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报道真实性与时效性平衡与把握[论文]
时效性与真实性新闻编辑的困境
![时效性与真实性新闻编辑的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56ae6e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c.png)
时效性与真实性新闻编辑的困境新闻编辑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然而,由于时效性与真实性之间的矛盾,编辑们常常面临困扰和抉择。
本文将探讨时效性与真实性在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困境,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时效性对新闻编辑的影响时效性是新闻行业的重要特点,人们渴望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
然而,时效性要求编辑们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这就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
编辑们通常需要迅速采集、整理和发布信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然而,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编辑们可能面临信息收集不全面和深度分析不足的问题。
二、真实性对新闻编辑的挑战与时效性相比,真实性是新闻编辑更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新闻报道必须准确、真实地反映事实,因为虚假信息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然而,真实性需要编辑们进行严谨的核实和审核,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
在时效性的压力下,一些媒体可能忽视真实性而追求短时间内的新闻发布。
这种情况下,真相可能会被掩盖,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也会被动摇。
三、解决时效性与真实性之间的矛盾尽管时效性与真实性之间存在困境,但新闻编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寻找平衡点,以确保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首先,编辑们应该加强对消息来源的验证和核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其次,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让编辑们能够更迅速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此外,新闻媒体也可以加强内部审查制度,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时效性与真实性的权衡时效性与真实性之间的权衡取决于不同的情况。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时效性可能比真实性更为重要,因为公众需要被及时告知。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真实性应该被视为新闻编辑的首要责任。
媒体机构应当建立一套严格的新闻审核制度,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结论时效性和真实性是新闻编辑工作中的两大困境。
尽管如此,编辑们可以通过验收消息来源、建立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加强内部审查制度等措施来找到平衡点。
时效性与真实性之间的权衡应根据情况进行,但真实性始终应被视为首要责任。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862990e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0.png)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新闻宣传工作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对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分析。
第一,要注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在信息时代,各类新闻报道和信息极其丰富,而真实性则成为美丽谎言留存和虚假报道滋生的温床。
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注重真实性统计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能够提高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和认可。
第二,要合理采用新技术和新媒体。
如今,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已经普及,媒体范畴也扩大了很多。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些新媒体,通过推送微信、微博等方式,将新闻信息推广给更多的人。
同时,也要重视原始媒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工作。
把新技术和新媒体巧妙地运用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宣传新闻。
第三,要加强人才建设以及多样化的思维。
只有新闻宣传工作者专业素养过硬,有高超技能,才能够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新闻报道。
同时,不同思维和语言的干部更容易达成共识,推进解决问题。
在宣传工作中,多样化的思维和语言背景也会显露出不同的专业优势,这将驱动宣传工作发展的更快、更深入和更有效果。
第四,要增强观众的参与性。
新闻宣传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内容的新鲜和准确,还有取决于观众的参与性。
提高参与性的方式,可以通过互动性强的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使观众和平台产生互动,从而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每个层面的参与都是它成功的关键。
第五,要注意新闻宣传工作的时效性。
针对热点话题,新闻工作者要借助新闻采集和发布工具,快速输出新闻信息,利用网络和现代技术,将新闻瞬间推到千家万户,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
及时进行新闻宣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错过了节点,很容易被其他竞争者压倒,新闻价值将大大降低。
关于如何兼顾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的思考
![关于如何兼顾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c74ef2aaf45b307e871972d.png)
关于如何兼顾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的思考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根本就不算是新闻,而缺乏时效性的新闻是没有价值的新闻,是旧闻。
既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又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道,是媒体及媒体工作人员都一直追求的目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
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
《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也暗含了新闻出版总署对虚假新闻的态度和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坚定信念,同时《规定》中的一些要求也重新引发了我们对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与应对的思考。
关键词:真实性;时效性;虚假新闻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过于追求时效性易致新闻失实目前出现的假新闻,大部分是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
在“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赢得受众的眼球就赢得了经济利益,赢得了市场。
另外,新闻的真实性还受到新闻时效性的挑战。
媒体的竞争还体现在时效性的争取上。
许多媒体为了保证新闻的新鲜,能采写出“独家新闻”、让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受众,放松了对新闻真实性的核查,因此也就出现了虚假新闻[1]。
回归到第23届奥运会上,新华社记者在许海峰得冠后10分钟左右即发出了《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在媒体高度发达、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
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吸引关注,赢得点击率和阅读率,不得不对本单位记者、编辑的采写和转载速度提出要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同时新闻又必须具备时效性,在理论上大家都不会否认。
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与应对--从《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谈起
![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与应对--从《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谈起](https://img.taocdn.com/s3/m/11e0712e0722192e4436f604.png)
一
定程 度 上 削弱 新 闻 的 时效 性 ,但 为 了追 求新 闻的 时 效 报 道流 于表面 。这 种一 味追 求极端 的 时效性 ,有 时可 能使
性 ,又可 能导致 虚假 新 闻的产 生 。新闻真 实性 与 时效性 的 记 者只满 足 于别 人提供 的现 成材料和 数据 , 至把 流 言蜚 甚 冲 突一 直是 新 闻界关注 的话 题 。 语 、道 听途说 当成 事实来 报道 落入 别人 的陷 阱【。 2 J
新闻真实性与肘效性冲 突的处理与应对
从 关于严 防虚假新 闻报道 的若干规 定 谈起
唐 燕
( 昌大学 新 闻系,江西 南昌 30 3 ) 南 3 0 1
摘 要 :最近一段时 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 息的影响 ,传统媒体虚假新 闻、不实报道 呈上升趋 势,一定程度上损害 了政府形 象,扰 乱 了 闻秩序 ,降低 了媒体 公信 力,社会反映 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 播公信 力,从 源头上 防止新 闻造假 ,2 1 年 l 新 01 O月 1 新 闻出版总署办公厅 印 了 《 9日 发 关于严防虚假 新闻报道 的若 干规定》 《 。 规定》中明确提 出 了 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 处理规则 以 及相 关责任追 究,也暗含 了新闻 出 总署对虚假新 闻的态度和追求新 闻真实性的坚定信念 ,同时 《 版 规定》 中的一些要求也重新引 发 了我们对新 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 与应对 的思考。 关键词 :真实性;时效性;虚假新 闻 中图分类号 :G 1 20 文献标识码:A
新闻论文: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论文:试论新闻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51488a230912a2161479294f.png)
新闻论文:试论新闻的真实性摘要:“新闻必须真实”是早已被公认的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然而在建国以来的60多年中,新闻不真实之病时轻时重,未能根绝。
本文从新闻的本源入手,从历史上的新闻真实性危急问题引入,再结合当今社会造成新闻真实性危机的各个层面进行阐述,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闻;实性;历史;当今社会“新闻必须真实”是早已被公认的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然而在建国以来的60多年中,新闻不真实之病时轻时重,未能根绝。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追求金钱、名利等的错误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广泛地威胁到新闻的真实性。
因此,十分有必要老生常谈“新闻必须真实”这个问题。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从狭义来说,要求每一篇新闻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都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构成事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等都准确无误。
从广义来说,新闻的真实性要求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世界的真实图画,使得人们通过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能全面地了解现实世界。
新闻真实性的这两种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单篇新闻来说,真实性仅仅要求新闻中反映的具体事例确实无误。
它不能像总结报告,个个鉴定那样面面俱到。
新闻工作者应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每一个具体的事实,即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典型事实来写新闻,而不是带着固有的观点去任意抓取个别例子,造成失实的新闻。
一般来说,许多新闻只要能做到狭义上的真实就可以了,但也有一些新闻因为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并和周围其他事物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同时做到狭义和广义上的真实。
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新闻一定要完全真实,我想从两方面来阐述。
首先,理论上要弄清楚新闻的本源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因此,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产生新闻的前提和基础。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新闻。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时效统一”原则
![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时效统一”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833a67eed630b1c58eeb529.png)
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时效统一”原则作者:赵晶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35期摘要:在新媒介环境下,及时原则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方法原则,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消息的价值意义。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及时原则理解成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而时效性同时又与真实性密不可分,所以在当前环境下,要想保证新闻传播的质量和反馈,就必须坚持“时效统一”原则,实现时效性和真实性的高度统一,保证新闻信息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为新闻界营造一种务实、高效的和谐氛围。
关键词:时效性;新闻传播;真实性一、时效性是新闻采访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媒体界中,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其生命力,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新闻机构的收视率。
而这里所说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新闻发布及时;第二,发布内容简单明了。
而且新闻的社会价值直接取决于新闻发布的时间和现场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也就是说,二者时间距离越近,这个新闻的社会价值就越高。
在媒体界,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其价值,而一条过了时的新闻,就成了旧闻,毫无价值可言。
因此,为了提高机构的收视率和效益,报道必须越及时越好。
比如火灾发生的时候,有些记者常常赶在消防队之前,他们这样做得目的就是为了将现场消息及时的传递给观众。
当然,获得第一手消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这就需要相关记者懂得变通。
比如在美国著名的“9.11”事件中,一名记者正巧在路上走,突然看到一架飞机撞到了大楼上,这时的他并没有带相关设备,情急之下,他用了500美元买了周围人的一台录像机,及时的拍下了现场画面。
不可置否,这条新闻的价值要远远高于500美元。
正如罗伯特莱斯特说的那样:“几个小时发生前的新闻是最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二、新闻的时效性以真实性为前提在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必须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发展的长远。
如果发出的消息有捏造或者空谈的痕迹,那么很快就会失去价值意义,并且不影响节目以后的发展。
同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缺乏真实性的新闻不属于真正的新闻,所以更不要说时效了。
优秀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真实性与传播效果研究
![优秀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真实性与传播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0ab5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a.png)
优秀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真实性与传播效果研究在优秀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中,我们将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真实性与传播效果。
本文将以准确的方式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并且避免使用任何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文章排版要求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以确保阅读体验的质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全面和即时。
然而,这种便利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新闻真实性和传播效果的挑战。
首先,我们来讨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真实性。
在过去,新闻传播主要依赖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等。
这些媒体机构通常有一定的编辑团队,负责审核和核实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个人和非专业机构也能够传播新闻信息。
这种情况下,新闻真实性的确保变得更加困难。
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是信息传播快速且广泛,但缺乏严格的审核和核实机制。
因此,虚假信息、谣言和不准确的报道在社交媒体上蔓延,给公众带来了信息的混乱和误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交媒体平台需要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审核和管理,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确保真实性和可信度。
其次,我们来探讨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效果。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迅速分享新闻,传播信息,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互动性可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增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感。
此外,新媒体还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形式,例如图片、视频和直播等,使传播更加生动有趣。
然而,新媒体的传播效果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传播的速度过快,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和不全面。
人们往往只关注新闻的标题或概要,而忽视了细节和背景信息。
这可能会引发信息片面和歧视的问题。
其次,社交媒体的信息选择性也容易导致信息的偏见和狭隘。
人们往往只追求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造成信息的过滤和筛选,忽视其他观点和事实。
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800字
![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90897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5.png)
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800字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对于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了质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媒体报道的真实性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
如果媒体报道的信息失真,那么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将会受到严重损害。
为了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媒体工作者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核实信息来源:在报道前,媒体工作者需要对信息进行多方核实,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2. 深入调查:对于一些敏感或复杂的事件,媒体工作者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最真实的信息。
3. 避免偏见:媒体工作者应该保持中立,避免将个人观点融入到报道中。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夸大其词或断章取义,导致信息失真。
此外,一些媒体也可能受到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报道的真实性。
二、媒体报道的客观性除了真实性之外,客观性也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原则。
客观性是指媒体在报道中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主观偏见,以中立的立场呈现事实。
以下是保障媒体报道客观性的几个要点:1. 平衡报道:在报道中,媒体应该平衡呈现各方观点,避免片面或偏向某一方的报道。
2. 避免主观评论:媒体应该避免在报道中加入个人或团体的主观评论,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
3. 透明披露:当媒体报道涉及到利益冲突时,媒体应该向读者披露相关信息,以保证报道的透明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客观性也常常受到挑战。
例如,一些媒体可能因为政治压力、经济利益或其他因素而倾向于某一方的观点或利益。
此外,一些媒体也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素养或职业道德而失去客观性。
三、保障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了保障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他们更加注重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研究论文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b6bdbcbe23482fb5da4c51.png)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研究论文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
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在“新闻”的定义上不尽一致,但是所有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事实”二字。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像和臆造,那么,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新闻了。
因此,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这是提高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舆论导向。
真实是导向的基本前提,离开真实,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立在真实的新闻报道基础上的。
建立在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基础上的舆论导向,必然是错误的导向。
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不但不能起到引导人的作用,反而会因为误导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同时,新闻媒体还承担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民意表达的责任,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
真实可靠的信息提供的是正确的参考,虚假不实的信息提供的是错误的参考。
在准确传播真实信息这一基本功能上,新闻媒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决定着媒体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一个没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体,也很难有影响力和引导力。
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直接影响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不懈追求,是赢得公信力和尊重的基础。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bf1846efee06eff9aff807b3.png)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作者:苏燕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2期摘要:新闻传播出现以来,时效性作为其特性,一直是衡量新闻的一个决定性标尺。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效性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
今天,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
关键词:增强;新闻报道;时效性新闻工作以高质量、高效率的采访报道为前提,同时也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
追求时效性时,必须以新闻真实性为基础和前提,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且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立意深刻,能够及时有效获取新闻,并抢得新闻传播的先机,从而实现新闻的价值。
一、新闻时效的变迁及其新内涵“时”与“效”的新特点所谓时效,就是时间和作用。
在新闻传播中,“时”通常体现为“及时性”。
它强调的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从其外延上来看,就是要求记者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传播开来。
广播电视和网络的现场直播是现代新闻时效性的最好例证。
二、时效性在现代新闻中的地位与价值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高科技在传统媒体中的应用,新闻传播的手段和媒体竞争的焦点都发生了变化,但新闻时效性特有的地位和价值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失去。
(一)媒体竞争使时效性地位飙升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使时效性对于同类媒体变得尤为重要,与过去相比,现在获得时效性更难了,任何一个消息都会很快传播开。
媒体对时效性的竞争远比我们想象得紧张。
(二)受众接受标准体现时效性网络媒体出现后,很多人认为将会是网络一统天下。
但广播、电视、纸媒体并没有消亡。
因为新闻价值不只体现在时效性一个方面,由于受众群体的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受众接受的标准也不同。
在网络媒体“快”的刺激下,传统媒体对时效性的追求更苛刻了。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竞争中究竟谁主沉浮?实际上,目前各种媒体存在激烈的竞争,但同时走向了一种媒体的融合。
事实上,新闻的时效并不是以谁最先发布为标准,而是以谁最先被受众接受为标准。
三、在新形势下如何来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一)加强地方电视台的自身建设加强地方电视的自身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全媒体时代下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性
![全媒体时代下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80a1b3c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e.png)
全媒体时代下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性真实性本来是对新闻最基本的要求,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来源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的人可以更容易参与到新闻行业中来,使这个行业的成分变得复杂化,导致了越来越多不实新闻的出现。
不实新闻的危害不实新闻侵害了当事人和受众的利益。
不实新闻的报道会对受众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蓄意造出的负面新闻,不仅重伤了新闻当事人,也令公众的心理蒙上阴影。
这些新闻会对社会秩序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逐渐积累的,长此以往会伤害民众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例如,2015年9月21日,网络传出一篇《中国游客因“不文明记录”被美遣返10年签证作废》的文章。
某网站据此进行报道:一名中国游客持十年有效的签证去美国旅游,在过境时美国海关以其在欧洲旅游时留下了“不文明游客”的纪录为由,将其十年美签作废,而且直接遣返回国。
然而第二天就经当事女游客证实,她是因为没有预订返程机票和酒店预订信息,美国移民官因此怀疑她有移民倾向。
所谓的遣返、不文明记录均是子虚乌有而已。
这一事件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给我国民众扣上了“不文明”的帽子,伤害了民族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不实新闻损害了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一种被人民大众信任的内在力量。
长期以来,媒体不断提高节目品质、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是公众获取一手信息的可靠来源。
而公信力是衡量媒体信誉度、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媒体能否够赢得观众青睐、占领市场份额、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论是何种不实新闻都会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导致媒体的崩溃。
同时,新闻媒体被看作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媒体的公信力也被看作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媒体发布了不实新闻,除了给媒体自身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也会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2015年3月18日,网络上流传一个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的图片,声称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中新网、环球网以及各大门户网站均刊发报道并推出纪念专题。
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800字
![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240e8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8.png)
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800字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媒体报道的真实性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如果媒体报道的内容不真实,那么媒体就会失去读者的信任,进而失去市场。
因此,媒体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首先,媒体报道需要深入调查,充分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尽可能多地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好地还原事件的真相。
此外,记者还需要对事件相关人员进行深入采访,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全貌。
其次,媒体报道需要遵循新闻规律,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新闻规律要求媒体在报道时必须遵循事实真相,尽可能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同时,媒体也需要遵循客观原则,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做到公正公平。
二、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媒体报道的客观性是指媒体在报道时需要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尽可能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客观性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媒体赢得读者信任的关键。
首先,媒体报道需要遵循客观原则。
在报道时,媒体应该尽可能地还原事件的真相,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同时,媒体也需要对事件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采访,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全貌。
其次,媒体报道需要保持中立态度。
在报道时,媒体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措辞或表述方式,而是采用中立的、客观的表述方式。
这样可以避免对读者产生误导,从而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最后,媒体报道需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媒体在报道时必须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同时,媒体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避免出现不当的言行和行为。
三、如何保障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首先,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新闻从业人员是媒体报道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媒体报道的质量和公信力。
新闻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
![新闻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f9bfd31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5.png)
新闻时效性与真实性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体,到现在的网络媒体,不断的突破创新,一大批互联网新闻门户网站涌向市场,像新浪(sina)、搜狐(sohu)、军民网()等数字媒体纷纷在社会上安营扎寨。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
然而新闻报道的生命和灵魂——时效与真实依然考验着我们,新闻时效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就是价值!当然,新闻是为社会服务的,新闻价值与新闻的社会效益密切相关,把新闻的时效性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是一个新的、人文化的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
一、新闻的时效性——时间与价值美国新闻人界有这样的说法:“无论新闻事件多么显著,与多么知名的人士相关,新闻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锐减。
”为了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为了最大的限度上实现新闻传播价值,各类新闻机构正在写作技术领域以传播技术领域不断的进行全新的探索。
当一件新闻事件发生时,一家新闻机构往往为了比另一家新闻机构将新闻报道提早发布几秒种而竭尽全力。
1、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赢得更高的发行量和收视率的关键。
时效性意味着:一要迅速及时,二要简短明了。
报道的时间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这条新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从理论上来说,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早年徐宝璜先生在其所著《新闻学》一书中就说过:“社论须以当日或昨日本报所登之新闻为材料而讨论之,此理甚明。
”在报界更有看完大样写社论的说法,其意思就是强调评论的时效性。
新闻必须是刚刚发生的事,而且报道得越快越好。
例如在火灾发生的现场,有时候往往比消防队员到得还早,就是为了抢时间,要在第一时间,采访到第一手的材料,尽快报道给受众。
一条有时效的新闻,价值连城。
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平衡
![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e77dcb5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平衡理论擦讨论新闻嘏酌真实性与倾向性酌平衡【摘要】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对于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必须坚守.但是受到新闻工作本身的特性,社会制度层面的价值观念,新闻媒介,新闻传播者个体,新闻受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不可避免的.优质的新闻报道只能是在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中寻求到一个平衡点后的呈现,关键在于恪守客观报道的新闻原则,践行全面报道,公正报道,平衡报道的新闻理念.【关键词】新闻学事件客观性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真实足新闻的生命,真实问题足新闻传播的核心问题.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自身特性的要求,是受众白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但是新闻的真实性并不表示所有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新闻报道必须加以选择,有选择就有倾向.新闻的倾向性与新闻报道是同时存在的.如何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真实性与倾向性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平衡足本文试图以研究和解决的重点.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含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牛的事实的报道."这是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基本点》中提出的新闻定义,这一新闻定义为我困新闻界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真实"大致有三重规定:一重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真实,说的是事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第二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反映着真实乃是主观与客观的一种符合关系;第三重指的是人所追求的一种思想和行为达到了与规律性的高度统一的境界.作为反映,报道事实世界最新变动状况的新闻本质上属于t只活动,所以, 新闻真实陛的要义系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并且以存在论意义的真实为前设.结合我国新闻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新闻事实完全真实;第二个层次是个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的一致性,不仅强调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要素要真实,更强调从总体上把握新闻的真实性, 就是说要在事实的全部总和以及相互联系中把握真实;第三个层次是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事实的本质,新闻本质的真实,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个与客观性相对立的一卜分再要的特性——倾l生.关于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的含义,我国许多新闻着作中都有涉及.有认为新闻报道的倾ruJ性"就是指新闻报道者报道新闻时所持的立场和观点".有认为是"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指显现或隐藏在新闻报道L}J的新闻工作者本人或新闻机构对于客观事实的观点和态度.是新闻作者,新闻机构的立场,观点,方法,兴趣的体现.但无论哪种解释,都说明了倾向性与新闻报道是同时存在的.新闻报道的倾向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体现出来:(1)通过对事实的取舍表现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2)通过措辞体现新闻报道的倾向性;(3)通过新闻的第七要素体现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新闻要素的构成由"五要素" —-34—-丈,袈冠雌(5w)到"六要素"(5w+H),最后发展到七要素Meaning(意义).前六个要素主要指的是事物的现象,即事物的外部现象和外部联系,而完整的事实必须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因此,莹:义也一定会体现分析人的主观意志从而让新闻报道具有了倾向性.二,新闻倾向性产生的原因分析纯粹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是不存在的,报道的事件不是原事件的再现,而被渗入了诸多主观因素.事实上,尽管新闻报道者在叙事话语中尽量规避自我, 表现山塑造客观真实的努力,但不容置疑的是,受新闻事件的时空限制,叙述者丰观意识以及媒介倾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新闻报道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某种主观倾向性,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叙述者所控,我们的距离——不管是视觉上的还是道德上的——都被层层的转述声音和思维之间视角的微妙变化,被所给的或故意未给的信息所控制了".这使得新闻成为被"选择"或者"重塑"的事实.倾向性进-而也成为新闻传播中的必然现象.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r血进行分析.一是从新闻工作本身的特点来看,新闻报道实际上是允满了选择的过程一—对事实的选择,对报道形式的选择,对报道角度的选择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新闻报道也往往冈为新闻报道者不同的选择而形成了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差异化报道.选择总是要有所依据的,有不同的标准,也就必然有倾向性.二足从社会制度层面米看,社会制度层面的新闻传播价值观念左右着社会新闻传播的总体方向,自然也会影响新闻真实的实现的问题,一个社会新闻传播所追求和能实现的新闻真实的总体景象,一定是在社会制度层面的新闻传播价值观念指导,制约下的景象.比如,埘中因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来说,其新闻传播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直接的目标是通过新闻传播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核心手段则是坚持以正面报道(宣传)为主.一个社会在总体上建构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价值理念,不仅对新闻传播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人们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从新闻媒介的角度看,新闻传播总要通过一个个的新闻媒体米实现,每个新闻机构或组织都有自己的媒体方针,编辑方针,并通过它们来定位自己的角色和目标传播指向.媒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编辑.此外,不论在哪个时代,哪种社会政治体制下,新闻媒介总是控制在一定阶级,政党,社会集的手中的.这些党派,社会集团必然要求新闻媒介按其需要,为其根本利益服务.从新闻传播者个体的角度看传播者个体层面的新价值观念.当今的新闻传播是制度化,组织化,标准化的传播,但传播者个体仍然是最重要的新闻把关人之一.尽管传播者受到过新闻传播规律,新闻传播原则的专业训练,被要求坚持新闻职业的专业精神和道德准则,但是一个正在从事新闻职业和将要从事新闻职业的个体,他们对丁"新闻是什么,新闻传播应该做什么"等问题, 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因而在新闻实践中仍然会形成白己的一些独特的新闻价值理念.这些新闻价值理念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新闻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的选择,从而商接影响着新闻真实景象的呈现结果.正如法国新闻学者尔纳?瓦耶纳说:'们想要报道的事腈,本身就是思想的产物,必然会有报道者智力的介入, 因而也就必然包含个人的系数在内.报道者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摆到他所捕写的情境之中,不仅是表现在他自身的参与上,尤其是表现在他对现实事物的连续性的剪裁上和所采用的形式一h."五从受众需要看,受众的情感需求,和理性诉求,也决定了新闻报道必然有倾向性.中立式写作让人们比较难以看出媒体的个性,也难以听到他们关心的声音.从新闻传播的有效性而言,决定新闻倾向性达成的最终素是受众是否认同,而且新闻传播的过程从整体上来说是双向的过程,受众的认同对传播者的倾向性具有检验,校正作用.不同的受众由于其自身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趣味的同,对同一新闻巾表达出来的倾向,与己相契合就赞同,反之则排斥.三,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下衡既然倾向性在新报道中不可避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新闻真实性与倾向性之间的平衡,以真jF实现新闻报道的社会意义.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只能通过事实来表现,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努力做到新闻报道中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半衡. 这种平衡或者说统一应该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统一,是真实性第一,倾向性第二的统一,倾向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跨越真实性这一界限,否则,新闻就会变成谎言.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我们既要反对只强调真实性而否定倾向性的观点,又要反对只强调倾向性而否定真实性的观点.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尺度具体应该怎样把握?如何在做到客观报道的同时又恰当表达一定的意见倾向?笔者认为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庸坚持以下四一35一【理论探讨1种方:一是要牢记客观报道的新闻原则.客观性报道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尽量不带偏见,要公平,公正地展现事实.随着新闻理论的不断成熟,我困新闻界对客观报道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将客观报道看作是新闻的一种职业准则. 其实,客观作为…一种报道原则,总是与真实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客观性,就不可能实现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是对记者主观的一种限制.这种限制对实现新闻真实性有巨人的帮助意义. 二:要奉行全面报道,仝面性报道要求在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而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它要求对一件事实的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报道,提供仝方位的材料,使公众能获得关于这些现象的整体资讯和全部看法.对于有争议的事件,要充分顾及和全面报道各种情况,意见和看法.只有做到全面提供有说服力的事实,才能使倾向性自然流露出来,通过事实反映倾向,使倾向性寓于全面的事实之中.三是要公正报道,公正性报道是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甲等利用媒介的机会,传播者不得以一己之立场,片_血地报道事实,或只提供自己赞成一方面的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的事实或自己反对的一方的意见.即便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新闻T作者对他认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事实进行分析的时候,电仍然是有"偏见"的,但是只要他不为了说明白己的观点而歪曲事实,不隐瞒能说明…'个不同观点的事实真相时,我们便可以说他做到了公正报道.其实,公正性是倾向性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倾向性得以发挥效应的前提,一个企图说服受众,企图影响社会的传播T作者,如果小以公正性为前提,那么倾向性注定无法充分实现,他只会产生不真实的报道.(下转第47页)即时投入采访.(二)预知性事件.预失l胜事件比如会议,活动等,是没有重演的可能性,因此,一定要预先准备.了解会议的日程,内容,出席人,特别是知名人士的活动安排等.尤其在一些大型的运动会和大型的活动巾,记者之间的采访竞争常常到白热化的程度.谁准得得充分,谁就报道得最快最好.2002年l2月,湛江市某村农民举行自行车比赛,这看似一场简的赛事,我和同事却作了充分准备,并进行了精心策划,结果,这篇反映新时期下新农村农民风貌的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获得了中国r一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 (--)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指那些从面上综合地反映某行业,某地区的生产形势,工作经验,面貌变化,存在的问题和动向的报道.这类新闻时效性不那么强,采访起来可以比较从容.但这种报道头绪多,因果关系错综复杂.采访不到家,报道就容易片面.冈此,访问前的准备_T作要求深入细致,需要记者花费大最的心血.新华社记者南振巾和冯森龄,于1979 年3月接受了赴南斯拉夫访问的任务.他们在出发前下了很大的功夫,花了两个月时问,阅读了《铁托传》,《南斯拉大简史》,《南斯拉大农业发展的道路》, 《南斯拉夫散记》,《南斯拉夫短篇小说选》,《南苏关系经历》等,翻阅了近年米有关南斯拉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剪报资料,选读了南斯拉夫1974年通过的宪法和联合劳动法,摘记了十多万字的资料.他们还访问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计委,以及首都钢铁公司等6个国内大型企业,了解国内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的意见.,平时采访准备工作的努力方向记者在做好具体采访活动的准备工作基础,还应该从如下方而做好时的采访准备工作.(~')理论上的准备.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革命的基本理论,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学习有关方而的理论.(一)政策上的准备.【采编心得l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足学习臼己分T采访的那些方面的政策, 不懂得政策,不能深刻领会和理解政策,在采访中就没有原则依据,也就无法搞好宣传报道.(三)情况上的准备.要善于做好情况的积累T作,随时留心对采访报道有用的各种情况.对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各种情况,不论足完整的,点滴的,正u曲的,反_血的,上面的,下面的,本地的,外地的,自己看到的,别人介绍的,都要注意积累.(四)知识上的准备.记者博学多识或是知识贫乏,在采访中会产生截然不同效果.要搞好采访,一定要努力扩大知识面,要学哲学,经济,历史,文艺,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并认真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的矢¨识再多,注意积累,真正到用时也会抓瞎的.采访前的准备关键到采访的成功,以及稿件的质量,足报道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采访前必须打有准备之战.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广播电视台) (上接第35页)四树立平衡报道的新闻观念,平衡性就是在突出一种土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素,特别是相反的素.平衡报道所追求的日标,是更真实地反映事物及其内外联系.由于新闻传播者的政治立场,学术观点,价值观,文化素养会影响到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所以,新闻记者在分析复杂的事实时,只有采用平衡手法才能使自己的推断和语言更接近于真实,使新闻的倾向性与真实性在报道中相统一.总之,新闻的真实性与倾向性是辩证统一的,那种认为只要倾向性而不要真实性的认识是错误的,同样,那种只要真实性不要倾向性的观点在客观上也是存在的.真实性是倾向性的前提.是有了真实性,我们的新闻事业才具有了永久的魅力,同时,也正足有了倾向性才使新闻有了导向作用,优质的新闻报道只能足在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巾寻求到…'个平衡点后的呈现.【参考文献】[1】杨保军.价值取向划定新闻真实的彩笔[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2008,(2).[2]陈卫星.传播的观念[M】.北京:人民一47-—出版社,2004.[3】蔡之国,潘佳佳.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之间的新闻叙事[J].南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O10,(6).[4】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5】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李姝阳.新闻的倾向性影响新闻的真实程度[J]_湖南社会科学,2008,(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
新闻事件的即时传播与深度报道的平衡
![新闻事件的即时传播与深度报道的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21c086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7.png)
新闻事件的即时传播与深度报道的平衡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一方面,即时传播让人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深度报道为人们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信息解读。
然而,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新闻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即时传播,凭借其快速、高效的特点,成为了当下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
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平台的兴起,使得新闻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最新的资讯,无论是突发的自然灾害、重大的政治事件,还是娱乐界的最新动态。
这种即时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求,让人们能够迅速知晓并跟进事件的发展。
然而,即时传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追求速度,很多即时新闻往往缺乏足够的核实和深入的分析。
错误的信息可能会迅速传播,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而且,过于简短和表面化的报道,无法让人们真正理解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复杂因素。
相比之下,深度报道则能够弥补即时传播的不足。
深度报道通过对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和分析,为读者呈现出更全面、更立体的画面。
它不仅关注事件的表象,还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影响和趋势。
通过深度报道,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但是,深度报道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研究,深度报道的发布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即时的新消息所吸引,从而可能忽略了深度报道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实现新闻事件的即时传播与深度报道的平衡呢?首先,新闻机构应该在重视即时传播的同时,不能忽视深度报道的价值。
要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深度报道中。
同时,在即时传播中,也要尽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质量。
其次,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既要具备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又要拥有深入挖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即时传播中,要保持敏锐的新闻嗅觉,准确判断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进行深度报道时,要严谨、客观,以扎实的调查和深入的思考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新闻报道真实性、可信性的研究
![新闻报道真实性、可信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c01270f90f76c661371a9d.png)
新闻报道真实性、可信性的研究摘要: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传播真实、可信的新闻事件,对反映社会真实现状和还原新闻事件原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在新闻报道的实际中,产生了虚假新闻。
新闻受众不能真实地了解到新闻事件的原貌,这对传播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研究,针对虚假新闻提出对策,从而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
关键词:虚假新闻;成因;对策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而海量的信息使得人们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虚假新闻难以甄别。
新技术带来的交往革命,改变了媒介形态,改变了人的信息接触习惯及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同时对新闻真实性提出挑战。
一、新闻报道的现状及新闻真实可信的重要性(一)新闻真实性的定义和特性1、新闻真实性的定义。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
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在"新闻"的定义上不尽一致,但是所有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事实"二字。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像和臆造,那么,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新闻了。
因此,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2、新闻真实性的特性新闻真实性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强调与客观事实的符合性,落到新闻传播活动的实处,就是指每一具体的新闻报道与其报道对象的符合性,一定"全体"报道与相应时空范围内整体事实对象的符合性。
新闻办公室工作总结——如何把握时效性与准确性的平衡?
![新闻办公室工作总结——如何把握时效性与准确性的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b4fc999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f.png)
新闻办公室工作总结——如何把握时效性与准确性的平衡?二〇二三年,新闻行业依然是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行业。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深知新闻办公室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下我在新闻办公室工作总结中关于如何把握时效性与准确性的平衡。
时效性与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两大关键因素,它们之间的平衡是任何一名新闻工作者都必须掌握的能力。
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的速度要快,准确性则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可靠。
准确性是新闻的灵魂,如果没有准确的信息,新闻报道就失去了意义。
而时效性,则是新闻报道的血液,它可以使新闻报道更有利于传播,更有说服力。
在新闻办公室工作中,我们常常压力重重,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报道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需要一些方法来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平衡。
在我看来,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1. 加强信息来源的筛选和核实在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中,信息源的选择和核实显得尤为关键。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未经认证的信息源,要对于每一个信息源的真实性进行加以核实和验证。
同时,在信息的采用时,还需要进行权威性的考量,针对用户需求,做出深入分析和评估,确保客观、公正。
2. 设置严格的时间点和规则在新闻办公室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严谨的时间管理制度和规则,明确各个阶段的时间点和责任人员。
这有助于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效率。
同时,也有助于避免出现错误和差错。
3.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在新闻办公室中,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了解每一个阶段的进展情况,不断地交流、探讨和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达到最好的平衡。
4. 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实现时效性和准确性平衡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更高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应该不断地优化工作流程,做到工作合理规划,才能更好地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平衡。
总之,在新闻办公室中,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平衡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需要建立严谨的信息质量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浅谈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新闻时效性浅谈的论文
![浅谈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新闻时效性浅谈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20b82b59eef8c75fbfb37e.png)
浅谈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新闻时效性浅谈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重大新闻事件舆论监督新闻时效性论文摘要:随着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体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
在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喉舌,对国家的各项社会事业有舆论监督的职责,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中,媒体及时有效的做好新闻报道是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有效途径。
媒体在最短的事件内做好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市场化经营环境中媒体竞争的重点。
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重大社会新闻事件因为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相对深远,媒体要做好新闻报道,第一时间用最权威的新闻信息给受众做好舆论引导,发挥舆论监督的职能。
在重大社会新闻事件中,媒体为更好实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避免失语现象出现在对重大社会新闻事件报道的时候,新闻记者有时候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舆论宣传的能力得不到施展,导致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失语,更有的甚至是新闻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扭曲,导致有偿新闻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所有这些对重大新闻报道带来严重阻碍,例如去年发生的山西煤矿的“封口费”事件,在社会普遍关注受难民工的最新信息的时候,记者却趁机向煤矿负责人收封口费,这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在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的时候,新闻的真实性以及信息的公开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能因为出了问题而躲避媒体的报道,第一时间报道事件的原委是媒体新闻报道最重要原则。
去年的汶川地震中,媒体对信息的处理及时而公开,详尽、透明、全方位地透映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透映出关于危机、关于社会重大新闻事件信息发布的及时、公开原则。
事实证明,关于重大灾难新闻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仅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不尊重,而且也不利于受灾地区的社会秩序的稳定。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深度:平衡速度与质量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深度:平衡速度与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2c196c3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0.png)
03
新闻报道深度的实现途径
• 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获取第一 手资料 • 采访多方当事人、专家和学者, 获取全面信息 • 运用数据、图表等方式,呈现直 观、清晰的信息
新闻报道深度的实现途径与技巧
新闻报道深度的实现途径
新闻报道深度的实现技 巧
新闻报道深度的反馈与 改进
• 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获取第一 手资料 • 采访多方当事人、专家和学者, 获取全面信息 • 运用数据、图表等方式,呈现直 观、清晰的信息
新闻传播的渠道和速度
• 多渠道传播能提高新闻的覆盖范围,提 高时效性 • 快速传播能抢占舆论制高点,提高新闻 时效性
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和技能
• 高素质的新闻从业者能更快地获取、处 理和传播新闻 • 高技能的新闻从业者能更准确地报道新 闻,提高时效性
新闻机构的资源和能力
• 资源丰富、能力强的新闻机构能更快地 报道新闻 • 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有助于提高
• 时效性对新闻行业的挑战 • 面对激烈的竞争,新闻机构需要快速、准确地报道新闻 • 实时报道要求新闻机构具备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 时效性强的新闻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01 02 03 04
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和重要性
• 突发性强的新闻事件容易引发广泛关注, 提高时效性 • 重要的新闻事件更容易引发舆论风暴, 提高时效性
新闻行业竞争格局与时效性的平衡
• 新闻机构需要在保持时效性的同时,注重提高新闻质量 • 新闻机构需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实现时效性与质量的协同
02
新闻报道深度的内涵与价值
新闻报道深度对于受众理解的影响
新闻报道深度有助于受众全面、深入 地理解新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报道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平衡与把握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传媒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
网络带给传媒行业的变革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一是对于报道的时效性要求更强;其二是报道的信息来源扩大,导致报道真实性下降。
很多媒体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信息碎片化”时代,媒体新闻报道的最大考验。
媒体人对于报道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平衡与把握,就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守住职业道德底线。
关键词:新闻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平衡
一、新形势下媒体新闻报道的新特征
所谓新形势及网络高速发展下,对于媒体新闻报道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互联网急速发展的几天,普通民主与媒体的互动性越来越强,媒体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不断扩大,但是信息真实性却参差不齐相距甚远。
这也是近段时间谣言频出,假新闻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报道的新闻源由原本的专业化采编团队逐渐转向了普通民众,只要一部手机,一条微博,往往就能成为一个重大新闻的主要信息来源,而这一过程由以前的一至三天变成了现在的几分钟。
由此对于新闻报道采编的时效性要求大大提高,这也就对新闻采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拥有更强的新闻敏感度,以及更有效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新闻事件深度挖掘本领。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通民众越来越多的成为新闻报道第一手资料的提供者,但是这些新闻中不免掺杂着一些别有用心的假新
闻。
由于网络责任难以追究,加之媒体为了保障新闻时效性,不加深入调查便轻易使用,对于假新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某些网络不良行为的嚣张气焰。
二、媒体报道真实性在媒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在社会舆论引导,价值观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
媒体的信用源自于民众对于媒体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的基础便是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这也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当恪守的职业道德底线。
报道真实性是行业衡量媒体质量的核心标准。
在传媒行业,报道的真是性是衡量一家媒体质量的狠心标准,如果一家媒体做假新闻,即会被行业内视之为异类,其在行业内媒体质量和口碑便会受到重要影响,直接决定了优秀人才流向。
报道真实性决定媒体影响力。
媒体影响力是媒体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提升媒体影响力主要依靠优秀的新闻策划,以及客观、真实的新闻采编作品;而降低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便是虚假新闻。
媒体影响力直接决定了媒体的广告收入和社会影响,任何商家都不愿意在没有信用的媒体上刊登自己的广告,商家往往选择的是社会影响力大,口碑优良的媒体,因此虚假新闻成为降低媒体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三、报道时效性与真实性如何平衡
相关管理部门加大对于虚假新闻的处理力度。
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部门是我国现阶段媒体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
因此在出现虚假新
闻和不实报道的情况下,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部门应当本着为社会服务,对媒体进行有效监督,对制造从提高报道的真实性。
媒体行业联合抵制虚假新闻。
媒体行业应当建立自己的行业自律准则,将报道真实性作为行业从业准则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对于违反行业准则,违反媒体从业道德的不良现象,进行联合抵制。
只有全行业掀起抵制虚假新闻,重视媒体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良好风气,才能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更好的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媒体自身改善员工生活,加强对于虚假新闻的审查力度。
时效性对于媒体人个人而言,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往往与其收入直接挂钩,因此部分媒体人在利益面前没有把持从业道德底线,在选择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时候,往往图省事选择时效性。
因而,媒体应当从媒体人待遇方面考虑,改善媒体人的整体收入水平,在保证生活的前提下,强化其内心的新闻理想。
同时加强对于新闻报道的审核,即便没有稿件,也不能随意拼凑,滥发稿件。
尤其是在网络稿件的审核过程中,编辑应当更好的发挥其“防火墙”作用,形成更为严格的媒体内部审查机制。
同时传统媒体应当在新闻报道的深度上投入更大精力,多做精品,才是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必由之路。
媒体人对于自身行业道德的自律。
媒体人是新闻报道的核心,也是把握新闻报道时效性与真实性关系的决定者,因此媒体人应当严于律己,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闻观,时刻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为客观、真实、及时的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努力。
同时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辅助自身增强对
于虚假新闻的鉴别能力,合理利用网络信息。
解决新闻报道真实性与时效性的核心点,在于全社会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价值导向,管理部门加强对于虚假新闻的处罚力度,传统媒体自身由单纯的新闻报道向深度报道转型,媒体人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和新闻理想。
媒体人只有用自身多一分的努力,才能换来社会多一点的尊重。
参考文献:
[1]王展宏:“关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理论学习》,1999(10)
[2]项国雄:“新闻报道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博弈”,《传媒观察》,2005(05)
[3]丛春华:“新闻时效性与确切性的协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4]贺树魁:“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价值“《理论观察》,2002(01)作者简介:李凌菲(1993.7-),女,河北唐山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11级播音主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