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设备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检测与诊断设备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检测与诊断设备课程编号:1700073Z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时:45 学时
学分:2.5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选修专业课程,是学生运用其它专业课程解决问题的手段。其目标是要求掌握汽车检测设备使用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检测设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汽车的安全环抱性能,对车辆不解体进行检测,是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基。
二、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汽车技术发展很快,汽车检测维修设备也是日新月异,汽车维修行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检测模式将被迅速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先通过仪器对汽车进行检测诊断,再确定修理项目和作业深度的科学维修方式。为此,及时修订培养计划,实施动态更新,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反映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将成熟的、最新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传授给学生。
本课程全部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授课效率,由具有企业丰富操作经验的老师主讲,除了大纲要求内容,还增加部分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进行讲座。并能将多年的操作检测设备经验很好地融入到教学中,使课程体系更为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室有计划开放为辅的课程教学模式。
三、课程目标培养企业需要人才,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汽车检测设
备与维修》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扎实的
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为顺利就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汽车实验室是学院重点建设的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检测仪器。学生通过实践,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同时锻炼了故障诊断、检测与排除能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有机结合。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初步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站工位设置及工艺布局的能力;初步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站管理的能力。
能正确使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测定发动机功率;能够对汽车底盘测功机、发动机无负荷测功机进行检定和维修
能正确使用制动试验台、车轮侧滑检验台、前照灯检测仪、车速表试验台;能够进行制动试验台、车轮侧滑检验台、前照灯检测仪、车速表试验台的安装和维修;能够进行汽车前照灯光轴偏斜量的调整;能够对汽车制动试验台、车轮侧滑检验台、前照灯检测仪、车速表试验台检定和调整。
掌握烟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维护
能够熟练使用车轮平衡仪检测轮胎的动平衡;
正确使用检测站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系统: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上述的课程目标,本课程建议课时为45学时。学分为2.5分。主要内容如下
五、实施建议
1. 教材选用或编写建议
a •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b •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c.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底盘维修作业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d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e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 教学方法建议
a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b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汽车底盘各总成的工作原理及拆装维护要点。
c.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趋势,贴近作业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d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 教学评价建议
a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b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c•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a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b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c•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d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 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六、编制说明
1. 本课程标准由汽车教研室:崔正平、苏保国,付小光陈钰老师合作开发
2. 执笔:李绍明
3. 审核:崔正平
4. 时间:2008 年10 月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