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0章
合集下载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ch11总需求2使用ISLM模型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ch11总需求2使用ISLM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fc66a8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a.png)
3、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调整法定准备率:较少使用/存在时滞萧条,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另外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反之,提高。
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变动准备金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率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这时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作为贷款放出,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给量。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定要求,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
2、公债 (Public Debts)
公债包括内债和外债,是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公债的主要功能有:*(1)弥补财政赤字;*(2)投资,用发行公债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生产建设的需要,从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调节投资结构和规模,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3)公债(国债)还具有金融功能,具有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的作用。通过增加或减少国债的发行,以及调整国债的利率和贴现率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此外,公债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调节国民收入使用中的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比例,以及积累基金或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量、利息率、总需求与总供给】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调节利率的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所以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动,最终达到平衡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货币供给。包括货币和准货币两大部分。其中,货币指银行以外的通货(指现金,即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指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提供,通常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通货,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对于货币供给具有决定性作用。2)市场利率3)货币流通速度
宏观经济学第10章博弈论精品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10章博弈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200fe15a8102d277a22f1c.png)
第十章 博弈论
第一节 博弈论概述
一、经济学与博弈论
研究
中心理论
▪ 价格理论
基本假设前提
1. 完全理性 2. 完全信息
主流经济学假设行为 决策人是完全理性的, 且具有与最优化相关 的所有信息,并能正 确地运用这些信息来 指导自己的行理论动。 在该假定下,经济学 家们不顾现实世界的 纷繁复杂,致力于对 均衡和本质规律的研 究。
➢ 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
人的完全理性意味着,人有足够的信息、知识和计 算能力,来确保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理 性假定意味着理性人能够运用数学工具描述人的 (最大化)行为。
对完全理性人的理解
他们有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并能够按照即定的 偏好进行选择;
他们的选择受到预算约束;
他们努力在约束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行动顺序 信息
静态
动态
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不完全信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息
贝叶斯纳什均衡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一、博弈的基本要素
❖ 一个博弈的基本要素包括参与人或游戏者、 行动、信息、战略、收益或支付、结果、均 衡。
他们即使能够预测和做出计划的话,也没有一种 人类语言能足够丰富和准确地描述它。
完全信息
意味着信息是对称的,充分的,完全信息的人有 足够的信息实现自己最大化行为。
但现实的市场并不完全,如买卖双方的人数并不 足够的多,信息也是不完备的。
有限的人数意味着人们之间的行为是有直接 影响的,所以一个人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方的 反应,而别人的选择也会影响自己的选择 。 现实生活中信息并不总是完备的,这使得价 格机制并不总是实现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最有效 安排。
第一节 博弈论概述
一、经济学与博弈论
研究
中心理论
▪ 价格理论
基本假设前提
1. 完全理性 2. 完全信息
主流经济学假设行为 决策人是完全理性的, 且具有与最优化相关 的所有信息,并能正 确地运用这些信息来 指导自己的行理论动。 在该假定下,经济学 家们不顾现实世界的 纷繁复杂,致力于对 均衡和本质规律的研 究。
➢ 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
人的完全理性意味着,人有足够的信息、知识和计 算能力,来确保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理 性假定意味着理性人能够运用数学工具描述人的 (最大化)行为。
对完全理性人的理解
他们有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并能够按照即定的 偏好进行选择;
他们的选择受到预算约束;
他们努力在约束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行动顺序 信息
静态
动态
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不完全信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息
贝叶斯纳什均衡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一、博弈的基本要素
❖ 一个博弈的基本要素包括参与人或游戏者、 行动、信息、战略、收益或支付、结果、均 衡。
他们即使能够预测和做出计划的话,也没有一种 人类语言能足够丰富和准确地描述它。
完全信息
意味着信息是对称的,充分的,完全信息的人有 足够的信息实现自己最大化行为。
但现实的市场并不完全,如买卖双方的人数并不 足够的多,信息也是不完备的。
有限的人数意味着人们之间的行为是有直接 影响的,所以一个人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方的 反应,而别人的选择也会影响自己的选择 。 现实生活中信息并不总是完备的,这使得价 格机制并不总是实现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最有效 安排。
中级宏观经济-曼昆第10章
![中级宏观经济-曼昆第10章](https://img.taocdn.com/s3/m/17195e5652d380eb62946db2.png)
MPC = 0.8,
Y 1 5 G 1 0.8
CHAPTER 10
16
Why the multiplier is greater than 1为什么 乘数大于1
最初, G的增加引起 Y 增加相同幅度:Y = G.
但是 Y
C
进一步 Y
进一步C
进一步 Y
Short run短期 prices fixed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output determined by aggregate demand产出由总需求决定 unemployment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output失业与产出负 相关
CHAPTER 10
2
This chapter develops the IS-LM model,
1 MPC
1 G 1 G 5 G
1 0.8
0.2
G 的 增加,导致收入增加了 5 倍
CHAPTER 10
15
The government purchases multiplier政府购买乘数
Definition: G增加 $1,引起收入增加多少?
Y 1 G 1 MPC
该模型显示出,两个市场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决 定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以及短期国民收入
的水平
The Keynesian cross is an attempt to model this insight.
CHAPTER 10
4
The Keynesian Cross
A simple closed economy model in which income is determined by expenditure. 一个简单的封闭经济模型,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0章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0章](https://img.taocdn.com/s3/m/9c8d5c9b58f5f61fb73666c1.png)
——约翰•贝茨•克拉克 (John Bates
● 经济波动给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呈现了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 ● 一些年份的增长高于另一些年份。有时候经济没有进展,增长变为负值。 经济中产出的这些波动与就业的波动紧密相连。当经济经历产出下降和 失业上升的时期时,经济被称为处于衰退(recession)中。 ● 经济学家把产出与就业的这些短期波动称为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虽然这个词表明经济波动是定期的和可以预测的,但实际并不是 这样。衰退就像它是常见的那样,是间隔不一的。有时衰退一次接着一次, 有时则相隔甚远。
为了理解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考虑货币政策变动的效应。 在长期,货币供给的变动并没有引起产出或就业的波动。 在短期,许多价格并不对货币政策作出反应。这种短期价格黏性意味着货币供给 变动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并不相同。 经济波动模型必须考虑这种短期价格黏性。我们将看到,价格不能迅速和完全地 对货币供给变动(以及经济状况的其他外生变动)作出调整意味着,在短期,产出和就 业等实际变量必须作出某种调整。换言之,在价格为黏性的时间范围内,古典二分法 不再成立:名义变量会影响实际变量,经济会背离古典模型所预言的均衡。
图10—4 奥肯定律
该图是一个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的散点图,使用
了美国经济的数据。每一点代表一年。这些变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示,失业率的
上升往往与实际GDP低于正常水平的增长相联系。
2020/9/26
二、领先经济指标
许多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在企业和政府中工作的经济学家,有着预测经 济的短期波动的任务。企业的经济学家对预测感兴趣是为了帮助公司对经 济环境的变化作出计划。政府的经济学家对预测感兴趣出于两个原因。第 一,经济环境影响政府;例如,经济状况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第二,政府通过 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经济。因此,经济预测是政策制订计划所 需的一种投入。
经济学原理曼昆10ppt课件
![经济学原理曼昆10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a86a70fe4733687e21aaf2.png)
什么样的公共政策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What public policies ai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ies?
有时人们是怎样自己设法解决外部性问题?为什么私下或个人的解决方法并不
总是有效?
How can people sometimes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ies on their own? Why do such private solutions not always work?
当市场参与者(卖者和买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
新市场均衡 = 社会均衡 (如果向买者征税也会得出相同结果,…,…)
外部性
8
外部性内部化
( “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
【接上: 】
如果对买者每购买1加仑汽油征收 $1 税收(见图p5) ,需求曲线将向
optimal quantity )
= 20
——社会最适量小于市场 均衡量,——表明市场存 在某种负外部性(或市场处
于无效状态)
D
10 20 25 30 Q (加仑)
解决方法:——外部性内 在化 例如, 在此例中 向卖者征 税—— 即每卖出一加仑汽 油性卖者征收$1税收 ——由此,供给曲线将向 上垂直移动距离为$1
7
外部性的内部化
( “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
外部性的内在化:—— 即通过改变对人的激励,使人们在自己行为时
顾及自己行为的外部性影响
怎样使外部性内部化?
例如,征税
如果对卖者每卖出1加仑汽油征税$1,就会使 卖者成本 = 社会成本
What public policies ai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ies?
有时人们是怎样自己设法解决外部性问题?为什么私下或个人的解决方法并不
总是有效?
How can people sometimes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ies on their own? Why do such private solutions not always work?
当市场参与者(卖者和买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
新市场均衡 = 社会均衡 (如果向买者征税也会得出相同结果,…,…)
外部性
8
外部性内部化
( “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
【接上: 】
如果对买者每购买1加仑汽油征收 $1 税收(见图p5) ,需求曲线将向
optimal quantity )
= 20
——社会最适量小于市场 均衡量,——表明市场存 在某种负外部性(或市场处
于无效状态)
D
10 20 25 30 Q (加仑)
解决方法:——外部性内 在化 例如, 在此例中 向卖者征 税—— 即每卖出一加仑汽 油性卖者征收$1税收 ——由此,供给曲线将向 上垂直移动距离为$1
7
外部性的内部化
( “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
外部性的内在化:—— 即通过改变对人的激励,使人们在自己行为时
顾及自己行为的外部性影响
怎样使外部性内部化?
例如,征税
如果对卖者每卖出1加仑汽油征税$1,就会使 卖者成本 = 社会成本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657c5d0722192e4536f6e8.png)
• 2、减少转移支付 • 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 • 4、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三、 供给学派关于供给管理的经济政策
• (一) 收入政策 • 即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控制通货膨胀的一种
经济政策。包括 •时期内提高工资和物价。 • 2、工资——物价指导线:即政府为控制通货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 第一节 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 一、 宏观经济政策管理的目标 • 1、经济增长 • 2、物价稳定 • 3、充分就业 • 4、国际收支平衡
• 二、 财政政策
• (一)含义: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财政支 出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一种经 济政策。
• (二)政策工具 • 1、 政府购买 • 2、 转移支付 • 3、 税收 • 4、 债券(包括内债和外债)
• (1)边际税率高会降低人们的积极性,边际 税率低会增加人们的积极性
• (2)边际税率低会增加投资,提高资本存量, 边际税率高会减少投资,减少资本存量
• (3)边际税率的高低不一定与税收的绝对量 成同方向变化,有时有可能成反方向变化
• 2、 拉弗曲线
• 是由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拉弗提出的,用来描述 税率与税收绝对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经济的调节作用
• 二、 理由
• 1、 政府政策效果的滞后——使政府难 以运用经济政策来及时对经济进行调节
• 政府政策效果的滞后有三种:
• 一是识别滞后,即宏观经济在运行中出现问题 到政府认识到这些问题所花费是时间;
• 二是行动滞后,即从认识问题到实施政策所需 要的时间。其中财政政策的行动滞后犹为明显;
第二节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
• 一、 供给学派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
• (一)减税效应 • 1、 减税的需求效应:即减税→消费和投资增
宏观经济学曼昆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曼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61b105804d2b160b4ec0a6.png)
版权所有
谢绝拷贝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N.Gregory Mankiw (曼昆)
此幻灯片为纪念从教《西方经济学》二十周年
而作,并把她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
1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第一 节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Y = F(L,N,K,H)
总产出=总投入 总支出=总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
6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 5)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7
3.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1) 名义的GDP(Nominal GDP) 以一定时期市场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 称作该时期的名义的GDP。 2) 实际的GDP(Real GDP) 以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 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实际的GDP。
23
4. 漏出和注入
1)漏出指居民或企业的收入中作为储蓄、税 收和进口等而没有支付给对方的那部分。
2)注入指居民或企业得到的收入中,不是相 互由对方付给的那部分。如投资、出口、政 府支出等。
▪
W=J
▪ S + TA + IM + = I + G +EX +TR
24
5.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漏出来之于注入,又归入于注入之中。 ▪ W > J,国民经济收缩。 ▪ W < J,国民经济扩张。 ▪ W = J,国民经济均衡。
D
QS= S(P,Pm)
0
Q
Q0 Q1
3
2. 模型的多样性
3. 价格: 伸缩性与粘性 市场出清 伸缩性
谢绝拷贝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N.Gregory Mankiw (曼昆)
此幻灯片为纪念从教《西方经济学》二十周年
而作,并把她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
1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第一 节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Y = F(L,N,K,H)
总产出=总投入 总支出=总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
6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 5)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7
3.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1) 名义的GDP(Nominal GDP) 以一定时期市场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 称作该时期的名义的GDP。 2) 实际的GDP(Real GDP) 以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 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实际的GDP。
23
4. 漏出和注入
1)漏出指居民或企业的收入中作为储蓄、税 收和进口等而没有支付给对方的那部分。
2)注入指居民或企业得到的收入中,不是相 互由对方付给的那部分。如投资、出口、政 府支出等。
▪
W=J
▪ S + TA + IM + = I + G +EX +TR
24
5.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漏出来之于注入,又归入于注入之中。 ▪ W > J,国民经济收缩。 ▪ W < J,国民经济扩张。 ▪ W = J,国民经济均衡。
D
QS= S(P,Pm)
0
Q
Q0 Q1
3
2. 模型的多样性
3. 价格: 伸缩性与粘性 市场出清 伸缩性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章](https://img.taocdn.com/s3/m/a63d2060c850ad02de8041c3.png)
一、凯恩斯理论诞生的背景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 · 古典经济理论的局限性暴露出来 ·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
发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价水平,P AD1 AD2 AD3
固定的物价水
平(SRAS)
Y1
Y2
Y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产出,Y
二、产品市场:凯恩斯交叉图和IS曲线
1.关于产品市场的假设 · 有剩余的要素 · 价格不变 · 需求约束:总需求大小决定实际
M P
d
L(r,Y )
L > 0,L < 0
Y
r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与收入水平正向相关,
与实际利率水平反向相关。
利率,r r1
1.货币供 给下降
r2
L(r)
2.提高 了利率
M2/P
M1/P 实际货币余
额,M/P
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供给的减少
利率,r
利率,r
1.收入的增
加使货币需
r2
求上升
r2
L(r,Y2)
r1
r1
2.使 利率 上升
L(r,Y1)
MP
实际货币余
额,M/P
(a)实际货币余额市场
3.LM曲线 LM
概括了货 币市场均 衡的变化
YI Y2
收入,
产出,Y
(b)LM 曲线
推导出LM 曲线
·思考:
LM 曲线以外的点是什么含义?
r
货币市场 供过于求 的区域
A B
货币市场 供不应求 的区域
Y
四、IS-LM 模型短期中的均衡
· 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版)N格里高利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十版)N格里高利曼昆](https://img.taocdn.com/s3/m/21d7cd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6.png)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与修正
1
GDP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福利状况。
修正方法
2
3
绿色GDP:在GDP基础上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 的真实国民财富;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与修正
幸福指数
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 和体验,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指标;
VS
人类发展指数(HDI)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包括预期寿命 、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三个方面的综合指 标。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与政策效应
模型运用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比较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 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经济社会的总体供需状况以及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当总需求
大于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下降。
政策效应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 价稳定。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 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
• 汇率稳定:在开放经济中,通过干预外汇市场, 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银行体系的 准备金和市场利率。
01
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存放在中央 银行的准备金比例,影响银行的信贷能 力。
宏观经济学(第十版 )N格里高利曼昆
目录
• 引言 • 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指标 •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目录
• 货币、利率与金融市场 •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dee11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a.png)
需求拉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 成本推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水平降低。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从固定 收入者向变动收入者转移, 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应用
•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重要手段。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例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税收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盈利能力,进而促进 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增加转移支付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总需求上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 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意义
宏观经济学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 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政府可以更好地了 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 衡量
06 开放经济条件下 宏观经济政策
汇率制度选择及影响分析
01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承诺维持汇率稳定;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 成本推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水平降低。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从固定 收入者向变动收入者转移, 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应用
•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重要手段。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例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税收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盈利能力,进而促进 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增加转移支付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总需求上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 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意义
宏观经济学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 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政府可以更好地了 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 衡量
06 开放经济条件下 宏观经济政策
汇率制度选择及影响分析
01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承诺维持汇率稳定;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宏观经济学(第10章)](https://img.taocdn.com/s3/m/06b13ade49649b6648d74746.png)
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 模型
学习要点
•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IS-LM模型:短期均衡
IS-LM模型
• IS曲线代表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 其中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 • 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均衡。其中L代 表流动性,M代表货币供给。
一、产品市场与IS曲线
B
·
E =C +I +G1
G
· A
Y
E1 = Y1
Y
E2 = Y2
政府购买乘数
• 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 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如果政府购买增加Δ G,那么总产 出或总需求将增加Δ Y,政府购买增加所引起的总产出 增加的乘数为:
• 政府购买增加引起经济中需求增加,使均衡国民收入 增加。 • 政府购买增加导致收入更大的增加,即政府购买乘数 大于1。
• 凯恩斯交叉图 • 财政政策与乘数 • IS曲线
• IS曲线——表示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利率 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 为得出IS曲线,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 (1)凯恩斯交叉图 • (2)可贷资金模型
(一)凯恩斯交叉图
• 凯恩斯交叉图,是一个收入决定模型。它 把财政政策和计划投资作为外生的,并证 明存在一个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国民 收入水平,还说明财政政策的变动对收入 有乘数效应。
E =Y
E =C +I +G
收入, 产出, Y
均衡收入
凯恩斯交叉图中向均衡的调整
E
计划支出
E =Y
假设开始时经济 处于Y1,计划支 出E1<产出Y1, 导致存货增加, 这引起企业减少 生产,这种非计 划的存货增加和 收入下降一直进 行到收入Y下降 到均衡水平时为 止。
第十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 模型
学习要点
•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IS-LM模型:短期均衡
IS-LM模型
• IS曲线代表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 其中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 • 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均衡。其中L代 表流动性,M代表货币供给。
一、产品市场与IS曲线
B
·
E =C +I +G1
G
· A
Y
E1 = Y1
Y
E2 = Y2
政府购买乘数
• 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 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如果政府购买增加Δ G,那么总产 出或总需求将增加Δ Y,政府购买增加所引起的总产出 增加的乘数为:
• 政府购买增加引起经济中需求增加,使均衡国民收入 增加。 • 政府购买增加导致收入更大的增加,即政府购买乘数 大于1。
• 凯恩斯交叉图 • 财政政策与乘数 • IS曲线
• IS曲线——表示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利率 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 为得出IS曲线,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 (1)凯恩斯交叉图 • (2)可贷资金模型
(一)凯恩斯交叉图
• 凯恩斯交叉图,是一个收入决定模型。它 把财政政策和计划投资作为外生的,并证 明存在一个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国民 收入水平,还说明财政政策的变动对收入 有乘数效应。
E =Y
E =C +I +G
收入, 产出, Y
均衡收入
凯恩斯交叉图中向均衡的调整
E
计划支出
E =Y
假设开始时经济 处于Y1,计划支 出E1<产出Y1, 导致存货增加, 这引起企业减少 生产,这种非计 划的存货增加和 收入下降一直进 行到收入Y下降 到均衡水平时为 止。
曼昆宏观经济学全部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全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b86b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a.png)
03
如人均GDP、人均GNI等,用于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规模
和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的度量与源泉
经济增长的度量
通常使用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 率等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趋 势。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模型
如索洛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用于 解释经济增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 力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方面。
预测政策效果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或总供给,进而调控 经济。
国际经济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状况,可以分析国际经济关系 和贸易状况。
0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1 2 3
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通过公共支出和税收等手段影响总需求 ,从而产生乘数效应,使得初始财政政策变动对 总产出产生倍数影响。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激进主义等。这些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 影响。
发展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发展经济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如实证研究方法的应 用、对制度和文化等因素的深入研究等。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 充分就业。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来实现这些目 标。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包括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这些工具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调节总需求 和物价水平。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形状
第10章 IS-LM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10章 IS-LM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b4add898e9951e79a89273c.png)
b. 表达式:k平 = Y/T或Y/G
c. 可以证明: k平 = 1(在固定税率条件下〕 Y=kG G + kT T= 1/(1-b)× G + [-b/(1-b) T]= [(1-b)/(1-b)] G 或T(因为G =T )
所以 Y/G或Y/T=1
三、变动税率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决 定与乘数
LM曲线的定义与推导
货币市场上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
实际货币余额市场
LM曲线
2、提供了利率
利率,r
1、收入增加提 高了货币需求
利率,r
3、LM曲线总结 了货币市场均衡 的这些变动
r2
r2
LM
L(r,Y2) r1
r1
L(r,Y1)
M0/P0 实际货币余额,M/P
Y1 Y2 收入,产出,Y
计划支出,E
计划支出,E=C(Y-T0)+I0+G0
MPC 1美元
收入,产出,Y
2、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 凯恩斯交叉图的下一部分是假设当实际
支出等于计划支出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实际支出=计划支出 (实际支出即当年的生产) (由计划支出即需求决定收入) Y=E
计划支出,E
实际支出,Y=E
2、这引起收入 增加G/(1-MPC)
Y2
收入,产出,Y
利率,r
3、并且使IS曲线向 右移动G/(1-MPC)
r0 Y1
IS2 IS1 Y2 收入,产出,Y
四、IS曲线的可贷资金解释
为了说明可贷资金市场如何推导出IS曲 线,用消费函数替代C,投资函数替代I
Y-C(Y-T)-G=I(r)
这个式子的左边表示可贷资金的供给取 决于收入和财政政策。
即: (M/P)S=M0/P0
c. 可以证明: k平 = 1(在固定税率条件下〕 Y=kG G + kT T= 1/(1-b)× G + [-b/(1-b) T]= [(1-b)/(1-b)] G 或T(因为G =T )
所以 Y/G或Y/T=1
三、变动税率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决 定与乘数
LM曲线的定义与推导
货币市场上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
实际货币余额市场
LM曲线
2、提供了利率
利率,r
1、收入增加提 高了货币需求
利率,r
3、LM曲线总结 了货币市场均衡 的这些变动
r2
r2
LM
L(r,Y2) r1
r1
L(r,Y1)
M0/P0 实际货币余额,M/P
Y1 Y2 收入,产出,Y
计划支出,E
计划支出,E=C(Y-T0)+I0+G0
MPC 1美元
收入,产出,Y
2、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 凯恩斯交叉图的下一部分是假设当实际
支出等于计划支出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实际支出=计划支出 (实际支出即当年的生产) (由计划支出即需求决定收入) Y=E
计划支出,E
实际支出,Y=E
2、这引起收入 增加G/(1-MPC)
Y2
收入,产出,Y
利率,r
3、并且使IS曲线向 右移动G/(1-MPC)
r0 Y1
IS2 IS1 Y2 收入,产出,Y
四、IS曲线的可贷资金解释
为了说明可贷资金市场如何推导出IS曲 线,用消费函数替代C,投资函数替代I
Y-C(Y-T)-G=I(r)
这个式子的左边表示可贷资金的供给取 决于收入和财政政策。
即: (M/P)S=M0/P0
第10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PPT课件
![第10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4c6b51998fcc22bdd10d2c.png)
12%
10%
GDP增长率
8%
失业率
6%
4%
2%
0%
-2%
-4% 年份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中级宏观经济学》
二、就业与失业
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就业[Employment] 失业[Unemployment] ——凡在
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 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失业率=劳失动业力人总数数=失业失人业数+就人业数人数1
2.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
2.9
19872772.0来自1996553
3.0
1988
296
2.0
1997
570
3.1
1989
378
2.6
1998
571
3.1
1990
383
2.5
1999
575
3.1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
•
《经济学原理》第24讲《失业》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一国或地区内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增长相结 合的生产能力的增长。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是以一国的 国民生产总值经价格变化调整后的年增长率来衡量的。”
•
第2讲《总供给、总需求与产出决定概论 》
我国失业统计数据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https://img.taocdn.com/s3/m/960deeb6c1c708a1284a44c9.png)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政府购买支出政策
从最终用途来看,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分为政府投资政 策和政府消费政策。
政府投资政策:政府通过改变投资规模和方向,可 以改变社会总需求,调整产业结构、资源结构、技 术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国民经济部门间的比例关 系,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刺激私人投资。 政府消费政策:政府通过改变消费政策,可以直接 改变社会总需求,从而引导私人生产的方向,可以 调节经济周期的波动。
800+640+512+…=1000 (0.8+0.8²+0.8³+…)
=4000万元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存款创造乘数
用D表示存款总额,R表示原始存款,rd表示法定 准备率,则有:
存款创造乘数是指增加一元存款所创造出货币的倍 数。用Km表示货币创造乘数,则: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 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三、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政策与 供给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 经济政策工具。具体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60年代的增长性财政货币政策;
“增长性”财政货币政策是指:不仅要在萧条时期实行膨
胀性财政货币政策,即使是在经济回升时期,只要实际国民 生产总值小于潜在的(即充分就业的)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要 通过膨胀性财政货币政策人为地刺激总需求,使实际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促进 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0—4 奥肯定律
该图是一个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的散点图,使用
了美国经济的数据。每一点代表一年。这些变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示,失业率的
上升往往与实际GDP低于正常水平的增长相联系。
2020/9/26
二、领先经济指标
许多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在企业和政府中工作的经济学家,有着预测经 济的短期波动的任务。企业的经济学家对预测感兴趣是为了帮助公司对经 济环境的变化作出计划。政府的经济学家对预测感兴趣出于两个原因。第 一,经济环境影响政府;例如,经济状况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第二,政府通过 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经济。因此,经济预测是政策制订计划所 需的一种投入。
引起PY增加。对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而言,产出更高了;对任何给定的产出而言,价格
水平更高了。正如图10—6(b)所示,总需求曲线向外移动。
2020/9/26
图10—6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货币供给的变动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图(a)中,货币供给M的减少降低了
产出的名义值PY。对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P而言,产出更低了。因此,货币供给的减
当价格具有黏性时,经济的运行很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
产出也取决于经济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需求又取决于多种因素:消费者对经济前景
的信心,企业对新投资项目盈利性的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由于货币与财政政
策可以影响需求,需求又影响经济在价格为黏性的时间范围内的产出,所以,价格黏性
就为这些政策为什么对稳定短期经济可能有用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二、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黏性价格的引入会怎样改变我们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观点呢?我们可以 通过考虑经济学家最喜欢的两个词——供给与需求——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中,产出的数量取决于经济供给产品与服务的能力,这种能 力又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以及可获得的生产技术。这是第3章中的基本古典模型 的精髓,也是第8、9章中索洛增长模型的精髓。灵活的价格是古典理论至关重要的假 设。该理论有时隐含地假设价格调整确保产出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
为了理解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考虑货币政策变动的效应。 在长期,货币供给的变动并没有引起产出或就业的波动。 在短期,许多价格并不对货币政策作出反应。这种短期价格黏性意味着货币供给 变动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并不相同。 经济波动模型必须考虑这种短期价格黏性。我们将看到,价格不能迅速和完全地 对货币供给变动(以及经济状况的其他外生变动)作出调整意味着,在短期,产出和就 业等实际变量必须作出某种调整。换言之,在价格为黏性的时间范围内,古典二分法 不再成立:名义变量会影响实际变量,经济会背离古典模型所预言的均衡。
2020/9/26
图10—4用美国的年度数据来证实奥肯定律。在这个散点图中,每一 点表示一年的数据。横轴表示与上年相比的失业率变动,纵轴表示GDP的 百分比变动。该图清楚地显示了失业率的逐年变动与实际GDP的逐年变 动紧密相关。
关于奥肯定律关系的数量,我们可以更精确一些。通过散点画出的线 告诉我们:
二、失业与奥肯定律
经济周期显然不仅清楚地反映在国民收入账户的数据中,也清楚地反 映在表示劳动市场状况的数据中。
图10—3表示从1970年到2017年初的失业率,阴影部分仍然表示衰退 时期。你可以看到失业率在每一次衰退中上升。劳动市场的其他衡量指 标反映了类似的情况。
我们应当期望发现在失业与实际GDP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
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内移动,从AD1移动到AD2。在图(b)中,货币供给M的增加提高
——约翰•贝茨•克拉克 (John Bates
● 经济波动给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呈现了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 ● 一些年份的增长高于另一些年份。有时候经济没有进展,增长变为负值。 经济中产出的这些波动与就业的波动紧密相连。当经济经历产出下降和 失业上升的时期时,经济被称为处于衰退(recession)中。 ● 经济学家把产出与就业的这些短期波动称为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虽然这个词表明经济波动是定期的和可以预测的,但实际并不是 这样。衰退就像它是常见的那样,是间隔不一的。有时衰退一次接着一次, 们对于每一美元收入想持有多少货币的一个参数。 这种形式的货币数量方程是说,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M/P等于实际货币余额 的需求(M/P)d,该需求与产出Y是成比例的。货币流通速度V是货币需求参 数k的倒数。不变流通速度的假设等价于每单位产出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 不变的假设。 如果我们假设流通速度V是常数,货币供给M由中央银行固定,那么数量 方程得出了价格水平P和产出Y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3%-2×失业率的变动 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约3%。产品与服务生产的这一正常 增长来自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此外,对于失业率增长的 每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通常下降2%。
奥肯定律提醒我们,支配短期经济周期的力量与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力
量很不相同。
2020/9/26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10章:经济波动导论
1、关于经济周期的事实 2、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3、总需求 4、总供给 5、稳定化政策 6、结论
前言
现代社会看待经济周期就像古代埃及人看待尼罗河洪水泛滥一样。 这种现象间歇性发生,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它的根本原因还未被认清。
Clark),1898
对于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M,实际货币余额越高意味着价格水平就越低。反过来,如果
价格水平越低,实际货币余额就越高;实际货币余额水平越高就允许有更大的交易量,
这就意味着产出的需求量越高。
2020/9/26
三、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是在货币供给数值固定的条件下作出的。换言之,它告诉我们, 对于一个给定的M值,P和Y可能的组合。如果美联储改变了货币供给,那么,P 和Y可能的组合也就改变了,这就意味着总需求曲线移动了。
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所以,货币供给决定了经济中所有交易的美元价值(根据第4
章,这个结论应该为我们所熟悉)。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每次交易都需要更多美元,
因此,交易次数从而产品与服务的购买量必定下降。
我们还可以通过思考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和需求来解释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
下方倾斜。如果产出越高,人们进行的交易就越多,需要的实际货币余额M/P就越多。
例如,考虑如果美联储减少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数量方程MV=PY告诉我们,货 币供给减少导致产出名义值PY同比例减少。对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而言,产出的数量 更低了;对任何给定的产出而言,价格水平更低了。正如图10—6(a)所示,联系着P与Y 的总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如果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那么相反的情况就会出现。数量方程告诉我们,M增加
虽然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类似于单一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模型,但这个类比是不准 确的。单一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模型只考虑一个大经济的一种产品。与此相比,正如我 们将在以后几章中看到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是纳入了许多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 一个更为复杂的模型。在本章的剩余部分,我们通过考察该模型的最简单形式,初步认 识一下这些相互作用。在这里,我们的目标不是完整地解释模型,而是介绍模型的关键 要素和说明它如何有助于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一、作为总需求的数量方程
回忆第5章中的货币数量论,根据该理论, MV=PY
式中,M为货币供给;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量。如果货币流通 速度是不变的,那么,这个方程是说,货币供给决定产出的名义值,产出的名义值又是价 格水平与产出量的乘积。
在解释这一方程时,回忆下面这一点是有帮助的:数量方程可以被改写为 用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和需求表示:
图10—1 美国的实际GDP增长
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但围绕这个平均值波动相当大。阴影部分表 示衰退时期。
2020/9/26
图10—2 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当经济陷入衰退时,实际消费和投资支出的增长都下降。图(b)显示的投资支 出比图(a)显示的消费支出波动要大得多。阴影部分表示衰退时期。 2020/9/26
2020/9/26
在本章的其余部分,我们开始建立一个使这些思想更精确的模型。起点是我们在 第1章讨论比萨市场时所用到的供给和需求模型。这个基本模型提供了一些经济学中 最基本的洞察力。它说明了任何一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决定该产品的价格和 销售量,以及供给和需求的移动如何影响价格和产量。我们现在介绍该模型的“整体 经济层次”(economy-size)版本——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这个宏观经济模型使我 们可以研究价格总体水平和总产出数量在短期是如何决定的。它还提供了一种比较经 济在长期和在短期的行为的方法。
2020/9/26
10.3 总需求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是产出需求量与价格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 换言之,总需求曲线告诉我们,在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想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 数量。在第11~13章中我们将详细考察总需求理论。在这里,我们用货币数量论提 供一个简单但不完全的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9—1中阴影部分表示衰退时期。衰退何时开始和何时结束的官方裁决者是国 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一个非营利经 济研究组织。NBER的经济周期日期确定委员会选择每次衰退的开始日期,称为经济 周期波峰,和结束日期,称为经济周期波谷。
图10—5描绘了M和V保持不变时,满足数量方程的P和Y的组合。这条向下
倾斜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2020/9/26
图10—5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AD表示价格水平P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Y之间的关系。它是在
货币供给M为一个给定值时绘出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价格水平P越高,实
际货币余额水平M/P越低,从而产品与服务需求量Y越低。
10.1 关于经济周期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