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村镇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邀请中国银行莅临内黄县考察村镇银行
建设的情况汇报
一、内黄县县情
概况: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下辖7镇10乡2个街道办事处,532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总面积 1161平方公里。内黄县盛产小麦、花生、红枣、尖椒、林果等农林产品,是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县、全国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
金融现状:金融环境发展形势良好,2011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58.7亿元,同比增长23.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4.3亿元,同比增长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2元,较2006年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3%,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达到20107元。截止目前,我县仅有工行、农行、建行各一家营业网点和零散的几家农信社、邮政银行营业网点
在勉励支撑,这与我县存款余额连年大幅攀升,但贷款余额却低迷不前,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融资需求和各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金融现状不相适应。
交通便捷:内黄县位于郑州、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城市200公里经济圈内,处于京港澳、大广、范辉、南林等四条高速构筑的“井”字大框架中心,吴黄线、大林线、葛嘴线、胡鹤线、东上线、郑吴线等6条省道及晋豫鲁铁路通道穿越县境,纵横交织的路网四通八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资源丰富:内黄县资源丰富,现已形成了以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有45万亩枣树,年产鲜枣6万吨;30多万亩尖椒,年产1.6万吨;19多万亩花生,年产花生米12万吨;16万亩小杂果,温棚累计达15万栋,是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以及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二、设立村镇银行优势分析
财政收入优势:近年内黄县财政收入持续激增,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1亿元,同比增长80.8%,同口径相比是2006年的3.3倍,年均增长27.3%,增幅居全省县级财政第一;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1.3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0.6%,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将
达到近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完成35.3亿元。连年大幅增加的财政收入和发展迅猛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在我县开设村镇银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经济优势:工业经济强势跨越,陶瓷园区发展突飞猛进。201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50.5亿元,是2006年的3.3倍,年均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家,较2006年增加35家。工业用电量达到3.5亿千瓦时,是2006年的8.6倍,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引进市域外项目706个,累计完成投资174亿元,丰辉型材、翔宇智能康复设备、协和生物科技园、飞翔富士电梯等一批超亿元项目落地建设,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到选商择资的战略型转变。
产业集聚区规划到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常住人口16万人,从业人员6万人;到2020年营业收入争取达到800亿元,实现利税80亿元,常住人口20万人,从业人员8万人。将内黄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依托安濮鹤、服务豫北都市圈,面向全国的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区。
特别是2009年以来,抢抓国内陶瓷产业转移和战略扩张机遇,大力实施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环境第一招商,引进总投资50亿元、建设50条生产线的陶瓷项目,建成了中部五省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全省唯一一家省级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落户我县,县陶瓷产业园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被授予全省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当前,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内黄县在南部片区计划投入16亿元建设资金打造陶瓷创意产业园区,重点引进工艺陶瓷、日用陶瓷、陶瓷壁画、抛晶砖、马赛克等占地少、工艺先进、附加值高的高档陶瓷企业入驻,相继与台湾罗马瓷砖、天津宏辉陶瓷、福建福达艺术陶瓷等20余家项目和研发企业签约。此次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后,工艺陶瓷项目、高档卫生洁具等一批高端陶瓷项目将陆续入驻集聚区南片区,届时,将形成一个集陶瓷产品生产、检测、研发、展示、销售为一体的陶瓷产业园区,内黄县打造中部地区最大、功能最全、影响力最广的“中原瓷都”目标基本实现。
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产业集聚区的美好蓝图以及陶瓷园区的迅猛发展而随之来的急剧膨胀的投融资需求为村镇银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区建设优势:新区建设活力四射,对外形象明显提升。加快推进县城新区建设,总投资11亿元,实施了内黄公园、文化艺术中心、中州国际饭店、中心人民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新开发商住面积82平方米。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获市政府批准,城区规划面积由17.5平方公里扩大到39.8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2.4亿元,新建城区道路20公里,
铺设供排水管网45公里,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城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标,对朝阳路、枣乡大道、西大街实行严管治理,对6个城区出入口及3条高速通道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形象明显提升。城关镇进入全市经济发展二十强乡镇,后河镇、马上乡进入全市经济发展十快乡镇,东庄镇被授予全市乡镇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旅游服务优势: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2亿元,增长11.2%,增速位居全市五县(市)第一。文化旅游业稳步发展,积极筹办寻根祭祖节、红枣文化节及世界骆氏宗亲联谊会,全年累计接待各地游客68万人次,增长13.3%,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3000万元,增长30.4%。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实现增加值1.95亿元,增长25.4%。全年客运周转量19.6亿人公里,增长56%,货运周转量135.7万吨公里,增长56%。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6.13亿元,增长87.5%,商品房销售面积39.9万平方米,增长103.6%。
三、筹建村镇银行势在必行
近期,随着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