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土建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灵活应付现场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课程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内涵,并模拟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工学结合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领会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形成职业行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连接、配料、加工、绑扎与安装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板的构造组成、配板设计、模板安装和模板拆除的方法及有关技术要点;掌握混凝土施工配料、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和养护等工艺过程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机械设备。
2、能力要求:
能实施钢筋连接、配料加工、绑扎安装及质量检查工作;会安装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模板;能组织实施混凝土施工配料、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和养护等工作。
3、素质要求:
能分析处理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评价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针对不同类型特点的工程,能配置混凝土结构施工机械设备,选择工艺方法和制定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具有集体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协调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习情境一钢筋混凝土柱施工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钢筋的种类、规格、性能;掌握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及钢筋的制作、加工施工要点。掌握钢筋机械连接、焊接,绑扎施工要点,熟悉柱钢筋的构造特点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的要求及质量检查要点。
了解各种模板特点;掌握柱模板设计计算及施工要点。
掌握混凝土搅拌、运输要求和运输方式与设备选择要点;熟练掌握柱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的施工要点。
熟悉混凝土冬期、雨期的施工特点及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的相关规定。
(二)教学内容
1、钢筋种类规格、钢筋配料、加工制作和绑扎安装;
2、模板材料、模板选型、配板设计与安装;
3、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施工机具设备、施工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学习情境二钢筋混凝土墙施工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会钢筋混凝土墙钢筋加工制作和绑扎安装;会墙大模板设计及配板;能组织实施墙混凝土施工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工作;能分析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评价施工质量、配置施工机械设备、选择工艺方法和制定混凝土施工方案。
(二)教学内容
1、钢筋配料、加工制作和绑扎安装;
2、大型钢模板设计及配板;
3、混凝土施工机具设备、施工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
难点:大型钢模板设计及配板。
学习情境三钢筋混凝土梁板楼梯施工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会钢筋加工制作和绑扎安装;会梁板模板设计及配板;能组织实施梁板楼梯混凝土施工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工作;能分析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评价施工质量、配置施工机械设备、选择工艺方法和制定混凝土施工方案;能组织实施框架结构模板的拆除;
(二)教学内容
1、钢筋配料、加工制作和绑扎安装;
2、模板选型、模板设计及配板;
3、混凝土施工机具设备、施工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
4、模板拆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模板拆除。
难点:模板选型、模板设计及配板。
学习情境四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会预应力钢筋加工制作、绑扎和节点配件安装;能组织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施工;能分析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评价施工质量
(二)教学内容
1、预应力的认知和应用;
2、先张法施工原理、工艺和技术要求;
3、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
4、无粘结预应力梁板施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难点:先张法及后张法。
四、学时数的安排
注:若为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则将“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两栏合并为“理实一体课时”
五、教材及教学资源
(一)教材
本课程主要采用合一式教材,采用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编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结合我校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学实际,体现施工系列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内容的编排上,力求加强实用性,考虑本专业学生面向建筑施工与管理第一线的实际要求,在叙述方式上通俗易懂,在实训的选取上尽量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更快、更实际的自主学习。
六、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
(1).能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普通测量工作,并能对测量仪器进行一般性的检验;
(2).会使用测距仪、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仪器,并对 GPS 、电子水准仪等新仪器有所了解;
(3).根据《规范》要求,能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能正确计算放样时所需的测设数据;
(4).能进行小区域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
(5). 能独立组织原施工现场地面和竣工总平面图的测绘工作;
(6).能独立组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教学环节安排
1). 课堂讲授要求重点内容详细讲解,难点的内容尽量安排课堂练习。应注意讲解课程内容多结合工程实际。
2). 自学安排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前自学,一些了解性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应注意让学生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应尽快给予解答。
3).习题内容和要求通过做习题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工具及手段
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尽量采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如:CAI 课件、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
(3).能力培养要求
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灵活应付现场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讲课中要求教师充分结合现场情形讲解,并要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实施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板书讲授、多媒体讲授、录像课、现场教学等不同方法和教学手段综合应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努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和交互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实训教学条件,课程主讲教师参与实训指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合到职业技能实训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