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花卉园博园概念性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
案例
平坦地貌下大有文章
2004年12月,多义景观与其他5家设计公司共同参加了厦门市园博会园区规划竞标。对于厦门园博园的规划来说,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现有地貌,使之适合展览本身及展览结束后的使用。当王向荣和他的同事们在现场踏勘时,
甲方代表一直抱怨说:‚这个地块没有山,太平坦了。‛但要在近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堆山,得用相当大的土方量才能显出山体。王向荣和他的同事们非常清楚,无论从造价上还是可操作性上考虑,这都是一个不现实的做法。
原来,园区内有座水库,周围的农民在水库里围塘养鱼,形成了一片一片的鱼塘。
踏查现场之后,基址上大大小小的鱼塘和纵横交错的塘间土埂所形成的独特地貌引起了王向荣的极大兴趣。这片区域确实平坦而开阔,但它真的是一块平地吗?如果把鱼塘内的水抽干,它将变成遍布四边形大坑、地势变化多样的土地。而园林展又正好需要一些相对独立的展览空间,这样一种地貌对于园林展的功能来说,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
于是王向荣和他的同事们很快整理出思路:保持部分鱼塘的现有水面形态,作为园区景观的组成要素使用;填埋部分鱼塘,以满足展园和附属设施的需要;而相当多的鱼塘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和有限的地形改造变成下凹的展览空间。(
非常强悍啊~~很赞)原有的地貌肌理成为展览的各个片区和各个小花园的天然划分,鱼塘之间的土埂也自然地构成了道路交通系统,特殊的地形使得参观者能以更佳的角度来欣赏花园和花卉,人们可以进入展区游览,也可以从塘埂上俯视展区,这是非常有趣的事。
保持个性不做"漂亮花园"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块地设计成一个道路曲折、地形起伏的‘漂亮花园’,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在王向荣看来,鱼塘的形成是渔民们顺应自然的生产性行为的结果,尽管不是按照美学标准来做的,但却非常合理。而为了迎合‚漂亮花园‛的标准,把地块填平,用传统的叠山理水手法来重新设计,不仅结构未必比原来好,而且地块也将丢掉自己的特性,陷入与其他城市花园雷同的困境。
‚我们并不是刻意要把这个项目做得与众不同,它的个性是由整个场地的个性决定的。‛王向荣说,‚相当多的项目本身就有自己的个性,尽管有些个性不能充分满足设计需要,但设计师要有能力将功能与地块的原有特征叠加在一起,并将这种结果突显出来,产生一种新的形式。‛
珍视人类的生存痕迹
王向荣认为,中国传统园林较多地是在模仿大自然的景观,然而人类的生活、生产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例如农田、梯田、水网等,却很少进入园林景观设计师的视野。珍视这些内容,将为设计师们开拓更广阔的设计思路。‚面对园博园内如此优美的场地景观,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们保留下来,而我们所做的就是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鱼塘做成展览空间。这是个新型花园,是之前所没有的。‛王向荣说。
王向荣认为厦门园博园概念规划给园林景观设计界带来的启示之一是提醒设计师关注自然之外的人类生存痕迹。他担心不少设计师在设计项目时,会将地块的原有地貌推翻重来,根据自己想象的自然景观进行设计,而这恰恰是对‚师法自然‛原则的片面理解。王向荣强调说:‚中国园林是学习理想的自然,那山那水。但现在的设计师还应该把眼界放开一些,也要学习人工自然。这才是对中国园林的继承和发扬。‛
2007年4月10日,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公布本年度专业奖项(Professional Awards),由园林学院教师王向荣和林箐领导的团队完成的‚鱼塘上的公园与城市新区——2007年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园博园‛获得了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ASLA Analysis and Planning Honor Award)。评审团认为,该方案在保存鱼塘的意义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这应归功于风景园林师;它制定了有意思的开发策略,分析是彻底的,是一个处理场地既有条件极为出色的作品。
地域上的景观
文化,包括园林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特定的地理环境、人群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地理环境的适应和特定的利用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态,这一文化形态继而也影响到特定环境中的园林形式。
实践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的关系是本人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2001年,使我第一次有机会全面地在设计中实践自己思想的是杭州西湖西进项目。当然在西湖的西边部分恢复西湖原有的水域涉及到综合的复杂的因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西部水域的恢复问题。它是西湖湖西地区乃至整个西湖风景区环境整治、生态恢复、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旅游空间扩展的复杂工程,涉及社会、生态、水文、城市等方方面面。但恢复后的水域表现出怎样的景观形式更是大家所关心的。我始终认为西进区域的景观应该再现区域的典型的自然与乡村景观,自然的湖泊、溪流、湿地、树林、开花的草地、山村等等是西进的区域历史上即有,而后来消失了的特征,也是杭州附近乡村中典型的自然湖泊的特征。
除了西湖,我和我的团队还完成了3个以水体为核心的区域规划项目。在这三个项目中,我们都从地域特征中寻求设计的语言。从地域特征中生成最终的形式,使得景观在具有独特的形式的同时,又延续了当地的乡土景观。
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北部的镜湖景区,是绍兴平原上的第一大湖。主体湖面和周边纵横的河道交织,岸上的江南水田和大面积的湖水相映,规划目标是要成为未来绍兴城市的绿色核心。如果像当初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把镜湖规划建设为绿色如荫、湖水宽阔的生态良好的城市绿心,在技术上是非常容易的,但这样的景观是否属于这片土地值得商榷。现状中存在大量地域景观的信息,如水面、防波堤、鱼塘、农田、水利工程、民居、小桥、石板路、产业建筑、树林……这些并不是文物,但却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由于生产、生活在区域中留下的痕迹。设计必须要抹去这些痕迹而生成一套全新的形式系统吗?
我们规划的第一步是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内要保留的信息和地面肌理,得到现状层面规划图。然后,再将社会层面、生态层面、视觉层面的规划图叠加到现状层面规划图上,得出最终的概念性规划总图。我们发现最终的规划既满足了镜湖作为城市绿心的功能,又具有独特的景观面貌。它的独特性来自与众不同的地域特征,这种规划的方式延续了世代积累的当地的景观特征。
在新近完成的厦门园博园规划,遵循了同样的思想。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