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前言: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也是繁忙的。
盘点这一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跟其他的各位班主任一样,我也只是尽力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而已,面对“优秀班主任”这份荣誉,真的感觉很惭愧。
在听取了老师们的建议后,加上耳濡目染的一些现状,确定了今天发言的主题,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能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对学生的心智起着刺激和启迪的作用,对学生的意志、性格和情感有着陶冶和熏染的作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重要因素。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想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中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比较长,而在校活动的主阵地就是教室,因此,教室的布置与美化,也就成了我们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许是因为很多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对教室布置已经感到乏味了;也许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初中学生,教室布置也没什么作用;所以,很多班主任对于这项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应是“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努力“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教室布置就是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作品按一定的规律展示在教室里,以丰富教学情境,使教室充满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以增进学习效果。
当然,也要注意的是:教室不是游艺场所,不是张贴得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就可以了,这样,不仅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布置好教室,发挥教室布置的育人功能呢?下面就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布置教室应强调教育性和思想性
教室的布置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思想性很重要。
布置时,可以考虑:宣传培养目标;宣传爱国主义;宣传英模事迹;宣传班集体奋斗目标;宣传班上的好人好事等。
选择内容要有总主题,体现正确的奋斗方向,对全班同学起到激励作用。
记得在元培试验初中任班主任时,我曾以“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为标题,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总体目标:让我们相聚在这温馨的“家庭”,一起沐浴阳光雨露,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切磋学业、交流经验的同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共同进步,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今年,我班设计的“励志坊”,张贴的是全班学生设计的自己的“名片”,内容包括:座右铭、近期目标、人生目标及个性签名等,而48张“名片”又组成了一个扇形图案,寓意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应相互勉励,共同提高。
二、布置教室要注意统一性和协调性
教室布置的各项内容要有总体的设计方案,不能零敲碎打,只注重局部而不重视整体。
每个项目的布置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适当加以美化。
如:根据我们学校教室的特点,我与学生一起规划教室布置的方案:在教室的前后黑板旁边分别设置了“信息栏”、“明星榜”、“学习园”、“励志坊”、“卫生角”等板块;另外,如右图照片所示。
(说明:当时没有专门拍摄关于教室布置的照片,现只能从学生的活动照片中截取)这一方式的“树形”设计也比较注重整体效果。
遒劲的树干(用卡纸剪刻而成)以上,从“成长”和“风采”两个角度记录学生的成长故事和学习风采。
阶梯向上的奖状张贴方式,也在时时提醒学生,我们应该不断进取,攀登高峰。
又如,教室的“卫生角”是存放卫生工具之处,难免会有垃圾杂物,如果把学生饮水机也摆放在此处,未免有失协调,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这就有背于教室布置的协调性。
三、布置教室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整洁”是“美化”的前提,所以,在准备布置教室前,必须首先让每个学生动手搞好教室卫生,俗话说:“地扫壁角,桌抹四方”;所以,清理时应关注细节,从墙壁到地面,从讲台到桌椅都应一一清洁,尤其是墙壁上的污迹、脚印,以及课桌椅上的张贴物,包括双面胶的痕迹等等,从中可以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保洁意识。
在着手布置教室时,也可先发动全体学生提出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评价,然后选定最佳方案,予以实施。
各项具体任务,也应尽量发动更多的学生去承担,特别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
这样,可使布置教室的过程,也成为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会说话的墙壁”。
如我班学生设计的“学习园”,虽然版面不大,一次只能展示十多位学生的习作、绘画、手抄报、电子小报等,但因为作品用单面胶固定,维护、更新比较方便。
这样不仅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让我们的教室充满新意与活力。
四、布置教室要体现教室文化的内涵性和警示性
精心布置的教室,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但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往往是形式,只有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美的外观中的文化内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室布置的育人功能。
例如开展“名人格言知多少”、“我的教室我作主”等形式的主题班会,可以激发学生从评议中了解教室如此布置的用意、知道劳动的光荣、懂得珍惜成果、增强审美能力等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处巧妙的布置,使学生在关注、理解教室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起到警示的作用。
如上图显示,我们班在后墙的黑板上方挂了一个钟,并在旁边设计了“Time is money.”字样,好奇的学生自己查阅到了这是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英译。
每当学生上课觉得枯燥焦虑地等待着下课铃声时,他会不经意地扭头偷窥时间,而此时,这句惜时名言也好像班主任关注的目光一样正注视着他,他的心头为之一振,感觉“光阴”在悄悄飞逝,就会在心里产生内疚,赶紧认真听课。
这样的效果比我们平时一遍一遍地重复讲道理、指责和批评甚至写保证书效果要理想得多。
五、教室布置应提倡及时性和鼓励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光亮是注意”。
只有能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才有可能对学生施加影响。
一个学期甚至一学年才更换一次的教室布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堆毫无生气、熟视无睹的死物。
因此,想要发挥教室的育人功能,就应做到切合形势、及时更新。
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大规模的变化,可以是一些小范围的、有针对性的变化。
比如,当班级获得荣誉时、适逢重大节日时、某些学生在某方面取得明显进步时就应在黑板报或“学习园”等处及时体现。
变化了的布置不仅能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新鲜的感受,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新的布置内容会给学生及时的教育、鼓励、启发和熏陶。
下图显示的是我班在两个学期中“明星榜”栏目的小小更新。
根据我班班委讨论决定的“过程性评价方案”,每两周考核评选一次,分别评选出学习星、纪律星、生活星和劳动星,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符合考核要求的学生予以奖励,在“小红花”上写上学生的姓名并张贴。
由于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即使是学习再困难的学生,也有机会从生活、劳动等其他方面获得奖励;而且因为是每两周评选一次,学生在一次失误后,还可以在下一个循环中取得成功。
所以,这面“会说话的墙壁”就能时时提醒着每一位学生积极向上,它的“育人功能”也就不言而喻了。
从图我们还可以发现,由于学生的进步,慢慢地能获得奖励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到第四轮时,一行已经贴不下了,虽然有些不整齐,但它的教育意义却越来越明显了。
那段时间,我们班每周都能拿到学校的“流动红旗”。
于是,在第二学期,我们又对上学期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大红花”和“旗帜”代替了原来的小红花:将每次评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姓名
写在前面的“大红花”上以示重点表扬;其他获奖学生的姓名写在后面的“旗帜”上,这样布置起来比原来方便多了,按照获奖人数多少,适当改变字体的大小就能快速解决了,既整齐美观,又不失功效,可谓“两全齐美”。
往昔“孟母三迁”的故事,《荀子·劝学》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谚语,无不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教室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渠道,“班级文化”就是校园文化的缩影,高品味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为教育说话,使我们的学生能在更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