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热导率和电热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得到
1 2 2 (6.3.12) K1 (k BT ) K 0 ( ) 3
类似地,对 K 2,Q( ) ( ) 2 K 0 ( ),有
1 2 K 2 (k BT ) 2 K 0 ( ) 3
(6.3.13)
这样, K ,K ,均通过 K 与电导率 相联系。 0 1 2 (6.3.6)及相关的公式是讨论电子对热电效应贡献的基本
3 2 1
3 2 T T T S B dx S A dx S B dx 3 2 1 x x x 4
4
3
2
S B dT S A dT ( S B S A )dT
2 2 T
3
3
T T
S B S A T
令 S AB
VAB T
(6.3.32)
同样的影响。而当弹性散射为非弹性时,散射可以使电子
的能量改变
变 的方向,从而导致热流的减弱,但对电流没有什么影 k
响。非弹性散射对电流和热流十分不同的作用,导致电导 率和热导率之间不再遵从维德曼-弗兰兹定律。
(B 吸收或放出一个声子 ),但基本上不改 ~k T
弹性散射要求电子经受散射能量的改变远小于 k BT 。
1 e f 0 dS JQ 3 [ vk vk ( k )( ) d ] E 4 vk 2 1 f 0 dS ( k ) 3 [ vk vk ( ) d ] T 4 T vk (6.3.5)
方程。在非立方对称及多带时也正确,只要将
并计及所有未满带的贡献。
看成张量,
6.3.1 热导率
金属的热导率主要来源于费米面附近传导电子的贡献,
晶格热导是第二位的。实验上,测量热导率时样品处 于开路,无电流通过。从(6.3.6a)式,
1 K1 E T eT K 0
(6.3.14)
这一电场来源于在开路样品中,温度梯度导致的电荷 在热流计算中应计入这一电场。将上式代入(6.3.6b)式, 得
1 dS K0 v F k 3 12

(6.3.10)

e K0
2
即 K 可通过 的测量值来确定。 0
(6.3.11)
想像 K 0 ( ) 为(6.3.10)式在能量为 的等能面上积分
1
所得,对于K ,相应的 Q( ) ( ) K 0 ( ) 。由(6.3.8)式,
2 K 1 J Q K 2 1 (T ) T K 0
流动,恰好为电荷因此在样品端部积累所建立的电场抵消。
(6.3.15)
按热导率定义得
2 K 1 K2 1 T K 0
(6.3.16)
比例于 (6.3.11式),如果认为 为常数,
在高温下,电子主要受声子散射, k T ω 时满足这一 B D 要求。此时 σ 1 /ρ 比例于 1/T变化,因而 不随温度改变。
低温下电子主要受杂质原子散射,是弹性散射,此时电导 率不随温度变化,
比例于T,有线性行为。在中间温度
(约10到数百k),可观察到对维德曼-弗兰兹定律的偏离。
(6.3.28)
(6.3.29) (6.3.30)
已知 S B时可得到S A
则 S AB S B S A
如在与图6.5(a)类似的回路(图6.5(b))上,保证无温度梯 度,即
T 0
,从输运方程(6.3.6)得
1 K1 JQ J J (6.3.31) e K0 当有电流 J 流过时,在材料A,B中,分别有热流 A J
6.3 热导率和热电势
如除电场外,样品上还有温度梯度,玻尔兹曼方程中 漂移项取(6.1.8)式的形式。将 f 0的表达式(6.1.1)代入, 易于得到与温度有关部分为
k f 0 f 0 f 0 ( T [ r ) ( )r T ] (6.3.1) T T
Kn
1 4
3 k
n vk
fd k
(6.3.26)
εk εc , 代入(6.3.20)式,假定载流子集中在导带底,

kB c F S e k BT
由于 k
B
(6.3.27)
/ e 86V / K ,半导体材料通常有较高的
热电势,对于半导体中的空穴,有类似的结果。 在两种载流子同时存在时,要同时考虑电子负的贡献和空 穴正的贡献,依其对总电流的贡献加权平均
(6.3.23)
F
1/ 2 表示在等能面上的平均对于自由电子气体, vε k ε ε,
Aε k 2 ε因而
S

2
2 kB T
3
ln 3 e 2 F
F

(6.3.24)
对于大多数金属,均须考虑对自由电子行为的偏离。 在(6.3.23)式括弧中的3项中,最难估算的是τ ε 项。如果 弛豫时间对能量的依赖不重要,(6.3.24)给出负的,比例 于T的热电势行为。这正是图6.4中金属K,Na在约150K以
因而玻尔兹曼方程可写为
1 f 0 k f1 ( )v k [ T e( E )] T e
(6.3.2)
由此可得 f ,代入(6.2.4)中计算电流密度 1
1 1 e 2 f 0 dS J 3 [ vk vk ( ) d ] ( E ) 4 vk e 1 e f 0 dS 3 [ vk vk ( )( ) d ] (T ) (6.3.3) 4 T vk
K1 涉及对 K 0的微商,与 K 0 和 K 2 相比均为小量。由于 K 0
' 则K 0 / K 0 / n / n ,能量改变 k BT ,载流子的变 ,这大约是 与K 相 n化 与 n的比值约为 K1 K , k T /
B
0
2
比数量级上的差别。因而
1 K2 T
(6.3.3)和(6.3.5)式中, E 和T 项前的wk.baidu.com数均为张

k k
量,为简单起见,假定样品有最常见的立方结构,因而系 数成为标量。被积函数中 v v
/ vk vk / 3 。这样6.3.3)
(6.3.6a)
(6.3.6b)
和(6.3.5)可写成比较普通的输运方程的形式。
应的热电势称为声子曳引热电势,或热电势的声子曳引分
量,记为Sg。总热电势
S S g Sd
(6.3.25)
这种效应在低温下较强,在高温下由于声子间的散射加剧
而消失,这是在图6.4中,低温下热电势峰出现的原因。
对于半导体材料,情况有多不同,对于输运方程中的
系数 K n ,不能用费米分布函数的性质计算。相应的 K n为
1 k T 3 e
B 2
(6.3.17)
由(6.3.11)及(6.3.13)式,可得维德曼-弗兰兹定律
(6.3.18)
这一结果是从建立在半经典方程和玻尔兹曼方程基础
上的输运方程推导得到的。定律的成立要求散射是弹性的,
因为此时散射仅改变电子波矢 的方向,对电流和热流有 k
k

2
f 0 2 Q ( )( ) d Q ( u ) ( k T ) Q(u ) (6.3.8) B 6
1 ( ) n dS Q( ) v k k 3 12
并取

(6.3.9)
对于 K 0 ,取 n 0,并在(6.3.8)的展开式中只取首 项,得
和 B J 。在一个结点处将放热 ( A B ) J ,在另一个 这种在温度均匀的材料中,与电流相伴的热流导致的效应 称为佩尔捷效应, 称为材料的佩尔捷系数。将(6.3.31) 和(6.3.20)式比较,得到与热电势的开尔文关系:
结点处将吸热,因而两个结点一个变得较热,另一个较冷。
ST
上的行为。在金属Cu和Ag中,导电电子的行为在某些方面
相当接近于自由电子,尽管热电势在温度较高时也有比例 于T的线性行为,但符号为正,说明问题并不如此简单。
上面讨论的热电势,来源于温度梯度引起的电子的扩 散。因而常称为扩散热电势。记做Sd。温度梯度同时会导 致声子的定向扩散,由于电子和声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 使电子产生附加的定向运动,这种效应称为声子曳引,相
6.3.2 热电势
样品上加有温度梯度 T并处于开路 J 0 情形,在 样品上可观察到热电动势,称为泽贝克效应,相应的电场

强度
E ST
和(6.3.14)式相比,有
(6.3.19)
1 K1 S eT K 0
称为材料的绝对热电势或简称热电势。
(6.3.20)
由(6.3.11),(6.3.12)式得
k T ln S 3 e
2 2 B
(6.3.21)
F
因而决定热电势的是金属电导率σ在费米能级 ε F 附近 随能量的变化。从(6.2.11)式,
v dS
因而
2 2 B
(6.3.22)
k T ln ln v ln A S 3 e
e 2 J e K 0 E K1 (T ) T 1 J Q eK1 E K 2 (T ) T
其中输运系数
1 Kn 12 3

vk
k
f 0 dSd
n
(6.3.7)
对金属言, (f 0 / )为 F 附近 k T 范围内的 B 函数。由于n 0时, 使被积函数为零,对K n 的 估算要用到
对热电势的测量,通常采用如图6.5(a) 所示的由A,B两种
材料构成的回路,A为待测材料。A,B的两个结点温度不同,
由于温差引起的电势差在T0下测量
VAB V4 V1 V4 V3 V3 V2 V2 V1
EB dx E A dx EB dx
上式表明仅有温度梯度时,也可产生电流,导致电热 效应的出现。
温度梯度更重要的作用是产生热流,处在k 态的电子 所携带的热量为 ε μ ,即和化学势相比额外的部分,因 k
而,热流密度为
1 JQ ( k )vk fdk 3 4
(6.3.4)
由(6.3.2)式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