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诗歌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
【摘要】诗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够促进智育和德育的发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初中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教育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从而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诗中的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诗歌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整套义务教育语文新编教材中古诗文约占百分之三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则就要求我们,在现在诗歌教学中要高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那么,如何利用诗歌这种文学载体渗透其中加强学生审美教育呢?
一、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 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
其次,为了表达思
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的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
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
教师要从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细腻的诵读指导和训练。
第三,诵读时,也并不是单纯反复的无目的读,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帮助学生寻找一种重要的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直觉,更多的是使学生有自主的独特体验和发现,通过颂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获得对诗歌情感深层次的理解。
阅读鉴赏古典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丰富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的诵读教学应抓住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指导学生品读诗歌优美的语言、感受古典诗歌深邃的意境、体味古典诗歌真切的情感,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初步感知,体会画面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画。
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
三、深入理解,挖掘思想美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
在进行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
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
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
中激荡。
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学习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
四、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
发挥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
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人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诗句所蕴含的意境美。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教育审美教育功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在对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的领悟中受到美的熏陶。
当前初中诗歌审美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掌握,忽略美育。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方法上偏重于理性积累,以默写、解释为主,轻视以诵读加强感性体验。
2、诗歌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就目前诗歌教学情况而言,不是很理想,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很保守和陈旧,直接影响了诗歌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靠单纯的讲解和繁琐的板书来教学,有的老师则在词句和技法上过分纠缠。
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失去了其原有的光彩和神韵。
3、突显作者简介,隐没背景介绍。
许多教师由于长年形成的应
试教学习惯,只介绍作者的字、号以及所处的时代,便开始讲授诗歌内容,学生在理解上很吃力,背诵要花去大量时间,而且还在默写时经常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别字。
这就源于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的不同。
诗歌包含了作者主观审美感受,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4、注重字词理解,忽略全诗赏析。
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的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5、深挖情感内容,浅谈意境把握。
缺乏对诗中意境的把握,对诗歌的赏析也就不全面。
意境是客观物象同作家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
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象去把握诗歌的意境。
当然这里意象的产生,并不是随意的曲解,而是要结合意象原物的特点和作者情感、身世、生存环境、写作背景,展开想象,去理解作品。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种种原型意象,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沟通,更是一次生命的原始感悟,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6、紧抓理解背诵,忽略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
而现在诗歌教学课堂,老师和学生成了五五开,半节课是老师讲解分析,半节课是
学生背诵。
课堂前后脱节,情感不能贯穿始终。
学生即使背了,也是带着任务去背,而不是带着乐趣去背。
这样,一堂生动的美育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背诵课。
在教学大纲中对背诵的要求是通过对诗歌的背诵,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
[2]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初一到初三共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