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轮复习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激素调节
科学家实验分析结论(或推测)
19世纪末,达尔
文①②对比说明向光性生长与尖端有关
推测1:尖端产生了某种影响,传到下部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
光刺激后,就向下面
的伸长区传递某种
“影响”,造成伸长
区背光面比向光面
生长快,因而使胚芽
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①③对比说明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
③④对比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不在尖端下部
推测2: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
背光侧生长快。
1910年,詹森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推测1,但该实验有缺
陷。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影响可以透过琼脂
片向下传递。
1914年,拜尔自变量:尖端放置的位置
因变量:尖端下部弯曲生长的方向
(该实验目的是证明推测2)
尖端产生某种化学
物质,在其下部分布
不均匀,造成胚芽鞘
弯曲生长
1928
年,温特自变量:琼脂块是否接触过尖端
因变量: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是否弯曲生长
胚芽鞘尖端确实产
生了某种物质,向下
运输,促进下部生
长,并把这种物质命
名为生长素。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的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生长素分布:背光侧多,生长快;向光侧少,生长慢。
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
注:单侧光不会影响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
思考: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简写:IAA)
组成元素C、H、O、N,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2、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的产生是否与光照有关——无关
弯曲生长的原因(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外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离心力等
【植物向性运动的分析判断】
类别图解条件相关结果
遮盖类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暗箱类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插入类①弯向右侧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
④向光弯曲生长
移植类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弯曲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a=b+c,b>c
旋转类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③向小孔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D)
A.←↑→↑B.←↑↑→C.→↑→↑D.→↑←↑【胚芽鞘向光性的另一种可能解释】
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用向日葵、萝卜等做向光性研究的时候,对向光侧和背光侧的IAA浓度进行了精确的测量,结果发现两侧的IAA浓度基本相等,而向光面的生长抑制物质却多于背光一侧。
分析: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抑制物质(如:黄质醛)在向光一侧积累,导致向光侧生长受到抑制而背光侧生长正常,引起向光性
【典例2】为研究萝卜下胚轴向光生长的原因,有学者测得相关数据如表所示(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单侧光处理
黑暗处理
向光侧背光侧
下胚轴生长素萝卜宁生长素萝卜宁生长素萝卜宁51 43 49 36 50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BC)
A.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下胚轴中的生长素B.单侧光不能引起生长素在下胚轴向背光侧运输C.萝卜宁可抑制萝卜下胚轴的生长D.生长素抑制了向光侧细胞的生长
【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思考:区别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区别生长素与生长激素
知识点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原料:色氨酸。
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是数量很少。
2、分布: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方式部位特点备注
极性运输
胚芽鞘、芽、
幼叶幼根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
能反过来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极性运输不受单一方向刺激
的影响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可以通过韧皮部运输;为被动运输
横向运输胚芽鞘尖端
如: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侧运输,使生长素分
布不均匀。(是受外界环境刺激发生的)
1、作用形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特点及理解
(1)作用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甚至杀死植物。
(2)理解: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曲线分析】
(1)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2)a~c段(不含a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3)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
(4)c~e段(不含e点)——仍为“促进”浓度,只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5)e点——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低于此值时均为促进生长的“低浓度”,超过此值时,将由“促进”转向“抑制”,从而进入抑制生长的“高浓度”,处于此值时,对植物生长的效应与a点相同,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6)b、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
【典例3】如图所示,图甲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图甲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
X的范围是(A)
A.m<X<n
B.X=i
C.n<X<i
D.X>i
【根、茎、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3)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4)“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高与低是相对而言的。
(5)不要将AA′、BB′、CC′段理解为抑制阶段,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6)A′、B′、C′点效果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由图可知: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故可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来杀死单子叶庄稼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成熟程度: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3、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实例分析
[实例1] 顶端优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