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实验材料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ppt课件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43d8506294dd88d1d26b4e.png)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抗酸染色步骤
1、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抗酸染色步骤
2、染色包括初染、脱色、复染三步。
初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冲洗
石炭酸复红维持 3-5’ 3%盐酸酒精30 ’’ ~1’
冲洗
干燥 油镜观察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美蓝复染1 ’
抗酸染色结果
抗酸菌呈红色, 常堆积成团, 排列无序, 偶呈分枝状生长。 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细菌培养及鉴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标本采集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标本容器须无菌,但不得有消毒剂 5.采样后立即送检 6.送检标本应注明细菌来的培源养及和鉴定检验目的
咳痰方法
病人先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表面的菌群 病人深咳,收集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液 无痰可用3%~5%NaCl 5ml雾吸约5min导痰 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 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清洁中段尿液
尽量取早晨第一次尿液 嘱患者留取标本的前一天晚上少饮水 女性病人 ➢收集标本前用肥皂水冲洗外阴,再以灭菌清水
冲洗尿道口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男性病人 ➢翻转包皮,清洗尿道口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常用的培养基种类和用途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革兰染色步骤
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固定的目的:
使细菌的细胞凝固,使菌体与玻片粘 得更牢固; 可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加热固定可杀死细菌,比较安全。
抗酸染色步骤
1、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抗酸染色步骤
2、染色包括初染、脱色、复染三步。
初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冲洗
石炭酸复红维持 3-5’ 3%盐酸酒精30 ’’ ~1’
冲洗
干燥 油镜观察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美蓝复染1 ’
抗酸染色结果
抗酸菌呈红色, 常堆积成团, 排列无序, 偶呈分枝状生长。 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细菌培养及鉴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标本采集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标本容器须无菌,但不得有消毒剂 5.采样后立即送检 6.送检标本应注明细菌来的培源养及和鉴定检验目的
咳痰方法
病人先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表面的菌群 病人深咳,收集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液 无痰可用3%~5%NaCl 5ml雾吸约5min导痰 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 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清洁中段尿液
尽量取早晨第一次尿液 嘱患者留取标本的前一天晚上少饮水 女性病人 ➢收集标本前用肥皂水冲洗外阴,再以灭菌清水
冲洗尿道口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男性病人 ➢翻转包皮,清洗尿道口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常用的培养基种类和用途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革兰染色步骤
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固定的目的:
使细菌的细胞凝固,使菌体与玻片粘 得更牢固; 可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加热固定可杀死细菌,比较安全。
《细菌鉴定》PPT课件
![《细菌鉴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5eb8f2b52acfc788ebc98e.png)
特殊气味等
形态学观察
* 营养需求(血琼脂、巧克力、营养琼脂生长 情况)
* 胆盐耐受(麦康凯生长情况) * 万古霉素耐受(含万古霉素巧克力生长情况) * 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菌膜、上半部生长、
均匀浑浊、下半部生长、沉淀) * 半固体动力现象(清晰、毛刷样、倒伞状)
生化反应
* OF试验 * 各种糖发酵试验、糖氧化试验 * 糖衍生物发酵(α/β-甲基葡萄糖、β-葡萄糖胺、
不同种群的细菌根据培养的难易以及实际操作 时的难度而采用不同的鉴定手段
* 目前技术能培养的细菌采用传统手段
* 难培养细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如麻风分支杆菌、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 而传统手段难以进一步鉴定的细菌则采用抗原抗体 血清学分类(如军团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 胞壁脂肪酸结构和组成分类(如棒状杆菌相关属)、 挥发性代谢产物(如厌氧菌挥发性脂肪酸)指纹分 析
血清学试验(不常用)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分型血清 * 脑膜炎奈瑟菌分型血清 * 隐球菌可溶血抗原血清 * 脑膜炎5种可溶性抗原复合乳胶
* b型流感嗜血杆菌乳胶 * 肺炎链球菌乳胶(含83个血清型的多价血清) * A群脑膜炎奈瑟菌乳胶 * B群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K1乳胶 * C群脑膜炎奈瑟菌乳胶
然耐药反证法鉴定
形态学试验
G+菌 BA生长、Choc不生长、MecK不生长,——Gram染色: 分G+co(革兰阳性球菌) ,G+ b(革兰阳性杆菌)
G+co—依靠溶血特征,菌落形态、菌落颜色、菌体形 态区分:
▲葡萄球菌:淡黄色/白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 圆形,β/γ溶血,较湿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 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
血清学试验(不常用)
形态学观察
* 营养需求(血琼脂、巧克力、营养琼脂生长 情况)
* 胆盐耐受(麦康凯生长情况) * 万古霉素耐受(含万古霉素巧克力生长情况) * 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菌膜、上半部生长、
均匀浑浊、下半部生长、沉淀) * 半固体动力现象(清晰、毛刷样、倒伞状)
生化反应
* OF试验 * 各种糖发酵试验、糖氧化试验 * 糖衍生物发酵(α/β-甲基葡萄糖、β-葡萄糖胺、
不同种群的细菌根据培养的难易以及实际操作 时的难度而采用不同的鉴定手段
* 目前技术能培养的细菌采用传统手段
* 难培养细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如麻风分支杆菌、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 而传统手段难以进一步鉴定的细菌则采用抗原抗体 血清学分类(如军团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 胞壁脂肪酸结构和组成分类(如棒状杆菌相关属)、 挥发性代谢产物(如厌氧菌挥发性脂肪酸)指纹分 析
血清学试验(不常用)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分型血清 * 脑膜炎奈瑟菌分型血清 * 隐球菌可溶血抗原血清 * 脑膜炎5种可溶性抗原复合乳胶
* b型流感嗜血杆菌乳胶 * 肺炎链球菌乳胶(含83个血清型的多价血清) * A群脑膜炎奈瑟菌乳胶 * B群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K1乳胶 * C群脑膜炎奈瑟菌乳胶
然耐药反证法鉴定
形态学试验
G+菌 BA生长、Choc不生长、MecK不生长,——Gram染色: 分G+co(革兰阳性球菌) ,G+ b(革兰阳性杆菌)
G+co—依靠溶血特征,菌落形态、菌落颜色、菌体形 态区分:
▲葡萄球菌:淡黄色/白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 圆形,β/γ溶血,较湿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 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
血清学试验(不常用)
细菌检验技术PPT课件
![细菌检验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c768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5.png)
维持实验室温度在20-25℃,湿度在 50%-70%,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设备配置
根据实验需求,配置相应的仪器和设 备,如显微镜、培养箱、灭菌器等, 确保其性能良好、准确可靠。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
实验前确保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流程
细菌免疫学检测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进行细菌检测和鉴定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常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凝集试验、沉淀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细菌核酸检测技术
总结词
通过检测细菌的核酸序列,进行快速、准确的细菌鉴定。
详细描述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细菌核酸检测技术已成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细菌鉴定方法。该方法通过 检测细菌的核酸序列,利用基因测序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可以快速地鉴定出细菌的种类和耐 药基因等。常见的核酸检测技术包括16S rRNA测序和多重PCR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发展新型酶标记抗体和抗原,提高检测特异性和 灵敏度。
个性化诊疗与精准医疗的结合
耐药性检测
通过对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为临床提供精准的抗生素选择依据,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病原体分型
通过对病原体基因型别的检测,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免疫治疗
利用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病原体感染制定个性化的免疫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病患生存率。
01
辅助以对症治疗,如止咳、化痰 、平喘等。
02
加强患者护理,提高免疫力,预 防并发症。
案例二: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细菌检验技术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 性
提高食品行业的信誉, 促进国际贸易。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PPT课件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ec37b19b6648d7c0c74614.png)
二)仪器的自动化鉴定:VITEK 系统、M IDI系统、 BIOLOG 系统、SENS ITITRE 系统、 AUTOSCEPTOR系统以及MICROSCAN系统等 (ATB Expression)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测序、指纹图谱技术、基
因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PCR)、GC 含量测定
等
精品ppt
PCR和核酸杂交单独或结合在仪器已经形成 比较经典的核酸检测技术, 目前这两者已经 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精品ppt
14
微生物学工作必须在一个清洁卫生的环 境中进行,实验室的整洁与否直接影响 实验效果。在卫生状况差而零乱的实验 室中不可能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实验室 脏、乱,不但增加了污染的机会,同时 也影响人的安全和情绪,所以,清洁、 明亮的实验环境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 之一;保持实验室清洁是学生进入实验 应尽的责任。
④ 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含有某种特定化合物或试剂的培养
基。某种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反应;
从而达到区分不同的微生物精品。ppt (TCBS)
9
❖ 病料在接种培养基后,经过一段时间,应检查其 生长状况。首先用肉眼检查有无细菌生长;若有, 则需进一步检查菌落是否纯一。形态特征包括: 大小、形状、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光滑、 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颜色(红色、灰白 色、黄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 (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王欣欣
精品ppt
1
一、细菌的分离
1、从混杂微生物中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 方法称为分离。 2、分离的目的在于从被检材料中、或者从 污染的众多杂菌中分离出纯的病原菌。
精品ppt
2
1)病料采集
活性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ppt课件
![活性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07afc0c281e53a5902ff31.png)
实验材料与仪器 4
1、实验材料:河北大学生科楼院前土壤
2、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培养基分装器、PH试 纸、移液管、吸耳球、玻璃棒、量筒、三角刮、试管、试管架、 酒精灯、电子天平、显微镜、三角烧瓶、洗瓶、接种针、接种环 、双层瓶、擦镜纸、德汉氏小管、直尺、记号笔等。
诱变箱:微波炉(E30E-3)
测定淀粉酶的活性可以把待测菌株种在淀粉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测定 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C值)大小来衡量淀粉酶活力高低。
初筛是指从大量的菌落中随机挑取进行摇瓶试验并通过检测得到一些较 优菌株;复筛是指将初筛得到的较优菌株再进行多次摇瓶实验验证其效 价和传代稳定性,并从中得到一两个或少数几个最优的菌株。
强的菌株。稀释菌液并涂布到淀粉培养基平板上,37℃下过夜 培养,分别测水解圈的d0 /d1值,将正突变的菌种接种到种子
培养基瓶中35℃培养12h。然后以5%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 基上,37℃,160r/min培养48h。发酵后24h补加碳酸钙。离
心(4000r/min,20min),收集上清液即为待测粗酶液。
四活性菌株的鉴定将菌接种至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下在培养液中加入乙醚12ml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加入吲哚试剂后切勿摇动试管以防破坏乙醚层影响结果观察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现玫瑰红色此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阳性用阴性用表示
活性芽孢杆菌的分离、 鉴定与1 育种
引言 2
芽孢杆菌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帮助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芽孢 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同时还具有降解饲料 中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
而淀粉酶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并且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 制剂产品之一。淀粉酶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在造纸、印染、酿造、果汁 和食品加工、医药、洗涤剂、工业副产品及废料的处理、青贮饲料及 微生态制剂等多种领域具有广阔的用途。现在淀粉酶主要来源于植物 和微生物并通过发酵完成生产,因此筛选出高产、稳定的淀粉酶产生 菌是淀粉酶生产的头等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杆菌细菌分离
粉红色或深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 黑色带有金属光泽,圆形隆起 边缘整齐;
沙门氏菌细菌分离
圆形、微凸、边缘整齐、直径在
1~2 mm的小菌落,菌落无色透明、 淡黄色透明或外周透明中心黑色
蓝绿色或蓝色菌落,产硫化氢菌 株菌落中心带黑色
实验室分离
链球菌在血液琼脂中生长为无色透明、 圆形、光滑、隆起的露滴状小菌落
□ 方法:
扩散法(纸片法) 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
试验方法
➢ 快速药敏试验:
由病料直接涂布药敏试验与病原菌分离同时进行(16-24h),可 根据药敏结果初步进行治疗。
➢ 前增菌法药敏试验:
挑取组织培养后菌落,放于灭菌肉汤培养液中,涂抹进行药敏实验 8-12h后观察结果。
➢ 传统法药敏试验:
•(4) 结果观察、判定标准
• 抑菌圈:用游标卡尺从平板背面精确测量各个抑菌圈直径(精确到 0.01mm),抑菌圈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原料药判 定按《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10》
• 成品药判定标准 : ﹥20 mm 极敏
(3)倾注平板法 主要用于水质(饮水)的细菌计数 将灭菌生理盐水适量稀释(通常做10-1-10-4稀释)的水质1ml,置灭 菌平皿内,注入以灭菌溶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15ml,混匀 ,待冷却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后,计数培养基内菌落 数,乘以稀释倍数,即可算出每毫升被检物的细菌数。
耗时较长(2-3天),对于一般养殖场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敏感性 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出病原菌,病原菌经纯培养后 ,进行药敏试验,得出的数据可以准确反应出病原菌对某一药物的 敏感性。
操作过程
前增菌药敏试验
(1)样品处理: • 用灭菌棉签沾取组织内部,然后打开装有增菌液(营养肉汤)的
管子,使增菌液与棉签充分混匀,盖上盖子,做好标记,放入恒温 箱中37℃培养12-24小时,此肉汤菌液为前增菌液。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细菌分离培养
主要针对性用于临床发病动物组织脏器,粪便中的细菌时对某一种细 菌的分离,通过分离,使细菌在平板中分散生长,便于观察单个菌落 特性,也易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1.基本条件 (1)接种用具:棉签、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2)培养箱:普通恒温培养箱 (3)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 (4)培养基: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SS琼脂 2.接种方法 分区划线法 ①用棉签先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的第一区并作数次划线,再在二、三……
中国最专业的规模化养殖场健康检测服务机构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的意义
1
*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无菌操作
*常规病原菌的分离流程
2
*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
3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细菌学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意义
超级耐药菌
确诊疾病
诊疗方案
健康养殖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
建立无菌沙门氏菌形态鉴定
巴氏杆菌形态鉴定
链球菌形态鉴定
葡萄球菌形态鉴定
病原菌的生化鉴定
◇ 糖类发酵试验
原理:不同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类的酶,分解糖能力不同,产生代谢物 不同,看细菌是否分解各类糖,是否产酸产气。
◇ 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
原理:又称氧化/发酵试验,观察细菌对葡萄糖分解过程中是利用分子氧 (氧化性),还是无氧酵解(发酵型),或不分解葡萄糖(产碱性)
巴氏杆菌在血琼脂平板生长为 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小菌 落
形态学检查
• 染色标本的检查
通过对标本的涂片及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染色特性, 一及荚膜、鞭毛、芽孢、异染颗粒等结构,有助于细菌的初步识别或 诊断。 1.涂片:从肉汤或平板上挑取菌液或菌落,涂布在滴有生理盐水的玻 片上,涂片厚薄适当。 2.固定:涂片干燥后,在火焰上迅速通过3次,加热固定。 3.染色:滴加染液覆盖菌膜。 4.脱色:乙醇是最常用的脱色剂,70%乙醇和无机酸脱色能力强。 5.复染:复染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着色。
◇ 三糖铁试验
原理:三糖铁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发酵能力,以及是否产生硫化氢,可 初步鉴定细菌的菌属。
生化鉴定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药敏试验)
– 用于测试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 。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即体外能够抑制 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无菌,指没有活菌的意思,又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在 培养基、发酵设备等处于无菌的前提下,微生物接种后,才能实现纯 种培养,最终得到所需的产品。
接种方法
• 曲线划线法、分区划线法 • 倾注法、涂布法(细菌计数) • 斜面接种法(生化鉴定、保存菌种) • 穿刺培养法(生化鉴定、保存菌种) •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 常用的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 (1)染色步骤 ①结晶紫初染:结晶紫染色1.5min,水洗,甩干 ②碘液媒染:碘液染色2min,水洗,甩干 ③酒精脱色:95%乙醇脱色,20—30s,脱色到无结晶紫为止,水洗
,甩干 ④石碳酸复红复染:石碳酸复红染色1.5min ,水洗,吸水纸吸干。 (2)结果 革兰氏阳性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紫红色。
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②每划一个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待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
区域的划分应接触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 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③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以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
(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增菌法) 用棉签或接种环挑取病料或菌落,在试管壁和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 使菌团混匀在液体培养基中。
(2)细菌分离培养: • 待取出装有沾取病变组织灭菌棉签的试管,观察营养肉汤中的细
菌变混浊。若变混浊,用接种环挑取菌液,无菌操作划线接种于麦 康凯琼脂、SS琼脂,37℃培养12-24h,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初 步判定感染病原菌的类型。
操作过程
• (3)涂板、贴纸片:
用灭菌棉签沾取稀释的培养液,在管壁清碰几下,挤掉多余水分, 均匀涂抹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反复几次,每次将平板旋转60度,最后 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均匀,并贴上药敏纸片,37℃倒置培养 8 18h,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