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ppt

合集下载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为了解释这些遗传现象,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设。
一、遗传因子假设
(二)遗传因子假设的内容 1.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 定的
2.每个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 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3.每一配子(性细胞)只有 成对遗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简称表型。它是基因型和外 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豌豆:红花和白花 小麦: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眼 人类:单双眼皮,有无酒窝,有无耳垂,蝶形与镰形红细
胞……
小麦的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银
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外界环境条件不变时
红花(CC) 白花(cc) 若纯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Ft
红花(Cc) 杂合体
编著者 申顺先;审阅者 卢良峰
红花(Cc) 白花(cc) 若杂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红花(Cc) 杂合体
白花(cc)
Ft
纯合体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测交,若后代不分离全开红花则该红花植株 为纯合体(CC),若分编离著为者 申红顺先 花;与审阅白者花卢良则峰 其为杂合体(Cc)。
4.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 个体存活率相同。
三、分离比例的实现条件
5.各种基因型个体处在一致的正常环境条件下,并有较 大的群体。
结论
五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都会导致偏离这 些比例。
由此可见,表型比例3∶1、1∶1只是分离定律的一种表
现形式而已。
《遗传学》
自交法验证分离定律
引言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完全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这个 假设的实质是杂种细胞里同时存在显性与隐性基因(即C与c 基因),并且这一成对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 不干扰,因而产生C和c两种不同的配子。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课件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课件

生物必修2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⑴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控制性状的遗传 因子。
(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A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a表示) • 紫花亲本产生A型的花粉和卵细胞,白花的亲本 产生a型的花粉和卵细胞。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但彼此 独立,互不混杂
返回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亲本 (P)
×
(隐性性状)
子一代 (F1)
X
(显性性状)
子二代 (F2)
性状分离
3 ︰ 1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 3︰1
生物必修2
想一想:
1、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 (紫花),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中间 性状?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 时隐藏起来了呢? 2、F2中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 3:1是不是巧合呢?
配子 A F1
a Aa ×
A a Aa aa
受精 作用
F2
A a
AA Aa
基因: 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 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A
a
C
c
Bb生物必修2 Nhomakorabea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杂交试验 紫花 白花 F1 a A A A a a 配子
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生物必修2
实验程序 科学实验 数据分析 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统计学方法
基因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指导作物育种。 2、进行遗传指导和咨询。
八、分离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 (共28张PPT)

课中讲解-遗传定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由题干“用黑色鲤鱼和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可知黑
色为显性性状。由表格的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 位于细胞核中的两对等位基因(假设为A、a和B、b)控制的 。黑鲤的基因型为A_B_、A_bb和aaB_,红鲤的基因型为 aabb,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与隐性亲本(红 鲤)杂交(AaBb×aabb),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3∶1 。
课中讲解-遗传定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知子代推亲代
课中讲解-遗传定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知子代推亲代
拉布拉多犬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一对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为显性 (B),棕色为隐性(b)。第二对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为显性(E),颜色不
表达为隐性(e)。无论遗传的毛色基因是哪一种(B或b),颜色不表达基因(e)总导致
答案:D
课中讲解-遗传定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植株表现为小花瓣,aa的植株表现 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 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 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 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 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 C. 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 D. 子代的红花植株中,R的基因频率为2/3
课中讲解-遗传定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课中讲解-遗传定律
【提分秘籍】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本方法:分解组合法(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高三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PPT

高三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PPT
⑪高∶矮=3:1 ⑫1∶2∶1
知识点三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答案:⑬F1
议一议: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答案:因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能真实地反映出F1产生配子 的类型及比例,从而也能够推知F1的基因型。
知识点四 分离定律
1.内容 分 离 定 律 : 在 生 物 的 体 细 胞 中 , 控 制 ⑭ ________ 的 遗 传 因 子 ⑮ ________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⑯__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 子发生⑰_______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 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 ⇒ 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二、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较 特点
纯合子
①不含等位基因; 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
①至少含一对等位基因; ②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测 纯合子×隐性类型→测交后代只 杂合子×隐性类型→测交后
实 交 有一种类型 (表现型一致)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显、隐性判定及纯合子、杂合子判定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 子代所 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 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 子代所出 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正交与 反交
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 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的
母方和父方
①检验室细胞核遗传(正反交相同)还 是细胞质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
②验证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 色体上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 显性性状,则甲和丁的基因型分别是 bb、BB。交配组合②

开 中 bb(甲)×Bb(乙)→Bb(黑色)、bb(黄色),可见黄色个体为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而黑色个体为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答案 (1)①③ 黑色 黄色 (2)bb Bb Bb BB 甲和丁
1 (3)2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探究点三 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指导育种实践 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第 n 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本 课 栏
所占比例
1 2n
1-21n
12-2n1+1
12-2n1+1
目 开
(1)根据上表比例,试作出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

曲线图。
答案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2)由曲线得到启示:在育种过程中,选育符合人们要求的个 体,可进行 连续自交 ,直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为止,即可留
4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直接计算时,也可参考以下思路:

①正常后代概率=1- 患病 后代概率;
课 栏
②患病后代概率=1- 正常 后代概率;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方法二 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
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Aa 亲本产生 A、a 配子的概率都
第8课时
(1)根据交配组合________可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隐性
性状是________。
(2) 表 中 亲 本 的 基 因 型 最 可 能 依 次 是 : 甲 ________ ; 乙
本 课
________ ; 丙 ________ ; 丁 ________ 。 属 于 纯 合 子 的 有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待测个体×隐性纯
纯合子
本 合子→结果分析





(2)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待测个体 ⊗ 结果分析 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杂合子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杂交、自交、测交的比较。
杂交
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
锈病小麦,下列哪项最为简便易行
( D)

A.甲×乙
课 栏
B.甲×乙得 F1 再自交
目 开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自交,乙自交
解析 小麦抗锈病为显性,要判断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
型,可用测交的方法,但若要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 自交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是1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 ①后代为
aa
的概率=a
雌配子概率×a
雄配子概率=

1=
1 4
;同理,后代为
AA
的概率=
1 4

22
②后代为 Aa 的概率=a(♀)概率×A(♂)概率+a(♂)概率
× 的概 A(率♀为)概3率。=12
×1+1×1= 222
1;由①②得后代表现正常(A__) 2
4
学习·探究区
状,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作为良种留用;如果所选品种
为显性性状,可通过自交 ,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一般要经过 5~6 代的选育。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5)杂交过程的基本步骤
培育植物杂交种:
父本(♂)、母本(♀)间行种植→母本去雄→ 人工授粉 →

课 栏
套袋隔离→培养管理→F1 代杂交种
目 小贴士 培育动物杂交种:

关 内的概率,如上述计算中,紫花在后代中占 3/4 ,白花 占 1/4 ,紫花中杂合子占 2/3。
学习·现近七千种,其中有一些是受基
因控制的,有些遗传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病,
有些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

(1)根据性状分离现象,判定某些遗传病的显隐性关系。
本 课
下面的思考。




杂 合 子
显性 稳定
性状 性状

相对

性状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1)含 A 或 a 的配子是纯合子吗?为什么? 答案 不是,因为纯合子或杂合子是针对生物个体来定 义的。 本 (2)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栏 答案 是成对基因的分离。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2.结合所学知识探索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测交法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2.遗传概率的计算
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
例如,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多少?患白化
病的概率是多少?
本 课
方法一 用分离比直接推出




因此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34,患白化病的概 率是 1 。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探究点二 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1.推断类题型 分离定律的推断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和逆推类。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由亲本基因型推测子代(正推类)的六

种交配类型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 栏
亲本组合 后代基因型及比例
目 开
①AA×AA
AA

②AA×Aa AA∶Aa= 1∶1
后代性状及比例 全为 显 性 全为显性
③AA×aa
Aa
全为显性
④Aa×Aa AA∶Aa∶aa= 1∶2∶1 显性∶隐性= 3∶1
⑤Aa×aa ⑥aa×aa
Aa∶aa= 1∶1 aa
显性∶隐性=1∶1 全为 隐性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2)由子代推亲代(逆推类)
①确定型
若子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正常
正常
1
2
男性
女性
Ⅱ 12
34
患病 男性
患病 女性

1
2
⑴Ⅲ1的基因型是___a_a___;
⑵Ⅱ1 的基因型是___A_a___,Ⅱ2的基因型是___A_a__;
⑶Ⅲ2的基因型是_A_A__或__A_a_它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1_/3__,是
杂合子的概率是_2_/_3__。 Ⅲ2与一白化病人婚配生一个患
(2)归纳
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
相融合;②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离后
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 2.概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其取值范围在
课 栏
0~1 之间。
目 开
3.概率的基本运算法则

(1)加法定理: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 A 与 B 和的概率,等
2.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
因 B、b 控制)。有下列三组交配组合,请据此回答相
关问题。

课 栏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目 开
① 丙(黑色)×乙(黑色) 12(黑色)∶4(黄色)

② 甲(黄色)×乙(黑色) 8(黑色)∶9(黄色)
③ 甲(黄色)×丁(黑色)
全为黑色
学习·探究区
于事件 A 与 B 概率 之和 ,既 P(A+B)= P(A) + P(B) 。
(2)乘法定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 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P(AB)= P(A) ·P(B) 。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探究点一 遗传学中重要概念的辨析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面概念图解中的有关内容,并完成
第8课时
第 8 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Ⅲ)
本 [学习目标定位]
课 栏
1.充分理解遗传学中的主要概念。
目 开
2.学会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
关 3.学会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知识·储备区
1.分析与归纳分离定律的实质 (1)分析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Aa
第8课时
知识·储备区
第8课时
[归纳提炼]
1.区分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关键是掌握一条原则,即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
本 课
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栏 目
2.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
开 关
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便。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活学活用] 1.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
③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
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 aa ,基因只能来自
父母双方,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 a 基因。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④分离比法:对一对相对性状来说,当子代中显、隐性
之比为 3∶1 时,亲代应为 Aa×Aa ;若子代中显、隐

性之比为 1∶1 时,则亲代为 Aa×aa 。
第8课时
[归纳提炼]
显性∶隐性=3∶1⇔亲本:Aa×Aa
显性∶隐性=1∶1⇔亲本:Aa×aa
本 课
1.F1全为显性⇔亲本:AA×A 或aa

全为隐性⇔亲本:aa×a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