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营养不良
【病史摘要】
王×,女,6个月,因消瘦5月余,拒食2天入院。
患儿出生后1个月起体重不增,且逐渐消瘦。
近2个月精神差,食欲明显减退。
近2天食欲差,进食则呕,哭声低,精神极差。
病后不发热,不咳嗽,无腹泻。
第二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2kg。
生后无母奶,以奶粉喂养(每月一包),近3个月改米糊喂养。
未加鱼肝油、钙片及辅食。
查体:T36.5℃,R40次/分,P100次/分,体重3kg,身高60cm。
慢性病容,精神萎靡。
腹部、臀部、四肢及面颊部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弹性差。
前囟2cm×2cm,平坦,后囟未闭。
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干湿啰音,心音低钝,心率100次/分,律齐,未闻杂音。
腹平软,肝右肋下3.5cm,质软,脾未扪及。
四肢凉。
【病史特点】
1.6个月小儿,病程五个月,缓慢发病。
2.出生体重低下,后天喂养不当,未及时添加辅食,奶量亦不足。
3.逐渐出现体重不增,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近2日出现哭声低,呕吐症状。
4.查体: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慢性病容,精神萎靡,心音低钝,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弹性差,后囟延迟闭合,肝大肋下3.5cm,肢凉。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营养不良(重度)
2)诊断依据:根据小儿的年龄为 6个月,有不当喂养史,临床上有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减少,精神萎靡,脉搏无力,体温偏低,无食欲等全身功能紊乱,体重身长
均低于均数减 3个标准差。
诊断营养不良(重度)。
2.鉴别诊断 依据患者的年龄、喂养史、临床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主要是
要分析营养不良的病因,是喂养不当还是疾病消耗所致。
【治疗要点】
1.祛除病因 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喂养的方法。
指导平时每日奶量的摄入和辅
食的添加。
2.调整饮食 从每日167~250 kJ /kg(40~60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可增加到628~727kJ/kg(150~170kcal/kg),体重接近正常后再恢复正常需要量。
蛋白质从1.5~2.0g/kg,不宜过早给予高蛋白。
从稀释奶开始,逐渐增加奶量和浓度,添加辅食,给予蛋黄等高蛋白食物。
3.药物治疗 可给予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胰酶,以促进消化;苯丙酸诺
龙,促进蛋白质合成,每次肌注0.5~1.0mg/kg,每周1~2次,连续2~3周。
【沟通要点】
1.诊断沟通 患儿目前疾病诊断为营养不良,依据小儿喂养史及年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主要须明确营养不良的病因,这对于治疗很关键。
该患儿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
2.预后沟通 一般预后良好。
应向家长交待合理喂养的常识和重要性,如每日哺乳的次数和奶量。
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可因自发性低血糖而死亡,应叮嘱家长夜间喂乳。
个别患儿因年龄过小、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过长且较严重,治疗后仍有生长发育、智力等受损,应向家长说明。
3.治疗沟通 基于本患儿应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出现,须进一步行血常规及微量元素的检查。
家属须遵循医嘱进行喂养。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病史摘要】
患儿,男,7个月,健康查体。
人工喂养,每日配方奶量800毫升,已添加米粉、蛋黄等辅食。
平时患儿易激惹、睡眠不安、多汗。
查体:发育营养中等,方颅,头发稀疏,有枕秃,尚未出牙,前囟2cm×2cm大小,平坦,胸廓可见肋软骨沟。
心肺听诊正常。
其余查体无异常发现。
骨碱性磷酸酶检查结果为260U/L,血生化检查血磷1.3mmol/L,血钙2.15mmol/L,骨强度测试结果为骨强度严重不足。
【病史特点】
1.7个月小儿,人工喂养。
2.出现易激惹、睡眠不安、多汗症状。
3.查体 方颅,枕秃,未萌牙,郝氏沟。
余无阳性发现。
4.辅助检查 碱性磷酸酶260U/L,血磷1.3mmol/L,血钙2.15mmol/L,骨强度严重不足。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
2)诊断依据:①7个月小儿;②有精神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如易激惹、睡眠不安、多汗;③有骨骼改变:方颅,郝氏沟,出牙延迟;④血生化改变。
2.鉴别诊断 本患儿外观正常,故粘多糖病,软骨营养不良不考虑,囟门大小正常,囟平,无落日眼等,不支持脑积水。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有严重的佝偻病体征,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为遗传性疾病,本患儿无相关病史提供,且生化检查与此不符,故不考虑。
【治疗要点】
1.维生素 D制剂 给予肌注维生素D30万IU,间隔3个月后再给予预防量,每日400IU,并嘱其多晒太阳。
2.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克,每日2至3次。
【沟通要点】
1.诊断沟通 本题考查学生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掌握,须明确不同时期小儿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比如本题中所提到的患儿为7个月,就会出现方颅症状,而不会有“X”或“O”型腿,掌握本病的生化检查改变的特点。
2.预后沟通 对已存在的骨骼畸形,轻中者经过治疗多可消失无后遗症,重者尤其是2岁以上的小儿治疗后仍有后遗症,须向家长说明。
治疗后门诊定期随诊,复查 X 线片。
3.治疗沟通 向家属交待预防佝偻病的要点,如改善喂养,多晒太阳,但是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无效的。
在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时,应事先交待维生素D中毒与手足搐搦症的表现,有异常者应及时复诊。
停用浓缩鱼肝油。
4.费用沟通 花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