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相互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相互影响
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影响。文学创作的质量影响文学欣赏的发生;文学欣赏是文学创作的延伸,反过来又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
标签: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影响
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是相互影响的。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效果对文学创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影响起促进作用,而有的起误导作用;文学作品也会对鉴赏者产生影响,有的能陶冶情操,而有的会腐蚀心灵。所以进一步地认识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对于培养提高鉴赏者的艺术欣赏水平,发掘人的潜在的创造力,发展繁荣文学创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学欣赏不是文学阅读。所谓的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即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制的活跃而形成的认识、体味、玩赏的审美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欣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在接受作品过程中,对形象有具体感受,并通过形象与作者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二是通过这种交流,正确领略作品的意蕴,获得思想营养。三是通过这种交流,对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情态度,即对作品描绘的人或事,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满足。
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似乎是互不相干的事,文学欣赏是读者的事,文学创作是作者的事,其实它们是文学活动这个系统中的两个环节,密切联系的。首先,文学欣赏是文学创作活动在读者方面的继续和延伸。作者创作文学作品,只是文学活动的一个方面,作品虽然诞生了,但文学活动并没有结束。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目的是需要人们去读,也就是去欣赏它。希望及时得到欣赏者的检验,才知道作品的优劣。因此,作家把作品写出来以后,创作过程并没有结束,作者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务,另一半则留给读者去完成,去进行再创造,即在作家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作品的形象进行补充、丰富、扩大和改造。其次,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只有通过欣赏才能完成。文学对社会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经过许多中间环节才能或多或少地实现。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无论是它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还是审美价值,都还是一种“潜能”。而要使这种“潜能”变成现实,必须经过文学欣赏这个中间环节。只有通过教育读者、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来间接地对社会发生影响。一部再杰出的文学作品,不是马上使社会的生产状况得到改变,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基础的进步,而是通过影响人的心灵世界,使人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发生深刻的变化,然后才能影响到实际的社会生活。在文学鉴赏过程中,当读者面对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总是与自己的生活、思想相对照,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感情随着作品的展开波
澜起伏,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时,读者又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作品所讲的道理,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这个时候,才可以说文学的社会作用实现了。从文学的这一中介作用看到,文学实际上是一个以创作为中心的流动的活动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生活、作家、作品、读者是相互关联的的四个要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源泉只有经过作家的反映才能创造出作品;而作品必须经过读者的欣赏才能进而实现生活的反作用。可见,文学欣赏是文学创作的延伸,也是文学起社会作用的必经之路。
二、文学创作的质量影响文学欣赏的发生
文学鉴赏是一种艺术的接受活动,只有在鉴赏客体的形象刺激鉴赏主体的感觉、知觉器官时,鉴赏主体的一系列相关的心理机制才能被调动起来,文学鉴赏才能完成。而在文学鉴赏中,不同于其它艺术鉴赏的重要特征是,鉴赏主体首先接触到的不是可以直观的形象,而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主体必须把那些文字符号转换成活生生的可以感受的艺术形象。所以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得到读者的欣赏。文学欣赏的发生取决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因此,文学欣赏的发生,首先要求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较丰富的内涵和较高质量的文学形象。具体地说,就是具体感性的、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具有审美特质的文学形象。没有这样艺术形象,文学鉴赏活动就很难发生。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同样的道理,只有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唤醒人的文学感觉,才能昌盛文学鉴赏。那些肤浅的文学作品,辞藻用得再好,文采再美,如果它不能把读者带到特定的艺术境界之中,不能打动读者的感情并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不能凭借艺术形象、艺术典型的具体可感性,不能凭借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强烈感染力,不能去吸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欣赏欲望,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不会成为文学鉴赏的对象。一部真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在阅读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亲临其境、耳闻目睹的感觉,仿佛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时间、人物都是实际存在着的,都是熟悉的。那是因为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真情实感和高质量的文学形象。作者把这种真情实感通过形象表现出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读者又从形象和形象化的语言中受到感化。所以说文学欣赏是富于感情的精神活动,它由欣赏对象引起,又受欣赏对象制约。如果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生活是欣欣向荣的,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积极向上的,那么欣赏者所受到的感染和影响也会同作品的思想内容大体一致;反之,如果文艺作品表现的生活是萧条冷落、凋敝破败的,而蕴藏的思想感情是孤寂消沉的,那么欣赏者由此激发起来的情调也往往是低沉落寞的。其次,文学创作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文学欣赏是主体主动的审美过程,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是欣赏和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受感染的、受教益的过程。读者在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也会产生共鸣和思索,甚至得到心灵上的震撼,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另外,文学对人的影响进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文学都会立刻产生社会作用,也不是所有的文学都会产生预期的社会作用。所以文学既要反映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又要反映人的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不仅是给读者提供现实生活的画面或者主观的想象,还要企图通过这些来传达作家的思想感情,对生活的理解,去感染读者。那么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像镜子那样机械、被动和消极,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这种反映应该是能动的、积极的反映,它只有以生活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