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革命论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别革命论之我见
在我看来“告别革命论”是错误的。
事实上,革命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客观的历史运动,不是随心所欲可以制造出来的,也不是随心所欲可以制止的,更不是由什么人可以任意宣布否定就否定得了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革命,尤其是17世纪以来,在欧洲、美洲、亚洲先后发生过的多次革命,都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者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于是革命爆发了。旧的制度瓦解了,新的制度建立了,旧的统治秩序被打碎了,新的统治秩序形成了,旧的社会桎梏解除了,社会生产发展了,社会前进了。社会革命往往采用暴力的形式,不通过暴力革命,旧的统治者能退出历史舞台吗?不通过暴力革命,反抗新社会的旧势力可以压制下去吗?“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这句名言,形象地反映出了历史的真实。革命起来,如暴风骤雨,有人讨厌它,但是却不可以制止住它。社会生活在承平时期,社会阶级矛盾没有激化,如果有人登高一呼,召唤革命,有谁去响应呢?革命,是社会运动的一种形式,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必要形式。不能说想革命就革命,也不能说不想革命便不革命。革命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寻的。
诚然,革命并不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唯一推动力。革命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可以制造出来的。社会发展的经常形式是社会改良。在革命没有发生的时候,当阶级矛盾不到激化的程度,解决社会阶级利益的冲空,往往要靠阶级妥协与调和,那实际是阶级斗争的特殊形式;解决社会政治利益的冲突,往往要靠社会改良的种种办法。阶级调和的办法,社会改良的办法,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但它只能在同一个社会制度内运行,如果要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阶级调和、社会改良,。是无能为力的,它只能让位于革命手段。革命发生,才能使社会发展产生质的变化。因此,革命虽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否定这一点,无原则地歌颂社会改良,显然是一种反历史主义的态度。
然而,一些论者不但否定中华民族反帝的革命斗争,也否定中国人民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有的论著认为:洋务运动本来可以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可惜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中断了它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机会;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政治上、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又一次提供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难得机遇,可惜其进程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断了,使中国再一次丧失了机会。“当初如若避免这场革命,中国很可能成为当今世界上头号强国。”
对此,我只能说他们没有认清楚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当时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相互勾结,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别说实现现代化了。在那时的政治背景下,没落的清王朝顽固不化,一味的对外国列强屈膝投降,以卖国求荣的方式来取得列强的支持。如此方式如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因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得清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大障碍,而清除障碍的唯一手段是“革命”,而不是所谓的“告别革命”。
而事实上,洋务运动也只是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发起的“自强”举措,这一目的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容忍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力发展。即使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这只能是给封建统治阶级增加了用以压制新生力量而维护反动统治的物质基础,最终不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清末“新政”也只是清王朝用以欺骗要求改变中国现状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小小花招。其新政的内容和结局也只是对幼稚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调戏和玩弄,它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难得机会。从光绪皇帝变法运动只进行了103天,就被慈禧太后等实权派扼杀,谭嗣同只能悲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可以看出改良的道路在近代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有一些告别革命论”者,在控诉“革命”所带来的“灾难”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要是“改良”,中国的状况一定比现在要好。他们认为“革命是能量的消耗,改良是能量和积累”,“逐步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其实,改良和革命并不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改良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它反对夸大改良的作用和意义,更是反对用改良来代替革命。改良和革命是改造社会的两种方式,在一定时期究竟采用其中哪种方式,这要由当时的社会条件来决定,而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改良只能使社会某些因素的量变,而能够引起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唯有革命。无数事实证明,没有革命、单靠幼稚、浅薄的改良,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戊戌维新运动的锣鼓刚刚敲响,顽固派便向改良派举起了屠刀,改良的美梦一下子成了泡影。相反,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却推翻了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以胜利而告结束。因此,“告别革命论”所谓“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的论断,是与历史背道而驰的。而以“反帝反封”为主要目标的“革命”,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告别革命论”的理论基础是“如果”。“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如此这类的假设举不胜举。众所周知,历史研究是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而“假设”则是以现实为出发点,从现实中提出一个理念,强行地套在历史头上,蛮横地要求历史去改变自己,这永远只能是梦想。因此,“告别革命论”只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闭门造车的结晶,是“无本”之木。“告别革命论”者还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这种对21世纪发号施令的做法是很可笑的。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⑩马克思在这里所表述的社会革命必然到来的原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当然也适用于21世纪。因此,21世纪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不能再革命了”的“忠告”。
由此可见,那些告别革命论者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革命会带来“灾难”的。他们只是一味的强调告别革命。在我看来革命的存在,适应了历史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交运1008班
漆文涛
01210029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