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文化介绍PPT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 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 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 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 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 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 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 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 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 处定名为曹娥江。
吃粽子
据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 角状,称「角黍」吃粽子;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 「筒粽」。这可算是粽子的起源。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 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但是 当时,吃粽子并无特别的纪念意义,只是当作一种时 令食品而已。
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 「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 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因为附 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 午节食。
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 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的划船去打 捞,有的倒雄黄酒去迷晕蛟龙,还有好多人 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投入河里以 喂饱鱼虾,而保护屈原身体不被鱼虾所食。 后来这种饭团就发展成了棕子。
而屈原投江的那天,也就是五月初五, 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喝雄黄酒
在我国大部份地区端午节要饮雄黄酒 的习惯,雄黄,又名鸡冠,是一种矿物质 也是常用的中药,对各种皮肤真菌和金色 葡萄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端午 家人团聚喝雄黄酒有驱走百病,涂在小孩 的鼻子、耳朵、并在额上画一个「王」字, 有健身驱邪作用的意思。谚曰:「五月一 日至五日……涂耳鼻以雄黄,曰『避虫 毒』。」人们在仲夏的端午节喝上几口雄 黄酒,寄寓能驱走百病的愿望,所以,俗 谚曰:「饮雄黄酒,百病多远走。」
于是伸手拔了路边的艾苗,并对她说: 「有艾不杀﹗大嫂,你告诉穷人门上都挂 上艾草。妇人急忙回城传话,当晚穷人门 上都挂上了艾草,果然都免于杀害。第二 天正是五月端午,从此端午节挂艾草的风 俗便传了下来。
驱五毒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 毒』醒,不安宁。」过去民间把蛇、蝎子、 吴蜙、壁虎、蛙或、蜘蛛叫「五毒」。到 了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 像或贴在门、窗、炕上,或系在儿童的臂 上,以避诸毒。有的还剪成装着五毒的葫 芦图像,表示用葫芦把这五毒给镇住。有 的地区把五毒串成长串,在它们上端系上 艾草、菖蒲,然后在下端穿上三办大蒜组 成藕形,菖蒲、艾草表示刀和剑将它们斩 除,大蒜表示锁,将它们锁住杀死。还把 它挂在门前显眼的地方这叫「悬端午景」。 现在在很多地方都有端午节挂五色纸葫芦, 带五色丝线手链辟邪的习俗。
二、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 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因父兄被 楚王所杀,遂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 而胜。吴王死后,其子继位,吴军士百战 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 之。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赐子胥 宝剑,子胥以此自刎而死。夫差令将子胥 尸体装在皮革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 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谢谢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端午节文化介绍PPT
一、屈原
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倡导联齐抗秦, 遭到权贵的反对,后又遭流放。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好多流传千 古的诗词。比如《离骚》、《天问》、《九 歌》等不朽诗篇。但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 却在楚国被秦国所灭后投身于汨罗江。
四、祭祀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 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 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 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 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 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 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 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 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 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 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 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 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 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 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 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俗谚说:「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 寒衣不敢送。」意思是粽子一出现,岁序便转入夏季, 不仅只是点缀节景。
在酷热季节吃这种米制凉食,用棕叶包裹,煮熟,黏 黏米香中带着股粽叶的清香,吃后清热降火,胃肠舒 适,不失为时令佳品。而此时正值仲夏,人们纷纷换 上夏衣,轻快凉爽。因Baidu Nhomakorabea《中华古今注》记载:东汉 每到端午,皇帝要赐给群臣百僚鸟犀腰带。作为皇帝 的恩赐来说,固然是笼络臣下的一种手段,但从风俗 角度讲,这也是端午换夏装、避酷热的风俗反映。从 衣食习俗来看,认为端午与夏至习俗有密切关系也不 无道理。
粽雄驱挂
子黄五艾
端
酒毒草
午
习
俗
挂艾草
在我国很多地方端午节都有挂艾草的 习俗。关于挂艾草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 说在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造反,黄巢的义 军打到河南的邓州城下,黄巢到城边查看 地形,遇到一位逃跑的妇人,只见她手拉 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怀中却抱着一 个五、六岁的大男孩,黄巢觉得奇怪,便 上前询问。妇人答道:「我抱的这个小孩, 父母都死了,手拉的是我儿子 ,万一黄 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 下邻居家的根苗。」黄巢听了感动的对她 说:「我黄巢专和官家作对。你爱邻居的 孩子,我爱天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