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理论的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济

一、代理理论的理论起源

西方的现代企业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重点在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代理理论则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权力结构安排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

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之先河由科斯(Coase,1937)开辟,之后又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na and Demsetz,1972) 、威廉姆森(Wiliamson,1975.1980) 、克莱因(Kleinetal,1978)、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 1979) 、利兰和派尔(Leland and pyle,1977),罗斯(Ross,1977)等其他学者加以扩展。这一派理论的宗旨是,企业乃“一系列合约的联结”。虽然每个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研究重点仅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其实质是企业要在纵向一体化和现货市场购买之间做出选择。当企业决定扩大企业规模而非在市场上购买时,他不得不雇用一个负责该项生产的管理者。这时企业业主面临如何监督激励管理者的问题。

二、代理理论的发展

代理理论的发展总共分为三个阶段:团队生产、代理成本、委托—代理理论。

1.团队生产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na and Demsetz,1972)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他们认为企业是一种典型的团队生产,所谓团队生产是指:一种产品是由若干个集体内部成员协同生产出来的,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将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率(中国的形象说法: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正由于最终产出物是一种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在企业具体生产过程中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又不可能精确地进行分解和测量,因此也就不可能按照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去支付报酬。这就引出一个偷懒问题: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为了减少这种规避行为,就必须让部分成员专门从事监督其他成员的工作,因而监督者还必须是企业的所有者,否则监督成本过高。由此,古典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家同时是管理者和监督者)就应运而生了(张维迎,l995)。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首次将理论的研究方向由纵向一体化结构上的市场和企业的关系转向横向一体化结构即企业的内部结构。但是其研究也有很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在阿尔钦和德姆塞茨那里,所有的团队成员从一开始都是同质的。因此,监督者可以随意地从成员中挑选出来,唯一重要的是必须赋予监督者剩余索取权,以使他们有监督的积极性。然而,团队成员从一开始在市场开拓能力和管理企业等方面是异质的,并且正是这种异质性决定着监督者的提拔。

其次,在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监督者是专门从事监督工作的,而现代理论则认为,监督只不过是那些专门从事市场开拓活动并承担风险的企业家或合伙企业家们的功能之一而已。企业家不单靠监督为生,他可以将此职能授权给他人,而他自己专门从事市场开拓活动。

最后,按照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想法如果监督者的剩余权益来源于团队生产中每个成员贡献的不可分性,那么,按照这一逻辑,在度量每个人贡献时所遇到的困难也将影响到让谁作为监督者的决策过程。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却没有对这一点进行研究,而霍姆斯特姆和泰若勒(Hohnshom and Tirole, 1989)却强调了这一点。他门认为,所有权在解决企业激励问题时是重要的。尤其是所有权应当与那些边际贡献最难估价的投入要素相联系。他们的理论可以看作是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团队生产理论的一个发展。

2.代理成本理论

詹森和麦克林(Jensen,Michael C.、Meckling and Willian H.,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由于企业是团队生产,作为企业所有者的监督者,不可能事必躬亲,必然要将监督工作让非所有者代理,而代理成本就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在管理者是企业的部分所有者的情况下:(1) 当管理者尽力工作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取一部分利润;(2)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由此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故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被称为代理成本。具体包括:(1)订约成本;(2) 监督和控制代理人的成本;(3)确保代理人作出最优决策或保持委托人由于遭受次优决策的后果而得补偿的保证成本;(4)不能完全控制代理人的行为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让管理者成为完全的剩余权益拥有者可以消除代理成本,但这会受到管理者自身财富大小的约束。举债筹资可以帮助管理者突破这一限制,然而,举债投资可能导致另外一种代理成本。在举债投资下,管理者作为剩余权益获取者,他有更大的积极性去从事有较大风险的项目,因为他能够获得成功后的利润,并借助有限责任制度,把失败导致的损失留给债权人去承担,因为债权人也有理性预期。因此,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

从詹森和麦克林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到: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双方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成本必然产生。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同时,代理成本理论对企业股权和债权结构的选择安排问题进行了研究,强调企业产权结构的关键是使剩余权益与所有权相统一。

但是代理成本理论也存在其缺陷主要表现在:詹森和麦克林对代理成本的叙述,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委托代理的层次和链级越多,那么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就越大。所以应该尽量减少委托代理的层次和链级。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委托代理链次并非在减少,反而不断加深。其次,詹森和麦克林引入了债权的代理成本,将代理成本理论由内部监督问题引向外部监督,是将代理问题的范围扩大化了。但其在股权代理成本的问题上并没有解决剩余索取权如何在企业内分配

代理理论的综述

徐文苓 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 河北保定 071051

杨洁 河北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 河北保定 071051

摘要:代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的经济学家们不满于阿罗——德布鲁体系中的企业“黑箱”理论,开始深入研究关于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的问题,希望更全面理解企业这种经济组织。自委托代理理论产生以来,学术界掀起了研究热潮。本文主要阐述了代理理论的起源以及发展阶段:团队生产、代理理论以及委托—代理,分析了关于这些发展理论的代表学者的主要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团队生产;委托—代理;道德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