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终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市场供求理论

1、什么是需求/供给,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需求 demand: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影响因素:(4条即可满分)

①该商品的价格 (price, P)

②消费者的收入 (income,I)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Pr)

④消费者的偏好(preference,Pf)

⑤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Pe)

⑥消费者数量(N)

⑦广告费用(A)

供给supply: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厂商供给量的因素:(4条即可满分)

①商品自身的价格(price, P)

②厂商的生产成本(C, cost)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Pr)

④生产的技术水平(T,生产函数)

⑤生产者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Pe)

⑥行业内厂商的数量(N)

2、市场均衡是如何形成的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在当前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所有商品,即

此时,市场上此类商品的价格为“均衡价格”,销售量(产量)为“均衡产量”,Qd=Qs.

第二章需求理论

1、三种弹性的定义、计算公式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Ep=(dQ/dP).(P/Q)

需求的收入弹性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即需求量变化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Ei= =(dQ/dM).(M/Q)

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 xy=(dQ x/dP y)(P y/Q x)

※2、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①商品对消费者的必要程度

②替代品的可获得性:食盐与食糖

③消费预算在总收入中的份额:火柴与汽车

④所考察的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3、需求价格弹性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总收益与其主导作用(占优)的变量(价格或产量)有着相同的变化方向。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了价格变化对总收益的影响。

当Ep>1时,产量效应占优势,价格提高,销量减少,总收益减少

价格降低,销量增加,总收益增加

当Ep<1时,价格效应占优势,价格提高,销量减少,总收益增加

价格降低,销量增加,总收益减少

当Ep=1时,没有效应占优,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没有影响

第四章生产函数

1、什么是生产函数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是如何划分的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长短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所有的要素投入量来作为标准的。

2、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只在短期生产中起作用)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MPL=∆Q/∆L

当投入可以连续变化,产出也可以连续变化时,

MP L=dQ/dL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该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又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短期生产中,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数量如何确定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可以根据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经生产或分为三个阶段:

I、AP与MP交点

MP先递增,后递减, MP>AP, TP、AP均呈现上升趋势,增加产量可降低成本

II、MP=0,TP最高点

MP、AP均递减,但MP仍为正值, MP

III、MP<0, AP下降,TP下降,随着要素投入增加,产量下降,成本上升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第II阶段: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呈下降趋势;又由于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单位产品中的可变成本也呈现上升趋势,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变动方向相反,说明在这一阶段,可能找到一点,使得两种成本的变动恰好相互抵消,在这一点上,增加或减少要素投入量都会导致成本增加,所以,该阶段是经济上的和合理投入区,最优可变要素投入量只有在该阶段可以找到。

最优投入: MRP Y =ME Y

如果MRP Y >ME Y,说明增加 Y 的投入还能增加企业利润,如果MRPY

边际产量收入MRP:在可变投入要素一定投入量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引起的企业总收入的增加量。

MRP Y=△TR/ △Y

投入要素Y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其边际产量乘以企业的边际收入

MRP Y=MP Y×MR=MP Y×P

边际支出ME:在可变投入要素一定投入量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引起的企业总成本的增加量。

ME Y=△TC/ △Y =P Y

在企业的诸多投入中,如果只有Y是唯一可变的要素投入,则MEY就是投入要素Y的价格PY,则最优投入量的确定原则为 MRP Y =P Y

最优投入: MRP Y =ME Y

如果MRP Y >ME Y,说明增加 Y 的投入还能增加企业利润,如果MRP Y

短期生产中,可变要素的最优投入量即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要素投入量

某印染厂的产量随工人人数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Q=98L-3L2

假定成品布无论生产多少,都能按照每米20元的价格出售。工人每天的工资为40元,而且工人是唯一的可变要素投入。

问: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该雇佣多少工人

分析:成品布边际收入MR=20,

边际产量MP L=dQ/dL=98-6L

则MRP L=MR×MP L=20×(98-6L)

ME L=P L=40

则20×(98-6L)=40

L=16

4、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MTRS

※5、长期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确定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即

MRTS LK=MP L/MP K

因此,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可以表示为:

MRTS LK=MP L/MP K=w/r

即:在生产h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本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或在产量既定时实现成本最小目标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组合。

6、什么是规模收益

规模收益: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跟产量的关系。

规模收益跟(长期)生产函数有关

(规模报酬是指生产要素按固定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变动情况,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规模经济则是规模与成本的关系)假定a(L+K)=bQ,当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照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将如何变化。三种情况:

※b=a,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等于产量增加倍数

※b>a,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产量增加倍数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