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阿玛丽莉》的演唱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阿玛丽莉》的演唱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30T11:53:10.94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作者:任婷婷
[导读] 十七世纪初萌生于意大利的 bel Canto 演唱风格和技术体系主要强调歌唱者的呼吸技术、起音技术、声音的连贯和渐强渐弱、声区的统一等,早期的此种歌唱风格对优美的音质有严格的要求,至于音量则认为音质好了音量自然会来。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十七世纪初萌生于意大利的 bel Canto 演唱风格和技术体系主要强调歌唱者的呼吸技术、起音技术、声音的连贯和渐强渐弱、声区的统一等,早期的此种歌唱风格对优美的音质有严格的要求,至于音量则认为音质好了音量自然会来。歌唱者演唱时应关注歌词的思想、情感内涵,深知其节律、音韵上的特点,把作品完整地表达好,让听众得到艺术上的感染和审美上的愉悦。
关键词:声音连贯意大利歌曲演唱分析
一、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阿玛丽莉》背景
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古典歌曲《阿玛丽莉》是西方美声风格演唱体系创始人之一卡契尼的代表作。在卡契尼 1602年出版的独唱牧歌与咏叹调集《新音乐》的“序言”(这是有关 bel canto 的最早文献之一)中,曾提到了歌唱中的起音、呼吸、声区等问题。他除了推崇与今天的软起音相近的起音,更竭力倡导“用音乐来说话”,力主“音乐必须加强歌词的感染力”,“旋律的加花应该放在不至引起对歌词词意可能产生歧意的地方。
《阿玛丽莉》的歌词取材于意大利十六、十七世纪之交剧作家、文艺理论家瓜里尼(Battista Guarini,1538—1612)于1590年创作的诗剧《忠实的牧羊人》。写牧羊人米尔蒂诺与森林、水泽女神阿玛丽莉两人冲破神与人之间的束缚,结成夫妻的故事。
《阿玛丽莉》是米尔蒂诺对阿玛丽莉的真情表白,抒发了自己对其心上人忠贞不渝的爱慕之情。它的歌调与诗的韵律紧密结合,从词意曲情上来说,既充满了深情的祈求、又文而不火地迸发出一声声的呼唤。17-18世纪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是我们声乐学习者的宝库,歌曲音域不高,情感细腻,能使每一位声乐学子逐步获得上述各种歌唱技能的优秀教材,是把从学者引向声乐演唱表演艺术的必由之路。
二、意大利古典歌曲《阿玛丽莉》演唱分析
早期的意大利古典歌曲,篇幅虽不大而结构比较严谨。作为佛罗伦萨文人集团成员之一的卡契尼注重旋律对歌词内容的表达。《阿玛丽莉》这首歌曲,一共 49 小节,没有前奏,直接进入演唱。竭力通过音乐来“加强歌词的感染力”,并从“歌词的意蕴中找出与其情感相近的和声来”。全曲多下行的抒情性倾诉和对阿玛丽莉的深情呼唤,反映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有着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卡契尼在《阿玛丽莉》的音乐陈述上即由“倾诉”与“呼唤”这两个因素交替完成。A是抒情的倾诉,从第一小节到第十小节。是对阿玛丽莉情感的直白表露,从第十一小节到二十七小节是因素B,表达了男主人公更热烈、更真切的缱绻恋情。作曲家运用上行的旋律一次次地呼唤着阿玛丽莉的名字,誓词般地表达着比生命还重的爱情。接下来的第二十八小节到四十四小节是 B的反复,这一反复的出现是因为感情的抒发尚不满足,从四十五小节起到结束是全曲最后的小结尾,它是必然的情感升华,形成歌曲的高潮,出现全曲的最高音。但这音必须用轻声唱出来,以形成用声极为细致讲究的“轻”高潮,达到“声不在响,有情则灵”的艺术境地。作曲家这一处理匠心独具、不落窠臼而又合情合理,真是神来之笔。歌曲的音域跨度仅九度(d1—e2)正处于人声的自然音域,非常适合初学者和一些声乐演唱中有喉部力量多的人演唱,歌曲的每句音与音之间均用连音,强调歌唱音色及音与音之间连接上的 legato,达到匀称、熨贴的效果。歌曲一开始的 d2 音作曲家即标注了要求轻起的“p”。笔者在学习此歌时,专业导师严格强调起音的重要性,所有的唱句都必须支托在有控制的、流动的气息。
演唱中整首曲子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第一部分可以分为4句,第一句“阿”三拍,起音在re,音乐的处理方法由弱到强,声音有延伸、送出去的感觉。演唱第二句时要特别注意重音记号,这样才能把歌词所表达的意思深刻表现出来,这样观众也容易理解,产生共鸣。第三、四句是音乐的延伸、发展。第二部分整个音乐情绪要更深情、激动一些,讲述的是主人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爱意,情绪不断高涨,不断升华。由谱面中可以看出,音乐中渐强、强的表情术语出现的更多了,根据歌词意思“你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心里”这句更要强调出来。重复的三个“阿玛丽莉”为音乐的最高潮,一定要按层次,分配好每句的情绪表达。第一个做弱的处理,第二个更进一个层次,到第三个推向最高潮。最后一句运用了很多装饰音来结尾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演唱位置的统一,和颤音的均匀,在渐慢,渐弱中结束全曲。
三、总结
总览歌曲《阿玛丽莉》,可以看到它的旋律含情很深,很有表情张力,作品实现了“卡梅拉塔”诗人、音乐家集团所倡导的“用音乐来说话”的“朗诵式的风格”,其中有着许多值得声乐学习者钻研和挖掘的地方。西方音乐史上产生的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古典歌曲是人类音乐发展史上的一笔宝贵的声乐遗产,有着深刻的人文主义内容,弘扬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它虽然是历史的产物,但其永恒的艺术价值及世界所公认的声乐教学价值是无可动摇和颠扑不破的。通过对歌曲《阿玛丽莉》案例的分析(包括作品简介、结构剖解、歌唱技术分析、演唱要点提示等),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意大利古典歌曲的经典之处。这些声乐艺术的瑰宝,只有在不断的歌唱艺术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地领悟,并达到透彻理解其真谛。
参考文献
[1]尚家襄.欧洲声乐发展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11.1.
[2]周枫,饶余鉴,徐朗编.意大利歌曲 108 首(上册)[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5.
[3](美)保罗·亨利·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杨燕迪校.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1.
作者简介:任婷婷(1993年—),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