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
古村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研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村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是古村落文化资源的大力开发,一方面是资源过度开采引发的诸多后遗症。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村落传统文化,留住历史的印记,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概述
古村落以其美术、建筑、民俗上的独特价值,被誉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这四个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古村落开发建设现象,大量古村落面临着过度开发,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是相当不利的。研究显示:长江、黄河流域古村落正在以平均每年递减7.3%的速度消失,每天大概就有2个古村落消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古村落大量消失,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总数的1.9%,有较高地域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研究。
二、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开展
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力开展让农村居民的生活焕然一新,广场、马路、现代化风格建筑的修建,大大改变了农村风貌,给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某些不合理的新农村建设导致古村落受到破坏,原有村落样貌消失,给古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一些问题。
(二)新兴旅游业的过度发展
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背景之下,新兴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古村落中發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当地经济水平发展、提高古村落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度重视经济收益罔顾古村落承载能力,也会给古村落的保护和继承带来不良影响。
(三)古村落保护经费的不足
经费始终是摆在古村落保护和传承工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古村落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古村落保护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对于众多需要维修和保护的古村落来说,单方面的政府经费投入显得有点捉襟见肘,制约了古村落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一)成立政府工作机构,编制发展规划
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决定了它的保护和传承必须由政府主导,地方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古村落保护和传承工作机构,向村民宣传古村落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处理好村民居住与古村落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合理编制发展规划。在对旅游开发、村民安置问题的规划上,要提前征询村民意见,尽可能保护古村落整体环境。
(二)通过保护利用增收,引导科学发展
大多数古村落开发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而旅游业发展是需要科学引导的。村民自发的旅游形式相对而言比较初级,仅仅停留于观光旅游的程度,很快就会耗尽古村落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地方政府应当通过保护利用增收,引导当地古村落健康科学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安徽省黟县西递村、宏村的发展经验,由本地政府出台发展政策,村民以所持有的房屋、家具、古董等形式入股,每年从旅游收益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村民入股的分红,或者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乡村旅店等。这既调动了当地村民参与古村落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积极性,又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能让古村落“活”起来。
(三)开放资金融合渠道,坚持多元投入
针对古村落保护和传承经费不足的问题,应当建立地方政府、部门、乡镇、企业以及村集体多元化投资渠道,最大限度动员民间力量参与古村落保护和传承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开放资金融合渠道。在坚持政府资金投入主导的前提下,将部门协作、企业争取、村民投资等各方力量有机联系,为古村落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刻不容缓,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国家、社会、个人应齐心协力,加大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在保护和改造古村落时,留住古村落灵魂,保持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有机结合,让“藏在深闺中的瑰宝”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