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土黄颜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土黄颜料
(编者提示:人教自然第12册第7、8课矿产)
土黄也是绘画常用的一种黄色颜料。
只是它在其它方面的应用不及雌黄。
土黄,又名“黄赭石”。
和赭石一样,同是含三氧化二铁的土性天然矿物,不同的是黄色含铁矿物含有结晶水,而赭石则无。
土黄一般为针铁矿晶形,其化学组成主要是羟基氧化铁(-FeOOH),从矿物学上看,是颜色纯净、结构松软的褐铁矿变体,并含有大量的黏土、白垩,有的还存在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锰等多种杂质。
因此,土黄颜料的颜色在纯黄到暗黄、暗棕甚至棕红色之间变化,水合三氧化二铁的含量越高,杂质含量又愈低的,颜料的质量、颜色愈好。
土黄颜色的浓淡与羟基氧化铁的含量有关,例如:含12~25%时为浅黄色,25~40%为正黄色,40~75%为金黄色。
羟基氧化铁的耐光、耐大气和耐酸碱性均好,但是不耐热、遇热失去结晶水就变为赭红色。
由于土黄与褐铁矿、针铁矿颜色、成分很相似,自古至今,一般很难分辨,现分别叙述以资认识鉴别:
褐铁矿:化学组成为Fe2O3·nH2O,含铁量一般为30~60%,常含多量杂质如胶状氧化硅、黏土等。
一般是作为许多氢氧化铁和含水氧化物的总称,成分较复杂。
在自然界通常为致密块状或钟乳状、葡萄状、土状、豆状、结核状、蜂窝状等胶体形态产出。
颜色为黄、黄褐、暗褐和褐黑色。
但条痕为黄褐色、黄色。
褐铁矿主要是表生作用的产物,分布十分广泛,主要成因类型是风化和沉积。
凡含铁矿物经风化作用后均有转变成褐铁矿的可能。
针铁矿:化学成分为(HfeO2),属斜方晶系,通常呈红棕或黑棕色,条痕为棕黄色,主要形成于外生过程,是由含铁的矿物经氧化和分解形成盐类再经水解作用的产物。
土黄的使用在绘画中也很早,只是记载入史料中的很少。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北魏和北周的壁画中均发现使用了土黄(-FeOOH)作颜料,麦积山石窟地处丘陵山区,然该处气候很潮湿,经分析发现许多颜料都含有结晶水可游离水。
这同位于沙漠之中极干燥气候下的敦煌莫高窟迥然不同。
据推测,莫高窟的古代壁画中可能用过土黄,然千百年的干燥气候使之逐渐失去结晶水而变成赭石,如今用X射线衍射分析也已经不能区分开来。
因为土黄、褐铁矿等与赭石成分有相近之处,而且易于互相转化,很可能与赭石的使用年代相近,也许正因与赭石一同采取、使用,才有“黄赭石”之称。
如果是这样,那么土黄即为我国使用最早的黄色颜料,且在雌黄及其它植物性黄色颜料之前。
土黄,早在《禹贡》上已有记载、足以说明应用之早。
但槐黄、藤黄等类植物性黄色相继出现之后,土黄的使用就逐渐减少,至今已很少有人使用之。
但据考证,古代画家,因喜好、个性、意趣等的不同,对颜料多有喜用偏爱之癖,因之即使在已有藤黄等之后,使用土黄者也不乏其人。
土黄较稳定,色深沉,多用于人物画。
据元代王思善《彩绘法》言:“面色白者粉入土黄、胭脂,不用胭脂则入三朱。
”明代陈继懦的《泥古录》中载:“画家土黄,用水一碗,以旧席片复水碗,上置灰,用炭火煅土黄红如火,置地上以碗复之,待青冷细研,调作松色及红叶等用。
俗工用胭脂、银朱为陋矣。
”
在古代,土黄除用于绘画外,还用来染纸染衣物。
元代《服饰器用颜色》一书云:“调艾褐色用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檀子合。
”清代周嘉胄的《装潢志》记述:“古绢画必用土黄染托衬,则气色湛然可观,经久愈妙。
土出钟山之麓,因近孝陵,禁取难得,染房多有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