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4-亚当斯密,国富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斯密认为,资本增加的原因在于勤劳、节 俭和谨慎,资本减少的原因是游惰、奢侈 和妄为。因此,所有对个人来说是美好的 品德都有利于财富的增加,因此,游惰、 奢侈和妄为都是公众的敌人,而勤劳、节 俭和谨慎都是社会的恩人。
• (1)斯密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界定勤劳和游 惰的含义; • (2)勤劳和游惰说明过去收入转化为资本 的比例,而节俭和奢侈则说明当年收入转 化为资本的比例。斯密非常重视节俭对资 本积累的作用; • (3)谨慎是勤劳和节俭的重要辅助,也是 有助于财富增长的重要品德。斯密在《道 德情操论》从道德哲学的视角研究了谨慎 的必要性。
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两个矛盾
• 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两个矛盾可以概括为: (1)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 间的矛盾;(2)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得到 等量利润的规律的矛盾。这是由于李嘉图 简单地、直接地把价值同生产价格等同起 来。他所假设的符合商品的价值量与其生 产价格才完全一致的条件与资本主义现实 情况不符。
5.5 收入分配理论
• 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首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按照人们占有的生产条 件和获取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 • (1)只有自身劳动、以劳动挣得工资的工人阶级; • (2)占有资本,来购买劳动获取利润的资本家阶 级; • (3)占有土地,以出租收取地租的地主阶级。 • 斯密提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全社会的基本 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租金等都是这三种 收入派生的。
• 地租 • (1)由于土地的肥力和位置不同,等量资 本和等量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不同 的。(2)农产品的价格决定于劣等土地耗 费的劳动量。(3)农产品的价格使耕种优 等土地或中等土地的等量资本除足以补Baidu Nhomakorabea 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外,还有一个超额利 润。此外,李嘉图考察了资本主义级差地 租的两种形态。
第三篇: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西方 主要经济思想
• 第5章 亚当· 斯密
• • • • • • • 5.1 生平和著作 5.2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5.3 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 5.4 价值理论 5.5 收入分配理论 5.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5.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
5.1 生平和著作
严复与《国富论》
严复(1854—1921)是我国 近代思想家,翻译家。1901 《国富论》以《原富》为题 出版中译本,即成为国内学 习经济学的经典教材,这也 标志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 传播摆脱了传教士的时代, 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严复翻译《国富论》的目的效法斯密把他的“富 其君又富其民”当作国策,献给英王的精神,来 献策于光绪皇帝,实现中国之富强。此书在 1902年出版后未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 原因很明显:中国当时根本不具备使国民财富得 以迅速增长的制度环境、政治环境和和平环境。
第6章 李嘉图
• • • • 6.1 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 6.2 劳动价值理论 6.3 分配理论 6.4 比较优势原理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 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渡。它既 进行生产技术的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 变革。工业革命最早由英国的棉纺织业发端,而 后在各生产领域迅速展开,并最终在欧洲大陆和 美国完成。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英文版
5.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
• 《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包括: • (1)经济人 • “经济人”是关于经济学家用以解释人类经济行 为及动机的一个简单抽象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 观点是:经济活动起因于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心 和追求,和基于对成本-收益精确计算的理性选 择。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出生在苏格 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 口的小镇柯尔卡迪,1748 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 1759年,出版首部成名作 《道德情操论》,此书不 仅论述了道德或伦理问题, 也涉及到哲学、法学、心 理学和经济学等。
1764年,斯密辞去教职,担 任年轻的巴克勤公爵的私人教 师,陪同他访问了法国和瑞士 的重要一些城市。1767年, 返回故里,专心著述,1776 年出版巨著《国富论》。 1778年,出任苏格兰海关税 务局专员,定居爱丁堡,从此 忙于公务。
瓦特蒸汽机复原图
瓦特蒸汽机机构示意图
珍妮纺纱机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 一座煤矿
斯蒂芬森的火箭号机车
6.1 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1799年, 在陪夫人到巴茨温泉胜地疗养 时偶然看到了一本《国富论》, 使他对经济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1817年,出版代表作《政治 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利润
• 从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的观点出发,指出 商品的全部价值只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 构成资本的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 而地租则是一种超额利润,它可以被归结 为利润这个基本收入。 • 在工作日的长度与劳动强度不变情况下分 析了利润量变化的规律。这可以概括为三 点内容。他还提出了利润率的平均化和利 润率下降的趋势。
• (2)坚持价值取决于生产所必需的劳动量 的原理。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生产出来 以后,它的价值可以在不同社会成员中进 行分配,但不管价值怎样分割都不会影响 商品价值量。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一原理 不会因资本与雇佣劳动者的交换而失效。
• (3)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的性质提出了 一系列深刻的见解。首先,决定商品价值 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但他所说的必要 劳动,是指在最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的 人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其次,考虑 了不同质的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如 何决定价值的问题。最后,他区别了价值 生产的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阐明了商品 的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 由间接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的观点。
赫克歇尔——俄林模式
• 比较优势原理针对劳动力这一唯一生产要 素作出研究。日后出现了考虑三种生产要 素的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 式”(简称H—O模型),该模式起源于伊 里·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1879—1952) 的著作《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9),其弟子裴梯尔· 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在《区间贸易与国际 贸易》(1933)一书中将其完善成形。
约翰· 雷姆赛· 麦克库洛赫 (John Ramsay McCulloch,1789—1864) 代表作为《政治经济学原 理》(1825),并主编过 斯密的著作集和《李嘉图 著作集》。
6.3 分配理论
• 工资 • 李嘉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劳动和 其他在数量上可以增减的商品一样,也具 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 李嘉图首次提出了相对工资理论。一国的 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 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 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
李嘉图学派
• 以詹姆斯· 穆勒与约翰· 雷姆赛· 麦克库洛赫 (为中坚力量的李嘉图学派在捍卫李嘉图 学说时却偏离了李嘉图的本意,结果直接 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也应重视二人 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贡献。
詹姆斯· 穆勒(James Mill,1773—1836)曾 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其 主要著作有三卷本的 《英属印度史》(1818) 和系统地阐述李嘉图学 说的《政治经济学要义》 (1821)。
• (2)产权制度 • 通过对欧洲社会的历史的和制度的分析及 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 斯密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财富增 长的真正原因在于这样一种经济制度或产 权制度,这种经济制度能保证劳动者充分 地享有他们自己劳动的成果。
• (3)“看不见的手” • 早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就提出“看 不见的手”,这个用语被运用来说明社会 以一种人们自己也察觉不到的方式保持着 整体的和谐,他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归结为“伟大的自然设计师”──仁慈的神。 在《国富论》中,他再次使用了这一著名 的用语,但他去掉了它的神秘色彩,而赋 予它以确切的经济含义,这就是市场规律 的作用。
图:担任海关税务局专员时的斯密
斯密不愿意将未能完成的作品 留于世人,在辞世前不久,销 毁了自己尚未完成的、大约有 18本装订好的手稿。1790年7 月17日,他与世长辞,葬在卡 农加蒂教堂的墓地。简朴的墓 碑上写着:“亚当· 斯密,《国 富论》的作者,长眠于此。”
图:亚当· 斯密的墓碑
5.2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工资、利润和地租相 互间数量的变化上,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 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6.4 比较优势原理
• 李嘉图提出了依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而 实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论──比较优势理 论。若一国的全部生产物的生产成本都高 于外国,则该国只有进口而无出口,反之 亦然。在这种情形下,两国如何实现国际 分工和交换呢?李嘉图认为,即使在这种 情形下,只要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在国 内生产占相对优势的产品即成本相对低的 商品,用以同别国交换,两国之间的贸易 仍是相互有利的。
• 李嘉图的方法论 • 李嘉图的研究方法是抽象理论的演绎方法, 李嘉图在建立理论分析的框架时,从基础 的前提假设开始,用逻辑的方法推演出一 般性的结论。在李嘉图高度抽象的经济模 型中,丰富多变的现实世界被浓缩为几个 简单的变量关系。
6.2 劳动价值理论
• (1)对价值的概念作了更深入的分析。他说如 果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就不具有交换 价值。这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 担者。他提出,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价值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寡,而取决于生产财富 的困难和便利。实际上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 两个概念。他把生产商品说耗费的劳动称作绝 对价值,把一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换取另一商品 一定数量的能力称作交换价值。
• (1)《国富论》的核心概念国民财富是国民收 入。斯密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富裕, 是指全体人民的普遍富裕。他从消费者利益出 发提出了衡量富国裕民的标准,即衡量一国的 富裕程度在于消费者所希求的价廉物博。 • (2)斯密提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增加 财富总量只有两种办法: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 率,第二是增加有用劳动的人数。
5.3 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
• 斯密对分工、改良和交换问题的研究
• (1)说明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促进 作用,并指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原 因。分工的深度和广度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 范围的限制。
• (2)特别重视科技发明和工艺改进对发展 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斯密所谓的改良,是 指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 • (3)实际上是把交换看成是人的社会依赖 性的必然结果。他认为,交换使每个参与 其中的人都可以十分便捷地利用其他人由 于业专而日进所形成的特殊才能,通过互 惠互利而增进彼此的福利。
• 斯密的货币理论
• (1)斯密看到了物物交换的不便利,指 出货币是为了克服这种不便利产生的。货 币是从人们交换发展中自发地和客观地产 生的。 • (2)斯密认为,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就 是商品同商品的交换。金属货币同其他普 通商品一样,也是劳动的生产物,也包含 一定的劳动量并具有价值。
• (3)斯密着重研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或流 通手段的职能。他虽然也提出货币还有作 为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 货币的职能,但他认为这些职能都是由流 通手段的职能派生出来的。
• (4)“自然秩序” • 斯密所谓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 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事物 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让每 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 和竞争自然会把经济事务搞得井井有条。
瓦特(Watt,1736—— 1819),英国发明家, 机械师。1806年获格拉 斯哥大学法学博士, 1763年,作为本校制图 仪器制造员开始蒸汽机的 实验时,斯密曾给予他不 少帮助。事实上,这两位 校史名人在当时并不被该 校所重视。
• (4)从强调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出发,斯 密主张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因为纸 币的生产费用低廉、维护费用小。他既看 到了纸币代替金银币的积极方面,也注意 了纸币的发行量要符合经济实际。
5.4 价值理论
• 斯密的价值理论涉及到如下三个问题: • (1)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 (2)“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 真实价格”; • (3)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