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与防腐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缝热影响区各处所经历的焊接热循环是不同的,即焊接 热影响区各点实际相当于经历了一次不同规范的热处理,必然 有相应的组织变化,如出现晶粒长大、相变重结晶等。 当金属含有大量合金元素时,其组织保护复杂。在某些 情况下晶间变得非常活泼,而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如奥氏 体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
焊接因素
304型不锈钢电弧焊焊缝热影响区的温度分布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5) 其它方法
通过焊接材料向焊缝掺入铁素体形成元素(钛、铝、 硅等),使焊缝呈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也能提 高抗晶间腐蚀能力。
防蚀结构设计
(1). 不同断面的焊接
不同断面焊接--减小焊缝处应力
防蚀结构设计 (2). 不同金属间的焊接
不要把与介质接触的器壁熔透--避免组织变化 --防止晶间腐蚀、选择性腐蚀
焊接因素
晶间腐蚀与 温度、时间关系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1) 固溶处理
加热到1050~1150℃,使焊接时析出的碳 化铬重新溶入奥氏体内,再在水中冷却,即 经淬火进入一次稳定区。 此法工艺比较复杂,且构件淬火易变形, 仅适宜于小工件。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2)稳定化退火
加热到850~900℃保温2~5h后空冷,因为在 这个温度区内,元素在金属中的扩散相当迅速, 使晶粒各处的铬量均匀,进入二次稳定区。
力学因素
空泡腐蚀(汽蚀)历程 汽泡在崩溃时产生的冲击波对金属表面起强烈的锤击作用, 不仅能破坏表面膜,甚至可使膜下金属的晶粒产生龟裂和剥落。
力学因素
避免或减缓磨损腐蚀的办法: • 合理的结构设计 适当增大流体转向部分的 曲率半径等结构设计尽量避 免流道截面的突然变化。 • 正确选材 选择能形成保护性好的表面 膜的材料、提高材料的硬度。 叶轮入口侧的速度分布 • 采用适当的涂层或阴极保护
防蚀结构设计
(3). 螺纹连接--减少出现缝隙腐蚀的条件
消除紧固件焊缝
异种金属间的绝缘
法兰变形出现缝隙
防蚀结构设计
(4). 管子与管板连接--管子贴合管板 --避免缝隙腐蚀、应力腐蚀
管子-管板联接(管孔倒圆、管口不伸出管板)
防蚀结构设计
(5). 管道连接--优先采用对接焊
防蚀结构设计
(6). 轴的连接--改善应力分布 --防止应力腐蚀、腐蚀疲劳
力学因素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途径
应力与裂纹 深度的关系
力学因素
每一种材料在特定的 腐蚀介质中的KISCC 是一个常数,可实验测定。 一般KISCC=0.2~0.5KIC, 随材料强度级别的提高, KISCC/KIC的比值下降。 瞬时K1与时间曲线
(2). 合理设计与加工,减少应力集中 薄壳体与厚板的焊接
轴联接结构
防蚀结构设计
轴的锥形过盈联接(键处可能产生摩擦腐蚀)
防蚀结构设计
(7). 设备夹套的焊接 --避免缝隙 --避免缝隙腐蚀、 应力腐蚀
防蚀结构设计
(8). 壳体的保温--避免出现露点腐蚀
壳体的保温--要求支腿与壳体同时绝热保温
绝缘层外的保护板 --避免水分(含雨水)渗过绝热层腐蚀设备
几何因素
碳钢在海水中缝隙腐蚀过程示意图
几何因素
平底贮槽在基础上的支承方式
几何因素
法兰垫片处的缝隙腐蚀
几何因素
非连续焊接造成缝隙
几何因素
贮槽出口接管
几何因素
塔体刚性圈
几何因素
列管换热器水箱示意图
异种金属组合因素
异种材料组合-----接触部位局部腐蚀: 电位较低的金属,溶解速度增大, 电位较高的金属,溶解速度减小, 电偶腐蚀、接触腐蚀、双金属腐蚀 --两种不同电极构成的宏观腐蚀电池。
力学因素
碳钢碱泵应力腐蚀破裂
泵体与管线刚性连接 --法兰处附加应力大 --应力腐蚀开裂
力学因素
立式不锈钢冷凝器换热管应力腐蚀开裂
与其它设备管线连接的 位差考虑不周 --管间空间死区 --溶液喷溅引起交替 湿态与干态 --水中氯化物浓集 --不锈钢胀管颈部 应力腐蚀开裂
应力腐蚀产生条件
力学因素
• 应力与腐蚀介质联合作用 • 应力为拉应力:工作载荷、制造应力、装配应力 (残余应力造成的SCC事故远高于工作应力所占比例, 其中以焊接残余应力为最) 应力与破裂时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低于某一 应力水平就不会发生SCC --应力值越大,到达破裂 的时间越短。
力学因素
力学因素
壳体接管焊接
壳体与凸缘焊接
力学因素
壳体与顶盖的 等厚对焊
厚壁容器开孔 接管焊接
焊缝之间的 最小距离
力学因素
球形容器两种拼接法
力学因素
管体中最大径向应力位置
力学因素
气轮机叶轮的SCC
叶轮的机械撕裂
叶轮旋转时键槽边缘的应力分布
力学因素
(3). 采用合理的热处理方法消除残余应力,或改善合金 的组织结构,以降低对SCC的敏感性 如:采用退火处理消除内应力(钢铁在500~600℃ 处理0.5~1h,然后缓慢冷却;奥氏体不锈钢可以加热 到900℃ 左右再缓冷) (4). 其它方法:合理选材、去除介质中有害成分、 添加缓蚀剂、采用阴极保护等。
几何因素
缝隙腐蚀
一般缝隙为0.025~0.1mm 工程结构:铆接板的结合面、螺纹连接、螺母压紧板、 法兰垫片结合面、设备底板与基础的接触面等等。 (有效缝隙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有些从设计上难以避免) 泥沙、污垢、灰尘等沉积在金属表面上,无形中亦形成了缝隙。
缝隙腐蚀
一般缝隙为0.025~0.1mm
腐蚀疲劳
力学因素
疲劳的σ -N曲线 1、力学疲劳曲线; 2、腐蚀疲劳曲线; 3、非铁金属的疲劳曲线
腐蚀疲劳和大多数有色金属的纯力学疲劳一样, 都不存在疲劳极限。
力学因素
疲劳断口特征示意图 与应力腐蚀区别: • 裂纹多为穿晶型,且分支较少。 • 腐蚀疲劳在任何介质中均有可能发生。
力学因素
磨损腐蚀 产生条件:
焊接因素
晶间腐蚀机理--贫铬理论
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 ℃长时间加热(如焊接), 焊缝两侧2~3mm处将被加热到这个温度范围的所 谓晶间腐蚀敏化区,此时晶间的铬和碳化合成为 (Cr、Ni、Fe)4C、(Cr、Fe、Ni)7C3 或Cr23C6,从固溶 体中沉淀出来,生成的碳化物,每1%C约需10~ 20%Cr,导致晶间铬含量降低。 当与腐蚀介质接触时,晶间贫铬区相对于碳化物 和固溶体其他部分将形成小阳极对大阴极的微电池, 而发生严重的晶间腐蚀。 700~750 ℃温度区最为危险。
异种金属 组合因素
异种材料组合结构实例
防止电偶腐蚀的途径
(1). 正确选择相容性材料--实验确定 (2). 设计合理的结构 • 尽量避免小阳极大阴极的结构--小阴极: 焊缝、螺钉、铆钉等阴极; • 将不同金属的部件彼此绝缘;
异种金属 组合因素
• 插入第三种金属--降低金属间电位差,或采用镀层过渡; • 将阳极部件设计成易于更换的,或增加厚度。
腐蚀性流体、相对运动速度较高、流体中含固体颗粒等。
与磨损的区别:
磨损腐蚀过程金属仍以金属离子形式溶入溶液, 而磨损是以粉末形式脱落。
举例:
离心泵叶轮、搅拌器、阀门、弯头、换热器入口管等。
形式分类:
湍流腐蚀、空泡腐蚀(汽蚀)、微振腐蚀等。化工装置常见前两种
力学因素
磨损腐蚀
脱碳溶液再沸器
力学因素
湍流腐蚀破坏形态示意图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破裂速度
•潜伏期(诱导期)--腐蚀引起裂纹或蚀坑, 受应力影响小,时间长--约占破裂总时间的90% •裂纹扩展阶段--裂纹源或蚀坑发展到极限应力值 •破裂期--失稳纯力学裂纹扩展阶段 SCC断裂速度约为0.01~3mm/h,远远大于无应力存在时 的局部腐蚀速度(如孔蚀等),但又比单纯力学断裂速度 小得多。例如,钢在海水中的SCC断裂速度为孔蚀的106倍, 而比纯力学断裂速度几乎低10个数量级--应力水平不同
防蚀结构设计
(9). 壳体的冷却 --避免出现高温腐蚀
氨合成塔环隙冷却
防蚀结构设计
(10). 封头接管--避免产生污垢
防蚀结构设计
(11). 排液管--避免排放不干净
防ຫໍສະໝຸດ Baidu结构设计
(12). 换热设备 --避免材料、液体介质、蒸汽构成的三相相界 --避免局部腐蚀
高置式排液管
防蚀结构设计
(13).容器支座--避免缝隙腐蚀
防止电偶腐蚀
异种金属 组合因素
法兰连接的正确绝缘
异种金属 组合因素
加中间金属的结构
焊接因素
焊接缺陷与腐蚀(一) 焊接表面缺陷--焊瘤
焊接表面缺陷--咬边
焊接因素
焊接缺陷与腐蚀(二) 异种金属焊接
• 碳钢--不锈钢 • 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 • 复合钢板的焊接 • 钎焊:铜焊、锡焊、银焊 避免焊缝金属电位远低于母材金属的小阳极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破裂裂纹形态模式
(a)晶间裂纹;
(b)穿晶裂纹;
(c)混合型裂纹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破裂裂纹形态
金属--环境体系不同,将出现不同的裂纹形态
(a)沿晶断裂(晶间裂纹): 碳钢、高强钢、铝合金、铜合金等,多半是沿晶断裂。 (b)穿晶断裂(穿晶裂纹): 奥氏体不锈钢、镁合金等大多是穿晶断裂。 (c)混合断裂(混合型裂纹): 钛合金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腐蚀过程总是从材料与介质界面上 开始的,任何可能引起材料或介质 特性改变的因素都会使整个腐蚀进 展发生变化。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举例
• 结构设计、制造方法以及安装上的错 误或者考虑不周,可能造成材料的表面 特性和力学状态的改变(应力集中、焊 接残余应力、温差应力、附近应力等) --应力腐蚀破裂。 • 异种材料组合--电偶腐蚀 • 结构几何形状不合理--缝隙腐蚀
焊接因素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焊接缺陷与腐蚀(三) 焊接残余应力
(a)垂直焊缝方向 (b)平行焊缝方向 焊接碳钢板应力分布一例
焊接因素
焊接缺陷与腐蚀(四) 焊接热影响区
局部腐蚀--结构设计因素
•力学因素、几何因素、异种金属偶解等因素
•力学因素--应力与腐蚀介质共同作用-- 应力腐蚀、腐蚀疲劳、磨损腐蚀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破裂(SCC)
H2S 溶 液 塔 设 备 人 孔 衬里结构 1—316L焊环 2—20Mn Mo法兰 3—316L衬里(3mm厚) 4—316L人孔接管 5—塔壁复合板 (22g—316L) 贴合不好--局部间 隙--应力过高- -运行45天后-- 100mm轴向裂纹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3) 超低碳法
控制焊缝的含碳量低于0.04%,可大大降 低碳化铬的析出量。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现在超低碳不锈钢 的应用日益广泛。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4) 合金化法
加入钛、铌、钽等比铬亲碳能力更强的元素, 使用碳与这些合金元素优先形成碳化物析出,起到 稳定奥氏体内铬含量的作用,避免贫铬。这些合金 元素中,以钛最好,因为它能同时起到细化晶粒的 作用,所以如含Ti稳定型的18-8钢,应用十分广泛。
均匀腐蚀与局部腐蚀的区别
• 危害性: 均匀腐蚀速率可测、破坏易防--腐蚀裕量 局部腐蚀局部腐蚀速率远远高于全面腐蚀、 破坏无先兆、危害性大 事故比例(日本十年化工机械破坏事例统计): 均匀腐蚀:8.5% 局部腐蚀:88%(应力腐蚀45.6%,孔蚀21.6%, 腐蚀疲劳8.5%,晶间腐蚀4.9%, 高温氧化4.9%, 氢脆3.0%)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机理
现有解释SCC机理的学说 • 电化学阳极溶解理论 • 氢脆理论 • 膜破裂理论 • 化学脆化-机械破裂两阶段理论 • 腐蚀产物楔入理论 • 应力吸附破裂理论
力学因素
电化学阳极溶解理论应力腐蚀机理学说
应力腐蚀破裂模型
力学因素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途径
焊接、应力、冶金三方面 材料一定:控制环境条件、消除(降低)应力 (1). 降低设计应力,使最大有效应力或应力强度因子 降低到临界值以下--应力腐蚀破裂临界强度因子KISCC
表面状态
孔蚀(点蚀、小孔腐蚀)
18-8钢在充气NaCl溶液中孔腐蚀过程示意图
可钝化金属典型的 “环状”阳极极化曲线
表面状态
孔蚀防止办法:
•主要从材料上考虑如何降低有害杂质的含量, 和加入适量的能提高抗孔蚀能力的合金元素。 •设法降低介质中的尤其是卤素离子的浓度; • •结构设计时消除死区,防止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缩; •采用阴极保护。
平底容器的支座
拱形底容器的支脚
防蚀结构设计
(14).缓冲板--避免腐蚀疲劳、磨损腐蚀
液流入口缓冲板
防蚀结构设计
(15).换热器折流板 --避免管束振动、 摩擦腐蚀、 电偶腐蚀、
焊接因素
304型不锈钢电弧焊焊缝热影响区的温度分布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5) 其它方法
通过焊接材料向焊缝掺入铁素体形成元素(钛、铝、 硅等),使焊缝呈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也能提 高抗晶间腐蚀能力。
防蚀结构设计
(1). 不同断面的焊接
不同断面焊接--减小焊缝处应力
防蚀结构设计 (2). 不同金属间的焊接
不要把与介质接触的器壁熔透--避免组织变化 --防止晶间腐蚀、选择性腐蚀
焊接因素
晶间腐蚀与 温度、时间关系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1) 固溶处理
加热到1050~1150℃,使焊接时析出的碳 化铬重新溶入奥氏体内,再在水中冷却,即 经淬火进入一次稳定区。 此法工艺比较复杂,且构件淬火易变形, 仅适宜于小工件。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2)稳定化退火
加热到850~900℃保温2~5h后空冷,因为在 这个温度区内,元素在金属中的扩散相当迅速, 使晶粒各处的铬量均匀,进入二次稳定区。
力学因素
空泡腐蚀(汽蚀)历程 汽泡在崩溃时产生的冲击波对金属表面起强烈的锤击作用, 不仅能破坏表面膜,甚至可使膜下金属的晶粒产生龟裂和剥落。
力学因素
避免或减缓磨损腐蚀的办法: • 合理的结构设计 适当增大流体转向部分的 曲率半径等结构设计尽量避 免流道截面的突然变化。 • 正确选材 选择能形成保护性好的表面 膜的材料、提高材料的硬度。 叶轮入口侧的速度分布 • 采用适当的涂层或阴极保护
防蚀结构设计
(3). 螺纹连接--减少出现缝隙腐蚀的条件
消除紧固件焊缝
异种金属间的绝缘
法兰变形出现缝隙
防蚀结构设计
(4). 管子与管板连接--管子贴合管板 --避免缝隙腐蚀、应力腐蚀
管子-管板联接(管孔倒圆、管口不伸出管板)
防蚀结构设计
(5). 管道连接--优先采用对接焊
防蚀结构设计
(6). 轴的连接--改善应力分布 --防止应力腐蚀、腐蚀疲劳
力学因素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途径
应力与裂纹 深度的关系
力学因素
每一种材料在特定的 腐蚀介质中的KISCC 是一个常数,可实验测定。 一般KISCC=0.2~0.5KIC, 随材料强度级别的提高, KISCC/KIC的比值下降。 瞬时K1与时间曲线
(2). 合理设计与加工,减少应力集中 薄壳体与厚板的焊接
轴联接结构
防蚀结构设计
轴的锥形过盈联接(键处可能产生摩擦腐蚀)
防蚀结构设计
(7). 设备夹套的焊接 --避免缝隙 --避免缝隙腐蚀、 应力腐蚀
防蚀结构设计
(8). 壳体的保温--避免出现露点腐蚀
壳体的保温--要求支腿与壳体同时绝热保温
绝缘层外的保护板 --避免水分(含雨水)渗过绝热层腐蚀设备
几何因素
碳钢在海水中缝隙腐蚀过程示意图
几何因素
平底贮槽在基础上的支承方式
几何因素
法兰垫片处的缝隙腐蚀
几何因素
非连续焊接造成缝隙
几何因素
贮槽出口接管
几何因素
塔体刚性圈
几何因素
列管换热器水箱示意图
异种金属组合因素
异种材料组合-----接触部位局部腐蚀: 电位较低的金属,溶解速度增大, 电位较高的金属,溶解速度减小, 电偶腐蚀、接触腐蚀、双金属腐蚀 --两种不同电极构成的宏观腐蚀电池。
力学因素
碳钢碱泵应力腐蚀破裂
泵体与管线刚性连接 --法兰处附加应力大 --应力腐蚀开裂
力学因素
立式不锈钢冷凝器换热管应力腐蚀开裂
与其它设备管线连接的 位差考虑不周 --管间空间死区 --溶液喷溅引起交替 湿态与干态 --水中氯化物浓集 --不锈钢胀管颈部 应力腐蚀开裂
应力腐蚀产生条件
力学因素
• 应力与腐蚀介质联合作用 • 应力为拉应力:工作载荷、制造应力、装配应力 (残余应力造成的SCC事故远高于工作应力所占比例, 其中以焊接残余应力为最) 应力与破裂时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低于某一 应力水平就不会发生SCC --应力值越大,到达破裂 的时间越短。
力学因素
力学因素
壳体接管焊接
壳体与凸缘焊接
力学因素
壳体与顶盖的 等厚对焊
厚壁容器开孔 接管焊接
焊缝之间的 最小距离
力学因素
球形容器两种拼接法
力学因素
管体中最大径向应力位置
力学因素
气轮机叶轮的SCC
叶轮的机械撕裂
叶轮旋转时键槽边缘的应力分布
力学因素
(3). 采用合理的热处理方法消除残余应力,或改善合金 的组织结构,以降低对SCC的敏感性 如:采用退火处理消除内应力(钢铁在500~600℃ 处理0.5~1h,然后缓慢冷却;奥氏体不锈钢可以加热 到900℃ 左右再缓冷) (4). 其它方法:合理选材、去除介质中有害成分、 添加缓蚀剂、采用阴极保护等。
几何因素
缝隙腐蚀
一般缝隙为0.025~0.1mm 工程结构:铆接板的结合面、螺纹连接、螺母压紧板、 法兰垫片结合面、设备底板与基础的接触面等等。 (有效缝隙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有些从设计上难以避免) 泥沙、污垢、灰尘等沉积在金属表面上,无形中亦形成了缝隙。
缝隙腐蚀
一般缝隙为0.025~0.1mm
腐蚀疲劳
力学因素
疲劳的σ -N曲线 1、力学疲劳曲线; 2、腐蚀疲劳曲线; 3、非铁金属的疲劳曲线
腐蚀疲劳和大多数有色金属的纯力学疲劳一样, 都不存在疲劳极限。
力学因素
疲劳断口特征示意图 与应力腐蚀区别: • 裂纹多为穿晶型,且分支较少。 • 腐蚀疲劳在任何介质中均有可能发生。
力学因素
磨损腐蚀 产生条件:
焊接因素
晶间腐蚀机理--贫铬理论
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 ℃长时间加热(如焊接), 焊缝两侧2~3mm处将被加热到这个温度范围的所 谓晶间腐蚀敏化区,此时晶间的铬和碳化合成为 (Cr、Ni、Fe)4C、(Cr、Fe、Ni)7C3 或Cr23C6,从固溶 体中沉淀出来,生成的碳化物,每1%C约需10~ 20%Cr,导致晶间铬含量降低。 当与腐蚀介质接触时,晶间贫铬区相对于碳化物 和固溶体其他部分将形成小阳极对大阴极的微电池, 而发生严重的晶间腐蚀。 700~750 ℃温度区最为危险。
异种金属 组合因素
异种材料组合结构实例
防止电偶腐蚀的途径
(1). 正确选择相容性材料--实验确定 (2). 设计合理的结构 • 尽量避免小阳极大阴极的结构--小阴极: 焊缝、螺钉、铆钉等阴极; • 将不同金属的部件彼此绝缘;
异种金属 组合因素
• 插入第三种金属--降低金属间电位差,或采用镀层过渡; • 将阳极部件设计成易于更换的,或增加厚度。
腐蚀性流体、相对运动速度较高、流体中含固体颗粒等。
与磨损的区别:
磨损腐蚀过程金属仍以金属离子形式溶入溶液, 而磨损是以粉末形式脱落。
举例:
离心泵叶轮、搅拌器、阀门、弯头、换热器入口管等。
形式分类:
湍流腐蚀、空泡腐蚀(汽蚀)、微振腐蚀等。化工装置常见前两种
力学因素
磨损腐蚀
脱碳溶液再沸器
力学因素
湍流腐蚀破坏形态示意图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破裂速度
•潜伏期(诱导期)--腐蚀引起裂纹或蚀坑, 受应力影响小,时间长--约占破裂总时间的90% •裂纹扩展阶段--裂纹源或蚀坑发展到极限应力值 •破裂期--失稳纯力学裂纹扩展阶段 SCC断裂速度约为0.01~3mm/h,远远大于无应力存在时 的局部腐蚀速度(如孔蚀等),但又比单纯力学断裂速度 小得多。例如,钢在海水中的SCC断裂速度为孔蚀的106倍, 而比纯力学断裂速度几乎低10个数量级--应力水平不同
防蚀结构设计
(9). 壳体的冷却 --避免出现高温腐蚀
氨合成塔环隙冷却
防蚀结构设计
(10). 封头接管--避免产生污垢
防蚀结构设计
(11). 排液管--避免排放不干净
防ຫໍສະໝຸດ Baidu结构设计
(12). 换热设备 --避免材料、液体介质、蒸汽构成的三相相界 --避免局部腐蚀
高置式排液管
防蚀结构设计
(13).容器支座--避免缝隙腐蚀
防止电偶腐蚀
异种金属 组合因素
法兰连接的正确绝缘
异种金属 组合因素
加中间金属的结构
焊接因素
焊接缺陷与腐蚀(一) 焊接表面缺陷--焊瘤
焊接表面缺陷--咬边
焊接因素
焊接缺陷与腐蚀(二) 异种金属焊接
• 碳钢--不锈钢 • 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 • 复合钢板的焊接 • 钎焊:铜焊、锡焊、银焊 避免焊缝金属电位远低于母材金属的小阳极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破裂裂纹形态模式
(a)晶间裂纹;
(b)穿晶裂纹;
(c)混合型裂纹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破裂裂纹形态
金属--环境体系不同,将出现不同的裂纹形态
(a)沿晶断裂(晶间裂纹): 碳钢、高强钢、铝合金、铜合金等,多半是沿晶断裂。 (b)穿晶断裂(穿晶裂纹): 奥氏体不锈钢、镁合金等大多是穿晶断裂。 (c)混合断裂(混合型裂纹): 钛合金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腐蚀过程总是从材料与介质界面上 开始的,任何可能引起材料或介质 特性改变的因素都会使整个腐蚀进 展发生变化。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举例
• 结构设计、制造方法以及安装上的错 误或者考虑不周,可能造成材料的表面 特性和力学状态的改变(应力集中、焊 接残余应力、温差应力、附近应力等) --应力腐蚀破裂。 • 异种材料组合--电偶腐蚀 • 结构几何形状不合理--缝隙腐蚀
焊接因素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焊接缺陷与腐蚀(三) 焊接残余应力
(a)垂直焊缝方向 (b)平行焊缝方向 焊接碳钢板应力分布一例
焊接因素
焊接缺陷与腐蚀(四) 焊接热影响区
局部腐蚀--结构设计因素
•力学因素、几何因素、异种金属偶解等因素
•力学因素--应力与腐蚀介质共同作用-- 应力腐蚀、腐蚀疲劳、磨损腐蚀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破裂(SCC)
H2S 溶 液 塔 设 备 人 孔 衬里结构 1—316L焊环 2—20Mn Mo法兰 3—316L衬里(3mm厚) 4—316L人孔接管 5—塔壁复合板 (22g—316L) 贴合不好--局部间 隙--应力过高- -运行45天后-- 100mm轴向裂纹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3) 超低碳法
控制焊缝的含碳量低于0.04%,可大大降 低碳化铬的析出量。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现在超低碳不锈钢 的应用日益广泛。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
(4) 合金化法
加入钛、铌、钽等比铬亲碳能力更强的元素, 使用碳与这些合金元素优先形成碳化物析出,起到 稳定奥氏体内铬含量的作用,避免贫铬。这些合金 元素中,以钛最好,因为它能同时起到细化晶粒的 作用,所以如含Ti稳定型的18-8钢,应用十分广泛。
均匀腐蚀与局部腐蚀的区别
• 危害性: 均匀腐蚀速率可测、破坏易防--腐蚀裕量 局部腐蚀局部腐蚀速率远远高于全面腐蚀、 破坏无先兆、危害性大 事故比例(日本十年化工机械破坏事例统计): 均匀腐蚀:8.5% 局部腐蚀:88%(应力腐蚀45.6%,孔蚀21.6%, 腐蚀疲劳8.5%,晶间腐蚀4.9%, 高温氧化4.9%, 氢脆3.0%)
力学因素
应力腐蚀机理
现有解释SCC机理的学说 • 电化学阳极溶解理论 • 氢脆理论 • 膜破裂理论 • 化学脆化-机械破裂两阶段理论 • 腐蚀产物楔入理论 • 应力吸附破裂理论
力学因素
电化学阳极溶解理论应力腐蚀机理学说
应力腐蚀破裂模型
力学因素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途径
焊接、应力、冶金三方面 材料一定:控制环境条件、消除(降低)应力 (1). 降低设计应力,使最大有效应力或应力强度因子 降低到临界值以下--应力腐蚀破裂临界强度因子KISCC
表面状态
孔蚀(点蚀、小孔腐蚀)
18-8钢在充气NaCl溶液中孔腐蚀过程示意图
可钝化金属典型的 “环状”阳极极化曲线
表面状态
孔蚀防止办法:
•主要从材料上考虑如何降低有害杂质的含量, 和加入适量的能提高抗孔蚀能力的合金元素。 •设法降低介质中的尤其是卤素离子的浓度; • •结构设计时消除死区,防止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缩; •采用阴极保护。
平底容器的支座
拱形底容器的支脚
防蚀结构设计
(14).缓冲板--避免腐蚀疲劳、磨损腐蚀
液流入口缓冲板
防蚀结构设计
(15).换热器折流板 --避免管束振动、 摩擦腐蚀、 电偶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