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PPT课件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笑颜开”形象地写出了渔夫高兴的样子。 因为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所以渔夫没费一 点力气。这也就是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 由来。
认识寓言
概念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文的形式,讲述
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和植物等;语言简洁干练。 常用夸张和拟人修辞。 作用
《鹬蚌相争》 一只鹬捉住一只正在张开壳儿晒太阳的蚌,想 吃掉蚌。蚌合上壳儿夹住了鹬的嘴不让它吃。鹬说, 你不松开,几天不下雨你就会渴死。蚌说,我几天 不张开壳儿你就会饿死。正当它们俩相持不下的时 候,来了一个渔夫把它们都捉走了。
假如你是一棵被拔高的禾苗,你会对农夫说什么? 假如你是渔夫,你又会对鹬和蚌说什么?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这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 说的时候要从每则寓言的寓意出发组织语言。 参考答案:①农夫,你人为地拔高了我,违反了我 生长的客观规律,我是会枯萎的。②你们两个只顾 着相持,却没想到被我捡了个便宜。
商人发着牢骚。可是驴子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行李减轻了。
“这是个好办法,嗯!把它记牢,下次就可以照这样 来减轻重量了。”
驴子尝到了甜头,商人却一点也没有发觉。 第二天,商人又带着驴子到镇上去。这一次驮的不是盐, 而是棉花。棉花在驴背上堆得像座小山。 “走吧!回家!今天的行李体积虽大,可是,并不重。” 商人对驴子说,并拉动了缰绳。 驴子一副行李很重的样子,慢吞吞地走着。不久又来到 河边,驴子想到昨天的好主义。“昨天确实是在这附近,今 天得做得顺顺利利才行!”于是,驴子又故意滚到了河里。
这时驴子虽然想站起来,但突然觉得没办法站起来。 因为棉花进水之后,变得更重了。
“失算了,真糟糕!” 驴子边哼哼、边载着浸满水且重的行李,走回村子去。 故事寓意: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总想着投机取巧,否 则,偷鸡不着反蚀把米。
国学诵读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上安 州裴长史书》李白)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 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 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相持时,鹬是怎样做的? 此处是语言描写,突出鹬的蛮横、强硬。相持时,
鹬抓住了蚌离不开水的弱点来威胁,想让蚌屈服。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渔夫为什么没费一点力气?
联系上下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 1.他巴. 望. 着. 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
去看。 2.就这样,鹬和蚌相. 持. 着. ,谁也不让谁。
点拨: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然后 边读边想象这句话给我们描绘的场景是怎样的。第一句写 的是这个人盼望禾苗快点长的焦急心理。第二句写的是鹬 和蚌对峙的场景。
推荐阅读
驮盐的驴子
从前,有个商人在镇上买了很多盐。他把盐装进袋子里,
然后装载于驴背上。
“走吧!回家吧!”
商人拉动缰绳,可是驴子却觉得盐袋太重了,便心不甘
情不愿地走着。
城镇与村子间隔着一条河。在渡河时,驴子东倒西歪地
跌到河里。盐袋里的盐被水溶掉,全流走了。
“啊!盐全部流失了。唉!可恶!多么笨的驴子呀!”
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运用
见“课后练习单”第二、3题。
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狐假虎威 掩耳盗铃
相信你还能说出 更多这样的寓言 故事,试一试吧!
核心问题:
这则寓言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
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做事如果不顾事物 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物弄糟。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 让,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描红临写
点拨:书写这些汉字的时候需要注意:“寓”的“宀”宽而扁, 第十笔竖在竖中线上。“宋”的“宀”稍宽,“木”撇捺舒展。 “拔”右下部“又”撇捺舒展。“筋”竹字头宽而扁,“月” 窄长,“力”撇舒展。“咱”的“口”小而靠上,“自”窄长。 “枯”的“木”捺变点,“古”的“口”稍窄小。“伸”右部 “申”的“日”宽而扁。“夹”的撇捺舒展。“示”的上横短, 下横长,“小”的竖钩在竖中线上。“齐”的“文”横长,撇 捺舒展,第五笔是竖撇,末笔是悬针竖。
鹬:是一种鸟,羽毛多茶褐色或黑色,嘴、脚都 很长,上体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 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贝类等,也吃种子、浆果、 细根等。绝大部分为迁徙鸟类。
蚌:也叫做河蚌,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 其肉可食。蚌的两个贝壳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在 背面互相连接,而在前后和腹面分开,可以随意地关 闭或张开。它是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 类很多,一般常见的一类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里, 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里。
参考答案:“巴望着”的意思是盼望着,希望着。“相持 着”的意思是双方对立、互不相让或妥协。
理解表达 朗读课文,将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点拨:首先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然后多读 几遍把课文读流利,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归纳每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参考答案: 《揠苗助长》
一个宋国的农民盼着自己的禾苗快点长大。可 是禾苗长得很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每株禾苗 往上拔。回到家里,累得筋疲力尽的农夫把这件事 告诉了儿子,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1.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揠·苗(y√à yàn)
河蚌(bèng ·
bÈng)
闷·热(m√ēn
mèn )
夹住(jiá ·
j√iā)
宋国(sòng shòng) 原则(zé zhé)
·√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yù yán bá hé
寓言
拔河
jīn gǔ kū wěi
筋骨
枯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说穿了,其实提高成绩并不难,就看你是不是肯下功夫积累——多做题,多总结。
【农谚】 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 霜降不起葱,越长心越空。
【孔融让梨】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筐梨子,给孔融兄弟们
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 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孔 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 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 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 着他。”
串珠问题: 1.这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短小精悍,寓理于事,是这两则寓言故事的 共同特点。
2.读了《揠苗助长》,你觉得农夫的做法错在哪里?
农夫违背了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以致 禾苗都枯死了。
3.鹬蚌相争的结果如何?你认为它们错在哪里了?
鹬蚌错在彼此牵制,互不相让,结果让渔夫不 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则 )寓言 一( 首 )诗 一( 棵 )禾苗 一( 只 )蚌 一( 架 )飞机 一( 列 )火车
4.我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寓言( ③ ) ①居住的地方。②住的地方。③寄托。
· (2)一大截( ① ) ①段。②阻拦。③割断,弄断。
· (3)焦急( ② ) ①酥、脆。②着急、烦躁。③火候过
· 大或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一样。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揠( 苗 )( 助 )长 ( 筋 )疲力( 尽 )
( 喜 )笑( 颜 )开
用( 尽 )力气
兴致( 勃 )( 勃 ) 鹬蚌( 相 )( 争 )
6.给句子排排队。 ( 5 )后来,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 ( 3 )他不顾亲友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反复试验。 ( 1 )诺贝尔从小就很用功,他刻苦自学了英、法、
我会写
shēn

书写指导
“曰”上宽下稍窄,最 后一笔竖要长。
jiā

书写指导
两个横上短下长,撇、 捺舒展。
shì

书写指导
上部两横上短下长;下 部竖钩在竖中线上。


书写指导
上部撇捺舒展,下部左 边为竖撇。
我会认
yù bàng xié ruò chí jīn
鹬蚌胁弱持禁
易读错字
jīn
zé yù
德等几国文字。 ( 4 )面对多次失败和爆炸事故,他毫不退缩。 ( 6 )这个消息很快就轰动了整个瑞典。 ( 2 )长大以后,他对研究炸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后作业
➢ 完成“阅读方法练Biblioteka Baidu“写作方法练”。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够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写字像插秧,一株一株的种。——王月英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因为这是你唯一能确定只赚不赔的投资。
不禁 二则 鹬蚌相争
多音字
jīn(情不自禁) 禁
jìn(禁止 禁区)
理解词语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本 课指鹬与蚌互不相让,最后都被渔夫捉走了。 造句: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毫不示弱:一点儿也不表示屈服。本课指河蚌对鹬的威胁 一点儿也不表示屈服。 造句:听到我这样说,他毫不示弱地反驳起来。
核心问题: 这两则寓言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串珠问题: 1.这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2.读了《揠苗助长》,你觉得农夫的做法错在哪里? 3.鹬蚌相争的结果如何?你认为它们错在哪里了?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鹬啄蚌的肉,蚌夹住 鹬的嘴。
筋疲力尽:形容十分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本课指 农夫拔高禾苗后累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造句:1500米跑下来,我已是筋疲力尽了。
喜笑颜开:满面笑容的样子,形容十分高兴。本课形容渔 夫高兴的样子。 造句:看着金黄色的麦田,农民伯伯不禁喜笑 颜开。
我们已经了解了寓言的大意,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寓言,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课文结构
鹬蚌 相争
起因:河蚌晒太阳 鹬啄蚌肉 蚌夹鹬嘴 鹬:威胁
经过 蚌:不示弱
结果:渔翁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捉住了
两互 败不 俱相 伤让
课文主旨
《鹬蚌相争》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 它,被蚌壳夹住了嘴,双方不肯相让,渔夫把两个都 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 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8 寓言二则
第二课时
鹬蚌相争
助读 字词 初读 品读 结构 课堂 当堂 资料 精讲 感知 释疑 主旨 拓展 检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
相关资料
《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编撰汇集整理的一部 史书,记录了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共计三十三 篇。《鹬蚌相争》的故事就出自《战国策》。
第二部分(第2-3小节)写鹬蚌针锋相对,至 死不让。
第三部分(第4小节)写渔夫轻松地捉住了鹬 和蚌。
品析: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
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
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动作描写
“猛地”“伸到”“急忙”“合上”“牢 牢”“夹住”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积累运用
读词语。
焦急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揠苗助长
威胁 毫不示弱 喜笑颜开 鹬蚌相争
参考答案:
jiāo jí jīn pí lì jìn 焦急 筋疲力尽
xìnɡ zhì bó bó yà miáo zhù zhǎnɡ 兴 致 勃勃 揠 苗 助 长
wēi xié háo bú shì ruò xǐ xiào yán kāi yù bànɡ xiānɡ zhēnɡ 威胁 毫 不示弱喜笑 颜 开 鹬蚌 相 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