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过程及其理论课件
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
![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6279b1d10a6f524ccbf85d6.png)
5.政治系统模型
环境
要求
政治系统
输出
政策
(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1.机构—制度模型 这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 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人们常常将一项政 策的有无、好坏与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度联系 起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二者之间建立某种因 果联系或相关性。 这个模型设定无论何种政策体系,政府权力机 构都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那些规 范着公共权力机构组织与个人的行为的各种制 度,都必然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方式和执行 方式。
3.精英模型
由以下一组命题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 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 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 精英中的价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 命性的。 (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 直接影响很少,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 响。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第一节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的构建第二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第三节上来下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政策过程模型第四节公共政策的科学决策化与民主化第一节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的构建一模型的含义?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
第一节 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第三节 “上来下去”——基于中国经验的 政 策过程模型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科学决策化与民主化
(三)政策过程的科学化
第四讲政策分析模型与范式思考公共政策的途径ppt课件
![第四讲政策分析模型与范式思考公共政策的途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bb20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d.png)
(2)系统分析的效果
❖ 利用系统决策模型,若能对下列问题做出 圆满解答,会对政策分析提供有意义的成 果
▪ 环境的投入,如何影响政治系统的特征? ▪ 政治系统的特征,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 ▪ 环境的投入,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 ▪ 公共政策如何作用于环境并反过来对政治系统
❖ 方案择优:
▪ 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将每个方案的受益值 (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 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3)实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 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 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 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
❖ 政府选择的政策:应该能产出社会利益高于成本 的最大值,而且政府应避免成本高于效益的政策
(2)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内容
❖ 问题单一:
▪ 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该问题同其他问题的区别 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最重要的
❖ 目标明确:
▪ 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 或是希望利益最大,或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 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圾箱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 ▪ 时间性也在这里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在不同பைடு நூலகம்时间取走垃圾
箱,它的内容也每每不同。
❖ “垃圾箱决策理论”来形容组织决策过程:
▪ 决策的投入常常是由许多的人员,过程来实现的。 ▪ 这些人员,过程常常是相互独立的,为不同的机制所推动,制
约。 ▪ 决策的结果与决策的时间性又很大关系,正如一个垃圾箱的内
❖ 可变性和不可捉摸性很大。政策抉择是个 不可捉摸的事情,全看随机的情况,偶然 的境遇。
(4)如何给垃圾箱“盖上盖子”
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b0c8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f.png)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① 理论。首先要建立观察现实的政策过程的参 照系统(reference system) ,经过分析,建 立假设。
② 资料。资料的精确性与相关性对于模型的构 建很重要,因为通过资料可以检验第一步建立 起来的参照系统和假设是否成立或需要改进。
③ 方法。主要是指模型应用中要使用的操作性
方法和检测方法。
4、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
二、政策过程研究与政策过政策过程研究指对影响政策过程的各种 主要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现和检验。
公共政策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① 政策内容的研究( studies of policy content) 。 ② 政策过程的研究(studies of policyprocess) 。
规范最佳模型把政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 段和17个小阶段。
2、混合扫描模型
埃齐奥尼(A畅Etzioni)提出的综合模型 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mixed‐scanning model ) ,它在试图保留广博理性模型和渐进主义 模型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其缺陷这一点上,与德 洛尔的模型所抱初衷是相同的。
混合扫描则因运用了两种摄像机阐述其基 本内容:第一种是多角度摄像机,它能观察全 部空间,只是观察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机对 空间做深入、细微的观察,但不观察已为多角 度摄像机所观察的地区。
第二,有助于研究者简化和澄清关于政治和公共 政策的思考;有助于界定政策问题中的重要方 面以及通过提出哪些问题重要、哪些不重要, “更好地引导我们理解公共政策” ;有助于 解释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8b29e283c4bb4cf7ecd1f2.png)
第六章公共政策过程理论概述●政策过程指从公共问题产生到政府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经历的程序或阶段。
➢第一,政策过程存在一种在时间存在前后相继和延续的次序。
➢第二,政策过程是一种线性关系。
➢第三,政策过程不同阶段是相对独立的。
➢第四,政策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终结的生命周期。
一、政策议程1.什么是公共问题●公共问题就是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现象、扩散性不满或迫切需要加以建构的情势。
2.公共问题的性质●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社会性●公共性●复杂性➢问题的相关性➢问题的动态性3.公共问题种类●功能➢实质问题:人们活动产生的实际后果的问题。
➢程序问题:政府组织、运作以及活动等问题。
●存在形式➢常规性问题➢突发性问题●范围➢国际问题➢国内问题●领域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性质➢结构良性问题➢结构中性问题➢结构恶性问题4.政策议程●那些已经被政府注意到的问题,可能有望政府制定政策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系统议程:即讨论议程,指受到公众关注和议论的公共问题➢政府议程:即行动议程,指受到政府注意,并可能采取具体行动的公共问题5.促成政策议程的因素●主体➢政治领导人➢政党➢专家学者➢媒体➢公众●客体➢触发事件➢相关政策执行结果6.政府对公共问题态度●使其发生●助其发生●任其发生●阻其发生7.建立政策议程模型●外在提出模型:主体:非政府中的个人或团体提出公共问题,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聚合过程。
政府议程政府民众、选民、利益团体●内在提出模型:政府内部提出政策议程。
主要通过政府内部辩论、沟通、交易从而建立政府议程。
这是一种水平妥协过程政府政府议程●动员模型:政治领袖提出政策问题,并寻求社会支持,这是种把政府议程转化为系统议程,或者说把政府议程扩散为公众议程。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扩散过程。
领袖政府议程民意制造民众、选民、利益团体二、政策规划●狭义的政策制定,即对政府议程中需要解决和可以解决的公共问题,提出解决各种备选方案,并加以选择的过程。
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4ecb8dd49649b6648d74773.png)
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 1、机构—制度模型 1)特点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 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 2)是建立在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上的(如人们对一 项决策的好坏,有无总是与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度 联系起来,或自然而然的在两者间建立某种因果 关系显著特征:①合法性②普遍性③强制性;
第四节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精 神,经由合法的公共权力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获得其 合法性和强制力。 二、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原因:(政策过程专业化也是公共政策 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1、政策议程的确立需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意见; 2、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参谋 3、专业人员的价值观、素质和利益等因素经常影响到政 策实施效果; 4、政策效果需专业人员来评估。他们的判断和诊断能够 对政策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
2、集团模型 1)戴维.杜鲁门: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 2)莱瑟姆:从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 策形成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对 公共政策的界定是:某一特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 所达到的平衡; 3)特点: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解释力; 4)缺陷: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 权力机构自身所起的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 无法解释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 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 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
第三节 “上下来去”——基于中国 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一、中国经验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 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①港、澳、台因素 论②华人经济圈论③儒家文化圈论④伟大人物论⑤政府功 能论⑥国际形势论⑦政策决定论 二、“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 1、建构的两种资源: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 论;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 2、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 “形而上”的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又是一个 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 程在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的过程;它是一个逻辑过程;
《社会学概论》课件PPT第10章 社会政策
![《社会学概论》课件PPT第10章 社会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982fcddf46527d3250ce012.png)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类型 ➢ 依范围划分,有广义社会政策与狭义社会政策 ➢ 依对象划分,包括犯罪、人口、农民、劳工、就业、 住房、社会保障等政策 ➢ 依层次划分,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内容 ➢ 美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退伍军人补助,老人 医疗服务,教育,住房,儿童福利等 ➢ 英国:社会保险,社会补助(住房、儿童、食品、 高龄老人),社会救助(低收入户、贫穷老人、失 业者),保健服务,社会服务等。 ➢ 中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就业,社区等
社会政策模式 剩余模式(又称补缺型模式)
➢ 家庭和市场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正常机制,当他们无法发 挥正常功能时国家才弥补其缺失,而且社会福利的提供 只应该是暂时的,国家所提供的协助不会超过维持最低 生存的标准,受助者要经过官方制定的严格程序才能获 得受助资格
制度性再分配模式 ➢ 把社会福利视为一个常规性的社会制度,国家扮演福利 供应者角色,它把社会服务当做社会正常和第一线的功 能,把促进社会福利和针对整个人口提供的服务制度化
第十章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历史进程 社会政策的制定 社会政策的理论解释 中西方社会政策比较
社会政策概述
关于社会政策的诸多定义
瓦格纳(1891) :“所谓社会政策,就是要把分配过程 范围内的各种弊害,采取立法及行政手段,以争取公平 为目的而加以清除的国家政策。”
海牙国际社会福利协会(1972):社会政策当是一个国 家所采取的一种政策,旨在减少被剥削阶级的社会问题, 而现代的想法则认为:社会政策乃是改进社会环境,以 及探求全体人民的安全与平等的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伦理基础
需求与资源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 生理需要:如衣食、住房、基本生活保障、性欲 ➢ 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经济安全 ➢ 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 ➢ 尊重需要:如自尊、能力、权威、地位 ➢ 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PPT课件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69a2f3aaea998fcd220e83.png)
不管我们是以“自上而下”设计的方式,还是以“自下而上”的
更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来研究政策过程,给予政策决策的实质或
形式的过程总是包含着在可利用的政府工具箱中选择一种或几种
工具。这种途径处理为什么政府从许多可供利用的工具中选择特
定的工具,以及是否可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探明工具选择的模式
或风格等问题。
公共政策学 电科院马英彬
公共政策学 电科院马英彬
11 11
三、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续)
4. 工具选择途径(instrument-choice)
这种途径从这样一个观察开始——政策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包
含了将一个或更多的政府的基本工具应用到政策问题上,这些基
本工具被称为政策工具(policy instruments 或policy tools)。
(R.Weatherley and M.Lipsky)的《街道层次的官僚 与制度创新》一文为代表。
公共政策学 电科院马英彬
10 10
三、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续)
3.“政策/行动连续统”(policy/action continuum)途径
该途径或多或少有作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
径综合的意味。按巴雷特和富奇(S.Barrett and C.Fudge)的
12 12
四、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1.政策执行理论
(1)行动理论: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 广泛的行动
(2)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地位, 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 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6.2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方式
6.3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与适用主体
效与误区
6.6 公共政策与危机管理
公共政策概论课件1
![公共政策概论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f606415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2.png)
偶然失效
耗损失效 时间
• SMITH 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政策制定过程
执行机构
目标群体Biblioteka 政策理想化的政策 环境因素 反馈
紧张 处理 建制
第六章 公共政策评价
1. 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2. 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投入工作量 绩效 效率 充分性 公平性 适当性 执行力 社会发展总目标
第八章 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
系统: 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 具有一定 结构和功能, 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 体. 系统方法: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 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系统分析: 就是系统方法的具体运用.
1. 系统的基本属性: 整体性 相关性 目的性 动态性 层次性 环境适应性
3. 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4. 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
1. 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 信息系统 ▪ 智囊系统 ▪ 决断系统 ▪ 监控系统
2.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 ▪个人决策模式与集体决策模式 ▪历史上出现过的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第四章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决策
第一章 导
论
1. 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依 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 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 准则。
2.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2) 超前 性 (3) 层次性 (4) 多样性 (5) 合法性
3.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 导向功能 (2) 调控 功能 (3) 分配功能
规发 范呆 化的
的 叮 叮 当 当 的 的
卫生经济政策分析PPT课件
![卫生经济政策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9489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1.png)
1.(二)卫生资源配置政策
1. 按供方导向的配置方式 2.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3. 外延扩张,数量增加的发展模式 4. 结构失衡,布局不甚合理的服务体系 5.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面临的新问题
27
1.(三)我国医疗保险政策分 析
1. 50年代劳保医疗、公费医疗 2. 1994年“两江”试点城市职工基本医
政治系统
卫生经济政策是政治系统根据环境对卫生系 统提出的经济政策要求。
18
1.(二)社会因素
社会结构 社会控制
卫生系统具有双重社会特性
排斥性:不能满足全部需要 扩展性:健康是人的权力,不应排斥部分人群。
19
1.(三)经济因素
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 灵)
医疗保健制度 医疗服务供方支付方式
11
1.三、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的基本 范畴
1. (一)卫生经济行为研究 2. (二)卫生经济价值取向研究 3. (三)规范研究
12
1.(一)卫生经济行为研究
1. 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的行为研究,主要回答是什 么? 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 有多少? 等 问题,是对卫生系统,卫生事件,卫生机构及 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描述、观察、计数、度量 和推理。
31
(二)卫生资源配置的政策 措施
建立全行业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 体制
制定并实施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区域卫 生规划
建立综合化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建设 城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2
(三)医疗保险政策措施
继续推广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并逐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农村继续普及合作医疗 建立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体系
20
1.(四)医学观点
第5讲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第5讲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3218a0fbe1e650e52ea9976.png)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 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 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 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2)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 远没有完结的过程。渐进主义模型源自渐进调适 政策以往政策 承诺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份
(四)混合扫描模型(Mixed-Scanning)
混合扫描模型运用两台摄像机:第一种是多 角度摄像机,它能观察全部空间,只是观察 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机对空间做深入、细 微的观察,“两种摄像机”结合起来使用。
集团理论模型(1)
利益团体A
利益团体B
均衡状态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决策或有利于A
决策或有利于B
集团理论模型(2)
外加影响
集团B的影响
备选 政策 位置
政策 变化
集团A的影响 公共政策
均衡
(三)精英模型(Elite Model)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马奇(James G. March) 的贡献
(三)渐进主义模型(incrementalism model)
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indblom) 提出。
渐进主义模型包含两组命题: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 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 际性的调适。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PPT课件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3a600d998fcc22bcd10dfa.png)
第9页/共33页
4.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Midgley,2000)
➢ 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左右对立→多元主义;福 利国家→混合福利;国家-市场对立→国家-市场结合;注重非 国家因素在社保和救助中的作用;收入补偿→非收入补偿。 ➢ 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社会服务领域的政策及管理实 践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 研究范式发生了转移:对社会政策的理解不断深化,由传统 范式→经济资源分配→社会关系(地位与权利)分配。 ➢ 高度重视宏观政策分析,促进政府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更 重视国家总体政策制定,重视战略性大政方针和政策范式的改进 与创新。 ➢ 政策绩效评估成为研究焦点:具体部门政策评估;政府总体 政策能力评估。各类政策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
➢ 社会政策研究力求“了解”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和执行 方式。 ➢ 社会政策研究力求“描述”社会状况和回应这些社会状 况的社会政策。 ➢ 社会政策研究力求“解释”社会状况和影响这些社会状 况的社会政策的产生方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 ➢ 社会政策研究力求“评估”社会政策的效果和他的后果。
---
第14页/共33页
2.社会政策学科的发源
社会工作的发展:慈善组织会社的成立和个案社会工 作的出现
贫困研究:《伦敦人民的生活与劳动》、《贫困:城 镇生活研究》
社会政策主张:费边主义者主张国家通过实施社会政 策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学科在大学中的起源:20世纪初在伯明翰大 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和社会行 政逐渐融合,成为社会政策学科的雏形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PPT课件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c376fb3b3567ec112d8a34.png)
yujinhe51@ 2013.3
.
1
教学计划
第一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讲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三讲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四讲 期中考试 第五讲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六讲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七讲 总复习 第八讲 期末考试
.
2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P1
1、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2、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 3、理解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
3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P2 二、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 P2
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3、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
7
第二章 民族
学习目标:P9
1、了解正确的民族定义 2、了解民族基本特征 3、理解中国的民族识别
.
8
第一节 民族概念
一、西方民族概念的表述 二、中国民族概念的表述 三、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民族概念的表述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P11
.
9
第二节 民族基本特征 P13
一、民族的一般特征 P13 其一,共同历史渊源。其二,共同生产方式。其三,共 同语言。其四,共同文化。其五,共同风俗习惯。其六, 共同心理认同。
二、民族识别的依据 P20 1、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一个依据 2、历史依据 3、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另一个依据 4、就近认同
三、民族识别实践 P22 1、第一阶段(1950-1954年 2、第二阶段(19541965年 3、第三阶段(1978-1987年)4、恢复、更改民族成 分 P24
公共政策课件第四章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课件第四章政策执行](https://img.taocdn.com/s3/m/5a445be3c8d376eeaeaa318a.png)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四)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 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 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首先,确定政 策执行机构。这是组织准备中首要的任务。 其次,选人用人。最后,制定必要的管理 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主要有:(1)目标 责任制。(2)检查监督制度。(3)奖励惩罚制 度。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二)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 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 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 的方法。 法律手段除了与行政手段一样具有权威性 和强制性外,它还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的 特点。稳定性是指法律法规一经颁布,就 将在一定时期内生效,不会经常变动。规 范性是指它对其效力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和 个人普遍适用。
第四章 政策执行
学习难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剖析 重点掌握: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掌 握: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公 共政策执行模型 一般了解: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节 政策执行概述
一、政策执行的涵义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 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 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 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 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四节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四)循环模式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马丁·雷恩(M.Rein) 和弗朗希·F·拉宾挪维茨(F.F.Rabinovitz) 于1978年提出了执行循环的理论。他们把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刚领 发展阶段;(2)资源分配阶段;(3)监督阶段。 他们认为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而非 直线单向的过程;同时,循环过程亦必受 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
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8fa4964fee06eff9aef807de.png)
「无政府状态」组织有三个特征: 目标模糊 (problematic preferences) 对如何达成目标的方法亦不甚清楚(unclear
technology) 参与决策的人员有相当的流动性(fluid
巴隆波----五环节说
巴隆波《美国公共政策:政府行动》
议程设定:公共问题被认可为公共议程的一部分
政策规则:界定问题,汇总意见,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
政策执行:规划政策执行纲领,修正政策的缺失部分
政策评估:对政策过程和政策影响加以评估
政策终止:失去支持、未能实现国制度学派先驱之一凡勃仑首先将制 度问题纳入科学研究,开创了对制度进 行系统的逻辑实证研究之先河。他认为, 制度是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一些“固定的 思维习惯、行为准则,权力与财富原 则”。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道格拉斯•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 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 范。”
过程阶段的不同划分
• 西方学者的主流观念 • 我国学者的代表性观念 • 对中外学者划分方法的个人评述 • 我国学者划分方法的比较
为阶段途径辩护
公共政策的阶段性
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表现出阶段 性的特征,阶段途径符合公共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阶段途径的成就 是整合科学知识的方便框架 其他途径的不成熟
participation)。 Cohen, March, Olson等人认为,美国的大学
就是「无政府状态」组织的一例。
垃圾桶模式认为,具有三项特征的组织,其决 策常常决定于四股力量 (streams)。这四股力量 分別是
第5讲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第5讲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3218a0fbe1e650e52ea9976.png)
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的方案。
(二)有限理性模型(Bounded Rationality)
西蒙(Hebert A. Simon )提出了决策者 有限理性命题。
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程 度,而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即 “寻求满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
集团理论模型(1)
利益团体A
利益团体B
均衡状态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决策或有利于A
决策或有利于B
集团理论模型(2)
外加影响
集团B的影响
备选 政策 位置
政策 变化
集团A的影响 公共政策
均衡
(三)精英模型(Elite Model)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理性人” 。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
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 (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 (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 (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 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 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 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五)规范最佳模型(Normative Optimum Model) 以色列学者德洛尔(Y.Dror) 提出。这个模型以四
《公共政策理论》课件
![《公共政策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4ac8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e.png)
新公共管理理论
总结词
引入私营部门管理理念,注重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
详细描述
新公共管理理论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强调结果导向、绩效评估和市场竞争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它主张通 过改革公共部门的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
总结词
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学,关注政治市场的个体行为。
特点
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动态 性和实践性,它是由政府制定、执行 和评估的行为准则,旨在解决社会公 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
公共政策能够协调社会各方面 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 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
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强调政策的公平和 效率,以及政策制定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后新公共政策理论阶段
以复杂理论和网络化为导向,强调政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以及政策制定中的 跨部门合作。
02 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
公共政策的制定
政策议程设定
确定社会问题,将其列入政策议程,形成政 策问题。
政策规划
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政策方案。
城市规划政策
总结词
城市规划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之一, 旨在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提 高城市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详细描述
城市规划政策包括土地利用、城市设计、交 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和措施,旨 在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发展,提高城
市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交通政策
要点一
总结词
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衡 量政策效果。
政策执行模型 ppt课件
![政策执行模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e442132cc58bd63086bd61.png)
(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 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 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史密斯认为, “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 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 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他们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较大作用的主要变数可以分为三类 :
(1)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包括:现存的能对 政策问题加以处理的有效理论和技术及运用时的困难程度;标的集 团行为的多样性;标的集团所占人口的比重;标的集团行为需要改 变和调适的幅度等等。
(2)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包括:明确和一致 的政策目标;政策本身存在的合理的因果关系;充足的财政资源; 执行机关内部的层次性整合;执行单位的决定规则;执行机构的人 员征募;机构外人士的正式参与等等。
(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政
策
制
政策
定
过
程
执行机构
目标群体
理想化的政策
环境因素
反馈
紧张 处理 建制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
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 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 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 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 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 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 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 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 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1. 政策执行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者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
➢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 (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
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 ➢ (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
权衡; ➢ (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
第三,这个模型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 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种分析 工具面对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公共政策问题时却往 往束手无策。
第四,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全智全能,但是在实践中决 策者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9
西蒙提出的决策者有限理性
他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是不可能达到最 佳程度,而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 径,即“寻求满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
6
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 人被赋予以下特征:
(1)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2)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
排列出优先次序。 (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4)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
者。 (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第三,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 察的指南,向研究者指出了研究工作的重点和 优先顺序。
3
(三)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
❖ 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 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
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 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
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 的基础上; ❖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 素持客观态度; ❖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 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 。
策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③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是在增加理性的过
程得以实现; ④现代政府同时面对要求稳定的政策诉求与要
求变革的政策诉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则以其中 的一种诉求为主。
12
(2)范最佳模型把政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和17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决策前。内含:①处理价值问题; ②认识现实环境; ③认识问题; ④调查、处理与开发资源; ⑤设计、评估与重新设 计决策系统; ⑥分配问题、价值与资源; ⑦确定决策战略。
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
第一节 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第三节 “上来下去”——基于中国经验的
政 策过程模型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科学决策化与民主化
1
第一节 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的含义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模型有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之分。 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
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 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 的网络或框架。
2
(二)模型的认识论意义
第一,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因此通 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
第二,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它 能够使人们从某一特定的视角窥视到万象纷繁 的现实事物的奥秘并发现其运动规律,从而使 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得以凸显 。
了调查研究; ➢ (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
选择方案具有可比性; ➢ (6)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的
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一,这个模型设定决策者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 乏经验支持的。
第二,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 的,而在实践中决策者的公正、客观和理智却常常是极 为有限的。
第三阶段:决策后。内含: ①激励政策的执行; ②执行政策; ③ 政策执行后的评估
13
4.混合扫描模型
混合模型在概念上希冀截取理性主义模型的政策视野, 以充分考虑政策选择、激发政策创意并深入政策核心问 题;
第二阶段:决策中。内含: ①细分资源; ②建立配合优先顺序的 动作目标; ③建立一套配合优先顺序的其他重大价值; ④准备一 套主要的政策方案 ; ⑤对于各种不同方案利益与成本进行可靠的 预测;⑥在比较预测的成果后,建立各种不同方案所可能得到的利 益需要的成本,并择定最佳方案; ⑦估定最佳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5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1.理性主义模型 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
的决策,即它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 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 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 假设构成的一个分析途径,就被叫做理性决策 模型或者决策的理性主义模型。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 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 部的、边际性的调适。
(2)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 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 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性。
11
3.规范最佳模型
(1)这个模型以四项假设为基础,即: ①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性的过程; ②这种过程对于在复杂的问题上,形成最佳决
最佳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完全理性 化,而满意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有 限理性化,后者才是现实的。
经过对理性主义模型进行批评和改进,形 成了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
10
2.渐进主义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的要旨不在于专家做出周详完备的 全知分析,而在于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 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 政策的动态均衡。包含两组命题:
4
(四)为什么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需要借助于模型
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具有客观实 在性,因此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证性;同时整个研究 过程又十分强调从中发现有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一 定的相关性。
第二,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 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通过它就可以把决策理论、 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 即格式化、标准化、工程化的决策程序,减少决策失误,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