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比法解题例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比法解题例谈
湖北省仙桃市吴乃华
利用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来解题,传统的做法通常是用倍比这一思路,来解答一些简单的如可以用“归一”来解答的问题。其实,用这种方法不仅还可以解答整数倍的其它典型问题,有时也可以把一些分数问题中的同一单位“1”的两个分率,或者虽不是同一单位“1”,但是具有某部分绝对数相等的情况的两个分率,利用其倍数关系,同样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由于这种方法避开了某些常规模式的束缚,思路简单、明了,有时还使个别条件成了多余,因而省去了许多繁难的计算,大大地简化了解题的过程。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都反映为三量间的关系,因此,两个同类量的倍比,常常可以分为正向倍比和反向倍比两种情况。并且当两量的倍比为反向倍比时,需要运用比例的知识来作认识上的转化,以调整自己的视角,比如“时间的比等于速度的反比”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化仅仅是认识上的转化,形式上不需作任何改变,但如果思想上没有这种认识,这种解法是没有意义的。
1. 正向倍比解题
(1) 两个同类量的正比
【例1】六(1)班全体同学为新盖教学楼搬一堆砖。如果每人搬18块,就还剩30块不能搬走;如果每人搬20块,搬完这堆砖后还可以多搬50块,这堆砖共有多少块?
分析与解答第一个方案每人搬的块数是第二个方案每人搬的块数的18÷20=
9
10
。由题意可知,人
数一定,能搬砖的总块数与每人搬的块数是成正比例的,从而可推知第一个方案能搬砖的总块数也是第二
个方案能搬的总块数的
9
10
,比第二个方案可搬的总块数少1-
9
10
=
1
10
.
已知第二个方案比第一个方案能多搬30 + 50 = 80(块),所以这堆砖共有:
(30 + 50 ) ÷(1-
1
10
)-50 = 750(块).
【例2】某自行车运动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沿公路骑行训练。行出42千米后,他的教练骑摩托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去追。教练要行多少千米才能追上?
分析与解答运动员每小时的速度是教练的20 ÷ 50=2
5
,比教练的摩托车每小时慢1-
2
5
=
3
5
。由
于运动员在前42千米,教练就必须在相同的时间内比他多行42千米。因此,教练要行的路程就是:
42÷(1-2
5
)=70(千米)
(2) 同一单位“1”的两个分率的倍比
【例3】一根钢管长2. 7米,截下总长的3/10 做了9个机械零件。剩余部分还可以做这样的零件几个?
分析与解答 这根钢管截下
310,还剩1-310=710,剩下的钢管长度是已用去的钢管长度的710÷310
=213倍,则剩下的钢管可做的零件个数,也应是“9个”的213
倍。因此还可以做的零件个数是: 9×[( 1-310)÷310
] =21(个) 【例4】 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甲走到全程的511的地方与乙相遇。如果甲每小时走4. 5千米,乙5小时可以走完全程, 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 甲走到全程的511的地方与乙相遇,甲走的路程是乙走的511÷(1-511)=56
。由于二人是同时出发,到相遇时行走的时间是相同的。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可知,甲每小时的速度也是乙的56。已知乙5小时可以走完全程,则,甲每小时能走全程的15×56=16
。现已知甲每小时行4. 5千米,因此全程有:
4.5 ÷16
=27(千米)
2. 反向倍比解题
(1)两个同类量的反比
【例5】 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4小时,慢车从乙地到甲地要6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在离
中点26千米的地方相遇。相遇时快车行了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 依题意,行完全程快车所要的时间是慢车的 4 ÷ 6=
23
,因为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慢车所行的路程是快车的23,比快车少行1-23=13
。 已知慢车比快车少行 26×2 = 52(千米),所以相遇时快车行了 46 × 2 ÷ ( 1-23)= 276(千米). 【例6】 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比货车早2.5小
时到达,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只行了300千米。货车行完全程需几小时?
分析与解答 两车同时出发,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行的路程是客车的 300 ÷ 400=
34
。根据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所花的时间成反比例,可推知行驶全程客车所要的时间是货车的34,比货车少 1-34=14
。已知客车比货车早到 2. 5小时,因此,货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是: 2. 5÷(1-300400)=10( 小时) (2) 不同单位“1”的两个分率的倍比。
【例7】 实验小学举行故事演讲比赛会,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到会的共有962人,已知六年级人数
的2
5
和五年级人数的
1
4
相等。参加故事会的六年级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答题中的“六年级人数的
2
5
和五年级人数的
1
4
相等”,究竟六年级人数与五年级人数是个
什么样的倍数关系呢,我们来看下面的线段图:
从线段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六年级的学生数是五年级的5
8
,或者说,五年级的学生数是六年级的1
3
5
倍.
这是一道不同单位“1”,而具有某部分绝对数相等的分数问题。那么,我们用除法算时,怎样来确定两者间的倍数关系呢?
2 5÷
1
4
=1
3
5
六年级人数的
2
5
÷五年级人数的
1
4
=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人数的1
3
5
倍.
1 4÷
2
5
=
5
8
五年级人数的
1
4
÷六年级人数的
2
5
=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
5
8
.
由此可知,用不同单位“1”的某部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分率相除,是个反比例的问题,当我们用除法来求它们的倍数关系时,和平常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问题,刚好相反,“被除数”是单位“1”的量。这是要特别留意的。
962÷(1+2
5
÷
1
4
)= 370(人)
【例8】葛老师的体重的2
5
与小菲的体重的
2
3
相等。葛老师体重的
3
7
比小菲的体重的
3
4
轻 1. 5千
克.葛老师体重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以葛老师的体重为“1”,小菲的体重是葛老师体重的2
5
÷
2
3
=
3
5
.现“葛老师体重的
3
7
比
小菲体重的3
4
轻1. 5千克”,所以,葛老师的体重就是
1.5 ÷(
3
5
×
3
4
-1×
3
7
)= 7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