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画的特征和美学意义

钢笔画的特征和美学意义
钢笔画的特征和美学意义

钢笔画的特征和美学意义

(一)钢笔画的特征

在第六篇中,我提纲挈领地阐述了钢笔画向其它姊妹艺术借鉴的观点,意在强调钢笔画作为一个画种在其表现形式上客观存在的局限,因而要从其他方面获得资源来丰富自己的表现内涵。那么,钢笔画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其它画种的区别又是什么呢?是否正是这些区别形成钢笔画的本质特征呢?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我们在丰富钢笔画的表现内涵上有着积极的作用。

用一句简单的话是很难概括钢笔画与其它画种的区别,我觉得理解这一区别要从联系中去寻找它们的差异,因为在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上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在钢笔画表现技法和表现内容上去掌握这些差异。我认为有四点值得注意:

一是从绘画的时限上“快速完成一幅钢笔画”。

二是从绘画的工具与材料上“钢笔画可以方便使用作画工具与材料”。

三是从绘画的内容上“钢笔画不作大胆的想象,而是在忠实于被描绘对象真实性基础上实现再创造”。

四是从绘画的形式上“钢笔画线条所形成的排列、组合是简洁的”。

从上面四个方面我们得到了“快速的、方便的、再创的、简洁的”这些内容,如果说这些特点与其它画种是完全区别的那也不尽然,在其它画种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些特点。但将这些特点融合在一个画种中,它们就形成了钢笔画的特征,也是钢笔画与其它画种比较而有理由作为独立画种存在的区别所在。如此,我们给钢笔画的特征作一个归纳的定义:一种能够方便采用作画工具与材料并用简洁的形式通过快速的作画来

表现对象真实面貌再创造的画种。但要注意的是,钢笔画与其他画种一样,不是再现被描绘的对象,而是通过几何线条的组合、排列重新创造被描绘对象的整体,并带给观赏者一种视觉上的美学体会。

(二)钢笔画的美学意义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美学上的意义,钢笔画也不外乎此。按照“通过几何线条的组合、排列重新创造被描绘对象的整体,并带给观赏者一种视觉上的美学体会。”这一观点,那么,钢笔画的美学意义是什么呢?

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提高钢笔画的画种地位以及更好地表现钢笔画形式

具有深远的意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钢笔画带给我们的是能够让我们想起生活

的,所以钢笔画具有美学意义。然而当我们去探讨钢笔画的美学意义时,不得不从造型艺术普遍规律中的特殊性去思考,否则将使我们陷入概念混淆。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钢笔画的美学意义:

一是线条表现活力的审美倾向

绘画艺术表现中是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这历来是一个美学上的争论不休的命题,受特定历史条件与政治需要影响而对这命题有不同的观点。绘画作为一门强调视觉感悟的艺术,我认为形式是首位的,内容应是借助这一特定形式来获得表现。从绘画历史的发展来看,远古先民遗留下来的岩画是真正的绘画艺术,它没有受政治的影响,体现的是先民对于生活的再现和对神祗的敬畏。当我们在观看这些岩画时,总是会被那些岁月风蚀后的古朴线条所震撼,在线条中神游。

在出土的仰韶半坡彩陶以及马家窑陶器的纹样中,那些代表着原始图腾含义的几何纹样线条虽然极具抽象性,但它们也是先民丰富想象的内容积淀,并通过线条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代表主观情感的运动形式。

线条具有抽象性,这是它的基本特点,但通过线条的反复运动、组合、累积,我们获得对物体的具象形式,这是线条的另一个特点。钢笔画正是在这一特点的基础才得以实现它对物体的概括与表现,如果说其他画种更多的是借助色彩来概括与表现物体,那么钢笔画则完全通过线条来概括与表现物体,前者是相对静态的视觉感知,而后者却是绝对运动的视觉感知。所以,有理由说钢笔画所体现的审美倾向是线条的活力表现。

在绘画艺术中,线条是具有基本的形状确定作用的,画家在借助线条表现对象的形状的同时,提炼出线条具有一种审美倾向意义上的趣味。对于客观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线条,而又在绘画艺术被普遍采用的客观形物,是画家对世界认识的归纳与总结,这是画家对于线条

的审美理解,从而使线条的抽象性具有了物质演变的生命。在钢笔画中,线条的审美倾向是一种对活力的崇拜,是对大千世界形态的概括提炼,是通过线条的归纳与总结来表现超越自然现象的视觉快感。

二是线条排列、组合中所体现的“有意味的形式”

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英国的克莱夫·贝尔在其美学著作《艺术》(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一书是这样说的:“按照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规律排列和组合的形式,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感动我们,而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按这种规律去排列、组合出能够感动我们的形式。……我称这种组合、排列为…有意味的形式?。”(《艺术》第6页)但由于他受唯心论的影响,使他在提出这一假说时陷入论证的恶性循环之中。我比较认同李泽厚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一假说所作的诠释:“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份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而只有形式(自然形式)也不成其为美。”(《美的历程》第25页文物出版社)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克莱夫·贝尔假说中“组合、排列”的内涵与李泽厚先生的“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的观点整合一下来说明钢笔画

所体现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美学意义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造型艺术是内容重要还是形式重要这一定位。从远古的图腾纹样、饕餮装饰、先民崖画、宗教壁画、石窟造像到文人山水,造型艺术是以特殊的具象形式来反映特定的主观意愿,这一点不可

否认。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这一信息,形式离不开内容,内容借助形式得到体现。作为造型艺术在表现内容时,形式是首要的裁体,内容反过来对形式起到升华的作用。

其次,人的审美感受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的本质区别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实质内涵。“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动物只能适应自然,人不仅适应自然,而且能改造自然。”(《美学原理》第5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美产生于劳动与生活,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自然中认识美,因此,人的审美感受是源于社会实践。人类的审美感受不仅是一种物质性的行动,同时具有精神性的认识。而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更多是建立在对生存环境的依赖和对生理需求的满足。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有意味的形式”的社会内容的积淀具有深刻的意义。

再次,是有意识的人类再创造行为而不是神秘的自然现象影响。克莱夫·贝尔在对“有意味的形式”诠释时首先强调了“不为人知的神秘规律排列和组合的形式,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感动我们”,这是唯心主义的神秘论调。任何造型艺术向自然现象汲取创作灵感是客观存在的,但并没有按照自然现象中的特有规律去塑造,那就陷入了再现自然现象的窠臼。这也是克莱夫·贝尔在提出“有意味的形式”假说的同时又强调艺术创作不是再现的矛盾之处。“有意味的形式”中所关注的组合、排列(指线条、色彩)是画家有意识的行为,它受画家个人对物体的理解、个人性格的偏好、技法娴熟的程度等综合因素影响,所以才会使展示在人们面前的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显得千姿百态。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认为钢笔画的“有意味的形式”应该体现这三个方有:一是钢笔画固有特征中线条的表现。二是钢笔画相对真实中的社会内容的积淀。三是钢笔画特殊技法限制下所体现的相对简化意义。由此,我们在欣赏钢笔画作品时,不仅要注重其表现形式中所深刻蕴藏的画家对于线条排列、组合的创造之美,同时要关心它所借助形式所要表现的社会内容的积淀之美,在相对简化的表现形式中去理解画家在特定环境下对于生活之美的感悟。

三是线条蕴含的对象再创造意义

绘画只所以是绘画,是因为它具有无法替代的艺术语言魅力。绘画语言不是将对象再现,而是通过将对象的再创造使其成为一种可深入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感染力,它以自身特殊的形式实现对对象形状的再创造。在绘画语言中,除了色彩具备这一功能外,线条同样发挥着这一功能。

按照李泽厚先生的话说:“线条不只是诉诸感觉,不只是对比较固定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再现,而且常常可以象征着代表着主观情感的运动形式。”(《美的历程》第28页文物出版社)

克莱夫·贝尔说道:“如果留心,你会看到,那些体察不到纯粹审美感情的人只能记住画的主题,而能够感受到纯粹审美感情的人却往往对一幅画的主题是什么没有印象,他们从来不注重作品的再现因素,因此当他们讨论绘画时,常常只谈各种形状的形式、色彩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仅从一条线的质量好坏就能断定它是否出自一位好画家之手,他唯一注重的是线条、色彩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用量及质量。从这

些方面能够得到远比事实、观念的描述所能给予的感情更深刻,更崇高的感情。”(《艺术》第19页)

对于“线条……可以象征着代表着主观情感的运动形式”和“唯一注重的是线条、色彩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用量及质量。从这些方面能够得到远比事实、观念的描述所能给予的感情更深刻,……”,前者强调了线条的运动形式,后者突出了线条的相互关系。但这其中的关键相近点在于前者认为线条中象征着代表人的主观情感,后者考虑了被描绘对象的不再现因素。于是,我认为这二种观点符合了钢笔画在忠实于被描绘对象的前提下有着一个对被描绘对象再创造的过种,这一再创造的结果恰恰说明了线条具有再创造的美学意义。

钢笔画的线条总是以自己特有的简洁来表现被描绘的对象,它既是线条相互关系处理的结果,也是主观情感外在流露的形式,但它决不在过多追求细节的渲染方面来表现对象,而是以特征为主要刻画方向来表现对象的形状。无论是用独立的线条运动变化表现物体,还是在线条的关系累积中营造块面来表现物体,都是通过线条的表现完成对象在画面中的再创造。它不再是对象形状的机械摹仿,而是能够展示画家主观情感活动的对象形状再创造。

通过对钢笔画“线条表现活力的审美倾向、线条排列、组合中所体现的…有意味的形式?、线条蕴含的对象再创造意义”三个方面的总结,我认为钢笔画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是通过对生活现象与自然形状的特征概括,用独具特点的绘画语言---线条,来表现画家视觉中客观真实的世界,

以此激起人们对大自然与生活的向往情绪,使画家的绘画结果传播出美的意境。

第八篇、如何学习钢笔画

我在前面七篇中分别谈了“钢笔画的工具和材料、钢笔画的基本表现形式、钢笔画的技法、钢笔画构图的处理、钢笔画效果的表现、钢笔画向其它艺术的借鉴、钢笔画的特征和美学意义”,并没有像其他钢笔画绘画技法书籍那样过多地介绍钢笔画技法的具体细节,如线条的变化、线条的形态、具体对象如何刻画等等内容均在钢笔画效果表现的赏析时略作说明。我的意图是为绘画爱好者先营造一个对钢笔画有兴趣的氛围,在兴趣中探索钢笔画的表现形式,通过借鉴学习并在自主实践过程中掌握钢笔画绘画语言,从而提高钢笔画的表现能力,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钢笔画画风。

我一向反对靠盲目的临摹练习来提高绘画水平,真正的绘画水平是来自于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的认知,有意识的练习应该是面对生活现象和大自然的,而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则在于你是否具有扎实的绘画语言表述能力(基本功)、对于造型艺术超凡的想象(思想力)、对于绘画的审美判断(鉴赏力)和区别于其他画家的表现特色(画风)。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笔画画家也应该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所以,我把钢

笔画技法中更多的内容留给了绘画爱好者,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理解。下面,我只简单谈谈对于如何学习钢笔画的几点建议:

第一是要具备扎实的素描基础。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我这里所指的是以铝笔、炭笔或炭条作为作画工具的素描),原因在于素描本身所内含的五个方面功能于绘画有非常密切关系:

一是素描重视人体解剖学的表面阐释,它在表现对象时强调解剖学上的骨骼与肌腱的比例关系与动态变化。

二是素描重视人眼视城所及的透视关系,它在表现对象时力求透视学的合理与和谐。

三是素描重视光学原理在绘画对象中的应用,它在表现对象时能细腻反映对象在明暗变化下所产生的块面效果。

四是素描重视对象的固有特征的刻画,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抑否是植物还是其他自然景能和人文景能,它在表现对象时都要把握其入画的固有特征。

五是素描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在绘画中用画家的视角观察物体与其他人的观察视角是有区别的,其他人只看到的是物体的客观实在,而画家在面对客观实在的同时看到了绘画语言所要传达的形式实在。

前俄罗斯的学院派素描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理解并去掌握其技法的,它更重视画家实物写生的意义,它强调在运动中去获得静止的状态,这一时期的素描能够提供给初学者更多的实践启示。我们现在许多画家在编撰素描技法书籍时往往不重视素描的内在功能,这对于初学者是一件

糟粕的事,往往会导致初学者的浮燥而不沉下心来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法。

钢笔画在其内在功能上与素描有相似之处,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与局限,所以我认为学习钢笔画之前首先要打好素描的基础。

二是要重视速写练习。速写是画家用来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西方绘画很重视速写的生活素材积累。中国古代也是存在这一绘画形式的,只不过它们更为重视传神意义,如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就深含着速写这一形式。

速写是画家用绘画形式记者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检验画家基本功的形式之一。速写绝对不是信笔涂鸦的行为,而是画家通过快速观察对象后迅速将对象的特征、动态、造型、明暗变化描绘下来,它在聊聊数笔中展示出画家对于绘画语言运用的娴熟程度,故而历来优秀画家都重视速写的练习。

从钢笔画的特征与速写来比较,不可否认钢笔画具有极为浓厚的速写意味,区别在于速写在使用作画工具上不受限制,而钢笔画却有所限制。但就其特征而言钢笔画介于速写与素描之间,所以初学者重视速写对于提高钢笔画技法是有好处的。下面我对钢笔画与速写的相似处与区别略作分类,供参考:

相似之处有三点:

1、都是在较短的时限内完成对象的描绘。

2、以线条运用为主。

3、都是画家对生活积累的一种绘画形式手段。

区别之处有四点:

1、钢笔画重视对象在画面中的构图意义,而速写只选取对象在场景中的孤独意义。

2、钢笔画从整体效果上去把握对象的基本特征(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而速写是从局部需要上去把握对象的个性特点(所具有的特殊或特出之处)。

3、钢笔画讲究线条在对象中的排列、组合关系,速写讲究线条在描绘对象时的依附关系。

4、钢笔画具有对象再创造功能,速写则要反映对象在特定情况下的真实形状。

通过对钢笔画与速写的相似处与区别处分析,使我们更有理由去做速写练习这项工作,以此拓宽钢笔画的视域。

三是勤于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勤于到大自然中写生,在观察大自然千姿百态的风貌酿成自己绘画创作之蜜,这是优秀画家不辞辛劳的力量之源。对于初学者在掌握绘画的基本功后,我是比较反对学院派那种摆设性的写生方法的,因为摆设过程中太多的人为主观因素会使作画者丧失创作的灵感,而当我们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不仅能够掌握对象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够有效地观察到在自然环境中由于气候、光线、地质、人力等因素所带来的对象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特点,以此激发创作的灵感。

在目前国内绘画界,绝大部分的钢笔画还是作为一种写生的形式而存在的,因为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更显必要。我以为钢笔画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至少对于初学者有五个方面的益处:

1、通过面对真实物体写生能够及时掌握对象的基本特征、形状与相互依存关系。

2、能够面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形式,从而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

3、学会取舍被描绘的对象入画需要,使眼前之景通过审美判断后变成笔下之景。

4、能够体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对象等因素的差异所带来的绘画语言表现的区别。

5、拓宽视域、丰富经历、从自然界获取灵感,为今后形成自己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化画风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认真借鉴其他画种和造型艺术的精妙之要。在前面的篇目中,我曾就钢笔画如何向其他画种以及书法、篆刻艺术借鉴以丰富钢笔画表现内涵作了一些介绍,我认为认真借鉴其他画种和造型艺术的精妙之要,对于初学者尤其重要。为什么呢?理由是:

钢笔画不是孤独的绘画表现形式,无论他是否能被看作是独立的画种,还是作为其他画种在创作前的素材积累需要,钢笔画都是在吸收其他画种的普遍原理过程中形成就自己特有风格的,它既有其他画种演变的成份,也具有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审美价值。向其他画种的技法以及

向以线条作为唯一表现形式的书法、篆刻艺术借鉴,不仅使钢笔画表现形式得到完美,而且能从中体会线条变化中的规律。

其次,使初学者不只停留在钢笔画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中,在借鉴中能够更全面地涉及其他画种和其他艺术形式,从而掌握其他画种和其他艺术的表现方法。

在借鉴过程中,除了观赏经典作品外,也要分析当代画家的作品。从画风这一角度来看,当代的画家的画风演变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从中找到传统的底蕴和现代视角的结合之处,是借鉴的最终目的。同时,初学者除了画作借鉴外,还要读一些绘画理论书籍和画家传记,从中体会绘画形式在演变过程中的发展历程和绘画语言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之间的共性与区别,以此培养自己驾驭钢笔画绘画语言的能力。

五是有目的地进行钢笔画创作。从历史上看,画家在画钢笔画时,并没有将它作为独立的画作来考虑,它总是其他画种创作时的辅助手段与形式,这是由于受钢笔画本身的功用所影响的。但现在的情形似乎有所改变,一些画家开始很认真地去画钢笔画,从构图布局、主题选择直到技法运用上都给予精心谋划,对于钢笔画来说是它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引起人们重新审视这一历史悠久的绘画形式在绘画艺坛上的画种地位,更因为它是绘画艺术之林中被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钢笔画在发挥其原有功用的同时,应更多地探索钢笔画假如作为独立画种在创作中所具备的因素,有目的地进行钢笔画创作活动。

我认钢笔画创作在吸收其他画种的诸多因素外,主要是考虑线条表现中的相互关系和线条在运动中的变化这两个因素,因为从钢笔画的最终肌理效果出发,线条的相互关系和运动中的变化都是构成钢笔画表现形式的主要手段。

钢笔画是一种美的绘画形式,它带给观赏的审美享受是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当我们认真深入其中后,钢笔画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是荡气回肠的,我们应该在继承与实践中光大钢笔画艺术,使它真正成为画家、观赏者、美术理论家都普遍承认的绘画独立画种。

(完)

2008年8月16日第一稿

作者介绍:李浙平,笔

名流坡坞,祖藉山东省阳

信县,生活工作在浙江省

瑞安市,工作之余喜书画、

篆刻,著有《草根管理人

的意见》、诗集《风之舞》,

电影剧本《沧海一粟》,

《顽石斋印艺》,篆刻作品《宫廷茶艺十四式》获全国第二届中外烟酒茶泉阳泉杯书画大赛优秀奖。偿绿园顾问组成员。

关键词: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

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

【美学欣赏】20首着名钢琴曲赏析

1作曲家:C. 格凡斯 ●作品名称:《帕凡管风琴曲》 作品分析和感想: 这首管风琴曲沿袭了中世纪音乐的传统特点。 ①庄严肃穆; ②在风格和表演方面与声乐曲息息相关。乐器可以用来重迭或取代世俗的和宗教的复调作品中的人声。 【巴洛克时期】 1作曲家:J.S. Bach J.S. Bach的创作风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作品名称:《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 作品分析和感想: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正是其中之一。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这套曲集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 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中前奏曲为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赋格曲为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充分拓展了D大调的音乐内涵,表现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充满手法上的变化,使人回味无穷。 ●作品名称:《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作品分析和感想: 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一般在国外万圣节经常能够听到。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原为管风琴曲,是巴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之一,后改编为管弦乐曲和钢琴曲。乐曲采用了d小调,4/4拍。乐曲具有雄伟的戏剧情节和华丽的技巧,是一首高雅,雄浑,底蕴丰厚的乐曲。在作品旋律中,巴赫已大胆地投入了他那敢于独领风骚的,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音乐,使人们耳目一新。 由下行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题结束后,乐曲在上声部出现赋格主题,采用与引子部分相同的音乐素材;随后,赋格主题移至低声部呈示,前后反复出现八次,音乐情绪逐步高涨;最后,乐曲再现托卡塔部分,以气势雄伟的尾声结束。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习过程: 导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让我们共同来发现美,欣赏美。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哪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板书) (十分钟完成讲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展示: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来吾讲四“美”) A.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学生总结特征及举例)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2)地貌的形态美: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 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险、秀体现在哪里: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B.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3.3北京香山秋色)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对于1997-2010年既获国内外奖又获得好票房的七部泰国商业 艺术片的美学特征研究方法以电影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为核心,运用人际或大众传播及后现代艺术概念,附加符号学、心理学及社会文化方面理论,对既具备艺术性,又不失商业性的七部影片进行分析及探索,发现创作者与大众美学的相似点在于影片反映社会文化的“思想性”,和影片各种类型美学的“娱乐性”,而影片该结合娱乐与思想性在当代大众审美中寻求的平衡点为:运用对社会状况与爱有关的适合普遍观众情感的主题,创作出充满本土文化的故事细节。基于普遍观众一致性理解或同意的冲突,如表现家庭观念与性别问题冲突的同性恋与青春成长片《暹罗之恋》,表现政治冲突影响的传统音乐比赛传记片《最后的木琴师》,表现全球化与通讯技术冲突影响的爱情歌唱与嘲讽社会片《走佬唱情歌》等。影片通过好莱坞的情节模式,让观众猜测的好和坏的灰色主角而为了爱、自尊、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愿意冒险并不顾自己的生理与安全,随着普遍观众对宗教教义、本土文化与社会美德赞颂的共同精确度的情节进展解决冲突。开拓新大众审美现实主义戏剧化的导演叙事风格适当混合叙事类型,如用让观众自感的现实画面讲述少年沉重成长经历的恐怖片的《鬼宿舍》,用现实戏剧冲突明显讲述神话传说爱情片的《鬼妻》或讲述黑帮传纪片的《喋血青春》等。在顺序并插入过去的时空,影片通过日常生活的物体,插入民俗的信仰、虚构与情感的特征符号,表现含义、预兆及气氛。影片运用后现代艺术概念的色情与暴力为故事的内在机制,

推动故事的发展与解放观众的潜意识,及运用怀旧的环境造型让观众能享受到回忆中过去与现实文化结合的美好,如主角经常从美好的现代广播剧想象泰国六十年代古典电视剧的《午夜之爱》等。这七部影片都以不同的形式和本土文化浓厚的内容表现出商业与艺术的成功结合,并代表泰国电影走入国际视野,因为它们的创作都是来源于当地人民在某种环境下的生活或状态,朴素与喜爱乐趣的个性,带有日常生活方式的观念与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的印记,于是其电影美学都深刻反映了泰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所以观看各个国家的电影就等于观看各个国家的独特文化。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 关燕青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⑫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⑬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 古建筑城池、⑭____、陵墓、⑮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⑯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⑰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⑱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⑲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⑳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电影电视是现 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科技 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将文学、音乐、绘画、雕塑 等等艺术门类的技巧因素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综 合性的艺术。正如弗雷里赫在〈银幕的创造〉中曾对 电视做过的概述:”电影可以说发生在其他艺术的交叉点上。它同绘画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视觉形象的直 接感受力;同音乐的相近在于通过各种音响而构成 的和谐感和节奏感;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能通过情 节反映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关系;同戏剧的相近在于 演员的艺术。因此,我们都把电影看做是综合艺 术。当然这种综合艺术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而是 按影视艺术本身的规律给以吸取改造,使之发生质 的变化。 社会的发展使当下的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使 影视文化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主流;但审美文化的市 场化、商业化发展,又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 影视文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这些倾向抑 制着影视文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繁荣。在这样的 大趋势下,影视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体 系,特别是从文学艺术中吸取精华,才能提高艺术 品味,获得艺术生命。 一 影视文化之所以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最 主要的原因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影视视觉文 化的广泛传播的可能,但这也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 有关。城市化、都市化的扩展使现代人之间越来越 隔膜、越来越陌生。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话和沟通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这种交 往、对话和沟通的最简便的方式便是通过直接的形 象欣赏。当代审美文化也就适应人们的这一生存方 式而向视觉文化转化。现在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形象, 感受到形象,甚至触摸到形象。有的研究者将这种 形象称之为”意象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对举形态 而出现,这深刻地概括了当代审美认知从”反映 到”反应,从理性愉悦到感性娱悦的转变。以”意 象形态为其表征的审美文化当仁不让地在社会审 美文化舞台上成为主角,那些业已成为当前人们生 活方式、生存范式所必不可少的享受需要的电视、 电影、卡拉、、广告艺术、时装表演等,正 是意象形态的基本承载主体。在高度紧张忙碌的现 代都市生活中,快节奏、高速率改变了人们的时间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终审稿)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 征之比较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C)。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2 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D)。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3 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音乐何需“懂” 1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D)。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2 《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A)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3 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美术何需“懂” 1 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C)。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2

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C)。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3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文学何需“懂” 1 “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D)。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2 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A)。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3 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 (C)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B、美术 C、音乐 D、舞蹈 2 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D)。 A、好不好听 B、好不好看 C、美不美 D、像不像 3 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1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学案

第一节旅游景观得审美特征 1.理解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内涵。 2.掌握自然美与人工美得表现形式。(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自然美 阅读教材P32~P34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内涵 形象美自然景观得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得美,旅游景观最显著得特征 色彩美颜色不同得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得色彩图案 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以及风吹林动、流水飘烟等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得美有朦胧感 正误判断: (1)地貌就是构成自然景观美得基础。(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得形象美。( ) 【提示】(1)√ (2)×古诗描绘了瀑布得动态美。 教材整理2人工美 阅读教材P34剩余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事物所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 素组合而成得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得美景浓缩到有限得空间内

古建筑 城池、宫殿、陵墓、寺院、 楼阁、 桥、塔、民居等 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 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 饰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 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 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正误判断: (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楼阁、桥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得自然美。( )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与谐美。( ) 【提示】(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使之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3)√作为我国得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中有许多庙宇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了与谐美。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您得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 [合作探讨] 自然美就是指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就是自然景观美得主要表现,就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得审美特征。 探讨1: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就是如何形成得?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1 (2 2 (1 (2) 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 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 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摘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性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与理论价值。 关键词:情感艺术、时间艺术、想象艺术、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人类最美的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音乐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惰性,美化着人们的心灵。聆听美妙的音乐,你会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你会感到怡然自得,如痴如醉。列宁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

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为什么音乐会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这是因为美妙的音乐中蕴涵着一种与人类息息相通的审美 特质。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多姿多彩的变化,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使人赏心悦目,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 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任何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反映时代气息,无论它表现什么,只要能在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就能起到审美作用。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一、情感的艺术 音乐擅长表现情感,没有情感的音乐也就没有了它的灵魂。黑格尔说过“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

电影《我不是王毛》 美学特征分析

抗战影片《我不是王毛》的美学特征分析 1.普通话语境中的河南方言 在视听语言中,带有河南口音的人声成了这部影片中的亮点之一。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可以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已开始推广普通话。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在《我不是王毛》这一影片中,所有人物无一不使用河南方言,有着浓厚的河南地域气息和文化气息,对于表达人物情感,传递人物思想,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生活环境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影片开头,王毛误以为回到家的狗剩是偷窥狂而暴打狗剩一顿,干娘会对王毛说“你弄啥咧”对离家十年好久不见的狗剩说“长恁高了”还有影片中出现的其他“瞅瞅”、“中”、“憨瓜”、“信球”和“鳖孙”等。河南方言的运用,不仅不会让观众对《我不是王毛》这一影片产生排斥和反感,相反,让严肃的抗战影片变成了抗战喜剧,河南方言的加入无疑为影片增添了许多笑点,幽默的表达方式和具有新鲜感的方言电影给观众带来惊奇和欣喜,这更受观众欢迎。此外,河南方言具有很强的纪实性,电影镜头也是对准了像狗剩这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反映了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和底层群众的酸甜苦辣。相比于普通话,河南方言在此部影片中让小人物更加生动、亲近、自然、朴实和贴近生活。 从反映中国抗战题材的影片来说,历来表现的抗战英雄都是高大全的共产党员,而在河南方言电影《我不是王毛》中,以全新的视角,以普通百姓的诉说角度,用诙谐有趣的方式将当时普通民众的抗日斗争耳目一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鬼子来了》体现的则是唐山方言。 2.彩色电影时代中的黑白光影 虽然当彩色3D电影时代全面来临以后,黑白2D电影俨然成为了非主流,但是黑白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创作手段,依旧有许多导演对其情有独钟并合理运用。近年来,黑白电影在国内外影坛中再次萌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从《辛德勒的名单》到《鬼子来了》再到《南京!南京!》,这些彩色电影时代的黑白影像散发着独特而强烈的艺术魅力。 在黑白影像中加入彩色元素,可以形成独特的视觉中心和色彩构图,并将事物符号化,给予深刻的寓意。如《我不是王毛》中的小风车。影片大量运用白色调和浅灰色调很好的营造出了轻松惬意的气氛。这也是《我不是王毛》作为黑白电影也能成为喜剧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风车出现的场景都有着大量明快的白色,白色代表纯洁,能营造出纯洁高尚梦幻般的理想意境,给人以最大的联想空间,营造出天堂般的美妙场景。即使狗剩处在“黑色”的战争中,他仍然向往着“白色”的美好生活。恐怖哀伤的黑色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给人感觉昏暗、压抑和阴暗的感觉而对于王大举这样的村民,当听说征兵时,他让作为养子的狗剩而非亲生儿子去当兵,并说了一句"这正是让他报恩的时候"这一画面时则有比较多的灰色,这体现出了人性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特别是在面对自身利益时,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 1、识记: (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 (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 2、理解: (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 (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 (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 1、识记: (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 (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 (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 2、理解: (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 (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 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 (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 1、识记: (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 (2)“类型片”的含义

(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 2、理解: (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 (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 (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 (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 1、理解: (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 (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 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 (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 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 2、理解: (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 (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 (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 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 2、理解: (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 (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 (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 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 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 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课程内容: 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后) 第一节电影符号学 第二节电影叙事学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四节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 第五节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影符号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重点)

音乐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

音乐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通过对音乐作品(健康向上的)的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构建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音乐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审美创造力,从而促进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进程。 一、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1.音乐意象的流动性。 音乐艺术是以时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它在其声音流动过程中,表现其起伏不平、丰润多彩、有头有尾的、从部分到整体的音乐意象。它不像绘画艺术那样,直接再现生活情景,以整体的形式和意象进入人们的视觉。而是以乐音的律动为生命,或如蜿蜒流淌的小溪,或如九曲连环的黄河,或如一泻千里的长江。它在运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感知过程的听觉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以音响信号为中介,直接刺激审美主体的听觉感官,唤起审美主体的联想和幻想,使审美主体得到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其音响信号刺激的次数越多,想象越丰富,对音乐意象的认识和理解越深刻、越完美。因此,音乐艺术也是参与艺术,其艺术境界需要审美主体通过听觉的感知,融入主观情感和思想活动,才能真正领略。同时音乐艺术也是宽泛的艺术,它不受视觉的限定,全凭听觉的感知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美的立体空间中尽情地翱翔。 3.内在情感的直接性。 审美的感受是由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要素相互融合的心理过程。而音乐则是“情感的艺术”,其音响与特定的内在情感具有不可割裂的联系。从音乐创作上看,它是作曲家内心深处思想和情感的独白;从欣赏者来看,只有那些富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意义的情感音乐,才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音乐艺术不仅可以表达历史所凝结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表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具有唤起人们情感和强烈激情的巨大能量。它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使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使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4.审美创造的再现性。 音乐的审美实践活动由音乐创作、音乐再现和音乐欣赏三个环节构成。由作曲家创作出的乐谱作品本身的音乐美,对于一般的审美主体来说很难直接把握。必须借助表演或演奏者的表演(艺术再现)的中介作用,才能使乐谱作品真正成为音乐作品。没有表演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和艺术再现,没有表演或演奏者将乐谱作品流动化、立体化的再现过程,就没有音乐的审美活动。正因为如此,对同一音乐作品,因演奏、演唱者的主观能动性不同,音响介质、场地、时间、心境、氛围不同,其审美效果也就不同。 5.艺术欣赏的理解性。 因为音乐语言的非明确语义性特点和音乐审美创造再现的多种风格特征,给欣赏者拓展了一个广阔的想象天地。欣赏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听觉,去客观准确地感受;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积淀去理解;用自己独特的情感去融合,去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意象。因此,欣赏者的理解性,即欣赏者的音乐修养水平不同,其音乐审美的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异。平时我们所说的“对牛弹琴”,就是这个道理。 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8709703.html,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 作者:张进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 摘要: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体 现出电影艺术的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音乐在抒发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深化影片主题,推动剧情发展,渲染环境气氛,创造节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与表现特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影音乐;美学特征;艺术表现 1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电影音乐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善于表达感情,通过听觉来感受,用时间来展示形象,但是电影音乐又有自身的特性。 1.1 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结合 只有当画面跟声音有机结合在一起时,才能给观众以完整的真实感受。在一部故事片中,电影音乐经常采用的方法,一首主题曲贯穿影片始终,而且可以反复出现,可以烘托人物的思绪来构成某种回忆,表现人物命运,甚至可以起到结构全剧的作用。例如,好莱坞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一路平安》,需要刻画人物情绪、表现人物情感时就会让音乐反复出现。如果这个主题曲本身非常动听,它很快就会流行,而且成为脱离这个影片独立的艺术存在。 1.2 电影音乐在表现电影画面时的间断性 电影音乐通常根据剧情和画面的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影片蒙太奇的制约。 一部电影,其音乐常常中断数次,而人们对此并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一部90分钟的故事片约有六百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只有9秒钟,所以必须跟随不断变化的画面创作不同内容的音乐。过长的音乐如同冗长的对话,影响全片的节奏。就像我们在绘画、设计中一样,需要留有空白,创作美的设计。音乐也如此,需要停顿,因为此处无声胜有声。 1.3 电影音乐具有视觉延展性 电影画框内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听觉具有无限的联想性,所以利用音乐可以延展画面的内容。梅林茂备受好评的大作《霍元甲》,虽然画面没有直接体现,但音乐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画面,成为影片向下发展的重要线索。 2 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