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天气预报术语》修订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期天气预报术语》修订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4年9月12日,由江西省气象台申请修订该地方标准的立项,2014年10月14日,《省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14年江西省地方气象标准项目制修订经费的通知》(赣气办发[2014]95号)批准《短期天气预报术语》地方标准的修订。(二)修订单位

江西省气象台

(三)主要修订人

二、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短期天气预报术语》(DB36/T 512-2007)自2007年

实施以来,在江西省气象业务服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规范全省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天气气候和生态环境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气象预报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上级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些新的业务规定。这些变化造成了该标准与上级一些新的气象业务规定出现了不相一致的地方,而且一些术语和指标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天气预报业务服务的需要。

为不断满足我省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对气象预报服

务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并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上级气象相关业务规定相衔接,非常有必要对本标准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三、主要修订过程

1、制定《短期天气预报术语》标准修订工作方案

(1)确定修订的目的、内容、具体工作安排和时间进度。

(2)成立标准修订组,主要由国家级和省级首席预报员、长期从事短期与短时天气预报业务和研究以及管理的专家组成。

(3)明确修订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唐春燕,负责制定本标准修订方案和标准文本的起草;许彬,负责统筹协调和技术把关;许爱华,负责对本标准新增预报术语的技术把关;李婕、支树林、张弛负责雷电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强雷电、短时强降水的定义;吴静、刘春负责寒潮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适合江西的寒潮等级分类。

2、充分调研与研讨

(1)2014年2月,江西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对DB36/T 12-2007《短期天气预报术语》进行复审,复审专家组认为:该标准实施以来,总体适合江西省气象服务需求,

可以继续保留;为了与气象相关行业标准相衔接,满足江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当前天气、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变化,结合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使本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修订:①规范标准中相关术语和定义,②进一步细化雾、霾等级标准,③修改冷空气等级标准,④增加短时强降水、道路积冰、强雷电等预报术语。

(2)2014年10月,江西省气象局下达修订《短期天气预报术语》的立项通知。

(3)2014年10月-11月,项目承担单位江西省气象台成立了标准修订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形成了修订该标准的基本思路。

(4)2014年12月-2015年3月,标准修订组人员开展了国内观测规范沿革、国内外相关标准、相关文献的调研和检索。

(5)2015年4月-5月,修订组确定了标准的提纲以及需要增减的条目和术语。

(6)2015年6月-7月,修订组成员按照分工完成了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

(7)2015年8月-2017年7月,完成标准初稿编写,并在编写组内部及全台预报员中展开讨论,根据讨论结果进行相关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上报江西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

(8)征求意见情况,待补充。。。

四、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的制定方法》中的原则要求进行编

写。

本标准的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相关国家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相关行业标准以及我国气象部门的短期天气预报相关业务规范等,力求使该标准既与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内的业务相协调,又满足江西短期天气预报的实际业务需要。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修订:

1、对原标准中有关预报术语部分的提纲进行了修改,使之分类更合理。原标准的提纲为天气、天气现象、天空状况、降水等级、降水概率、冷空气(寒潮)、风、热带气旋、天气预报时间用语、天气预报空间用语、天气预报辅助用语;修订后的提纲为:天气、天气现象、天空状况、气象要素、冷空气(寒潮)、热带气旋、天气预报时间用语、天气预报空间用语、天气预报辅助用语。

2、根据江西气象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实际和预报用语习惯,对部分定义进行了增减。删减了天气现象中的毛毛雨、幕;增加了道路结冰、电线积冰、强雷电、短时强降水、降水强度、气象要素、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能见度、相对湿度;增加了对天气现象、天空状态的定义。

3、通过对我省历史上雷电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强雷电”的定义。

强雷电

地闪频数大于30个/h的雷电活动。

选取2006~2016共11年的地闪资料对江西省逐小时网格点上的地闪频数进行了统计,选取的网格范围(113.5°~118.5°E,24.3°~30.3°N)覆盖了江西全省,网格分辨率为0.1°×0.1°。更高分辨率(00.1°×0.01°)网格点

上逐小时地闪频数集中在0~20之间,大于30的比例最大不足0.1%,较难区分闪电强弱。

以10个/h为区间间隔,分别计算了地闪频次为0~10个/h,10~20个/h,……,>100个/h共11个区间上的格点数占发生地闪的总格点数(共个)的比例(如表1)。发现地闪频数多为0~10个/h,占发生地闪的总格点数的85~90%。且随着地闪频数的增大,对应的格点数大幅减少,小时地闪频数超过40次的各区间所占比例均不足1%。

Table1 2006~2016年小时地闪频数区间上的格点数比例分布

年份0-1010-2020-

30

30-

40

40-

50

50-

60

70-

80

80-

90

90-

100

>100

200685.57.2 2.7 1.50.90.60.40.30.20.8 200783.47.9 3.2 1.710.70.50.40.3 1.1 2008867.1 2.7 1.40.80.50.40.30.20.6 200985.47.2 2.8 1.50.90.60.40.30.20.8 201088.6 6.1 2.210.70.40.30.20.10.5 201187.4 6.7 2.4 1.20.70.50.30.20.20.5 201289.5 5.6210.60.40.20.20.10.5 201388.46 2.2 1.10.70.40.30.20.10.6 201487.1 6.6 2.4 1.20.80.50.30.30.20.7 201589 6.1 2.110.60.40.30.20.10.4 201690.8 5.2 1.80.80.40.30.20.10.10.2

平均87.4 6.5 2.4 1.20.70.50.30.20.20.6

大于10个/h的格点再分别以30个/h和40个/h为界,将地闪频数分成三个区间,计算了两种分配方法下的各区间上格点数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地闪频数大于40个/h的格点数所占比例11年中仅3年大于3%,且某些年份所占比例不足2%。而地闪频数大于30个/h的格点数所占比例则11年中仅3年小于3%。另外,从11年气候平均来看,大于40个/h的为2.5%,大于30个/h的为3.7%。结合表1,发现自2010年以来地闪频数大于10个/h的各区间格点数所占比例较前期整体呈现出断层试微降的特点,而小于10个/h的则较前期整体增大。但从各年样本数(天)和发生闪电的总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