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近年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成效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近年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成效和问题
摘要近年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成效及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和文化生态保护理论的提出,分析了闽南文化生态的载体和措施。在探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成效;问题
1 前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和文化生态保护理论的提出
2004年8月,我国政府被接纳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生态的保护工作开始起步。2007年6月,文化部在我闽南厦漳泉三市行政区域,成立了国家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由此,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闽南文化生态保护领域的实践保护与理论研究就是随着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成立而开始的。之后,提出了文化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的新概念:
文化生态是指各种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形态所赖以生存的系统,即文化遗产发生、存在、发展与其所在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所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而文化生态保护是既要保护文化遗产本身,还要保护和优化文化遗产生存的空间环境,形成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这是一种动态保护、活态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可持续保护。
3 闽南文化生态的载体和措施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载体和措施就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内容是实验区领导小组所制定并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省政府颁布实施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以及厦漳泉三市根据总体规划所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
2007年6月,文化部成立实验区时同时公布实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之后根据形势发展,省领导小组重新修改增订《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2009年申报文化部,期间经反复修改,至2013年2月5
日经文化部同意,批转福建省政府实施。2014年4月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实施。此后,三个设区市围绕《总体规划》,各自修改完善了2008年实验区刚成立时制定的保护和建设规划纲要[2]。
4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成效
4.1 三市都完成非遗普查,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闽南三设区市共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至第四批58项,省级第一批至第四批155项。
4.2 三市都成立了各自的领导小组以及下属办公室,都成立了保护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数据库。
4.3 三市已有五个非遗项目: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漳浦剪纸、柘荣剪纸)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市都申报成功各一条(片)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拥有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保护区域12处,民间信俗保护区域9处,民俗保护区域8处,传统戏剧保护区域2处,传统技艺保护区域5处,传统体育、游艺保护区域3处,传统音乐、曲艺、舞蹈保护区域5处,传统美术保护区域1处,扶持非遗项目生产基地29项。
4.4 三市政府都在实施方案中将闽南文化宣传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市属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宣传闽南文化;教育主管部门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活动。支持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培养闽南文化遗产保护专门人才,开展闽南文化研究。闽南师范大学从2011年开始就在闽南文化研究院开办“闽南文化优秀人才示范班”,在一个学年里开设20多门有关闽南文化专题课,采取课堂教学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汇编成书,培养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专业人才效果显著。现在已办5期,培养150来个热心闽南文化研究、具有较为系统闽南文化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该校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该项目已招生3届,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3]。
5 存在的问题
5.1 机构问题
按照省政府公布的《总体规划》关于“保障措施”的要求,三市都在文化部门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诸多部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从实际操作层面看,该机构设置挂靠在文化部门,被挂靠的部门要做好这项工作显然力不从心。更何况,到现在,机构的编制虽然已经落实,但专职人员还没有落实到位。
5.2 经费问题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经费保障将由国家、省、市财政拨款和民间筹集方式解决。国家、省、市财政投入比例为1:1:1。这几年中央财政每年给予保护经费2000万元投入,省政府也配套投入2000万元,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泉州厦门和漳州的实施方案都写入“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列入市、县年度财政预算”。但如何落实到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5.3 工作人员培训问题
文化生态保护是一项新的工作,是理论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现在的保护工作都由文化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兼任,很难有时间进行专业的理论培训,这项基础性工作还十分薄弱。
5.4 保护工作考核问题
虽然《总体规划》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列为地方主要干部的考核项目之一,但从目前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看,这项考核仍然属
于软任务软指标,并不影响其总体绩效考核。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成效和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成效和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应对实施策略的可行性。现在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一些历史文化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遭到破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处于濒危状态。故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其泉,陈慰锭.闽南文化与两岸统一[J].黄埔,2004,(4):15-16.
[2] 全国台联研究室.历史怪胎——“台独” [M].华艺出版社.1992:76-79.
[3] 袁曙霞.两岸文化大交流对台湾同胞认同的影响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