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宦官专权的文化程度因素_李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12卷总第52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No.42010(Vo l.12Sum No.52)
论明代宦官专权的文化程度因素
*
p李龙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本文从文化程度的因素对明代宦官专权进行分析,指出明代宦官的文化程度高对宦官专权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是明代宦官专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科举制度使官员的思想受到禁锢,死板化,而宦官通过一些途径知识化,思想灵活,且奸诈,使宦官与内阁争权时,有了知识储备,可以相抗衡,甚至压过内阁。
关键词:科举;禁锢;宦官知识化;宦官专权
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0.04.129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58(2010)04-0333-02
明代自太祖朱元璋建政以后,加强中央集权,/收天下之权于一人0,[1]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吸取汉唐宦官专权的经验教训,对宦官加以种种限制,不允许宦官参与政事,违者严惩不怠。但是,明代宦官的发展,是不以朱元璋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宦官专权再度出现,甚至不亚于汉唐宦官。这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思考,学者们对此进行很多深入细致的研究,产生了很多成果。传统认为,大臣大多经过科举考试选拔,都经过很多年寒窗苦读,饱览诗书,才华横溢,宦官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知识有限,为何宦官在和内阁大臣争权时,经常占据上风,明朝皇帝也经常重用宦官,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笔者对此也曾百思不得其解,遂深入研究,查考各类书籍,认真思考,并和其他专家学者交流意见,产生一些成果。宦官专权有很多因素,其中文化程度因素对明代宦官专权有很重要的影响,明代宦官由于种种原因知识化,而科举考试的一些弊病禁锢了官员的思想,使之与宦官争权时受到极大限制,经常对宦官专权无能为力,无法限制。本文仅从文化因素的角度,对宦官专权进行分析。为了追根溯源,故从科举制度对官员思想的禁锢谈起。由于水平有限,难免观点偏颇,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科举制度对官员思想的禁锢
明代选拔官吏,主要通过科举考试,为国家机构提供官员后备人选。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礼部主持。/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0[2]/天下英俊之士,非此不得进用。0[3]明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进行。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使有才华的人从政,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也存在不合理性。本文为突出宦官专权这个重点,对科举考试的正面积极作用不再详述,仅指出一些弊病。明代科举考试考经义只考/本经0。永乐以后,以5四书五经大全6为标准答案,即专以程朱传注为主。答题格式采用八股文,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顺序进行,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又规定各有两组排比对偶的文字,故称八股。从阅卷角度看,考卷从无定式到有定式是一个进步,但八股文强求考生用八组排比对偶文字答题,文风倒退。明朝以科举考试取士,科举重在经义,经义以八股文为考试格式,从而导致人人学习八股文,这被称为/时文0,败坏文风。有人专门卖八股文为生,称为十八房之刻,考生只需背会几篇时文,就可考取功名。本来需要刻苦学习很多年,有人临阵磨枪,背背时文就考上了。考上的人,对本经原史,了解甚少。明代科举考试,专以程朱传注为标准答案,禁锢了士人的思想。这样通过多年寒窗苦读,经过多重考试,考取进士的人中,有很多书呆子,死板、教条化,不能灵活应对各种复杂、变化莫测的局面,在与宦官斗争时,没有宦官奸诈、灵活,往往吃亏。
二、明代宦官知识化
明代宦官知识化是宦官全面参政的基础和前提,使明代中央决策系统能够实现/以内制外0,即以内监平衡内阁权力。明代宦官知识化的途径:一是设置内书堂对小内使进行系统的教育;二是儒士被强行阉割或自宫,入宫当太监。这样明代宦官实现了知识化,为与内阁相抗衡,既而专权提供知识基础、智力支持。
明朝洪武十年五月,有内侍以久侍内廷,言及政事,当即受到太祖斥责,遣归原籍,终身不用。此事发生后,明太祖规定: /内臣不许读书识字0。[4]但是,洪武年间又开始对小内使进行文化教育。明太祖一面禁止宦官干政,一面又不断差遣宦官出使、观军,所以一面因宦官干政一时愤怒而禁止宦官识字,一面又不得不对小内使进行文化教育。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洪武时,内官的教育以能识字为限,永乐时,开始有教官入内教书,内
*收稿日期:2010-05-15
作者简介:李龙(1980-),男,内蒙古乌海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
容不限于识字,正统初年,王振正式开始书堂,教内官/文义0。内书堂由此出现。关于内书堂的设置时间,史学界有争议,另一种说法是从宣德时开始。不管是从何时开始,总之从宣德年间开始,明朝政府对小内使的培养已经走向制度化。对于宦官的知识化,最高统治者已经很重视。
内书堂始为内官监、后为司礼监的下属机构,由司礼监提督、掌司等官掌管学籍、学规等,并进行管理。学生最多时达到四五百人。在内书堂接受教育的小内使的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在战争中掳掠来的少数民族幼童。二是外国进贡的被阉割幼童。三是籍没幼童。四是北方主要是北直地区被阉幼童。内书堂就是从这些幼年内使中挑选学员的。他们从小离开父母家人,被阉割,性格坚毅,不象一般纨绔子弟和读书士子柔弱。在内书堂,小太监无民族、门第的差别,主要是靠个人的才智和钻营,因而往往能造就人才。
内书堂的学业教育由翰林院负责,以编修、检讨或修撰,甚至侍讲、侍读为教习,一般每轮四人。师资配备比较好。内书堂的法定课程,有四书五经、5百家姓6、5神童诗6、5千字文6等,与官学私塾相同。内书堂还有三门重要的课程,别具特色,一是/内令0,包括太祖、太宗以来明朝历代皇帝对宦官的戒谕。二是5忠鉴录6,收集了历朝历代奉公守法宦官的事迹,做为明代宦官效法的楷模。三是判仿,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意见,以便日后协助皇帝判达外廷奏章,批红内阁所拟的阁票。明朝政府为内书堂开设这些课程,目的是培养小内使的传统道德观念和实际参政能力。内书堂无固定的学习时限,一般较短,平均为3年。在内书堂学习过的太监很多,据估算,从宣德到崇祯的200多年里,有一两万人。一些宦官没机会接受教育,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提高文化水平。
明代知识宦官一个重要来源是儒士。5罪惟录6记载了宣宗强行阉割儒士程宗。程宗当时为翰林编修。翰林编修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选拔,第一种为一甲进士的第二、三名,直接授编修,第二种为二甲进士中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者,散馆时授编修。据传,宣宗爱其文才,强行将程宗阉割。宣宗时有很多儒士因犯罪被强行阉割入宫为宦官。也有一些儒士自宫,入宫当太监。在自宫或强行阉割入宫的人中,有一些是教官。查继佐5罪惟录6指出著名宦官王振为净身教官,/王振,大同人,始由儒士为教官,九年无功,当谪戍。诏有子者许净身入内,振遂自宫以进,授宫人书,宫人呼-王先生.。宣德中,使侍太子讲读,太子雅敬惮之。0[5]关于王振的出身,史籍所载互异,自宫说不一定真实,但永乐时选教官入内教习事,应该是事实,而且宫内教官很可能主要来源于此。儒士自宫历来被士大夫所不齿,强行阉割儒士,容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数在知识宦官中占少数。知识宦官主要来源于对幼年太监进行教育,内书堂是知识宦官的培训基地。
三、部分宦官思想灵活,部分内阁成员及大臣死板,明朝皇帝经常倚重宦官
明代科举制度用八股文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选拨了很多迂腐的书呆子,使高层官员在国势处理政事时力不从心,给宦官留下了可趁之机。明孝宗即位以后,鉴于成化时宦官专权,想加以限制,凡事委任大臣处理。但当他召见吏部尚书屠庸,让其帮助筹划边务时,这位颇具人望的六部首臣竟然/惭赧,久不能对,阉竖皆掩口窃笑0,/自是召见大臣鲜矣。凡遇大事,上径自裁之。0[6]其实是与宦官商议裁决。/(崇祯)帝初即位,鉴(魏)忠贤祸败,尽撤镇守中官,委任大臣。继而廷臣竞门户,兵败粮绌,不能赞一策,乃思复用近侍。0[7]当吏部尚书闵洪学率群臣上疏力争时,崇祯帝理直气壮地责问:/苟群臣惮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0[8]崇祯八年八月,明思宗朱由检曾下一诏:/往以廷臣不职,故委寄内侍。今兵制粗立,军饷稍清,尽撤监视、总理(内臣)。0意思是,文臣不称职,才将军政大事交付给宦官,宦官把事情基本办好了,把宦官撤出来,让大臣掌管。
明朝最贤明的宦官莫过于冯保,虽然他也贪赃,但识大体,帮助张居正实现万历初年的改革,使国家富强,而一些文官却不拘泥于成法,不愿变通,反对张居正变法。丘舜在张居正死后出任刑部右侍郎,明史说:/舜强直好搏击,其清节为时所称云。0[9]就是这样正直的官员,却无法理解张居正改革的一片苦心,而以冯保为首的宦官却支持张居正改革。由此,部分官员的思想死板,可见一斑。宦官学知识是为了实用,往往能活学活用,而内阁大臣受到科举考试,尤其是八股文的影响,总是书呆子化,在实际工作中,给宦官留下了用武之地,使得宦官容易专权。另外,宦官奸诈,内阁大臣在这点上不如宦官,也使宦官容易专权。
四、忠良宦官的操守
从操守方面来说,虽然学界普遍认为,相较受过多年正规教育的举人、进士官员,宦官的总体思想品德差很多。但是,文官集团良莠不齐,其中有很多道德败坏的大臣,尤其是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集体腐败,宦官中也有很多道德高尚、忠勇仁义之士。这也造成了宦官专权。
明朝的一些知识宦官,也以修身重道、匡济天下为立身处事的宗旨,这和儒士中的君子是相同的。一些明朝的大臣对当时的宦官有一些好评,被记载下来,传之于世。嘉靖时曾经担任刑尚书郑晓,对于世人赞扬名臣,不赞扬忠良宦官,很不认同,他说:/内臣如王岳、徐智、范亨、怀恩、覃昌,镇守陕西晏宏、河南吕宪,皆忠良廉靖,缙绅所不及也。0[10]
陈洪谟在嘉靖时曾经担任兵部侍郎,他对一些才德兼具的宦官备加推崇,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近世宦官,如萧敬之文雅、陈宽之谦谨、何文鼎之忠谠、皆不可少。前此若金安之廉、兴安之介、金英之知人、怀恩之持正、张永之刚勇、王高之雅饰,后乎此若芮景贤之安静,皆有取焉0。[11]
总之,明代宦官专权,是内阁、朝臣腐败无能,处理政事缺乏灵活性,宦官参政素质提高,处理政事灵活的结果。宦官文化程度提高是宦官专权的重要因素。t
参考文献:
[1]王世贞.弇州史料(卷一一)[O].
[2]明史#选举志[O].
[3]明会典[O].
[4]明史(卷304)[O]//宦官传序.
[5]查继佐.罪惟录(列传之29)[O]//宦寺列传.
[6]陈洪谟.治世余闻(上篇卷2)[O].
[7][8]明史(卷305)[O]//宦官传二.
[9]明史(卷二二六)[O]//丘舜传.
[10]郑晓.今言(卷2之115)[O].
[11]陈洪谟.治世余闻(下篇卷3)[O].
334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12卷总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