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施肥技术:第三章养分平衡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施肥的基本技术
第三章 施肥的基本技术
第一节 施肥量的确定 第二节 常规施肥技术 第三节 水肥一体化技术
第一节 施肥量的确定
养分平衡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 测土配方施肥 营养诊断法
产前定肥 产中定肥
养分平衡法
植物需要养分=土壤养分+肥料养分
一养分平衡法的定义
又称目标产量法,以实现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 分量的差额作为确定施肥量的依据,以达到养分收支平衡。
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
施肥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3.参数的确定
1)基础产量 空白法 种植周期中,在有代表性的田块留出一小块或
几块,作为不施肥的小区,测定其产量即为基 础产量 特点:接近生产实际,操作容易,但周期长, 结果偏低
3.参数的确定
1)基础产量 田间试验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设置三要素的五个处理的田
间试验,测得不施氮、磷和钾的基础产量.
玉米三要素五个处理的产量(kg/hm2)
CK PK(-N) NK(-P) NP(-K) NPK
4800 5700 6750 6900 7200
特点:符号土壤的实际状况,准确性高, 但周期长,费工费时
3.参数的确定
1)基础产量 单位肥料的增产量推算 实际产量与施肥增产量
统计得到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3.参数的确定
4)肥料利用率 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
总量的百分数。 测定方法: 差值法 一般是通过测定施N区和无N区作物吸N量的差值,再计
算其占小区施N量的百分数,即氮肥利用率。
R = Nh-No 100% Na
Nh——施氮区作物吸氮量(土壤、肥料)
No——无氮区作物吸氮量(土壤)
Na——施用氮肥的总氮量
若尿素含氮46%,100kg小麦含氮3kg
例:玉米产量如下表,其中施用氮肥为尿素 300 kg/hm2 ,若尿素含氮46%,100kg玉米 含氮2.8kg,请问尿素的利用率是多少?
(7200-5700)*2.8/100/300/46%
玉米三要素五个处理的产量(kg/hm2)
例题:浙江某地夏玉米以地定产模式为 ,2001年基础产量6000 kg/hm2 ,那么2002年目标产
量应为多少? 7984.5
3.参数的确定
2)目标产量
前几年平均单产法
根据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加上一定的增产率(粮食作物10%~ 15%,蔬菜可以更高些)求得
例题:某地小麦前几年的产量如下表,若明年增产10%,计算目标产 量为多少适宜?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6500 7300 8020 8300 7900
CK
PK(-N) NK(-P) NP(-K) NPK
4800 5700
6750
6900
7200
15N示踪法
是一种直接测用N肥利用率的方法。它是 由富集15N(高15N原子百分超)生产一定形态 的标记氮肥,将其施用后测定吸入植物体中氮 素的15N原子百分超,进而根据15N丰度的稀释 原理计算氮肥利用率。
此具有快捷、可变、粗放
3.参数的确定
2)目标产量 以地定产法 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 依据是农作物产量的形成主要依靠土壤养分 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依存率(相对产量)
无肥区产量
依存率=
×100%
完全肥区产量
知道一个地区某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可根据 基础产量来推算目标产量
(8020+8300+7900)/3×(1+10%)
3.参数的确定
3)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农作物在其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济产量所需
要从介质中吸收各种养分数量为养分系数。 取决于作物品种、产量水平、气候条件、土壤肥料
和肥料种类等
工作流程
田间多点试验(至少20个点) 作物成熟后分区计产 另取整株样品测定其养分含量
的差即为基础产量. 若农户施用了60 kg/hm2,
冬小麦产量为3000 kg/hm2
施肥增产量kg/hm2 :12.2* 60=732
8.7*60=522
基础产量:3000-(732~522)=2268~2478
特点:因为单位肥料的增产量不是一个定值,是随着 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减小的变量,因
(Y×C) -S
F=
N ×E
F:施肥量(千克/公顷); Y:目标产量(千克/公顷); C: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千克); S:土壤供应养分量(千克/公顷) ; N:所施肥料中的养分含量(%); E:肥料当季利用率 (%) 。
二养分平衡法的分类
根据土壤供应养分量的确定方法,可分 为:
地力差减法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一)地力差减法
1.地力差减法的定义 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
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 量的方法。 基础产量:又称空白产量,指不施肥的 作物产量,反映土壤供肥量
2.地力差减法的计算公式
空白产量需要通过田间试验预先获得 空白产量能代表的面积难以确定 空白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 分析各种养分的具体丰缺状况,针对性不强
工作流程
田间多点试验(至少20个点) 无肥、完全肥两个处理 作物成熟后分区计产 计算每点的依存率 Dr= x/y,x无肥产量y目标产量
统计依存率与无肥区产量的关系 Dr=f(x) 得到目标产量与无肥区产量的关系 y=f(x)
不少地区的农作物以地定产式采用直线 回归方程描述,即y=a+bx
应用条件: 土壤无障碍因子 气候、雨量正常
15N法测定的氮肥利用率可靠、真实性高, 一般略低于差值法的测定值。
分别 肥的 用率 用率
若增产率为10%,冬小麦含氮3kg/100kg, 厩肥用量30000kg.hm-2
(7100+8200+7700)/3*(1+10%)=8400
R = (Wp x Npc x 15Npe) / (Wf x Nfc x 15Nfe) x 100%
Wp: 植物干重 Npc: 植株的N% 15Npe: 植株的15N原子百分超 Wf: 施用的标记肥料量 Nfc: 标记肥料的N% 15Nfe:标记肥料中的15N原子百分超
差值法计算的结果往往与N肥增产效果更 为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