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赤潮发生趋势的年际变化_张青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中国环境监测
第 29 卷 第 5 期 2013 年 10 月
图 3 4 个海区赤潮发生次数比较
2. 2 各海区赤潮累计面积比较 4 个海区的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的分布
规律 并 不 完 全 相 同 ( 2001 年 数 据 不 足 ) ,参 见 图 4。与赤潮发生次数相比,除了东海依然保持
最高外,渤海的赤潮累计面积增加明显,在全部海 域的累计面积中占据较重要地位,多数年份高于 黄海和南海; 面积较小的年份也基本保持和黄海、 南海持平。
赤潮( Red tide) ,香港称红潮,通常是指一些 海洋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水体中过度繁殖或 聚集而令海水变色的现象。习惯上将水体中藻类 达到一定密度后的藻华现象称作赤潮,相当多的 赤潮是无害的,它们自生自灭; 然而,近年来能产 生毒素和其他有害影响的赤潮频繁发生,规模不 断扩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害人类生存 环境。赤潮这一概念最早是因为海水变红而得名 的,实 际 上 现 在 赤 潮 已 经 变 成 各 种 色 潮 的 统 称。 由于赤潮发生时海水不一定都变色,特别是不一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6002( 2013) 05-0098-05
Review on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Red Tides in China Sea ZHANG Qing-tian1,2 1.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Chemistry,Tianjin 300457,China 2. 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red tide ( i. e. harmful algal bloom,HAB) in China coast was reviewed,and the occurrence trend of red tide in the 21st century became the main part. We hope this review would help the people to analyze and control the HAB in China.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HAB in China was becoming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and it generally increased in its frequency and scale,and in number of HAB species. The frequency and scale of HAB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were almost two times of that in the second five decades last century. Among the four China seas,East Sea became the most serious zone beyond South Sea,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last century. And the scale of HAB increased obviously in Bohai Sea,too. Most HAB often occurred in May and June,and its occurrence months had an increasing trend. This trend demanded longer monitoring and increasing monitoring frequency. On the other hand,the decrease in frequency and scale of HAB in some years also gave us the confidence to control the HAB. Key words: red tide; harmful algal bloom; annual change; China Sea
赤潮的发生不仅仅是生物学的问题,和物理 海洋学、海 洋 化 学 等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联[1,4-6]。目 前,在生物生态学[7-11]、赤潮发生机制和预测[12-15] 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认为富营养化是赤潮发
收稿日期: 2012-03-21; 修订日期: 2012-07-03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典型人工海岸污染控制与生态构建技术研究及示范”( 2010BAC68B04) ; 天津市
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天津市沿海赤潮及污染浮游指标物种研究”( 12JCZDJC30100) 作者简介: 张青田( 1974 - ) ,男,天津人,博士,副教授.
张青田: 中国海域赤潮发生趋势的年际变化
99
生的关键之一[16-18]。为完成科技部支撑 项 目 子 课题( 典型人工海岸污染控制与生态构建技术研 究及示范) 和天津市科委重点基金项目的任务, 笔者搜集了海洋局历年发布的海洋赤潮灾害数据 和资料,查阅了相关文献,为环境监测分析和确定 研究重点提供帮助。有关专家对中国海域 20 世 纪 50—90 年代的赤潮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尚缺 乏近十几年的数据总结和分析[2,19]。该文 主 要 回顾了中国海域的赤潮统计数据,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后的赤潮发生频次的数据,对比各个年份的 赤潮情况,以期为赤潮灾害分析和防治工作提供 帮助。所用数据来源,未作说明的均出自中国海 洋局公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省市海洋环 境质量公报。
而渤海的赤潮规模也明显增加,此 2 海区成为赤潮的重灾区。赤潮多发生在 5、6 月份,但有延长的态势,对赤潮监测和
预防提出了新的要求。赤潮生物,特别是有毒藻类不断增加,对渔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看到,赤潮的发生并
非持续上涨,赤潮是可以防治的。
关键词: 赤潮; 有害藻华; 年际变化; 中国海域
中图分类号: X826; X834
1998—2000 年连续 3 年,国际上罕见的面积 达到几千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都发生在渤海和东 海[2]。可见,很早以前,2 个海区就有单次赤潮面
积较大的现象,现在依然明显。在统计赤潮发生 次数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赤潮累计面积,这样更能 体现赤潮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3 赤潮发生的逐月比较
由于中国的海岸线南北向较长,纬度跨越大, 海水特性和赤潮生物类别都存在差异,所以在 1 年当中,几乎每个月都有发生赤潮的可能性。统 计 2001—2010 年这 10 年间的逐月数据[3],以每 月发生赤潮的平均次数、累计面积为横、纵坐标, 绘制成图 5。
张青田: 中国海域赤潮发生趋势的年际变化
101
道了硅藻类赤潮 ( 浮动弯角藻) 。更糟糕的是, 2007 年 5 月即出现了中肋骨条藻的赤潮,发生赤 潮的时间跨度达到了 7 个月,这对赤潮监测时间、 频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图 1 展示了周明江等[2]对中国早期赤潮发生 的总结,从 20 世纪 50—90 年代,海域赤潮发生次 数急剧上升,每 10 年有增加 2 ~ 3 倍的趋势。而 进入 21 世纪后,赤潮发生的次数,越发增多,参见 图 2。
由图 2 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海域赤 潮发生次数出现 1 个小高峰; 进入 21 世纪后则发 生 次 数 迅 速 增 加,2003 年 达 到 新 的 高 峰 ( 119 次) ; 后面年份虽有所下降,但发生次数仍高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水平。2001—2010 年仅 10 年间 赤潮发生的次数是 20 世纪后 50 年赤潮次数的 2 倍多。从 2000—2010 年的赤潮累计面积来看,也 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04、2005 年出现高 峰值,而赤潮次数最多的 2003 年的赤潮面积并非 最大,处于 10 年间的中等水平。从赤潮发生次数 和累计面积来看,海域的赤潮问题非常严重,必须
摘 要: 回顾了中国海域的赤潮发生频次等数据的年际变化,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的赤潮发生趋势,以期为赤潮灾害分析
和防治提供帮助。数据表明,赤潮问题已不容忽视。总体上,赤潮发生的频次和累计面积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 21 世纪
前 10 年的赤潮发生频次和规模是 20 世纪后 50 年的 2 倍多。与 20 世纪不同,东海的赤潮问题最严重,远远超过了南海;
给与足够的重视; 同时,赤潮发生趋势降低和减缓 的现象也说明治理赤潮是可行的,不能轻易放弃。
图 1 中国海域 20 世纪 50—90 年代赤潮发生次数
1 赤潮发生的总趋势
费鸿年在 1933 年记述了浙江镇海 - 石浦海 域发生的夜光藻和骨条藻赤潮,这被认为是中国 最早的赤潮报道。而国内对有害赤潮的研究,一 般认为是从 1952 年黄河口的赤潮调查开始的[2]。 从此一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是有害赤潮研究 的初始阶段,基本上属于赤潮现象描述,缺乏定量 分析。再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时段是起步阶 段,国家和相关部门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研究赤潮 对渔业的危害问题。从 1990 年开始,赤潮研究进 入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 和国际接轨[2,19]。
图 3 显示,在这 10 年期间,东海赤潮发生的 次数远远高于其他 3 个海区。2003 年的高赤潮 发生率就是由东海赤潮引起的。这个现象与 20 世纪下半叶的情况不同,20 世纪 50—90 年代, 南海 赤 潮 次 数 占 赤 潮 总 频 次 的 45% ,东 海 占 36. 3% ,少于南海; 赤潮发生的频次有从北到南 递增的分布 趋 势[2]。尽 管 渤 海 的 面 积 最 小,但 赤潮发生 次 数 经 常 超 过 黄 海 或 与 之 持 平,甚 至 有时会 超 过 南 海。这 表 明,赤 潮 灾 区 中 心 有 北 移趋势。
图 4 4 个海区赤潮累计面积比较
赤 潮 累 计 面 积 最 大 的 年 份 出 现 在 2005 年,尽管当年 的 赤 潮 次 数 并 非 最 多; 2004 年 也 有类似的情形,表 明 每 次 赤 潮 发 生 的 规 模 有 增 加的趋势。渤海发生的赤潮面积相对较大。4 个海区中,渤海面 积 最 小,处 于 半 封 闭 状 态,海 水交换能力最差; 环渤海区域又是我国经济快 速发 展 的 区 域,人 类 活 动 对 海 洋 环 境 影 响 较 大,今后应注意经 济 发 展 和 环 境 保 护 之 间 的 协 调发展。
图 2 中国海域 1988—2010 年的赤潮发生趋势
2 各海区赤潮统计
2. 1 各海区赤潮发生次数比较 中国海域的 4 个海区有不同的海洋学特征和
生 物 组 成,在 赤 潮 发 生 方 面 也 有 较 明 显 的 差 异。 图 3 比较了 4 个海区从 2000—2010 年的赤潮发 生次数,其中 2001 年数据不足。
第 29 卷 第 5 期 2013 年 10 月
中国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Vol. 29 No. 5 Oct. 2013
中国海域赤潮发源自文库趋势的年际变化
张青田1,2
1. 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7 2.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
定都变成红色,所以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赤 潮 称 为 “有 害 藻 华 ”( Harmful Algal Bloom, HAB) [1-2]。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赤潮”一词较多, 国家海 洋 局 在 海 洋 环 境 质 量 公 报 中 也 沿 用“赤 潮”名 称 进 行 灾 害 报 道[3],故 该 文 叙 述 中 仍 使 用 “赤潮”一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